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 |
范文 | 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2)指有2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手口一致数2,并齐声数1、2,那共有几个斑点?(2个);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宝宝们,天黑了,该回家了,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树叶)。噢!原来在这里,这些树叶是瓢虫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圆点不一样),那1个斑点的瓢虫哪个是它的家呢?(一个点的树叶),老师示范(也可以有意摆错了,让幼儿来纠正)。2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3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好,现在哪些瓢虫可以到1个圆点的树叶家里?(请幼儿上来送)2个斑点的呢?3个斑点的呢?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儿也有一些小动物们想回家,它们希望我们小五的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你们乐意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2活动目标 1、了解七星瓢虫的特征与农作物的关系。 2、学习儿歌,培养幼儿朗诵儿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七星瓢虫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七星瓢虫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 你在哪儿见过七星瓢虫? (让幼儿自由互说) 2.观察图片 教师:仔细看看,七星瓢虫长的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发现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 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 穿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膀, 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 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 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中间一个大黑点,左右翅膀各一半。 3.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4.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5.各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激发幼儿背诵兴趣。 6.教师:我们到户外去找七星瓢虫好不好? 自然结束。 附:儿歌 七星瓢虫 小瓢虫,真美丽, 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 一飞飞到棉田里, 专抓蚜虫当点心, 乐得棉桃笑眯眯。 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3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都有了一定的兴趣。但由于数学活动比较枯燥,所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经常机械性的学习,学习不够主动。为了让幼儿能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入的掌握数的概念,我设计了《小瓢虫》这一个有情境性的数学游戏活动,利用了幼儿所喜欢的昆虫——小瓢虫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能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按小瓢虫身上的点、颜色不同的特点,让幼儿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学习按二维特征分类。希望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量、颜色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通过情境创设,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点、2个点、3个点、4个点、5个点的彩纸制瓢虫若干。 2、画有相对数字相对颜色的彩纸树叶若干。 3、自制大树两棵 4、5幢彩纸房子、瓢虫妈妈一只。 5、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今天,蒋老师邀请了一群新朋友来我们班里,看看它们是谁呀? 2、哇,树上有好多小瓢虫,那它们都长得一样吗?(小瓢虫身上的颜色和点数都不同) 二、领养小瓢虫 1、那么多小瓢虫,它们都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来找个小瓢虫做朋友吧。(每位幼儿领养一只小瓢虫) 2、请个别幼儿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瓢虫。 三、挑树叶 1、出示树叶,是怎样的树叶呢?(颜色不同、数字不同) 2、给小瓢虫选树叶,为什么选这片树叶呢?(小朋友真棒!都为小瓢虫选了一片它最喜欢的树叶) 四、找家 1、嘘!快听是谁在讲话,我们把小瓢虫们送回家好不好?(天黑了,瓢虫妈妈叫孩子们快回家啦) 2、请幼儿分组把小瓢虫送回家,想一想你的瓢虫朋友是住在哪幢房子里的呢,为什么? 3、瓢虫妈妈开心极了,谢谢我们的小朋友帮忙把它的孩子送回家中!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4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片、与老师的交流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2、用红色来涂七星瓢虫的的身体,用柳条添加背景,初步让感受画面的完整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黑色蜡笔,红色、绿,绿色蜡笔 用黑色蜡笔画七星瓢虫的外形与黑点,用红色蜡笔色涂瓢虫 活动过程 1、 欣赏与讨论 (1)这是什么虫?(七星瓢虫)数一数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几个小?长在哪里?(有七个圆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圆点,中间一个大圆点,左右翅膀个一半。)身上除了有点还有什么?