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人文关怀”的内涵,学习体会本文作者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的人文视角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如何真正尊重一个人的价值,懂得社会环境的建设应由每个人做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出假设性问题:与个你一直崇拜与敬仰,但却没有机会见到的人不期而遇时的心情与行为表现。(请两个同学表演。) 二、学生介绍霍金(预习作业)。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总结霍金特点:聪明,残疾,不幸,顽强,有杰出成就,非常著名。 三、我们来看看作者葛剑雄邂逅霍金前、时、后,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要求:学生通过集体朗读、个别诵读,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和关键词语) 提示:充满敬意、震撼、感慨;结合PPT逐层分析。 1、作者为什么会对霍金充满深深的敬意? 提示: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 2、A、当作者邂逅霍金时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示: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周围人的感染,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B、作者为什么会有心灵的震撼? 提示:因为其独特的形象:身躯、目光(极度冷漠、超常魅力:不矛盾,漠视生活艰难) 3、作者为霍金感到庆幸,但之前又说霍金是不幸的,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阐述的角度不同。 庆幸: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他生活在一个个人生活时空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四、拓展: 剑桥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那么,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周围也有人文关怀的存在,我们如何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 1、听听刘翔自己的声音:“前天参加了一天活动,晚上刚到上海,一下飞机就又被请去高庆祝活动,你说说看,谁能够受得了。”(摘自《文汇报》)刘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抱怨道。记者发觉刘翔在讲这番话语时,无奈的眼神中甚至还有些愤怒。“说真的,我根本不想去参加那些庆功活动,有些是躲都躲不掉。”(摘自《文汇报》)这时的刘翔眼神中又流露出满是对于能够过正常人生活的一种渴望,只是这种渴望现在对他已是遥不可及。 2、最近,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辞去了“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你如何看待这一事情,请阐述你的观点。 3、20xx年霍金在浦东机场受到媒体追逐,人们争着花高价购买霍金报告门票,而在听报告时,却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交头接耳。请简评这种现象。 由以上种种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文关怀意识还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努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创设一种像剑桥一样的人文环境,本文作者也有如此的想法。 五、小结(齐读最后两自然段)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个人价值的可贵,愿世间每个角落都充满人文关怀。 六、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人文关怀(必做)。 2、就“人文关怀”谈谈自己的理解(>=300字)。 附:板书设计 邂逅霍金 葛剑雄 不期而遇 敬意 邂逅 震撼——呆滞 平静 跟随 尊重生活空间 感慨 不幸——身体残疾 人文关怀 幸——科技帮助 尊重个人价值 教学设计方案 篇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反思 一:导入新课通过看动画片听故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出示乌鸦图。谁认识它?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题,板书。 3、齐读课题。 4、放动画片。仔细看图,指名说说。 边看边想:乌和哪个字有点像?学生书写鸟。 看动画片听故事。 二、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在自读中初步体会课文的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正音。 喝与渴不能混淆 终:翘舌音、后鼻音 渐:三拼音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文中的长句读正确。 5、检查长句。 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自己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同桌互读,在小组中读。 读准各种音。 把生字带入课文后,读准字音,读正确字音。 指名学生读长句。让学生初读课文可以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初步理解 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讨论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1、师示范读课文。(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3、那你们读过课文了,能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 4、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语气。 共同正音、评议。 在小组中讨论初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识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让学生自由学习生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生字。 2、比较喝、渴有什么不同? 3、自学课后生字笔顺。 4、你愿意给哪个生字找朋友。 5、复习字的读音。学生认读本课生字。 指名从音、形、意三方面来说。 自学笔顺,并能书空渴、办、渐的笔顺。 给生字组词。 复习字的读音。 五、指导书写通过对左右结构的汉字的归类,使学生明白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律。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归纳是什么结构,该如何写。 2、教师讲解并示范书写。 渴、渐、终、法都是左右结构。 3、指导学生书写。观察、归纳字的位置和结构。 看教师书写,掌握笔画在格中里的安排。 都是左窄右宽。 学生在本子上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其余几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朗读和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反思 一:复习巩固用各种方式来巩固生字的读音,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1、出示词卡、生字卡片,指读。 2、说说办、渴的笔顺。 3、用法、终、渴口头组词。开火车读、齐读。 书空汉字的笔顺。 办法 方法 书法 终于 终点 终生 口渴 干渴 饥渴 二、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到处让学生想象乌鸦四处找水的情景,体会乌鸦因口渴难耐而着急的心情。 