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范文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语言凝练、审美范围宽广和意境动人等特点,读罢给人以深刻美好的情感体悟。并且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本文试着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脉络,在感受词语运用和情感流露之美好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及《再别康桥》概述

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笔名云中鹤等,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并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深受唯美派诗人和欧美浪漫主义熏陶,对其当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再别康桥》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928年,诗歌中的“康桥”即为剑桥大学校址,诗人在1920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游学,并且诗人视这一时期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正如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在诗人24岁之前,诗人对诸如相对论和民约论等著作的兴趣远远大于诗歌。而在游学期间,康桥的水打动了诗人,唤醒了诗人的诗歌灵性,将他带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的时候,思绪荡漾,感慨万千,在归途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很多人认为徐志摩具有鲜明的“康桥情结”,并将其渗透至自己的创作之中。

2、《再别康桥》赏析

2.1细化各节内容,感受词句的优美

《再别康桥》整首诗共七节,主要线索为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康桥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续运用了三个“轻轻的”,为读者营造了缥缈轻盈的意境,并且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故地重游,由独自一人离去的事实,进而增强了离别的悲伤之感,给读者创造了感同身受的真实感。并且为读者创造了自由洒脱的氛围,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诗人飘逸、无拘无束的状态,感受其翩翩风度,在奠定整首诗抒情基调的同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随后的三个小节中,诗人通过康桥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眷恋之情,其中主要选择了“金柳”“青荇”和“潭水”,对于这些意象而言,一方面作者通过意象描写康桥真实的景物,为读者展现美好的景色,而另一方面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进行暗喻,将深深的眷恋之情寄予在景物之中,给人以真实美好的体验。在诗歌中,柳枝在夕阳的照射下被镀上一层金色,并随着微风摇曳,婀娜的身姿倒影在水中,并且荡漾在诗人的心间,给诗人留下温润可人的印象;而随着水波的荡漾,诗人看见水底的荇草,仿佛随着水波在摇摆,向诗人招手欢迎诗人归来,诗人触景生情,向往着做一棵荇草,感受康桥的爱抚;而在夕阳映衬下,绿绿的潭水仿佛被染红,树木的倒影在潭水中,与浮藻交相辉映,勾起了诗人美妙的梦想。

在第五节中,透过对诗句的解读,明显感觉到诗人感情已达到高潮,故地重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诗人而言,故地重游饱含了对旧梦再寻的痴情,他希望像过往一样撑舟荡漾在湖面,沿着河水流向向青草萋萋的深入划去,去找寻过去的梦想和感受。同时,诗人也希望与过去的同窗好友相伴,披星戴月而归,在游玩中引吭高歌,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情。

对于诗人情绪而言,在诗歌的第六节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在诗人情感达到高潮后,对过往的生活与梦想进行了回忆,但是却发现现实中的差距,进而情绪回归寂然,使得诗歌基调显得抑郁深沉。在这一节中,诗人回到了现实,在故地重游时,他并没有找到故友,更没有找回旧梦,他不能像以前那样放声歌唱,于是他只能沉默,在沉默中那种离愁别绪逐渐蔓延,仿佛青草、河水和夕阳都感受到了离别之痛,并对诗人产生怜惜与观看之情,也纷纷归于沉寂。

最后,诗人决定“悄悄的”走了,“悄悄的”也更好地印证了诗人的寂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独自感受这份寂寞的想法,诗人不愿为了自己叨扰他人,并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处境和内心想法,所以诗人选择“悄悄的”来,“悄悄的”去。在离去的时候“不带走一片云彩”,充分展现了诗人洒脱自由的个性,并保留了自己对康桥完整的记忆和情感,读罢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即便用情至深,也可洒脱告别,这种情怀令人佩服。

2.2品读诗歌情感,感悟人生真谛

总体而言,《再别康桥》对康桥景物进行抒写,并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旧梦的向往与眷恋,并且在故地重游中心生寂落和惆怅之情。诗人是洒脱和自由的,即使难掩心中的伤心与惆怅,也选择“悄悄的”走,不破坏记忆中康桥的景象和自己对康桥的情感。

对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前期诗人饱含对自然和生命的热情,并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追求自由与理想,热衷于个性解放与自由洒脱。而在后期作品中,由于受到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的影响,虽然是个作品中仍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但是消沉悲观倾向较为明显,而《再别康桥》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该首诗作中,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感情是激昂和热烈的,对故地的热爱,对旧梦的向往。但是到第五节之后,诗人的情绪出现转折,究其原因应与徐志摩思想较为西化有关。对于徐志摩而言,他的理想融合了空想社会主义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屡次经历中国社会的现实,导致其理想破灭,因此诗人选择洒脱前行,不受旧梦牵绊,不受现实影响。

而对于整首诗歌惆怅之情的表达,诗人则通过洒脱和飘逸的描写所实现,诗人的来与去均冠以“悄悄的”,既是诗人真实心境的体现,也展示了诗人心中“康桥之梦”的易碎与梦幻。当诗人故地重游时,康桥的景色依旧但却物是人非,进而增加了诗人的惆怅情绪。诗人选择与康桥道别,其中蕴含了难以割裂的不舍之情,其实诗人与康桥道别,也是与自己及心中的旧梦道别,并且在道别的过程了又多了一份担心,他担心旧梦就此破灭,担心未能实现的旧梦没能留下完整的印记,以此为诗歌增添了些许阴郁之情。徐志摩善于将景象、情感和气氛巧妙融合,利用景色展示情调,并且将情绪往复回环于整首诗之中,给人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于《再别康桥》而言,词句富有音乐美,在朗读中悦耳且舒缓,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并且在深入理解之后,这种愉悦自由之感中又增加了寂寞和伤感之情,增加了诗歌体验的深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再别康桥》是诗人诗歌创作转折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将诗人对康桥、故友和旧梦的情感巧妙展现,读后给人以“洒脱不失婉约,自由却伴有顾略,眷恋却不徘徊”的深刻体悟。在整首诗中诗人歌颂自然造化的美妙,展示追求理想的自由,并表达尊重现实的洒脱。同时诗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对美与自由赋予独到的解读,在看清事实后并未选择呐喊或者躲避,而是洒脱而活,将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之中,传达给更多追求理想与勇敢生活的人,这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在诗歌品读与赏析过程中,读者在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感悟其提供给人们的生命真谛与生活哲学,从而丰富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4: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