(有脚),有几条呢?让孩子来数,并说说是怎么长的? (2)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红色?(头部、触角、圆点和六条腿是黑色,翅膀是红色。) 实录:周志尧:我知道,是七星瓢虫 李之颖:身上有七个点 徐暖心:圆圆的身体上腿 李欣怡:头上没有腿,尾巴上没有腿,只有身体上有腿 胡真豪:一边有三条腿 赵佳榆:瓢虫身上穿了红色的衣服,七个点是黑色的 …… 分析: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孩子结合图片和自身的经验,通过孩子的观察和交流知道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从孩子们回答的问题中看出,孩子对七星瓢虫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一上来,孩子就说出了它的名字,通过图片和与同伴间的交流细化了对主体瓢虫的认识,特别是腿的分布,黑点在身上的摆放等作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下面的绘画作了有力的铺垫。 2、 教师介绍 瓢虫一家有许多的种类,要从那些圆点上去分辨,有一个圆点的是一星瓢虫,有七个圆点的是七星瓢虫,没有圆点的是大红瓢虫,他们都是益虫,今天,我们来画益虫,不要画害虫,要把圆点画准确。 3、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我们把七星瓢虫变到纸上来吧,看。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画圆形问幼儿这是七星瓢虫的什么部位?(身体)对了,在圆形外面画上半圆形问画了什么?(头部)……一只七星瓢虫妈妈变出来了,你们会变吗?快来变一变 分析:老师用简单熟悉的图形让孩子知道怎么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的特征,而且在绘画过程中一直与孩子来互动没,这样孩子就能在大脑中一下子形成了怎么能画瓢虫的画法,老师在画脚的过程中故意把脚画在尾部了,让孩子在找错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脚的方位。在引导孩子画出不同大小的瓢虫时,还请来了孩子进行示范,在示范中不断强化瓢虫的画法,孩子示范中发现脚的数不能很好掌握,在与下面的孩子一起数一起找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了这个难题,效果较好。 4、 创作要求 七星瓢虫的妈妈说,我还有很多宝宝的,我想友来一起变出来吧,有的.从这边爬过来,有的从上边爬下来,你们会变出来吗?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象孩子提出了绘画要求,让孩子知道今天要画什么,怎么画,使孩子带着目标去做,同时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老师也对不同层次的孩子作不同的指导让孩子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5、 幼儿作画 (1)注意瓢虫造型,认真判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否则腿就断了),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 (2)引导幼儿能画出向不同方向爬的瓢虫,同时注意到大小的来排列在画面上。 (3)用黑色蜡笔画好轮廓、涂好黑色后再去用红色或橘红色涂在瓢虫身上。 (4)最后添加柳条作为背景。 分析:在其他班看见幼儿画瓢虫时,几乎张张画面上只画一只瓢虫,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引导的时候也特别重点让孩子添上大小的向不同方向爬动的七星瓢虫。在引导时我也担心很多孩子不能做到这一点,但从孩子的作品看,很多宝宝多能做到,提高了画面的丰富性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 活动反思: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绘画只关注要表观的主体,往往忽略对背景的描绘,因此画面比较单调。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也引导幼儿第一次为画面添画背景,柳条,设计了《小瓢虫到柳条上去旅行》的活动。以拟人化的口吻引出瓢虫的一家,激发他们想像瓢虫一家旅行的情景。紧接着,老师运用透明的教具,演示小瓢虫旅行的场所,从幼儿曾经画过的内容入手,启发他们进一步想像瓢虫还能到什么地方去旅行。这样,老师就很自然地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绘画经验。 然后,老师在进一步启发幼儿展开联想,充分发挥幼儿想像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绘画要求:先用深色的笔画出小瓢虫的一家,然后用绿色的颜色画出瓢虫旅行的地方,即背景?(柳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找准幼儿活动中的困难和需求,并用幼儿喜欢的方式加以指导。从效果上可以看到,幼儿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想法,画面内容丰富、富有童趣,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创作和表达的欲望。从中也看出,老师的引导到位的话,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表现欲望。 小班儿歌教案七星瓢虫5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 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 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 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 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教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教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 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 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教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 宝宝去抓害虫吧。 (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教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 (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 (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