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教案《树叶》 |
范文 | 中班教案《树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树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树叶》1教案设计: 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总会去捡许多树叶几个人一起玩,看到他们这么感兴趣,我就想能不能根据孩子的兴趣来生成一些课程呢,经过几天的研究实验,我设计了这一节活动。 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观察、体验实验中两种物品的不同并大胆说己的看法。 2、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制作美丽的纸手绢,体验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爱问、爱学、爱思考的兴趣。 教学准备 树叶(干、刚摘下的)各一筐、蒜臼、捣蒜锤、纸巾一人一张。 教学过程: 歌曲《小树叶》引出教学内容。出示实验物品。 1、通过各种感官去观察实验物品。 看:出示两筐树叶请幼儿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先说,说完后老师(:一筐黄黄的,看起来没有水分;一筐嫩嫩的,看起来很水嫩。) 摸:请幼儿来摸一摸,撕一撕、抓一抓、踩一踩两种树叶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老师:一筐干干的,一撕一抓一踩就碎了会响,一筐嫩嫩的,撕的时候不会响,抓和踩的时候不会碎不会响) 捣一捣:将撕碎的树叶干,湿两种树叶分别放入蒜臼中请幼儿动手捣一捣并观察有什么不同,捣的时候说:“1234捣一捣,2234捣一捣” 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干的没有水分,另一种有绿色的树汁出来) 2、制作纸手绢: 人手一张纸巾,幼儿自由折叠,叠好以后沾树汁做成各不相同的手绢。 3、活动结束:今天我们和树叶一起做实验,小树叶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纸手绢,我们一起去外边再捡些树叶,看还可以和树叶怎么玩呢? 中班教案《树叶》2语言活动: 大树妈妈和树叶娃娃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感受童话故事《树妈妈和树叶娃娃》所表达的情感脉络。 2、能大方地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3、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体谅、关心妈妈。 活动准备: 1、《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的多媒体课件。 2、《挪威舞曲》、自录配乐故事磁带各1。 3、不同表情的树三棵,树叶娃娃(黄、绿)人手2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事情?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情感脉络。 1、问: 树妈妈长得怎么样? 春天和夏天树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秋天,梧桐树妈妈有什么变化?心情怎样?为什么会伤心?(学唱伤心歌)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让妈妈伤心过?怎样让妈妈不伤心? 假如你是小树叶你怎样安慰树妈妈? 2、看看、讲讲小树叶变成养料的自然现象。 3、小结:春天树妈妈快乐——秋天树妈妈伤心——春天树妈妈快乐。 (三)欣赏《挪威舞曲》 1、完整欣赏《挪威舞曲》 提问:音乐里藏了一个什么故事? 2、边欣赏音乐边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分角色表演《树妈妈和树叶娃娃》 (四)打扮树妈妈,用绿、黄树叶分别与春天的树妈妈和秋天的树妈妈匹配。 四、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 中班教案《树叶》3欣赏: 树叶拼贴画 活动目标: 学习用树叶进行拼贴作画,并能适当添画,丰富画面。 根据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表现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功后的自豪。 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前带领幼儿收集各种落叶,已认识不同形状的树叶。 浆糊、画纸、彩笔、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拼贴树叶,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树叶,这些树叶一样吗? 教师取两片树叶摆放在一起,拼成图形,提问:你们看像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树叶贴好,并添画上相应的图案,让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重新出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叶子,启发幼儿想象,还可以做成什么? 二、介绍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告诉幼儿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图形,小朋友可以先选自己喜欢的树叶,再在纸上拼出图形,最后用浆糊粘贴固定。注意提醒幼儿浆糊不能太多,启发幼儿用彩笔装饰画面。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欣赏画面上的树叶拼贴画,了解作画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选用合适的树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四、欣赏作品。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点是他们主动学习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部动机。秋天的树叶来自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喜欢。拼拼、贴贴、画画又是中班小朋友喜欢的活动,因此树叶拼贴画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内在需求组织的。《纲要》中强调:“在活动中要突出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为他们精心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 中班教案《树叶》4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树叶》。 2.尝试用动作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叶子从树上飘落的情景。 