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略) 4、拓展延伸。 (1)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B、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计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板题,学生读题。 二、学生初步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干,学习作者倒叙的表达方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动笔勾画出文章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2、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内容。 1学生读一读课文描写灯光的句子或段落。学习文章前后照应与倒叙的表达顺序。 2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灯光”,围绕“多好啊!”感受所今天这种充满光明、温暖的幸福生活。 过渡: t:我因为什么把“天安门前的灯光”与“插图上的灯光”联系起来的? 3围绕课文的第二个“多好啊!”学习文章的主要部分,体会主人翁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明白“灯光”象征着革命志士对光明而又温暖的幸福生活追求。 4学生读文章8、9、10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战斗的.危急与惨烈,从而体会出郝副营长的为革命勇于献身的革命情怀。 t:战斗打响了,而我军遇到了生么困难?(顺便引导学生理解“千钧一发”) t:不解决这个困难将意味着什么?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t: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5学生读文章11、12自然段聚集情感,再读文章1、2自然段,然后读课题。说说读后的感想。 三、读文巩固所学。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本科练习册。 3、预习《为人民服务》 4、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 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王愿坚在解放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过渡: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个别读全班读) 2、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 三、品读感悟 1、(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 师:天安门广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那永生难忘、举国欢庆的日子,那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时刻,会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定格。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好啊!)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同桌讨论。 4、汇报、交流。 (1)、第一次出现是: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引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相机板书:千万盏灯(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①一句“多好啊!”说出了心中的什么感受?(指名读,谈感悟) 相机板书:吊着的电灯(羡慕) ②齐读。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师范读,生读 采用个性演读的方式: 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__________ 郝副营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兴奋地说_________ 郝副营长一边抚摸着图画,一边深情地说______________ 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_______________ 师引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 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5、“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他为什么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牺牲了。) (2)找出文中语句,再读一读。 过渡: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过去多少时间,革命先烈永远在我们心中。 6、“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读、悟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引导习作中运用。(副板书:首尾呼应) (2)体会倒叙的手法。(副板书:倒叙) 小结过渡: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容易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拓展: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说些什么?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 如: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 (郝副营长,您虽然没有见过电灯,但您的一颗心却照耀着千千万万的人,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 过渡:同学们写得多好啊!看来收获不小。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1、引导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畅谈收获。 2、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 (灯光象征了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1、阅读王愿坚的革命题材小说《小游击队员》,或观看王愿坚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2、写读后感。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细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4【学习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在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很熟悉,平时都不注意。然而,我们今天学习的《灯光》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布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查阅工具书。 2、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找出最受感动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3、小组讨论交流。 三、集体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3、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⑴课文讲了有件什么事? ⑵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说出你感动的原因。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交流。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想一想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的事? 2、再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谈体会。 五、细读课文 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 1、仔细读课文,写上批注,同桌进行交流。 2、集体讨论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文中三处出现“多好啊!”句子的段落。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八、作业设计 1、知识积累:抄写优美词句。 2、读拼音写词。 3、读了《灯光》一课后,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51、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教学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他的英雄壮举。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阳光,快乐地背着书包上学时;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静静地聆听老师讲课时;当夜幕降临,我们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时,你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这一切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愿坚去了解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解决读准、读通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3个)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说说意思:围歼,憧憬,黑黢黢,千钧一发,璀璨 (2)汇报主要内容: 作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回忆1947年初秋,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底下学习,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 (3)指导:像这样关于回忆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首先要说清楚是谁在回忆。快速找一找,哪部分写的.是回忆的内容?(3——11自然段) 作者回忆了什么事呢?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要抓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说说看,是谁?(郝副营长)在什么情况下?(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做了什么?(点燃了手中的书,为部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结果呢?(他自己却牺牲了) 请同学们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三、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二读默读批划、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带着自学提示第2、3个问题再读课文,看看“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快速默读批划,可以把体会写在旁边空白处。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第2自然段: 说话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指导学生朗读“多好啊!”,读出赞叹的感觉) (2)第4自然段: 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着书上的一幅插图时说的,联系上下文可知道当时是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没有见过电灯,作者和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插图上那个在灯下看书的孩子非常羡慕…… 抓住“沉思”,他在想什么呢?刚才的同学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郝副营长的语言和神态、动作)像这样写人的文章,我们就应该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思想。 