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变色龙》的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题。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写明生动的对话等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说的主题可通过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变面是川剧表演艺术中的绝活,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可是在生活中倘若遇上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能在短时间内不断的改变自己的面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观看小品的感受去)朗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扫除字词的障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契诃夫(qìhē)魁梧(kuíwǔ)乞丐(qǐgaì)戳(chuō)胚子(pēi)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洋溢:情绪充分流露。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 学生交流后明确:小说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变色龙善于变色一样,所以用变色龙作为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1、契诃夫是中外闻名的文学语言大师,他在小说中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此外,动作、神态描写也很生动传神。请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依据提示阅读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生动传神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学生可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分析。 4、总结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记述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16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至八自然段是第一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又是从三方面作了描述:一是第九自然段写它的外形特点;二是第十至十二自然段,写它眼睛的特点及捕食速度快。首先通过朋加沙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左右眼能独立活动,两眼同时注视目标时,又会产生立体感,能准确的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接着“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条变色龙的捕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变色龙捕食食物的速度准确。三是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有随环境迅速变色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学情分析 1.作者巧妙的将变色龙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感兴趣,是难得的训练素材。 2.学生在中年级时,已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明白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联系。 3.《变色龙》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和《装满昆虫的衣袋》之后,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总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变色龙的资料。 3.教师大体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回顾交流 1.回忆上节课所学,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师板书:发现、端详、放回) 2.我们发现的是一只()的变色龙。 三、端详模样 1.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说说它的长相哪儿让你感到惊奇? 交流:嘴、眼睛、背、脚、尾巴。 2.这么细致的描写,得意于课文中的哪个词?(端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对着变色龙的肖像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5.我们端详的是一只()的变色龙。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捕食 1.出示学习要求: (1)小组成员仔细阅读10—12自然段课文。 (2)研究问题:变色龙是如何捕捉到食物的?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3)我们认为:这是一只()的变色龙。 (小组学习时间:5分钟) 2.各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3.师请大家回忆外形部分关于“嘴巴”和“眼睛”的描写,提出质疑:“三角形的嘴巴,突起的两眼”在变色龙的捕食中有什么用?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师总结:外形的刻画,不仅要按一定的顺序,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动物的外形是和它的生活习性有着紧密的关系。 五、神奇的变色 1.师生对读课文中变色部分。 2.师生对话:变色龙来到我们教室,它会有怎样的变化? 3.结论:变色龙是随环境而改变颜色。 4.指导造句:名副其实 5.这是一只()的变色龙。 6.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六、放回变色龙 1.齐读最后一段。 2.师生对话:保护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 七、作业(选做一题) 1.为变色龙写解说词,学《动物世界》介绍变色龙。 2.学习本课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法及其作用。 2、通过加强朗读练习、理解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认识“变色龙”这一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 教学构思 1、本文没有太难的字词,个别字词如有读错现象,可在课堂上由学生互教互学,事先不需布置预习。 2、本文写作年代距今久远,又是外国作品,学生可能感到陌生,为避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于笼统,可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第一段,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获得形象、具体的认识。 3、运用对比进行讽刺,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重点,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可从对比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对对比的理解。人物语言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而对比又恰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把人物语言与对比结合起来分析,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4、教学思路:可以从“变色龙”这个题目入手,紧紧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特点,“变”的外在表现(对比)及“变”的内在原因(为什么变),步步深入,从而完成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入新课 先由学生从动物学角度简单介绍变色龙,要求注意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怎么变以及变的作用,然后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暗示本文的教学思路。 二、讲读课文 1、设疑:教师交代本文的主人公以及他所办的“案件”,然后设问:这位警官将会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呢? 2、指名读1~8段,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位警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想一下,听说狗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以后,他会怎么做? 3、学生回答后,朗读10~13段,要求同学对照自己的设想,初步理解警官“变”的特点。可要求学生分析第8段,找出奥楚蔑洛夫想“变”的一些征兆。 (1)说话的语气——装腔作势 (2)调查的重点——狗是谁家的 4、继续指名读课文14~24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的词语,再把这部分内容看一边,然后说说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有无变化?怎么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指名让学生推测故事的结局,(估计会与原文相吻合)再接着读完全文(这一步骤,在课堂结构上同第一次推想遥相照应。同时,学生的两次推想意见由异趋同,鲜明地反映出对奥楚蔑洛夫“善变”性格的了解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6、总结奥楚蔑洛夫的特点:狡猾善变,见风使舵。 这一步应注意: (1)直接由学生总结特点,困难不小,可提醒学生注意板书,找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的规律,然后总结。 (2)对狗的态度实则反映了对人的态度。 (3)不同的态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讽刺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 7、引导学生看书,明确奥楚蔑洛夫的狡猾善变除了表现在对狗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1)引导学生找出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知道即可,对狗的态度已详细分析,这一步不作纠缠)。 (2)通过“冷”与“热”“穿”与“脱”的对比,了解军大衣的作用。 8、讨论:奥楚蔑洛夫确实是个狡猾善变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运用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重点:8、10、17、20、27、29段 (不需要都这样做,可分析一些,留一些) 三、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可分三个步骤 1讨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 点拨:a)变色龙为什么“变”呢?(自我保护) b)奥楚蔑洛夫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欺下媚上,所以他才“变”) 2讨论:在这样的警察统治下,沙俄社会是什么样子?重点指导学生研究第一段,从而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形象而具体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 3顺势总结本文的主题:作者创作这篇小说,就是为了塑造一个欺下媚上的奴才形象,借此揭露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四、总结课堂教学的思路 写了谁的什么事?——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变)——怎么变的?——为什么变?——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语言描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练习五。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