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春江花月夜合唱版赏析 |
范文 | 春江花月夜合唱版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为中国传统琵琶曲,你喜欢听这样的曲子吗?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介绍一下春江花月夜合唱版赏析吧,希望大家喜欢! 我喜欢边写文字,边听《春江花月夜》这曲古音乐。 我随着这曲典雅、抒情的音乐,感受着一幅“江南春江潮水”图景。 这曲古音乐,让我想起唐代诗人张若虚描写“江南春夜”美景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遶芳甸,月明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萧鼓》的琵琶文套大曲。公元1895年(清光绪21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萧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以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一、江楼钟鼓——夕阳照江舟萧鼓动心弦 乐曲开始由清脆的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而洞箫、古筝波音的奏出,则犹如远处钟声的回响,把月未升起前江面的优雅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然后,乐队合奏出了那流畅、委婉的主题乐段。 这一江南风格的主题旋律以“鱼咬尾”的方式展开,使音乐在进行中不时地作一迂回反复,从而增强了乐曲的圆转与弹性,加强了乐曲的韵味和律动。所以,当这一主题乐段的速度、力度多次重复和变化重复时,使人就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此后,大鼓轻声击奏,反复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箫鼓齐鸣的动人情景。 二、月上东山——明月升长空江水泛涟漪 舒展的旋律线如波浪般进行。乐曲的一头一尾都是用同度音贯穿连接的,使得音调轻盈、平稳,冉加上琵琶、二胡、洞箫那协调一致又赋予典雅色彩的.齐奏配合,使得音乐格外柔美与和谐,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色。最后,有洞箫吹奏出婉转呜咽的旋律,导人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翩翩。 三、风回曲水——晚风轻吹拂江水起荡漾 此段旋律与第二段相似,但是旋律上半句有了一些小小变化—节奏在此得到拉宽。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节奏似乎又慢慢变得密集起来,从而使乐曲的情绪与“月上东山”的那种在宁静淡远中感受到的广阔深沉有了一种对比。似乎“风回曲水”那较为热情的曲调则更多的是表现江风拂水的情景。 四、花影层叠——熏风弄花影层要映水中 一开始就由琵琶奏出了四个急促的华彩句,情绪陡然起伏,颇有气势。与前面恬静的意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的感觉。 此时,水中倒映、两岸花木和空中明月变得层叠恍惚,形成五光十色的斑斓水波,大有水中花影纷乱之貌。之后,乐曲在“合尾”中结束,江面又归于平静。 五、水深云际——皎空孤月轮水天云弄影 音乐此时进人了万籁俱寂的意境,旋律首先在中音区不断迁回变化,接着以合奏形式突出琵琶和大胡等低音乐器那饱满结实、醇厚深沉的音响,以浓墨重笔描绘了江中水雾的深沉阔大。 忽而,音乐中悠然飘出琵琶轻柔透明的泛音,二胡、筝的长颤音以及曲笛轻巧明亮的波音,给人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感受。 六、渔舟唱晚——歌声划寂静渔人唱晚归 此时萧在琵琶和木鱼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旋律,接着,琵琶进行领奏,就仿佛渔夫一边摇槽一边歌唱,而其他乐器在每句最后长音的齐奏,又犹如船上众人的应声和唱,在这一段音乐中采用了同一音型不断的下行模进,营造出越来越沉静、越来越悠远的气氛。然后,音乐情绪顿转,速度加快,力度加强,就好像游人在凝神静听那渐渐远去的歌声之后,突然又回过神来,重新回到热烈、欢快的情境之中。 七、回澜拍岸——渔舟竟相归回澜拍江岸 一开始,由琵琶以扫和轮奏出一连串由慢至快、顿挫有力、富有生气的模拟音型短句。尔后,萧、二胡及打击乐器等合奏出气势磅礴的旋律,犹如群舟竞归、破澜拍岸的动态。最后,由琵琶奏出尾句,音乐轻弱而收。此段音乐流利酣畅、一气呵成,充满了律动。使整个画面静中寓动、动静相济,具有极佳的艺术效果。 八、挠鸣远籁 这一部分在演奏中常略去。 九、唉乃归舟——归舟溅浪花格声唱唉乃 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古筝琶音衬托下,乐队合奏出复线式的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不断起伏模进,紧促而有力。表现了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槽声唉乃的意境,从而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十、尾声——归舟万籁寂春江更出静 琵琶与二胡、箫先后奏出了悠扬的旋律。此后,洞箫又吹奏出了更加柔和、抒情的主题音调与前面首尾呼应。那清丽淡雅的旋律再次渲染出宁静悠远的月夜美景:夜深了,大地一片寂静,在那星斗满天、薄云掩映下一轮皓月渐渐向西移去……乐曲在诗晴画意和幽静深远的意境之中结束了全曲。整曲的艺术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以景抒情,情寄于景。 曲子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 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听众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有人说, 这首曲子“哀而不伤” , 在展现春江花月之夜迷人景色的同时,又带有一丝丝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考;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哀而不伤,怨而不乱。一方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羡宇宙之无穷, 哀吾生之须臾。 而在这感叹之中也包含着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无穷生命力的体悟。明月长存,江流不尽,相比之下,人生是渺小而短暂的,然而也正是这渺小而短暂的 人生,面对这无穷的宇宙,便有了一份超越于生存局限之外的沉思与梦想。另一方面是对生命的顾慕与流连。漫步于江畔,春夜静谧,玉兔东升,江面荡舟,花影摇曳。耳边琵琶弦动, 丝丝入扣…… 最后的最后,散了,静了,离去了,只剩无尽的江水和皎洁的明月。春江花月之夜的良 辰美景,渺茫的江天,无穷深邃的宇宙,这样的情景总能勾起人渺茫而又低回不已的思绪。耳边的乐声有些沉重,犹如长着的低吟,深厚凝重的乐声,不需要言语,却仿佛在向世人发 问: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不知是谁第一个惊诧月色的皎洁,更无人能知晓,这光照春江的明月,是从何时开始洒遍人间。短暂的生命总是过于脆弱,岁 月总是那样的无情,琵琶演绎的沧桑诉说着人世变幻的道理:人生如此渺小短暂,哪及宇宙之深邃永恒。抬头仰望明月,不知今夕是何夕。 名曲《春江花月夜》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 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是我 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株奇葩。在欣赏的时候我们不但要从其曲调、韵律、节奏等方面综 合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借助张若虚同名诗歌的意境,来领悟其欢悦后的沉思。人生代代无穷更替,唯独不变的,也只留下江月的年年依旧了;但从另一方面看,生命固然 短暂,宇宙万物却生生不息,拥有无穷生命力。哀伤,但却不乏希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