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 |
范文 |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模板(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此刻站在这里,脑海中立即闪现着咱们实验年轻貌美的女教师们用她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富有磁性的嗓音为我们诠释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而此刻,我将和我最亲爱的学生们为大家呈现那深沉的,富有阳刚之气的父爱及其背后的故事。言归正传: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深深地怀念中的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最后一册教材,是衔接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桥梁。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中学语文学习有益,更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备能力。 本组课文共有4篇,都是追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大义凛然的李大钊,有舍身引路的郝副营长,有日夜操劳的开国总理周恩来,有舍己救人的张思德。虽然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但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相同的。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贞革命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深深地思念。这篇文章除开头外,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受到革命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的面对危险,平和的面对家人的悲伤,以及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教给他们读书作文的方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给学生寻求“活水”的方法,他们才能够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二、说学情 本班62人,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很浓厚,并且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他们的朗读入情入境,他们的表达酣畅淋漓,他们的倾听全神贯注,他们的笔尖真情流露。在这样的课堂,教这样的学生,只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只需要教师的“授之以渔”,“原生态”的语文课堂即可呈现,当然这只是预期的效果。 三、说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天天看书,终生与书为友,这是一条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理念一:课堂书声琅琅,享受精神食粮 理念二:课前查找资料,课堂加深理解 理念三:学习表达方法,读写相得益彰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因此设计了:写一件令你记忆深刻的事情,运用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把内容写具体。达到了学以致用。 四、说方法策略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从教学内容出发,朗读感悟。 从教学效果出发,积极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1、诗歌导入,联想入题 2、整体回顾,理清脉络 3、对比朗读谈发现 4、自由朗读,品味其人 5、重点引导,加深理解 6、纵观全文,交流收获 7、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其实,语文很小,不过“字词句点”,语文很大,包罗“气象万千”,语文教学就是把大千世界缩小了给学生看,语文教育就是把小东西放大了装进学生的心田。 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语文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2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李大钊先生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意志熏陶。 4、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先生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教学方法: 1、以学生生活体验入手,抓住李星华眼中的父亲形象,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父亲”被捕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从而理解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和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精神。 3、多手段辅助教学:挂图、表演、黑板等。 4、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促悟。 学生学法: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体会李大钊先生的精神。 3、学习长课文时,注意抓住重点段落分析体会。 4、感受文章前后照应方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清明节前夕,我们随着大人一起去给已故亲人扫了墓,跟随老师到烈士陵园给革命烈士扫了墓,还在周记《清明之行》中深情地写下了对他们的怀念。你还记得自己写的是哪位亲人?为什么要缅怀他吗? 2、指名说。 3、是啊,亲人虽已故去,但他们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所以,在李大钊先生被害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仍对当时的事情记忆犹新,悲痛地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以此作为祭奠。(齐读课题。) 二、指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李大钊先生的精神和品质 1、让我们一起走进血雨腥风的1927年,走进1927年的四月,伴随李星华左右,看看女儿眼中的李大钊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读课文,边想边划出相关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认真阅读划出的句子,体会李星华当时的心情。 3、交流讨论 (1)指导被捕前对“父亲”的感受:局势越紧张,工作越忙,做事越镇定沉着(讲授法),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对比法)指导朗读“父亲”的话,体会人物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精神。 (2)指导被捕时,相机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学习体会:“我”的害怕从侧面烘托“父亲”的沉着、临危不惧;宪兵、警察、特务等的表现从反面衬托“父亲”的从容、英勇;作者对“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则直接从正面表现了“父亲”的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指导运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强烈的对比。 (3)指导法庭审问时,注意抓住重点句子结合社会背景、当时情景分析“父亲”的内心感受及顽强意志。把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以及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放在一起,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深化理解。主要运用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和作者一起站在现场感受“父亲”的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三、指导感悟,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1、引读课文 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他是孩子眼中的好父亲,他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一座永远矗立的革命丰碑。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式,他工作更忙了〈生读第二段〉,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他……(烧文件句子),面对“我”的询问,一向慈爱的父亲却说……,当工友闫振三被抓后,母亲劝他离开,他却说……面对残暴的匪徒,父亲置之泰然……法庭上,父亲备受折磨但面对我们的哭喊却依然神情……这样一位父亲怎么能不被亲人深深怀念?这样一位革命者怎么能不被千千万万中国人铭记于心? 2、体会前后照应写法 李星华永远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27年4月28日”,我们教室在座的所有人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全中国人民更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文中前后两次反复出现这个日期,不仅使读者印象深刻,也使整个事件完整连贯,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强调突出。 四、总结升华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4月28日即将来临,今天,让我们在这小小的教室里,面对李大钊先生的画像,以我们特殊的方式来缅怀先烈,表达我们的哀思,诉说我们内心的崇敬。