抓住终于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出乌鸦思考了老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从而体会到想出办法的兴奋。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乌鸦喝到水的经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行想象说话练习。1、齐读课文,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自己读读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文第一句。到处是什么意思?指导读词。 (3)乌鸦这时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4)找到水了吗?喝到了吗?继续往下读,你能体会出乌鸦这时的心情变化吗? (5)指导朗读第一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乌鸦怎么做了? (2)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什么是终于? *指导朗读。 (3)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比较句子: 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实物演示这一部分。 *指导朗读。 4、这时乌鸦喝着水了,多开心啊!他会说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齐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由读第一小节,思考。然后指名说说。 学生说。并用到处说话。再指名读。 小组练读,指名读,读出焦急的语气。 自己读一读,体会当时的心情:高兴着急、失望 有感情地朗读。 自读第2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做动作。 通过朗读体会。 体会乌鸦高兴的心情。 小组里读一读,并讨论一下。 读一读,想一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指名交流。 有感情的读词:一颗一颗 渐渐 指读,评议,赛读。 各抒己见。通过让学生读读、说说、演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乌鸦喝水的过程,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一过程,我用实物演示了这一过程,学生比较感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提高口头表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除了放石子,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着水?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3、指导背诵课文。自读,同桌互读。 男女生比赛读 开动脑筋,想象说。 指名说说。 用表演的方式背诵。 四、指导书写 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观察办、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讲解笔画,教师示范书写。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巡视指导。观察字的位置,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看老师写字,熟悉笔画的安排。 在本子上描红、仿影、临写。 板书设计 23、乌鸦喝水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到水 要动脑筋解决困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课《爷爷和小树》。 教学目的: 1、学会5个生字和一个词语。 2、会认8个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 教学准备: 自制CAI课件、生字卡片、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在篇课文的生字并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来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指认5个生字)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爷爷和小树》) 3、复习小。 (1)(遮住课题小)问:你还记得这是什么字吗?(齐读小)对吗?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它的音。(指名读,齐读) (2)课题里用小组的词是小树。(教师范读)树是翘舌音,要读准。爷爷和小树第二个爷是轻声。(带读,齐读) 二、检查读书。 1、自由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可以为本组争得一朵小红花,比比哪组红花多。先请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也可以向同桌请教。 2、检查读书情况。 3、齐读课文。 4、总结小组获奖情况。 三、读讲新课。 1、学习第一段。 (1)请小朋友齐读第一段,找找里面哪个字是这篇课文里学过的生字?(口) (2)你会用口组词吗?课文里组的词是(门口),谁家门口?(我家门口),我家门口有什么?(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3)指导朗读。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指读、引读) (4)、指导背诵。 2、学习第二段。 (1)过渡:(打开CAI课件,显示冬天图)这是什么季节?(冬天)(贴:冬天) 对。这就是北方的冬天,那儿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在这么冷的天气里,爷爷在干什么?请女同学齐读地二段。(CAI显示飞来小花,挡住衣裳)同学们猜猜,被挡住的是什么字?(衣裳) (2)复习衣字。(重点复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3)提问: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板书;暖和的衣裳)(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联系动画图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4)扩散思维:你还会说暖和的()(CAI显示暖和的()句式)(让学生自由说,只要词语搭配恰当) (5)问: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怎么样?(板书:不冷) (6)指导朗读: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来读。 (7)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男生齐读第三段) (1)提问:小树是怎样做的?(板书:绿色的小伞) (2)指导读:撑开。 (3)绿色的小伞是什么?(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问:爷爷在树下怎样?(板书:不热) (4)扩散思维:你还会说绿色的()(CAI显示绿色的()句式)让学生自己说,只要词语搭配恰当。 (5)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用喜欢的语气读。 (6)检查读,背的情况。 五、环保教育。 1、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小朋友你们再看看我们的校园怎么样?(很美丽)那你们又应该怎样做呢?(CAI显示学校绿化地带画面,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校园风景,讨论后再自由发言。) 2、小结。 刚才,小朋友个个都说得很好,相信你们以后也会做得很棒,那么我们的校园会更美,更绿。