2.红、黄、绿三种树叶和相应的筐子,树叶头饰。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模仿树叶飘动 1.幼儿戴上树叶头饰,在《树叶》的乐曲声中,模仿随风飘散的叶子“飘”进教室。 2.教师引导幼儿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表现出树叶飘来飘去的感觉。 重点: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做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动作。 二、学习歌词,体会歌词中树叶飘落的优美情景 1.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散文诗《我是一片树叶》,熟悉歌词。 2.请幼儿与教师一起朗诵歌词。 三、学习歌曲《树叶》 1.教师带领幼儿分段学习歌曲。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在句与句之间提气、换气。 2.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歌表演,巩固所学歌曲。提问:“你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 重点:启发幼儿思考用怎样的声音演唱“秋风吹落我呀,飘呀飘呀飘”。 四、游戏:送小树叶回家 请幼儿一人选一片树叶,边唱边模仿树叶飘落的姿态飞来飞去,当歌曲结束时,将手中的树叶按颜色送到对应的筐中。 活动建议 利用学习的歌曲在表演区进行歌表演或玩律动游戏。 附歌曲:《树叶》 1=C 2/4 1 2 3 4 ︱3 2 1 ︱5 6 5 6 ︱ 5 — ︱5 6 5 4 ︱ 我 是 一 片 树 叶,一 片 树 叶。 秋风 吹 落 3 1 ︱2 3 2 3 ︱ 2 — ︱1 2 3 4︱3 2 1 ︱ 我 呀, 飘呀 飘呀 飘。 一 片 一片 树 叶, 5 6 6 ︱6 —︱5 6 5 4 ︱3 1 ︱2 4 3 2 ︱ 1 — ‖ 吹在 一 起, 变成 许多 树 叶,许 多 树 叶。 中班教案《树叶》5活动目标: 1、尝试均匀压制泥板,并通过不同的方法制作盘边。 2、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以及落叶的美。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秋天到了,树妈妈送给大地许多的礼物,看看是什么(出示树叶),一起看看、摸摸各种形状的树叶,感受树叶的脉络。 2、展示树叶果盘,并讨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3、你想做一件树叶果盘给朋友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讨论操作: 1、我们应该先做盘子的什么地方?为什么?。怎么做?(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制作,提醒注意泥板压制的注意事项) 2、盘子上的树叶印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幼儿观察讨论,并自由挑选树叶压印) 3、盘子的边可以用哪些办法来做?(搓圆、捏扁、用泥条围绕等)4、制作速度快的孩子可以制作一些小水果放在盘内。 三、交流分享: 1、参观作品,看看别人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办法。 2、介绍自己想把这果盘送给谁。 活动延伸: 小孩子们的想象力都比较丰富,因此家长们平时要学会多开发宝宝们的想象力,学会引导孩子去想象,小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捡几片小树叶也做个小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吧!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中班教案《树叶》6一、活动目的: 1、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体验理解作品。 2、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积极参与树叶的体验活动。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对树叶的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叶子、虫、蝉、风云、棉被、小草的卡片若干、音乐磁带一盒,各种树叶,挂图,图谱。 三、活动过程: 1、随《树叶》的音乐入室。 2、欣赏四季景色的挂图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不同季节的叶子有什么不一样?叶子象什么? 3、教师完整朗诵,幼儿欣赏儿歌《树叶》。 4、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根据儿歌意思边提问边贴出相应的卡片,如:春天的叶子是什么?谁在上面写日记,用什么写? (2)出示图谱:春天--叶子--笔记本--毛毛虫 (3)依同样的方法提问并出示图谱:夏天--叶子--歌谱--蝉儿 秋天--叶子--卡片--风哥哥、云姐姐 冬天--叶子--棉被--小草 5、幼儿学习儿歌。 (1)整体朗诵与分组朗诵。 先让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配乐朗诵,再区掉图谱朗诵。 (2)以问答的形式练习,引导幼儿创编儿歌并配上喜欢的动作。为儿歌配曲。 幼儿依儿歌内容自由歌唱,最后随乐曲《树叶》出室。 中班教案《树叶》7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随风飞舞的姿态,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活动准备: 动画视频、歌曲CD、树叶手偶若干。 活动流程: 熟悉歌曲------我是跳舞的树叶------离开活动室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跳舞的树叶》,幼儿安静的倾听。 2、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歌曲内容及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播放动画一遍,幼儿欣赏。 4、请幼儿说一说在动画里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小树叶在干什么?它是怎么跳舞的? 5、再次完整欣赏动画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 二、我是跳舞的树叶: 1、师:小树叶跳舞跳的那么好看,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片会跳舞的树叶宝宝呀!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两片树叶手偶套在手上,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树叶随风飞舞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请个别能干的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共同练习。 