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
范文 |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法设计: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适逢秦始皇兵马俑到杭州展览,于是便设计本课的教学。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 A同学:广泛的了解。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要求课堂上谈感受。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 你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生:直观感受,思考。 教师:请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 [陶俑]: 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B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还有哪些呢? 学生: A同学介绍陵墓雕塑艺术成就。 汉代俑 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南朝陵墓雕刻欣赏 结合旅游经历谈谈石兽雕刻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C同学提问。 教师最后小结。 下节课安排: 宗教雕塑: 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 C、提问题3-5个。 D、我们如何认识宗教雕塑? 星期一、二中午拷贝资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