你们就很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六、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要求: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 2、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3、作业 做一份关于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重点】 1、学习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抓住一个变字深刻剖析小说的主题。 【学习、探究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查阅工具书,解决提示中给出的词语的意义。 2、课前质疑:如果你要写一篇反映故乡变化的文章,你将从哪些方面来写?(人、事、物的对比) 3、导入新课: 本文也是通过对比来写故乡在二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的,要求大家熟读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一个字来概述本文的内容。(变) 二、揣摩课文 (探究变的内容及原因。) 导语: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用了一个变字来概括课文内容,现在我们对这个变进行扩展,把变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板书。) 自然环境的变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 变 ╱ ╱ 闰土 ╲人的变化 杨二嫂 ╲ 我 1、如果以文中的故乡为题作一幅水彩画,二十年前的故乡可以画上哪些景物,二十年后的故乡可以画上哪些景物? 二十年前: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碧绿的沙地。 二十年后:苍黄的天空、零乱的`村落、孤寂的乌篷船。 过渡语:故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是我所未料到的,因此我的心情禁不住悲凉起来,那么曾经的伙伴、乡邻们会是什么样的呢? 2、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与闰土相关的句、段,并把它们分类整理用表格显示出来: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项上套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眼睛通红,头戴破毡帽,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语言 鲜活的语言脱口而出 称我为老爷,断断续续 神态 怕羞 欢喜和凄凉 动作 向一匹猹尽力刺去,干脆利落 默默的吸烟 对我的态度 友好、热情 恭敬 对生活的态度 无忧无虑 悲哀,寄托于神灵 3、透析人物性格,用少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和中年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说两句话。 (学生自由说话。) 4、类读课文。学生分小组谈谈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 兴趣质疑:杨二嫂这个人物如果不写,对作品的内容会产生什么影响? (杨二嫂代表了社会的一个阶层,是小私有生产者,她的变化更能说明农村经济的变化。) 5、分角色朗读第46~52段我与杨二嫂的对话,体会杨二嫂的性格特征。 6、品读课文:我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物,我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我对故乡以及故乡中的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 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小说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写故乡的变化。 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情他的遭遇。 我对杨二嫂有些厌憎,但也流露出了同情。 我虽怀念故乡,但却有些失望,更希望故乡能美好起来。 7、探究小说的主题:课文中为什么会有这多的变?小说在结尾写到水生和宏儿的关系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明确:小说以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为线索,描绘了二十年代初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苦难命运。塑造了深受封建压迫的旧中国农民闰土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并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走出一条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三、拓展练习 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表现人物和事物的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的】 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 3、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2、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二、范读课文,注意句读 三、正音,完成预习二、三 谪(zhé) 属(zhǔ) 浩浩汤汤(shāng) 霪(yín) 霏(fēi) 樯(qiáng) 薄暮(bó) 谗(chán) 顷(qīng) 芷(zhǐ) 汀(tīng) 四、齐读课文,注意句读 五、学生自读课文,力争读熟,体会作者的感情 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谪 越 具 增 属 予。(板书)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板书) 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胜状 汤汤 大观 备 然则 迁客骚人 得无(板书)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板书) 4、齐读课文第二段。 八、总结本节课内容 第一部分属于叙事,第二部分属于写景。 九、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三、四段。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叙事) 第二部分:第一层(2)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写景)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分析课文2、3两段。 3、体会对偶手法的运用。 4、找出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三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三段。 重点词语:若夫 排空 去国。 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三段写物暗己悲,为下文议论“不以己悲”伏笔。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四段。 重点词语:至若 春和景明 而或 把酒临风 3、教者纠正、归纳、总结: 第四段写景明则喜,为下文议论“不以物喜”伏笔。先写景,后情,情景交融。(板书) 4、学生齐读第四段。 四、师生共同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如:“衔远山,吞长江”“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欧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五、总结本节课内容 三、四段为第二部分第二层两段文字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一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其实,看起来是写“异”,实际上是写同。