4、听歌曲,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连贯在一起完整表演一遍。 5、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像各种树叶跳舞的动作,幼儿共同练习。教师将幼儿练习的动作再次连贯起来和幼儿共同表演一遍。 6、教师鼓励幼儿俩俩结伴大胆舞动自己的身体表演歌曲一遍,体验与同伴共舞的喜悦。 三、离开活动室: 1、师:树叶宝宝们,外面还有许多的小树叶想和我们一起跳舞,我们一起到外面随着秋风跳舞去吧! 2、幼儿随歌曲边跳边离开活动室。 中班教案《树叶》8【作品欣赏】 秋天落叶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然而在童心世界,小树叶是大树妈妈的孩子,帮小树叶找妈妈是人类纯洁的自然流露。散文以此为线索,用拟人化的手法娓娓道出小兔子怎样帮助树叶找妈妈,整篇作品洋溢着爱的情调,像一卷流动的画,形象鲜明而又充满诗意, 很容易激起幼儿美好生活、温馨亲情的向往和憧憬。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小树叶找妈妈》,使幼儿初步了解散文这一优美的文学体裁。 2、通过学习作品,知道秋天里树叶的变化,感受大树和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激发幼儿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观察秋天树叶不断的变化。 2、活动室布置逼真的4棵大树:银杏树、梧桐树、松树、枫树。 3、兔子头饰和4种树叶。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形式引出课题。教师戴兔妈妈的头饰带领兔宝宝到树林里去活动。 2、到了树林里发现了地上的枫叶,讨论枫叶的颜色和形状。 3、教师激发幼儿给枫叶找妈妈。 这些树叶的妈妈是谁呢?孩子找不到妈妈多可怜呀!妈妈找不到孩子也很伤心! 4、带领小兔为树叶找妈妈,首先来到银杏树前,问:“银杏树妈妈,这是你的孩吗?”协助教学的老师藏在树后说:“不是,我的孩子是黄色的,像扇子一样!”孩子们按照银杏树妈妈的话对照,确定不是枫叶的妈妈。 5、以同样的教学方法完成与梧桐树、松树的对话。 6、小兔来到枫树前,枫树妈妈高兴的说:“我的.宝宝回来了!”小兔们高兴的拍手笑,将枫叶放到枫树上。 7、完整欣赏散文。 8、教师鼓励孩子们跟说小兔和树妈妈的对话部分。 【结束部分】 拿树叶在大树妈妈的身边听音乐欢快的表演。 【活动延伸】 将树叶投放到区角,用树叶粘贴更有情景的图画。 中班教案《树叶》9活动目标: 1、探究树叶的多种玩法,体验玩树叶的快乐。 2、用滚动身体的方法使自己身上粘满树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3、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让每位幼儿穿容易吸附树叶的毛衣或针织衣物。 2、收集各种树叶(或找一块有许多树叶的草地)。 3、软垫搭成的斜坡。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师:队员们,今天天气这么好,跟着队长去探险吧! 2、(播放音乐)出发前让我们穿戴好装备:一起来戴上小黄帽(头部运动),穿上小外套(肩部运动),戴好手套(手部运动),穿好裤子(下肢运动),立正! 二、树叶游戏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师:探险之前有一个任务考验你们,谁能在1分钟时间内,用身体粘上树叶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2、自由探索,初步体验,教师小结。 3、再次尝试,引出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使身上粘满树叶。) 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 重点介绍侧身滚。 教师示范讲解侧身滚动作要领:滚的过程中,双手双脚并拢伸直,肚子、臀部要轮番贴牢地面,并尽量不偏离前行方向。 幼儿尝试侧身滚。(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保持适宜的间距,避免碰撞。) 教师点评。 三、男女大比拼 1、师:现在我们朝下一关出发。看,你发现了什么?对,这是一个小山坡,我们要从山顶侧身滚到山下,你们有信心吗? 2、请一幼儿示范,并强调重点:侧身滚动作要标准,滚到山下需要马上站起来,到一旁休息。 3、男女分队,尝试高处侧身滚下来。 4、教师点评。 四、结束部分 1、师: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和树叶宝宝一起做游戏,还学会了侧身滚这个本领。下次我们再去探险吧! 2、幼儿在音乐声中做放松运动。 中班教案《树叶》10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长的硬纸条、钉书器。歌曲《秋叶》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秋季景象,感受秋风拂面、天高气爽的宜人气候,以及树木花草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2.观察秋季树叶的变化 ①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刮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刮大风和刮小风树叶有什么不同? ③树叶变黄以后怎么样? ④树叶飘落到什么地方? 3.带幼儿拾落叶,做成头饰(将树叶用针书器钉在长纸条上,再围成圆圈)带在头上。在制作头饰过程中,播放歌曲《秋叶》的录音,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内容。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4.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扮成树叶边唱边自由表演。 5.请不同水平的幼儿说说自己表演动作的内容。然后反复进行表演。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应结合认识秋季特征进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理解歌曲内容、动作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幼儿自己获得知识经验,自由地舞蹈。幼儿的任何动作都会表达己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教师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要给以肯定。 2.这种活动还可以结合认识春季的柳条发芽,让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经验,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表现杨柳的舞蹈。 3.4岁的幼儿可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观察、捡落叶,教师帮助幼儿每人做一个头饰。制做头饰时,教师可自唱这首歌曲让幼儿欣赏。第二次学唱歌曲和在歌曲音乐伴奏下,幼儿自由舞蹈。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