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总结:有一个同学在他参加了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以后,在文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是谁战死沙场?是谁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又是谁带给祖国繁荣进步?面队烈士纪念碑,缅怀无数为祖国建设抛头颅、撒热血的先辈们,我想大声说: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而我们也将在你们的期望中生活得更加美好!”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我们六一班每一个人的心声。是的,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他们的遗志,在他们的期望中做有意义的事情,好好生活。 五、拓展 1、摘抄文中的好词句或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纪录下自己的感受。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3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抓住李大钊神态、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回忆。 1、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是谁回忆谁? 3、为什么回忆前要加十六年前呢?(十六年前的回忆即回忆十六年前。) 二、初读感知,理清回忆 1、请你把课本翻到46页,让我们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明白吗?好,开始。 ①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这篇课文比较长,我把难读的词语请了出来,你会读吗?请小老师来领读。 ②随机解决较简单的几个问题。 ③合作交流: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你能说一说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2、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省略修饰语和个别情节,语句简洁。) 3、简介时代前景及作者。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他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三、走进回忆,了解被捕、 1、请你再一次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先来学习父亲被捕前这部分,找一找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①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父亲在干什么呢?(忙碌,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②为什么父亲要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联系第6自然段,点名写法:照应) ③从父亲早出晚归,日夜不停地忘我工作,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你读出了什么?(时局紧张,不顾生命安危) ④这就是我的父亲,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找一找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①我哪能离开呢?是什么意思?离开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②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这又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啊? ③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④是啊,我哪能离开呢?从这段话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呢?(反问) ⑤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意志坚决,置生死于度外) ⑥既然这两个反问句更写出父亲的坚决,那么这样写行吗?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不行,缺少层次,递进) ⑦体会得真好,那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 ⑧这就是层层递进啊,我哪能离开呢,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再读一读。 3、我哪能离开呢,父亲依然不顾安危工作着,依然,引读: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依然工作着,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出示: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 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①同学们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敌人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备而来,全副武装) ②父亲面对这一群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全副武装,有备而来的魔鬼,父亲是怎样做的?请你找一找。 ③出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④哪一词印入了你的眼帘? ⑤严峻。父亲这严峻态度仿佛在告诉他们什么?让我走进父亲的内心,自己再读一读。 ⑥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轻蔑,不屑) ⑦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仅仅保持的是对敌人的轻蔑和不屑吗?保持的还有什么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勇敢,坚毅,沉着,视死如归的本色) ⑧齐读。 4、根据板书,小结:这就是我的父亲,忘我工作、意志坚决、勇敢坚毅、视死如归的父亲,十六年来久久难忘。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集体交流 被捕后这部分,走进人物内心。(课文的第十八自然段至第二十九自然段)师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读相关语句,谈感受。具体预设如下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9自然段。 (1)学生读议第19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谈感受。 2、依循学生的阅读需要,以课文的第22自然段为切入点,上挂下联。 (1)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2自然段。 (2)根据段中的第1、2句话,挑起疑问。 师:这是我们被捕十多天之后,亲人间的第一次见面,其实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人之常情,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对我们说些什么啊!可是,文章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2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2句话。 师: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我在想。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3)联系上下文19-28自然段,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回扣段中的重点句子。 师:是的,他爱他们,从先生子女后来的访谈和传记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的爱。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妻子的丈夫,他爱深深地爱着他们。可是为了不连累亲人,为了不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丝毫的软弱,他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这是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啊!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5)联系上下文,同座间互相探讨,在探讨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重点朗读这段话,在读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内在原因。 (6)总结全文。 师:正是因为他的心被这样一种力量占据着,所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面对魔鬼般的敌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严峻的态度;面对凶狠的法官,亲人的呼喊,能那样的镇定、从容。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生:(齐读重点句师: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1、出示课件,(李大钊临刑前的一张照片,并配上了音乐)教师激情述说:1927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他们的青春本来应该像春花一样灿烂,而此刻他们面对的是两台巨大而阴森的绞刑架。大钊先生深情地望了一眼亲人和同志,然后头也不会的第一个走上了绞架,神色未变,从容就死。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4、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5、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读写结合,抒发情感。 