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
范文 |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合理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迁移 同学们,学数学离不开计算,我听说你们班有很多的计算能手,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能很快地口算出下面各道算式的得数吗? 35+20= 22+8 = 63-30 = 86-50= 48-6= 32-9= 44-20-3= 31-5-10=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以前所学的知识大家掌握得都很好,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的知识吗?(提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1、 教学例题。 让学生观察例题场景,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两个问题出示: (1)大汽车比小汽车贵多少元? (2)火车比小汽车贵多少元? 2、问:你能列出算式吗? 3、学生自主探索42—27口算方法。 谈话:你能口算出42—27的得数吗?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①: 30—20=10 12-7=5 10+5=15(根据列竖式的方法) 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用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相似。 继续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了? ②42—30=18 12+3=15 师:跟前面同的同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谈话: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口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4、学生探索45—28口算方法。 谈话:45—28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先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再告诉大家,好吗? 小组交流口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算法: 提问: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为什么? 小结:口算的方法有很多,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适合你计算,就用哪种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 练一练 四、总结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与收获?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想想算算”,练习一第4~6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64-3076-4053-20 64-376-453-2 64-676-753-5 2、学生做第4题复习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3、口算下面各题。 32+2546+1327+32 37+2546+1727+23 口算后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是怎样口算的? 4、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第(1)题。 (1)出示例题96-43= (2)这道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你能按照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思考方法说一说你想怎样算吗? (3)提问:把43分成40和3以后,要从96里怎样来减? (4)请小朋友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把第4页上例2的第(1)题算一算,在方框里填上数。 (5)谁来告诉大家,96-43是怎样口算的? 2、教学例2第(2)题。(同上) 3、提问:根据上面两题的计算,你能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订正。 (3)指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实际上就是用连减的方法,先减几十,再减几,算出得数。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做练习一第4题。 (1)指名4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人做两组(4道)题。 (2)提问:每组题里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四、课堂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6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篇4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教材选择了服装店购物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口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连加、连减. 52+30+7 57-30-5 55+30+6 75-40-8 72+10+7 86-20-7 教师谈话导入 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 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是平时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问题(1)。先出示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4+28。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教师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紧接着教师总结: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最后,做了相应的练习题: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 34+32 36+42 37+25 32+46 54+38 45+19 15+65 3、学习问题(2)。此环节的设计和“学习问题(1)”环节的设计一样,这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具体如下: (1).出示问题(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教师:你能不能自己列式并试着口算出来呢? (2)、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3).练一练 36-20= 52-10= 34-23= 98-76= 36-24= 52-18= 90-25= 42-39= (三)巩固应用。此环节主要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主,教材练习题的设计难易结合,既有计算题也有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 (四)归纳总结. 师: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说板书。我的设计既简单明了,又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如下: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54+28=82(元) 方法一. 50+20=70 (元) 4+8=12(元) 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 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 84-2=82(元) 54-28=26(元) 方法一: 54-20=34(元) 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 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 24+2=26(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篇5[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2页的内容。 [教材简介]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仍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中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让学生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题组比较,进一步完善算法,并重视通过估算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例题情境图) 谈话:欢迎明明,芳芳,小朋友们再次光临玩具柜。上一次我们在这里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让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谁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玩具汽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2、玩具火车比玩具轿车贵多少元 3、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 请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板书: 38—25= 44—25= 44—38= [评:在这里老师用营业员的口气来欢迎小朋友们的到来,学生感觉亲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补充了"玩具汽车比玩具火车便宜多少元"作为例题,增加了例题的容量。]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索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要求学生先独立口算"38—25=",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方法一:先算38—20=18,再算18—5=13。 方法二:先算38—5=33,再算33—20=13。 方法三:先算30—20=10,再算8—5=3,最后算10+3=13。 (3)把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小朋友的算法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 2,探索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小组合作,共同完成"44—25="。 (2)小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先算44—20=24,再算24—5=19。 方法二,先算44—5=39,再算39—20=19。 方法三:先算14—5=9,再算30—20=10,最后算10+9=19。 (3)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44—25="的口算过程。 3,对比小结。 (1)组织讨论:"38—25="和"44—25="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试一试。 尝试完成"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教师指明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小朋友们通过合作得出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也通过比较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老师祝贺你们!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评:这个环节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经历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在探究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真正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从而选择比较合理的,适合自己的算法,并引导学生对退位减与不退位减进行比较,在区分异同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整个新授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一)巩固口算,加强估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把题目做成一张张精致的蘑菇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并把蘑菇卡片作为奖品送给说得好的小朋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按竖行做。做完后进行交流,说说每组题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说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交流时说说估算方法,最后独立计算并订正。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后独立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导学生从情境图上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最后算一算,看看结果和估计的是否一致。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说说解题过程。 [[评:这一环节练习容量大,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口算,增强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根据具体的情境,估计"哪种球最贵",中间蕴涵了很丰富的数学推理,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学习交流的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也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数感。]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通过和其他小朋友的合作,又掌握了一样新本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再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评:老师的鼓励永远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这节课的收获,不仅仅是对新知识的一个回顾,又是学生锻炼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一个好机会。] [总评: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2,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3,重视评价机制的运用;4,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实现学习互补;5,重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篇6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让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交流和逐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独立思考,探索新知 (四)合作交流,巩固练习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的的探索状态。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意,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这样,有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接着,让学生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民,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三个环节,为了更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寻找出最简便的口算方法,让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同时,体验寻找的喜悦。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体会怎么在做题时会又对又快,而且这种形式学生更便于接受。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体现了本课的重难点。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