因悲和喜表现虽“异”,但本质相同,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容辱为转移的悲喜观。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下文论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上来。 六、自读三、四段,力争背诵 七、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最后一部分。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3)物暗己悲,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为议论“不以已悲”伏笔。 第二部分:第二层(3、4) (4)景明则喜,先写景,后写情,交融。 为议论“不以物喜”伏笔。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分析最后二部分。 3、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意义。 4、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字词:拼音、解释。 2、齐读、抽背。 二、新授第五段、师生共同分析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五段。 重点词语:求 古仁人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五段: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政治抱负被。 这里自然总结出全文中心意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思想感情之“异”。这一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作者自己高远的志向。 4、学生齐读第五段、力争背诵。 三、师生共同分析第六段 1、指名朗读第六段。 2、指名结合注释翻译第六段。 3、教师总结。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四、齐读课文、力争背诵 五、作业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背诵课文。 3、预习下一课。 【板书】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第三部分(5):抒发作者的阔大情怀和报负。 第四部分(6):写作这篇记的时间。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摇、促”。 3、练习用“已经”说话。 4、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摇、促”。 【教学难点】: 1、练习用“已经”说话。 2、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八课《小鹰学飞》,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总算 头顶 盘旋 拼命 急促 矮小 摇摇头 鼓起劲 喘着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一共练习了几次?我们还知道了小鹰分别飞到了什么地方? 4、出示填空: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 ,它先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然后飞到了(大山的上空),最后飞到了(白云的下面 )。 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再请学生回答,注意将话说完整。 二、学习第一段(第1~2节) 1、(出示小鹰)看,这就是学飞的那只小鹰,当它飞到大树的上面时,心情怎么样?(高兴) 2、你是怎么知道的?拿起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巡视学生自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得喊起来) 3、师:小鹰初次学飞行,就飞到了大树上面,很高兴,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小鹰说的话?(指名读,相机表扬) 4、小朋友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鹰此刻的心情,小鹰认为自己会飞了,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你也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 举例: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已经 。 , 已经 。 (经过一年的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这么多本领,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5、觉得小鹰认为自己能飞上大树了,心里很满足。可是老鹰满意了吗?它是怎么回答小鹰的?(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6、你明白鹰妈妈的话的意思吗? 预设:还不算会飞,差得远呢,必须继续学飞行。 师:老鹰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老鹰是小鹰的长辈,一般长辈对小辈说话,态度是亲切和蔼的,请你试着用长辈的语气,提醒一下这只高兴的小鹰,好吗?(生齐读) 7、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鹰亲切、和蔼、语重心长的口气。(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8、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小鹰,女生读老鹰。 三、学习第二段。(第3~4小节) 1、过渡:鹰是鸟类中的飞行冠军,小鹰第一次只飞到大树上根本算不上会飞,所以老鹰很不满意,他想让小鹰继续向上飞。 同学们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下面我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2、相同:都先写小鹰学飞,飞到什么高度,小鹰很高兴,最后老鹰教育小鹰。 不同:飞到的高度不同,第二次学飞加了两个又,小鹰强调真的会飞。 3、指导朗读 ①师生分角色朗读;指三名同学朗读,一人独旁白,两人分别读小鹰和老鹰的话。(在学生读时老师可以相机评价小鹰的心情。) ②(出示小山和大树的对比图)当他飞上山顶时,心情怎样?(高兴,而且比第一次更加的高兴。) ③你能用这种心情把小鹰的话读出来吗?相信你一定能读的很好,自己练一练吧。 (指名读,相机表扬。你真会读啊!我听出这只小鹰真的会飞啦!这只小鹰真的太高兴,能飞到大山的上空了。这位同学把“真的”重读,强调小鹰会飞了 ) 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3、4自然段还有哪个字要重读?(又,表示 第二次) 4、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段。(第5~6小节) 1、听了老鹰的话,小鹰是怎么做的呢?(努力学飞行)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六自然段,看看从那些词语能看出小鹰努力学飞行的。(交流理解“鼓起劲、拼命”。) 2、第三次,我们的小鹰努力飞到了白云的下面。白云下面高不高?书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从“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可以知道。) 3、小鹰飞到了白云的下面,这时,它是怎么说的呢? 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什么标点?一般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话要说,这里小鹰努力的飞呀飞呀,飞的上气不接下气,飞的气喘吁吁,所以在这里省略号就表示语气的停顿,语气的断断续续。是小鹰在急促的喘气。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喘着气的? 4、谁来试着读一读? 5、出示小鹰三句话的对比,说一说第三句和前两句还有什么不同? 