1、结合李大钊牺牲87年纪念活动,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13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4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注意丶和要写全。“剧”字可以用旧字换部首的方法去记。如用“据”换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袍”字同衣服有关所以用“衤”旁。“押”字用手按住、抓住对方,所以是“扌”。“舅”是**的弟弟或哥哥,是男性,所以下边是“男”字。“娱”和“宪”字,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阀”字为例:“阀”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军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阀”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军阀”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凭借权势造成特殊地位的个人或集团。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军阀”一词的句子读读。军阀指张作霖,有势力有权力投*日本人的卖国头子。 (2)以“娱”字为例,找出新词“娱乐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娱乐场”的意思是使儿童得到快乐的活动场所。 (3)以“剧”字为例,找出新词“剧烈”,直观演示。老师猛烈地摇桌子表示桌子剧烈地晃动。 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 书籍:书的总称。 慈祥:和蔼、安祥。 僻静:偏僻、安静。 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严峻:严厉、严肃。 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 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 轻易:随随便便。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恐怖:惊慌、害怕。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 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 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 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 枪,就向外走。” 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 枪,/就向外走。 (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二)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三)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 2.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 被捕以前:(1~7自然段) 被捕经过:(8~18自然段) 在法庭上:(19~29自然段) 被害以后:(30~33自然段) 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 (二)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 “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 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 (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 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 (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 (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 “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写了两层意思: (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三)指导朗读。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四)学习第二段。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 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 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 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 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 4.“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 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 (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 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 (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 7.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 (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 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 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5[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 (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体会要点:①李大钊知道局势的严重性,知道自己身处的危险;②李大钊知道自己的责任;③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和临危不惧的精神。 朗读要点:要读出坚决的语气,要读好两个反问句。 (3)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体会要点: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重。他的心被一种伟大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体会要点:①“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②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安定沉着,是因为倔心中有“伟大的力量”。③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 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面对穷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来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了,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④从“我”由惊慌害怕:怕变为机智勇敢,说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说明这种力量的确是伟大的。 朗读要点: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气的坚定,体会哪些词语要读重音。(如“安定、沉着、伟大的力量、革命事业的信心) 学习方法:这个句子是理解上的难点,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对“伟大的力量“才会有具体的感性认识。也可联系其他革命烈士的事例理解。 (5)、“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体会要点:①这是教育后代永远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②也是教育后代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朗读要点:要表达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四、对李大钊或李星华倾吐情感 以“李大钊爷爷,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①对李大钊爷爷表敬意;②汇报今天的幸福生活;③表示继承革命传统。 或以“李星华妈妈,我对您说”指导表达。说话内容启发:1表示安慰。2表示敬佩和向她学习。3表示珍惜幸福生活。 在学生说话思路打开以后,说话内容不要加以限制。 五、作业指导 1、思考·练习3 让学生把开头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连起来,多读几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这样写的好处。 要让学生领悟到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心头的思想感情。 2、思考·练习4 课文中印象深刻的句子,不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值得深入领会的句子。如写敌人凶恶的句子,也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是描写环境的词语,可以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动作、语言的词语等。在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后,应放手让学生读和抄。 3、可要求学生课后查找有关李大钊写文章,在班里交流。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