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
范文 |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要求认识的生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 教学重点: 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作者童年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语,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灯笼吗?为什么会有满山的灯笼火把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讲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救援。 第三段(6—8):讲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5、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6、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文结合法讲练结合 四、教学准备: 相关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9满山的灯笼火把 1、一起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学生自由说 2、过渡:是呀,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 2、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4、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5、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6、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 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7、指定小组进行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要把“我”送到乡下吗? 五、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段,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一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 2、听写词语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三、指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 6、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现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现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两自然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为什么呢?你会读出这种语气吗? 7、全班齐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五、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否会你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空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验“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总有令人终生铭记的感动,那一声声焦急的呼唤,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就永远铭刻在作家邹德学的心里。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一同去体验那份感动于感激。 二、细读2—5自然段,体会“我”的聪明、勇敢。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顺序讲述的? 2、体验环境恶劣。 (1)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2)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 (4)作者为社么要这样具体些天气的恶劣? 3、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 (1)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直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滑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 (2)指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找出动词。 (3)你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4)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我当时的慌乱吗?(自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齐读。) 4、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1)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样面对的?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你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我怎么想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3)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4)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坚持”。(课文中学过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坚持不放弃的事例、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么做的?此时,我面临那些可怕的情况?(寒冷、黑暗、孤独、危险) (6)知道有感情地朗读。 4、从作者身上,你收到什么启发?(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善于动脑筋) 三、自学6————8自然段,体验那份亲情,感悟作者的感动与感激。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出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1)抓住两个“急”字:“急切的渴望”,体会“渴望”一词的含义,“焦急悠长的呼唤”是亲人“焦急”的呼唤,体会我的感动。 (2)还要抓住一个场面描写:重点的词语—“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点。这些描写,特别是这些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什么情景?一方面,反映出亲人们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数之多,这情景无不使人感动。 (3)当乡亲们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 (4)体会泪“是热的”。 (5)我又会对乡亲们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顾全文,体味情感 1、那一声声呼唤时时萦绕耳畔,那满山的灯笼火把常常浮现眼前,那是因为我心里永远无法忘记全村老少的关爱。作者深情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除了要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 2、生自由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3、师总结,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 五、课外作业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经历过令你感动的事吗?那起笔写下来吧! 3、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