小鹰说的话从感叹号变成了问号,小鹰前两次都很肯定很自信的认为自己会飞了,可是都被老鹰否定了这一次小鹰说话的语气变的不肯定,虚心了,谦虚了。 (轻轻读小鹰的话,体会语气的不同) 6、这次老鹰怎么回答的?(老鹰向上指了指说:“孩子,你再往上看!”) 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此时小鹰心里会怎么想?(原来比它本领大的人还多着呢,自己还没有真正学会飞行呢,以后要更加刻苦地练习,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应该克服困难,勇敢地向前进。老师送给你们四个成语: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学无止境 一往无前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摇、促” 2、谁来说一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一样高。 3、教师范写,注意摇右下部分“缶与击”的区分。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六、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小鹰 老鹰 大树上面 高兴 不算会飞 大山上空 高兴 还不算会飞 白云下面 虚心 你往上看 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一个事物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原文的语言材料,充分感受埃及金字塔“宏伟而精巧”、“建造科学”的特点,从而深刻领悟这一工程是“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过程】 一、选准教学切入点 1、 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你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什么最感兴趣? 2、 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对它的作用感兴趣。 师:那它有什么用? 生2:对它的年代感兴趣。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3:对它的位置感兴趣。 师:它在什么地方? 生4:对金字塔的外观感兴趣。 生5:对金字塔的建造办法感兴趣。 生6:对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感兴趣。 3、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提问,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在提出时,就当时解决,将金字塔的外观、胡夫金字塔以及金字塔的建造办法串于一线,熔于一炉,形成板块,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二、深入文本,层层展开 (一)学习外观板块: 1、 默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字塔外观的句子。 2、 指名汇报。 3、 指导朗读。 4、 指名学生概括地说一说金字塔的外观特点。 5、 师总结:这些大大小小的金字塔现已成为埃及的象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习胡夫金字塔板块 师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共有多少座,作者重点写了哪座金字塔?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两个板块之间,过渡紧密,又轻易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得以巩固。) 1、 胡夫金字塔有什么特点? 2、 外观宏伟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3、 互动交流: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座塔高146米多。 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塔高146米多高!那是什么样子?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动笔算一算:塔身共用的石块有多重?假如一辆火车有三十节车皮,运这些石块要跑多少趟? 4、 指导朗读。 5、 结构精巧体现在哪?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结构精巧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 6、 互动交流: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比较句子,哪句话好,好在哪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7、 指导朗读。 7、师总结:胡夫金字塔外观如此宏伟,结构如此精巧。它工程浩大,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揣摩,感受金字塔之宏伟,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通过算一算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 (三)学习建造办法板块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想象古埃及人民 “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同桌之间再议一议。 2、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3、用积木演示“运石”和“砌塔”的情景,再交流文中“据说”一词能否删除。 4、(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用积木演示的过程中体会“运石”和“砌塔”的不容易。) 4、总结:“运石”和“砌塔”的科学方法,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课外延伸 1、 阅读课外资料:关于胡夫金字塔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和推测,其中最著名的即所谓金字塔十奇,阅读金字塔十奇。 2、 看胡夫金字塔的结构图。 3、 看狮身人面像图片,阅读相公资料。(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索金字塔的兴趣,拓展阅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练习说话 学习本课后,你想说些什么? 五、巩固总结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长城、秦兵马俑是中国的象征,……这些都是世界性的历史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爱惜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将来来探索这些历史文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目标 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17 看云识天气。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①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整体感知 ①出示学习目标。 ②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7 看云识天气》。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明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对于设计得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 重点研讨 ①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 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 每月光照在地上,像……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