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
范文 |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合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之处(每句只标一处,2分) (1)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卷 石 底以 出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窥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乙文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则是。(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答案 【小题1】(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卷石底︱以出(各1分 【小题1】(1)通“返”,返回。(2)飞奔的马。(3)格外,尤其,特别。(4)像北斗星一样。(各1分) 【小题1】(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2)(鱼)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各2分) 【小题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各1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附答案】1.(2分)①成林的竹子(竹林);②像蛇爬行那样弯曲;③使跟从,带领;④小树高一尺左右(小树一尺来高);⑤等到。2(4分)①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②路上,(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光秃秃的,很像一个和尚。3.(2分)D.4.(4分)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以及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译文】泰定元年的冬天,我与客人张子约、陈叔夏带着两个仆人又来到雁山。冬天天气暖和,黄叶布满大地。两位客人看见北面山口立着一块石头,很像一个和尚。这时落日直射在东南山上,山中尽显紫气。鸟儿犹如赶着回家的人一样彼此呼唤,一道进入石梁过夜。石梁拔地而起,向上看,就像有架大梯子靠在房檐;向下是一中空的石梁洞,其中可以容纳千人;地上石梯玲珑剔透,就像腐木的根。石檐的外端有一棵只有一尺来高的小树,倒挂在绝壁上,树叶因为霜的关系变成红色,十分可爱。石梁下有一石梁寺,寺中的僧人沏茶端酒,主人和客人都喝醉了。月亮消失了,白云如流水般从西面飘来;风将橡栗吹落到瓦上,又弹到岩石下小屋上,从瓦沟上迸出,击中地上的落叶,发出咚咚的声音,几乎不像世间敲击金属石头的声音。点灯对望,没有话说。午夜来到,架起两张床,面对面躺着,子约已大醉,等到天亮,还在唤他的仆人,不知道他的仆人已经睡在了岩石下面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3【甲】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B.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D.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布:投映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蛇:像蛇一样 C.而此独以钟名名:名字 D.自以为得其实实:真相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是作者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湖南永州,为排解内心苦闷,探山访水而写的一篇精短游记。 B.乙文以游踪为顺序,先交代作者夜游石钟山的原因,再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再现了作者月夜独游石钟山时的见闻和独特感受。 C.甲文在景物描写中巧妙传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听见水声的高兴——发现小潭的欣喜——欣赏美景的愉悦——难耐凄清的悲伤。 D.虽然都是游记,但两文在写法上却各有千秋。甲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融情于景;乙文重在明理,以记叙、描写和议论为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8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分)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4分) 参考答案: 8.(3分)A 9.(3分)C【解析】名:命名 10.(3分)B【解析】“以游踪为顺序”说法不准确;“独游”与原文不符合。 11.(8分) (1)(4分)因为(认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清”“居”“去”各1分,句意1分。) (2)(4分)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置”“虽”“鸣”各1分,句意1分。) 【解答】 (8)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故断为: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名:命名。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ABD.正确; B.有误,“以游踪为顺序”说法不准确;“独游”与原文不符合。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因为。居,停留。乃,于是,就。而,表承接关系。句意:因为(认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②重点词:以,把。置,放。虽,即使。句意: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4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似与游者相乐 心乐之 C、绿树村边合四面竹树环合 D、水尤清洌 其境过清 2、从文中找出与“斗折蛇行”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句,并将相同用法的词加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 文章对游鱼的描写,意图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4.衬托潭水的清澈和作者的愉快心情。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5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③任之而已( ) ④辄复不遂(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凄:凄凉B.隶而从者隶:跟随' C.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D.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久居C.以其境过清先帝不以臣卑鄙D.乃记之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B.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C.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小题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树枝藤条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译文: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佁然不动 佁然: (3)以其境过清 以: (4)不可久居 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斗折蛇行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潭西南而望 D.凄神寒骨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 9.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分) 答: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处境和 的心情。(3分) 答案: 6.(4分)(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3)因为(4)停留 7.(2分)D 8.(3分)它的岸的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9.(2分)隔篁竹,伐竹取道 10.(3分)凄清寂静,孤独寂寞,忧伤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8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l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小石潭记》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晓雾将歇(hé)B.沉鳞竞跃(yào)C.参差披拂(cī)D.佁然不动(tái)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五色交辉()⑵四时俱备()⑶青树翠蔓()⑷俶尔远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2分) 答案: 8.C9.(1)交相辉映(2)四季(3)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4)忽然10.示例:(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11.清澈、透明、纯净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9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⑶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2分) 甲文:;乙文:。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 【小题1】⑴飞奔的马⑵凭借⑶大约 【小题1】⑴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⑵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1】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乙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1】⑴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⑵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描写“水清“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体会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0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______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四周的环境和作者的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参考答案: 1.柳宗元 示例:《江雪》、《捕蛇者说》等。(答出1个即可) 2.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3.A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作者为 代(朝代)文学家 (人名)。(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往来翕忽( ) ③斗折蛇行( ) ④悄怆幽邃( ) 【小题3】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本文中与此景致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小题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是“心乐之”,写游鱼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与后文的“凄神寒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3分) 【小题5】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成为名篇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唐 柳宗元 【小题1】格外; 迅速; 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忧伤的样子。 【小题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1】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找出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心情的变化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写法上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写景的特色;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来写。(能结合文章内容详谈一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2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①)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⑴沿溯阻绝( )⑵佁然不动(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不见曦月( ) ⑵虽乘奔御风( ) ⑶往来翕忽(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发白帝城》由《三峡》化出,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sù ⑵yí ⑶cī 2.⑴太阳与月亮 ⑵即使 ⑶轻快敏捷的样子 3.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原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意思对即可) 5.【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6.⑴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⑵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①游也,一旦款门②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③之委积④,既芟⑤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⑥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⑦,延其槛,行其泉⑧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⑨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⑩。孰使予乐居夷○11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记》 注:①亟(qì):多次。②一旦款门:一天早晨来敲门。③私券:私人借据,指债务。④委积:积累,堆积。⑤芟(shān):除草,这里指开荒。⑥贸财:换钱。⑦崇其台:把台再修高些。⑧行其泉:沟通泉水。⑨潀(shōng):小水流入大水的声音,这里指水流到潭里的声音。⑩迥:辽远。○11居夷:居住在边远地方。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9.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印证了这句话?请作简要分析。(3分) 20.以上两文都为柳宗元所作,都写了潭,但有所不同: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__________,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秀;前文抒发了作者_______ 的情感,后者透露了当地农民_______的生活境况。(3分) 参考答案: 17.大约;像北斗星一样。(2分) 18.(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分)(2)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2分) 19.作者先看到小石潭的景色是乐的、愉快的,但想到前途的艰险与渺茫,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单寂寞的投影,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3分) 20.清幽 凄苦 困苦 (每空1分,共3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4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乐:快乐 B、影布石上布:映照 C、斗折蛇行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记之而去马之千里者(《马说》)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答案: 13、A(乐:以……为乐) 14、B(B项,“从”都是动词,跟从。 A项,前句“以”,介词,因为;后句的“以”,介词,拿,把。 C项,前句的“其”,代词,指小溪;后句的“其”,语气助词,一定。D项,前句的“之”,代词,指小石潭的风景;后句的“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15、C(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触发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猛浪若奔(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 小题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参考答案: 小题1:(1)飞奔的马(2)大约(3)因为(3分) 小题1:描写内容:水清;描写方法:侧面描写(2分) 小题1:(1)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分) 小题1:(1)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2)孤凄悲凉的心境。(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文章的能力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体会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可。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