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 |
范文 |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做到正确读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 难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有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这多么有意思啊,让我们学习这一课,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正音:漾、隙、拂、茎 字形:隙、茎、 理解:空隙、拂过、漾起、逐渐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用笔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3、引读: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4、出示挂图,看爬山虎的整体样子。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也有脚,他还会用它的脚向上爬,到底他的脚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向上爬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思考: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三、全班讨论,感悟。 四、总结 爬山虎就是利用长在叶柄上的六七根细丝而后变成的圆片巴住墙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啊! 五、提问 想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六、分小组讨论,交流 七、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八、小练笔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脚:茎上 爬:圆片 叶柄 巴住墙 细丝 拉一把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铺满、叶柄、蜗牛、蛟龙、嫩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具体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撂跤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用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进行具体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满墙的植物是什么吗?”(生:爬山虎)“你结合图片说说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你重点说出了‘爬’这个特性”,人走路用脚,那爬山虎在墙上爬行也是要靠脚的,那它的脚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二、预习检测 1.检测词语认读 均匀重叠痕迹铺满叶柄蜗牛(指名读,读的正确、声音洪亮) 嫩茎蛟龙(指名读,茎和蛟读音容易出错,你都读正确了,真了不起!)——开火车读 空隙借助字义区分字音 2.写字教学,学写“逐” a交流易错点:一个汉字首先应书写正确,所以我们先从易错点交流,出示“逐”的甲骨文,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解释“豕”(“猪”的意思,三撇分别代表“突出的鼻子、短而粗的退”),所以你就不可以再把它的腿绑住了;三撇平行要等距 b交流主笔和结构:接下来,要写工整和美观,就从主笔和结构来交流一下吧,横折折撇短为妙(和距离点的距离一致),平捺为主笔要舒展,让整个字看起来更稳定。走之底的字要注意内紧外松,中间写紧凑,豕和走之底的间距要小。 范写;学生练写;投影反馈,三星评价;再次修改。 【不一定非要按照先说易错点再说主笔和结构的顺序来交流,只要孩子将注意事项说到位了就可以了。田字格应再大一点,把“内紧外松”的特点凸显出来。】 三、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训练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脚的特点。 【本篇课文的文体是“状物类”,状物类文章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老师总结:你不仅概括地十分准确,通过你的回答,我们还知道你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作者按照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最后写“爬山脚的特点”的顺序来安排写作,这样会让文章显得更有层次。 四、再读课文,品析文本 过渡:课文的题目叫《爬山虎的脚》,那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具体的呢? 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4.5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下感受。 【预设一】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师总结:作者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描写的这么具体,得益于作者在观察的时候,非常(仔细、细致)。是啊,细心观察有助于我们发现事物的特点。(板书:细心观察) 【学生直接抓到的信息是比喻句,也说出了细丝的特点-“细、和软”,我在课堂上想引导所有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写细丝时的语言,应该说:“孩子,你看看,这里的细丝指的是什么啊?”学生会说“爬山虎的脚”,那我顺势引导:“孩子,你再找找,写细丝的词语还有哪一些?”,随着这样的引导,最后再来总结,原来这一部分是在写爬山虎脚的形状。而我当时,心里太急切想让孩子说出这一部分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所以,在引导的时候不够顺畅。】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细丝就是“爬山虎的脚”,原来它的颜色是“嫩红”的。你们看,爬山虎的脚多么惹人喜爱啊。 想象画面朗读:让我们带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预设二】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总结:①“巴”:用手演示,理解“巴”-紧紧地黏在墙上,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脚有很大的抓力、很牢固。怪不得,在生物学上,爬山虎的脚有一个叫“吸盘”的专业名字呐。“拉”:有力量,如何完成这个动作的?细丝由直到弯,表面上看是缩短了距离,实际上是产生了一种拉力,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作者用了短短的两句话就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还原在我们面前,源于他巧用动词。【课前老师让你们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我收到了两幅不一样的图画,你们看一下哪一张是正确的?先找一下两张照片的不同,再次阅读文本,找一找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为了突出爬山虎脚的这些特点,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呢?——指名读——同学点评,重读动词——指名读。【图片演示“爬”的过程时,速度再慢一点,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②“一脚一脚”:与“一步一步”比较,体会到爬山虎爬得很不容易。【爬山虎唯有借助不断长出来的新的脚才能生长,所以是“一脚一脚”,而不是像人脚一样,可以交换前进。】指名读(你能带着这种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话吗?)——点评“一脚一脚”放慢速度——全班齐读。⑤积累背诵:这段语言这么精彩,真的是应该积累下来啊!现在请大家结合你之前画得那幅画,尝试背诵一下这个自然段吧!男女生比赛背诵。 孩子们,作者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不仅仅是源于他细心的观察,还在于他的观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你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的?