想象当时他的心情,再读“多好啊!”读出羡慕,渴望的语气。 (3)第7自然段: 说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联系刚才的“沉思”,从他的语言可以了解到什么?(他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孩子们将来都能在灯下读书,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抓住“憧憬”,再读“多好啊!”读出满怀憧憬的语气。 3、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能够幸福的在灯光下读书的日子,在战斗打响的时候,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郝副营长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的8——11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 重点感情朗读10和11自然段,尤其是“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带着你的感动来读,再读…… 5、读到这里,老师感到同学们已经被郝副营长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或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请把你的感受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6、交流:引导孩子升华自己的感悟,由郝副营长联想到千千万万个英雄和革命烈士…… 四、回归整体,领悟表达: 1、快速浏览,看看作者是怎样把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故事写清楚的? (三读快速浏览、回归整体,品味写法。) 2、学生汇报: 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的思想品格; 本文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取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再回忆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这样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3、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代表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课文以“灯光”为线索,突出文章的中心,进一步赞扬了郝副营长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 4、好书推荐: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五、巩固练习: 出示题单:(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本文以()为线索,采用()的手法,通过回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道路的故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精神,告诉我们()。 课后反思: 1、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缺少对话过程中的新的生成(思想),二类文章的训练点一般有三种(思想、语言、写法),本文是关于思想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来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促进师生、生生对话,可以这样引导: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的?(比如:郝副营长的语言,神态)还可以先请学习比较差一点的孩子回答,再请学习好的同学回答,这样有利于促进彼此的交流。 2、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激情和时间分配。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6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构思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自学体会。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学,讨论写法。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五、你学习了本文后,有何感想?你想对革命前辈们说些什么?怎样才能不忘前辈呢? 六、写一写感想,指名读一读。 七、教师小结: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7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要求做到正确、流利,画出不懂的词语,想办法理解。 2、我会读:战地 突击 歼灭 陷入 憧憬 阻击 点燃 性命 焦急 3、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事。歌颂了 ,说明 。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找出来。 (2)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找找文中写“灯光”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读“这一仗……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含义。 四、感情朗读,领悟写法。 读课文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课堂作业。 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六、课后拓展 在这星火光中,在华灯照耀的今天,我们似乎还能看到郝副营长那张年轻的脸,还能见到李大钊那张什么的脸?还能见到谁的脸?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8学生视角: 灯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在生活里非常普遍,课文为什么以“灯光”来命题?“灯光”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灯光”的重要含义,进而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本组教材的略读课文,表达了革命先烈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憧憬,歌颂了他们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重点: 抓住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特色: 仔细品读,体会感情,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信息资料: 查阅作者王愿坚的相关资料。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以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奠定学文的情感基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介绍交流收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3、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以情引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急于读书的欲望,学习目标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努力的方向,利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二、自读课文,质疑讨论 1、正确流利的地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组内互检互助。 2、动笔勾画,圈点批注,寻找问题,大胆质疑。 3、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三、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讨论在读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 2、全班合作探究。 (1)“多好啊”一词三次出现,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2)你对“灯光”的怎样理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是学生表达独特见解,感受的时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既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了教学活动的良好效益。) 四、感情朗读,联系实际,交流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学文后的感受。 五、实践活动: 收集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 (“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 (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 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0学习目标 1、深入朗读课文,掌握倒叙的写作手法。 2、找到文章有关“灯光”的语句,说说与题目的关系。 3、通过阅读文章,感受革命先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信义小学六年一班同学的回答吧。 (屏幕学生音频) 电视机前的你也一定回答对了,快为自己竖起赞美的大拇指吧! 2、本文的写作手法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有所不同。 (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3、(屏幕)同学们可真仔细,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像这种把事件的结局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叙述情节发生、发展的叙述方法,叫做倒叙,这种写作方法能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 1、文章的题目是灯光,面对不同的灯光,文章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多好啊!这短短的一句话,在文中出现了3次,它就是揭示主旨的文眼。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围绕这句话展开学习吧! (屏幕)根据自学提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共有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 (2)你能不能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可以画出印证你想法的句子并作出批注。开始吧! 3、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张老师一起来看看文章哪几处出现了“多好啊”这句话吧! (屏幕)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地点是天安门广场,路人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感叹道:多好啊!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郝副营长此时的心情,那莫过于羡慕二字!然而一盏普通的电灯,为什么会引起郝副营长的羡慕呢?同学们可以结合当时环境想一想。 (屏幕)因为在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所以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郝副营长此刻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请同学们思考:他在沉思什么?