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 |
范文 | 《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范文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 一年级的阅读课怎么上?崔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拓展延伸。 二、依据理念说教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组教材的一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着“家庭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旨在教育学生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这篇课文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文中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诵课文,难点是在交流感悟中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从章节联系上整体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了本课的内容、特点、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目标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及课文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知(知识)目标: ⑴认识“胖”等13个生字,会写“看”等6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⑴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⑵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⑶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针对课后的“说说做做”) 3、情感目标: 培养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懂得要孝敬长辈,主动帮长辈做事,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根据情况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分解朗读要求,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五、整合资源说策略 1、创设情境法。 2、以读促悟法。 3、图文结合法。 4、创意补白法。 5、拓展延伸法。 六、结合教学说设计特点 1、课堂是快乐的,学生是愉悦的。 2、文本是有弹性的,学生是有创意的。 3、知识是建构的,情感是互动的。 七、结合流程说意图: (一)、三分钟说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 (2)、看手: 请学生伸出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3)、夸手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导入激情激趣并相机说话,培养说话能力。 (二)、导入:你们的小手真能干,我们继续学习一下《胖乎乎的小手》。 (三)、复习词和识字方法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里,安排学生复习,交流识字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对生字的学习,由词到字,再回到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渐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联系。教学中穿插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更主要的让学生在玩中巩固识字。 (四)、合作探究,细读体悟 1、多媒体展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后质疑。 学生可能问:“全家”是指哪些人?(学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决) “这张画”是指哪张画?(学生如大多知道可立刻解决)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这张画?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在无意中转入正题;扣第一自然段质疑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自由读文感悟,用“──”画出疑问句,用波浪线画出感叹句,看读文后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提出来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让学生合作学习,能培养合作能力,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增进情感沟通与智力互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接下来我安排学习合作学习课文。 3、指读找到的感叹句,讨论交流读后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读,教师让学生归纳填空,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谁的手干了什么? 4、相机重点指导朗读对话。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 兰兰: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兰兰: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笑着读) 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语调上扬) 姥姥:“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夸奖的语气) 5、读课文,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加“”读重音。 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姥姥、爸爸、妈妈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 交流: 他们的语气和蔼可亲,充满关爱和称赞。 兰兰的语气天真活泼,有礼貌。 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姥姥,读读他们的话。 ⑴自由选择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再读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全班进行评议(举例说明)。 这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法,能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⑵指名朗读: 同样一句话或一段话,让多名学生读,读后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学生个体不同,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的处理也不一样。 只要学生说得有理,而不偏离课文的意图,我就没有强求一致,而是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⑶角色朗读: 四人小组先分角色朗读;再指定一组或两组展示读,读后引导评议。 ⑷朗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是积累语言、感悟文体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本课对话较多,如果没有让学生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就无法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5、联系课文还合作回答先前的质疑: 全家人为什么喜欢这张画? 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设计意图:让学生边读边想: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既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初步质疑、解疑的能力。 6、兰兰的小手还为谁做了什么? 1、兰兰的爷爷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2、兰兰的老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3、兰兰的__说:“这胖乎乎的小手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你觉得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兰兰长大后还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 2、你长大后会帮家人做哪些事情? 我()的手替()。 我()的手帮()。 我()的手给()。 我()的手为()。 3、拓展阅读。 (六)、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书写指导。 1、先看“画、笑、兴、会”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一记。 2、教师范写: “画”下面的凶字框不能写得太高。 “笑”的下面第一笔是一撇。 “会”人字头的撇、捺写得开一点。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4、展览、评析。 (七)、拓展作业: 1、拼读音节连线。 2、以《我有一双小巧手》为题,用剪纸、绘画等形式制作一幅美术作品,并写上一句话,下节课带来交流。(出示幻灯片提示): 这双()的小手替()。 这双()的小手帮()。 这双()的小手为()。 这双()的小手能()。 这双()的小手会()。 3、实践作业: 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及语气,明天汇报。 4、交流收集有关夸手、赞手的成语、故事或儿歌。 八、结合效果说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主动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达到启迪思想,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展开温情对话,实现个性张扬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它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教师给学生创造平等、温情的对话环境,才能让《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打动孩子们,使之形成独特的个性体验。教学中,在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时,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实现了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超越,处处散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营造活动氛围,促进心灵感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低年级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会读课文,读懂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继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激活生活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要有开放性的课程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巧妙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融合课内外,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猜手、夸手、赛读、赛演;让学生回家用小手帮家人做事、通过艺术形式展现手并写上话,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使生活走进语文,语文走进生活。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感悟文本的内涵,并积极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使学生懂得真、善、美,而且激励学生积极地实践真、善、美的行为,师生互动,教学气氛和谐,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四、教师力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课文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真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首先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请学生按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话”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其次,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给学生创造一种校内与校外生活联系的氛围,尤其是教师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表演直观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平台,使语文实践真正落实到实处。再次,由于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一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兰兰是个勤劳的孩子”的形象,另一方面拓展了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中也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中采用了自由读、个别指名读、摹仿读、表演读、互评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力图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经验体验,从而代替了学生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话该怎样读?“这双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双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挠过痒痒啊!”学生以大人的口吻,说得那么自然、贴切,这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最好的回忆。教师范读,让学生提意见,突出了师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仅为学生读课文作了示范,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评价的能力。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轻声读﹑大声读﹑默读﹑齐读﹑读给同位听﹑读给老师同学听等,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了课文,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文素养。 六、认知心理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本次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眼、耳、口、脑、手)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全频道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化渗透、快节奏反馈”的信息网络,指导他们从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走向自已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构成了新的情景教学,体现了“主动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策略,达到了“愉快教学”的目的,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 七、创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爸爸、妈妈、姥姥对兰兰说的话,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平时爸爸、妈妈、姥姥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与小主人的情感共鸣,学生很自觉地就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八、创设实践活动,延伸课堂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新《课标》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在本次教学的尾声部分,我教育学生回家后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件事情,并注意观察家里人的表情,事后把当时的情景说出来。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让课堂扩展到家庭生活中,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体验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 总之,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他们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了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充满了童趣,具有时代气息,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语文课。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