(原先、现在)(板书:连续观察) 五、方法实践,自学第二自然段 要求:作者的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在原文当中还有所体现,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作者“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的语句,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预设三】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微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交流:通过“叶尖一顺儿朝下”可以看出爬山虎的叶子很整齐、排列有规律,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叶子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叶尖朝下;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是为了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却也不留一点空隙”,又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长得是多么的茂密啊,这是一种静态之美;【“一顺儿”没有处理意思,指的是同一方向,体现排列整齐,“铺”和“均匀”相呼应,再慢一点,让学生慢慢说。】 “漾”,把被风吹过的叶子比作波浪,满墙的爬山虎,一层一层地随风飘荡,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啊,作者又赋予了爬山虎一种动态美。 【孩子们在这里抓到了“拂”这个字,“拂”是促使爬山虎叶子荡漾的原因,在这里品析“漾”时,“拂”字的品析也不能少。】 孩子,现在,你知道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要写爬山虎的叶子了吗?这叶子之所以长得如此茂密、可以爬满整个墙壁,功劳最大的就是爬山虎的脚。 六、写作方法总结 当我们在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能够做到细心和坚持,就很容易找到这个事物的特点,如果你还可以通过文字具体地表达出来,那你的文章一会很精彩。 七、推荐阅读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3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4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5【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课前准备】 1.课前观察爬山虎实物。 2.搜集爬山虎的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 预设: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它的脚怎么爬的? 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3.理清脉络 (1)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 (2)第二自然段介绍什么特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书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指导书写难写字“叠、痕、逐”。 “叠”上面三个又的“捺” 变成“点”。 “痕”偏旁是病字旁,里面是“艮”(gen) “逐”豕(shi)的“捺”变成“点”。 3.学生练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一)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3.不管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都是顺着墙往上爬。) (二)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1)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A.嫩红、嫩绿。 B.师导语: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还有别的特点吗?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A.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 B.“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 C.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 D.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E.指导朗读:读出绿的特点。 F.这句话写出叶子的静态美。 (3)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 A.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B.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 教师点拨: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 C.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D.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4)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板书(细心观察) 3.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 (3)看屏幕背诵。 三、作业布置 背诵第2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旧知导入 1.检查背诵。 2.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研读交流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有关写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一)学习第三段 1.导语:下面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谁来告诉我们,你划了哪一段的哪一句,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特点?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 (2)“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 导语:啊,原来爬山虎的脚是六七根细丝,长在茎上叶柄的反面。还有吗? (3)“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 2.点拨写法 (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3)小结: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指导朗读背诵。 (1)学生朗读句子。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师生一起介绍。 导语:这就是爬山虎的脚。那他是怎样爬的?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学习第四、五段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2)学生汇报:触、巴、弯、拉、紧贴、爬。 (3)齐读 (4)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 (5)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着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6)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2.学习最后一段 (1)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请自读第五段。 (2)出示: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3)“……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当然也说明作者亲自体验过。) 3.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1.导语:同学们看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4)仔细观察,继续观察的方法。(问:知道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和爬的过程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靠的是仔细观察)仅仅是一时的观察吗? 2.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3.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1.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2.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