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条形统计图教案 |
范文 | 条形统计图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条形统计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条形统计图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 教学过程: 1、师: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统计图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条形统计图。出示P、126统计图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 3、认识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生:……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四、自主练习 五、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条形统计图教案 2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交流 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索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条形统计图教案 3教学目标: 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求平均数的过程。 2.能读懂条形 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统计图上了解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掌握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开心词典对某个答案的统计情况、挑战主持人对某个选手的支持情况等等都利用了统计图。统计图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 二、新授: 出示课本56页的例题,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数量的统计图。 1.让学生读图,说说从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张红云收集的最多,是19枚。 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是16枚。 李强收集的最少,是11枚。 …… 2.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张? (1)让学生先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 (11+19+16+18+16)÷5 =80÷5 =16(枚) 在计算加法求和时,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①把16作为基准数,多加少减。 ②把11作为基准数,多加。 ③把19作为基准数,少减。 三、议一议: 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 要让学生实际比一比,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四、练一练: 课本57 页第1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重点交流(2)、(3)两个问题。 五、作业: 课本57页第2题。 条形统计图教案 4【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 2、学习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 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 9—12 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 教师提问: 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 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 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 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 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 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 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 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 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条形统计图教案 5一、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敢于尝试和探索,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愿与同伴合作,学协商。 二、准备 1、每桌准备一份动物卡,记录数量用的纸、笔。 2、人手一份几何图形,一支粗记号笔,水果卡片一份。大统计图3张,小统计图每人一张。 三、过程 1、分类计数,记录下数量 (1)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动物卡片,可是,不小心把它搞乱了,请你们每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把它分开,排整齐,好吗?排好后看看有哪些动物?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并且用一种方法把小动物的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与同伴合作操作。 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表示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介绍。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用各种方法来记录数量,可是,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只是自己知道,别人看不懂呀。那怎么办呢?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种新本领,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数量,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2、观察条形统计图,初步了解用直条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统计的方法。 (1)观察 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张条形统计图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讨论,探索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3)教师小结 3、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我这儿有许多水果,怎样才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每一种水果的`数量有多少呢? (2)集体检查对错 4、通过统计几何图形,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1)观察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 (2)讨论制作方法。请你们根据这些图形每人做一张统计图,那怎样来做这张统计图呢?小结:请你们先想好应怎样来分类?确定后就先画好标记,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最后用直条表示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统计图,你是按什么统计的?每种图形有多少? (5)小结 5、结束 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学会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的数量,那请你们也用这种方法统计一下我们的玩具有多少吧! 条形统计图教案 6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五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 教学例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 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 学生1:用1格表示10,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 教学例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 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 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苹果产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 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 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 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 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教学反思: 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于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数学课,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模式,认同率达到97.5%。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也希望数学课中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同率也有82.5%,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在实验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用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看到了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较好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条形统计图教案 7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师生交流)那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比如这个月(10月)有多少人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条形统计图教案 8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名山众多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从统计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示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条形统计图教案 9一、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预设 生1: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表格,用来分析情况、反映问题,这种表格叫作统计表。 生2:统计表一般包括名称、项目、数量、单位等基本信息。 生3:统计表也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生4:制作步骤:一是收集整理数据;二是设计表格;三是填写数据。 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接触过哪些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些统计图的特点同学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复习一下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和平均数) 二、回顾与整理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小结并板书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条形统计图的分类。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分为几类?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回答。 预设 生1:条形统计图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 生2:条形统计图按照实际需要可以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前者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后者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 3、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提问:同学们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 (2)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 预设 生1:注意直条的宽窄应一致。 生2:要注意单位长度。 生3:还要注意美观。 生4:应先在格子图上画出纵轴和横轴,并分别标上名称。 生5:还应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间隔,在纵轴上确定每格代表的数量。 生6:如果是复式条形统计图,不同类别要用不同的颜色或形式的直条加以区分,便于比较。 生7:还要写统计图的名称、日期、单位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结合下面提供的数据信息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纸上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出示数据信息:希望小学和光明小学六年级各班人数统计表。 (4)学生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后在全班展示,并说出自己的.绘制方法。 (5)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①根据纸张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纵轴和横轴。 ②在横轴上适当分配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和计量单位。 ④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组数据。 ⑤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和图例。 条形统计图教案 10活动目标: 1.学习基本的统计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敢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张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记号笔 3.铅笔、胶水、剪刀、书本学习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厅有风扇、桌子、喇叭、空调、相框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了大班,我们用到了许多学习用品,怎样才能知道箩筐里有哪些学习用品,分别有多少呢? 小结:像这种先要把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二、自由探索,尝试统计 1.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学习用品的.数量。 师:老师在每组桌上放了学习用品,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箩筐里的东西,并记录结果。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哦,别统计错了。好的,去试试吧。 2.交流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 小结:小朋友都运用了先画出物体标记,再记录数量的方法进行了统计。 三、观察讨论,认识条形统计图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说说它们各有多少?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3.你们怎么一下子看出来谁多谁少的? 4.和刚才你们记录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像这种有横轴、纵轴,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观察高矮,一眼看出数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了吗?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一组有一张大统计纸,小朋友分工合作,将多功能厅里的喇叭、相框、空调、桌子、风扇进行统计。 3.展示幼儿统计图,交流分享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一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体最少?谁还想说一说?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条形统计图教案 11【教材分析】: 例2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两个停车场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昨天我们又学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大家能否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完成例题2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师展示学生的统计图。 引出课题、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甚至整个社会)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 4、比较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根据例2的这张统计表,可以画出两张统计图(出示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5、你觉得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让学生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降水,树木也就越茂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配套《数学作业本》的相应内容。 条形统计图教案 12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平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平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习,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习,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习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习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习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条形统计图教案 13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条形统计图教案 14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 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 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 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 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条形统计图教案 15【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 (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记录表,先统计各月份出生的人数,然后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再独立填写在教材上。 2、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调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完成统计图,小组汇报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条形统计图教案 16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你能从你的统计图上一下子就看出来什么积木最多?什么积木最少吗?谁也想来说一说?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条形统计图教案 17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总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经历把两组数据集中在一个图中进行比较的探索过程,从中体会引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我们学校3-6年级每班男女生人数。下面我们共同完成这张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①、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并填完整 ②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这些信息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③学生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2、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①、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条形统计图,你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 问题:四年级的男生比五年级的女生多几人? 引导问:这样比麻烦吗?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一次就比出来,而且看起来又很清楚呢? ②、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③、展示学生作品,并说说是怎么画的? ④、师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最终给学生呈现完整正确的统计图。 ⑤、揭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⑥、问:从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这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课件显示),请同学们根据数据完成复试统计图,填写在书本100页,并回答一下问题: ①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②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③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④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所得奖牌统计表。 ①完成统计图 ②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想对中国运动员说些什么?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九第1题 条形统计图教案 18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具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老师表演的魔术可以渗透本课教学二图合一的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统计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指名回答) 师:在这个统计表中,不仅能看到城镇的人口数量,还有乡村的人口数量。我们除了用统计表记录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生答: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统计图?(生答:条形统计图) 2、根据信息,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实物出示学具卡一: 师:仔细看,这张统计图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没有方格。) 该怎样来画呢?谁想来试一试?(一生前台试画) 师说明:先对准竖轴上的数,再看清年份。 师:条形画好后,可以怎样涂呢?(画斜线或涂满)请同学们对照统计表,完成学具卡一。(座位右边的同学画“乡村人口统计图”,左边的同学画“城镇人口统计图”,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注意绘图时要用绘图工具。(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评其好差) 师:看着自己的统计图,回答老师的提问: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谁的多些?(城镇)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看统计图)你觉得这样观察起来方便吗?(不方便) 师:动动脑筋,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让人观察比较起来方便的统计图?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3、绘制复式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答:可以把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该如何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同桌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样做?(师小组指导) 师: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学具卡二: 师 :这有一张统计图,谁来试一试?(一生演示画法)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师:两个条形画完就可以了吗?(涂两种颜色) 为什么要用两种颜色?(能区分开) 4、引出图例 师:为了让看图的'人比较容易辨认、区分,绘图时要有图例(课件出示学具卡二上的图例)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二,先标上图例,再完成这张统计图吧!(学生绘图,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其余生进行评价) 5、比较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单、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 师:对照学具卡一中统计图,说一说今天认识的统计图和它有什么不同?(生说) 师 补充说明:学具卡一中统计了一方面的内容,称为“单式条形统计图”,而学具卡二中统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比较一下,还有别的不同之处吗?(生答)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像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从一个图中同时看到了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比较,让人一目了然。) 7、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信息。 课件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关问题。 师:看着这个统计图,你会解决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⑴ 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⑵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⑶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⑷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质疑: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而乡村人口在逐年下降?(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巩固训练 师:下面就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吧!(课件出示: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三,完成统计图,回答下面相应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条形统计图教案 19【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案 20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