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孙权劝学 教案 |
范文 | 【精华】孙权劝学 教案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 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而智出学海。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 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 卿qīng 岂qǐ 涉猎shè 孰shú 3.找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 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本文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 孰若孤(谁、比得上) 5.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四、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阅读全文,了解对比的写法 5.此文对我们21世纪中学生有何启发 五、小结 新一代的中学生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想建设出一个发达富强的国家,必须坚持努力长期刻苦学习,用才略去完成之。 板书: 劝学──不学(恳切)吴下阿蒙 又劝──就学(关心)刮目相看 议论──结友(惊赞)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 先集体背诵课文。预设:大多数同学背的不错。还有几位同学不熟。所以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对一些不肯用功学习的同学应该如何劝导他呢。无独有偶,三国时,孙权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怎么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孙权劝学》。(板书课题及作者) 2.了解作家作品 谁能简介作家作品,要求背着说。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提示:知识、写法) 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师总结出示目标。 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教师云:“自主学习,体会深刻。”专家说:“喂大的`学生是无能的学生。”现在你们就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吧。 出示自学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并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点拨导学,合作探究 (一)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你们是烧多大的火呢,谁来说说你的疑问。 学生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 竞争促进合作,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哪组能把文中的人物读活。(分旁白、孙权、鲁肃、吕蒙) (二)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幸运总是爱给有准备之人的,智慧之花会落入谁家呢? (三)备选题目。 由学生自选人物。点击后直接链接到备选题目中的某一道题。 然后教师给小组打分。 张弛有度,紧张过后我们一起来思考。 (四)思考讨论 1.概括课文主要情节。(板书)劝-学-赞 2.课文在情节详略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引申出文章重点在劝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果我把后两个情节改一下: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蒙侃侃而谈。你看如何? 3.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 预设: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 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设置意图:为了让学生体验本课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课文的题目换成“刮目相待”怎么样,说说你的意见。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导出本课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写的是劝,比较有特色的也是劝。看来劝中有深意。为了让学生体味人物语言的情味。 我一改以往的直接提问:你从对话中感受想像到了人物的何种心理和神态。因为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 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先做示范: 然后,我鼓励学生超越范例进行写作练习。下面就是课堂片段:学生练习。 陈思宇:吕蒙暗自高兴,想:鲁肃既然如此说我,想必我的进步真是不小。当初听孙权的话真是对了。现在我已文武双全,由此看来,读书真是受益不浅呀。想到这,不由自主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聂艺菲:孙权心想:“吕蒙这个人物有的是勇气,缺少的是智谋。如果多读书,就会弥补这些不足的。那样我身边就会多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好将军了。那样,我何愁难以创建大业呢。想到这,孙权便苦口婆心地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政掌权,可不能不学习呀!” 孙海清:鲁肃面容可掬,心里想道:“这个吕蒙,如今不仅武功高强,居然也知兵法,懂谋略。与以往的那个吕蒙比起来,真是焕然一新,真让人大吃一惊。说道:“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不读书的阿蒙了。”又想:这回我应该与他结为兄弟,以后对我也有帮助,否则,岂不可惜了。于是结为好友而别。 四、当堂训练,内化所学 还记得我的那个难题吗。司马光老先生教了我们这么多劝的艺术,你们也一定会是个优秀劝解员了吧。那就帮我劝劝他们吧。 设置劝学语言情境,进行对话描写训练(见课件)。 杨胜男:“学无止境,以后的日子还长者呢!现在苦点累点,以后就会苦尽甘来的。你现在的问题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改进学习方法后,你会更棒的!” 赵倩:其实学习方法和心态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学起来就不费劲了。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什么都是白学,因为他根本就没用心学。如果把学习当成乐趣,不也是很好吗? 徐德漩:爸爸,您还是需要学习的。学无止境,如果把知识比作海洋,您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弥补我们的不足。那样您就更受别人尊重了。 王雪:爸爸,社会在进步,不能因为学历高就不学。还有许多的新鲜知识等着你去学,有许多新的事物等你去发现呢。不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李丹:不要找客观理由,我是领导,但现在还得学习呢!咱们俩现在有可比性吗?没听过:“活到老,学到老。”吗?学习对工作也有帮助呀!现在还有老年大学呢!再说了,工作干好了,还能加工资呢,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王艺学:爸爸,知识永远是新鲜的,即使对老人也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还学会了好几门外语呢!所以你也应该学习,再说,你如果博学些,您的下属不是会更钦佩您吗?你工作不就更好做了吗?咱们俩一起学吧。 王彬:学习是你的唯一出路啊。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日后回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你看我,以前不学习,成绩倒数。现在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用心学了,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你也试一试吧。 五、反思总结,质疑求学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文质兼美。生动的述说、形象的描绘、深刻的内涵都会启迪着我们。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贵在反思和质疑。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吗? 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吗? 六、分层作业,异步达标 必做题:用成语“刮目相待”和“吴下阿蒙”造句。 把你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选做题: 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用300字以上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 后记: 我们学校所进行的“创建新课堂、构建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要求课前展示教学目标,我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体会本课学习目标。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体验能主动有意识地掌握学习重点。 从我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感受到让学生先体验,他们就会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感知,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拥有探索的欲望,求知的渴望。并且探索后的收获会让学生欣喜不已从而铭记在心。 实践证明我的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物的语言情味又能在体会理解课文的重点和特色时得以写作上的训练。 从课后学生的作业中也能看出学生文学素养在提高,有的还能熟练地运用古文去扩写。 例如,附学生作业举例: 周鸿基:受到辅导后,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真应对他刮目相待了。 佟佳:几天前,他还是个淘气包,现在,他懂事了,知道用功学习了。真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崔浩然:你现在知识如此丰富,再也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邵丹:他以前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却宛如一位学者,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从课后作业中能看出大多数同学都能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心理,揣摩出人物的神态。 徐德漩:肃想:蒙不过是个只知弄兵器的武夫,才疏学浅。我难为难为他,也好让他知道打仗不能只靠硬拼。于是开始谈论兵法,没想到,吕蒙的回答竟很有见解。他十分惊讶地说:“你今天的才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阿蒙了。 王翘楚:当鲁肃寻阳时,吕蒙与他大谈破魏、蜀之道,讲的精妙之极。鲁肃大惊道:“以你现在的才能和谋略,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张灿宇:蒙谈了一会军机大事,也想趁机嘲讽一下吕蒙的才疏学浅。不想,待鲁肃讲完后,吕蒙就事论事,侃侃而谈,借古喻今,头头是道,直说的鲁肃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惊呼道:“吕大人今日的才干和谋略,再也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 姜楠:你今天的才学已在我之上,你过去武艺过人,英勇善战,今又文才非凡、真是文武双全,再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我东吴又添一人才啊! 王迪峰:初,孤令卿当涂掌事、,乃因卿有治军军平战之勇。而卿之智术浅短,诚不可做大事。孤拒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欲内修政务,卿不可不学! 汪澜:肃与蒙论议,知蒙羞于兵法,厌读兵书。故,初欲使蒙难堪。奈何!今日之蒙,非复吴下阿蒙。实乃一博学将才。遂叹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思之,吾应与之交好,此乃真博学矣!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