(屏幕)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书,有文化;有电灯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6、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分享第三处吧! (屏幕学生音频) 请同学们体会郝副营长说话时的神态,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屏幕)郝副营长希望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体会到先辈们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带着郝副营长满心的期待,美好的愿景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屏幕)“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三、深入研究 1、 不同的灯光,引起了不同人的感叹。为什么文章要以灯光为题目呢? 有的同学可能在想: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文中其实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了吗?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 (屏幕)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2、可是火光暴露了自己,他被敌人的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这样做的结果,可他却毫不犹豫、勇往直前。这样特殊的灯光象征着什么? (屏幕)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四、拓展延伸 1、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叶挺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 (屏幕)他被囚禁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时,就用一首名为《囚歌》的诗歌,道出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视频来感受这首诗歌的情怀! (屏幕叶挺将军) 2、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就如我们今天课文中的郝副营长一样,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3、(屏幕)让我们通过图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文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围绕灯光二字展开,通过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起对郝副营长的回忆,按照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的发展顺序进行描述,在结尾又想起战友,照应开头。刻画了一个不怕牺牲、无私奉献革命先辈形象!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教学重点】 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词 照耀 豫皖苏平原 围歼 黑魆魆 电钮 千钧一发 璀璨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五、品读释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哪些段落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顺序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板书倒叙) 2.引起我回忆往事的原因是什么?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说过:“多好啊!” ) 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在哪里,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当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表格) 3.交流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前的清明节的一天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方法指导:这是一个倒叙的写法,所谓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能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 下学习。”) 六、合作交流,质疑并解答 1.围绕标题灯光,作者在文中多次进行了描写,找出文中写“灯光”的句子,在小组内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想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自由交流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天安门前的灯光,有什么深意?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烈士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扬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七、课堂小结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八、阅读:本课推荐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倔强的小红军》。 课后反思 《灯光》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 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为第二单元的读写例话“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努力的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的去探索课文中蕴含的内容、意境、思想。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备课、上课关注的并不是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以成人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上课时总是把自己的教案像背台词一样,全然不顾学生接受与不接受。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2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的写法,能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积累美好的语言。 3、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体会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学习难点: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授课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MV《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国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就有一位医生,他与小镇上的人们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作品《灯光》。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偏僻 提防 穹隆 引擎 猝不及防 辽阔 无垠 启程 领悟 婉言谢绝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事件) 2〉读了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研读赏析 1、导学: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着怎样的含义? 本文以“冬夜的灯光”为标题,蕴含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实指,只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的相互关爱,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温暖了夜行人的'心,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2、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为什么偏僻、寒冷、荒凉的小镇在“我和我的妻子”心中充满了温暖、友谊和乐观? 2〉细读文章描写小镇和冬夜的语句,分组讨论:这些描写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外,还有怎样的作用? 3〉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有什么作用? 1〉加拿大西部的小镇虽然荒凉、偏僻,天气寒冷,却拥有淳朴而真挚的情意,这情意让荒凉的小镇和寒冷的冬夜洋溢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和温暖。 2〉文章写到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更好的表现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一个“冷”字和一个“暗”字,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 3〉从内容上说,进一步升华、概括了文章的主题。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了“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的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这与文章主题是一致的。从结构上说,这首诗与文章第一段首尾呼应。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从表达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引用的这几句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四、语言积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积累了许多爱心方面的格言警句,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收录在集锦本中。 五、作业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你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么?以此为中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3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识六个生字:皖、歼、郝、钮、堡、钧; 2、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豫皖苏平原围歼战郝副营长电钮地堡千钧一发憧憬璀璨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 1、师:同学们,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平常都在哪里见过它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灯光》。(齐读课题。) 3、释题质疑:当你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师小结:是啊,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师过渡:学贵有疑。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词语:豫皖苏平原围歼战郝副营长 电钮地堡千钧一发憧憬璀璨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介绍倒叙) 师: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中间写的都是往事。先说现在再回到过去,这样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这样写,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过去的事。 2、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在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灯光) 3、首尾都写灯光,这样的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 4、课文除了首尾写“灯光”外,还有哪些句子也与“灯光”有关? 这些句子中写到了什么光?