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离骚》解析 |
范文 | 《离骚》解析 《离骚》大量吸收楚国民间方言,特别是兮”字的运用,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增加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全诗分九部分: 第一部分:从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从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到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表现了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从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到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意彭城之谴责”。 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己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 第四部分: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部分表现的是 由于诗人的特立独行,立即引起世间庸人的馋毁,从而使诗人再一次遭遇挫折,诗人陷入孤独绝望的境地。但诗人依旧矢志不屈,甘愿伏清白以死直”,也不愿意屈服认同世俗:背绳墨以追曲”。 第五部分:从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一部分表现的是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最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第六部分:从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到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这部分描述的是由于女媭的`劝诫,诗人不得已来到重华面前,向他陈述自已的观点,期冀引起同情共鸣。 第七部分:从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到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这部分表现的是诗人在重华面前阐述了自己的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后,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充分表达诗人不容于世的强烈感情。 第八部分:从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到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诗人听了巫咸的话,最后决定离开楚国。这一部分把诗人复杂的矛盾心理,万千思绪,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第九部分:从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到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诗人在接受灵氛、巫咸的劝告,决定离开楚国远游,最后终不忍离开的经过。这是诗人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展开的最后一次幻想。 全诗尾声: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以当时的楚国名曲《乱》作结。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 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拓展阅读:离骚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