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说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珍珠的线索是什么呢?(灯光) 师总结:这条线索就是灯光,课文围绕着灯光写了“广场上的灯光——火柴微弱的光——给孩子照明的电灯——燃烧书本的光——广场上的灯光”。这电灯、这火柴光、燃烧书本的光,组成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悲壮而光辉的意象,照耀着故事中的人物,也照耀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使全文始终像诗一样熠熠生辉。 四、作业: 1、再读课文,找出三个带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 2、积累好词,抄写关于描写灯光、火光的句子。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4教学目标: 1、理解“千钧一发”在课文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3、练习在理解人物时追问他是为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灯光》,让我们循着灯光走近郝副营长,认识郝副营长。 二、深入课文,感受郝副营长的崇高品质 (一)出示自学提示: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8~11段,思考: 1、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他的愿望实现没有? 2、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二)汇报交流: 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能让孩子们在灯光底下学习) 1、你是哪儿知道的? 2、什么原因让他有这种想法?什么样的图画? 3、看完图画郝副营长说了什么?什么“多好啊”? 4、从这一声“多好啊”你体会到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 5、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渴望吗? (师过渡:正是因为对书中孩子的羡慕,所以郝副营长才有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谁再来读读写郝副营长愿望的句子。) 6、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美好憧憬) 7、指导朗读。 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师过渡: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他是怎么做的呢?) PPT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 1、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献身) 2、师:“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千钧一发”指的是什么时刻? 4、为什么说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PPT出示:在突击连与后续部队失去联系的时刻——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我们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5、说说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师过渡:这真是千钧一发的时刻啊!可是,郝副营长,您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吗?大家说这意味着什么?郝副营长知道吗?) 6、探讨郝副营长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过渡:明知道这样做会暴露自己,明知道这样做会被敌人打中,明知道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但郝副营长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此时此刻,他可能会怎么想?) PPT出示:为了(),我必须这么做! 7、指导朗读。 (师过渡:多么崇高的理想啊!这位年轻的战友,这位伟大的战士,他带着美好的愿望走了。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换来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面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PPT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您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您自己,您被敌人打中了。 8、大家将大屏幕上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改动有什么不一样? (好像和郝副营长在面对面说话;更能表达对郝副营长的崇敬之情;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9、再次指导朗读。 三、拓展升华: 1、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被郝副营长英勇的献身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写一写吧。 2、在泱泱历史长河中,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崇高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不计其数。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也像郝副营长一样值得我们崇敬,值得我们怀念呢? 3、探讨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师过渡:同学们,在下课铃即将敲响之前,老师还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为什么要以“灯光”为题?)最后,让我们再次带着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齐读课题:灯光再深情一些:灯光孩子们,让我们将这美好的灯光永远留在心中吧! 四、课外拓展 1、好书推荐: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金色的鱼钩》或《三人行》。 2、写写自己的感想。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5教学要求: 1、能按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 2、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积累课后习题中指定掌握的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节——9节。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朗读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生:大约一切准备……憧憬里去了。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 “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憧憬”是向往的意思。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自读,指名读。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 6.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四、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1.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我们?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出示: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3)摘取要点 (4)组句答题 5.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突击连的任务就是突破守军的围墙,为大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 第二题:战斗打响后,因为突破口沉寂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与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第三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高举起用火柴点燃了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敌人被歼灭,他却因暴露而牺牲。 6.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1)以记者的视角出发。 第6节: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第7节: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过去)。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 第8节:后来记者才知道——(在这……打中了)。 (2)从郝副营长的视角出发。 第6节: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随着——(三发……突破口)。正在这时,郝副营长突然发现——(后续……联系)。 第7节: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所处的那片黑暗里——(腾起……喊杀声)。 第8节:原来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书,便——(划着……的路)。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五、总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六年级语文《灯光》的教学设计 16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光”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在几十年前,能够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灯光》一课,看看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相机板书:灯光 二、初读课文,思考:《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发现在写作顺序上它与我们所学的哪一课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学习。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三、课文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的语句加深理解课文,注意文中有关描写灯光的句子。 重点语句提示: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现在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构紧凑。当然,除了写作技巧上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这句话里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也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注:尽量地让学生自己说,多说,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想,这样才会更有效果。 师问: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与他的“壮举”有什么联系? 四、“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提示:要求学生先找到“多好啊!”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 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对于灯光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1)第一次说这话的人是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2)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3)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