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注意事项 |
范文 | 2016年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注意事项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及考试后检查,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注意事项】 1、话题正确不等于中心思想正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除夕夜、元宵节,一对兄弟没有灯笼,他们的父亲省吃俭用买了一个灯笼,但是却没有蜡烛。父亲说: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眼前。”他找来了两个旧的墨水瓶,清洗干净,倒进去煤油。又找到母亲缝补衣物废弃的线头,用来做灯芯。 这一个除夕之夜,我们兄弟两个提着灯笼出去的时候,成为了伙伴们的焦点。伙伴们就都让他们的父亲来向我们的父亲请教,父亲也只是笑了笑,又说: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啊……”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作文之关键应落在那句话上:自己的光明就在自己的眼前。” ①光明”,这个光明”指幸福”快乐”美好生活”等话题(话题正确不等于中心思想不离题,如果就谈什么是幸福”显然不符合整句话的意思)。 ②在自己面前”,犹言就在自己身边,(要靠自己去创造)。 综合①②:美好的事物(可以是幸福”快乐”美好生活”追求的目标”等等)就在我们身边,要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为什么话题正确不等于中心思想不离题? 答:主要原因是: 1、话题是议论的中心问题,话题不等于中心思想,或说不等于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对话题的看法、态度、观点等。一般说话题不是中心论点。 2、话题是有范围的,在一定的语境中是有限制的、有界限的。所以说,一个话题,在一定的材料(语境)中,其含意是一定的。离开了材料,泛泛的讨论话题,是扩大了议论的范围,或者缩小了议论的范围,这样都是跑题的。 3、作文要求中有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这是符合题意”的基本要求。脱离了就是跑题。所以说,审题时,找到了话题,还不够,还要研究此话题在材料中的内容及含意范围,特别是含意范围。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话题放在材料中理解。不光是话题,包括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都要放在材料中理解,从材料中找到它们的含意。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必须建立整体阅读意识。审题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2.话题气量”的字典义与语境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辆汽车,哪儿都好,就是跑不快。看着别的汽车一辆辆超过自己,这辆车很不服气,但却不明白自己为何跑不快。车是好车,人见人爱,为啥就跑不过人家呢?其实事情非常简单。只是因为轮胎的气量不足,征途之上多了磨擦。没有足够的气量,叫车如何跑得快! 行远路者,一定不能缺了气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的基本经验是一个词反复出现,一般说这个词就是关键词。本题的气量”就是这样的词。 它是话题,但要注意话题不等于中心论点。话题只是议论的中心,中心论点是对话题的看法、态度。 什么是气量”?字典的意义是:1、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这个人很有气量,从不计较别人说他什么。2、指容忍谦让的限度:气量大的人对这点儿小事是不会介意的。 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人有气量,意思是这人很能包容、能谦让人。 知道字典的意义,和知道生活中的我们自己理解的意义还不够,或者说还不一定准确,主要还要看材料中的意义。 为什么?作文符合题意”的基本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就是说字典义不等于语境义。材料中的含意就是语境义。许多人抓住材料中的话题就作文,不考虑其语境义,这样作文不是缩小了材料中的含意的范围就是扩大了范围,这样都是跑题的。 材料中关于气量”的主要语句有:轮胎的气量不足,征途之上多了摩擦,”所以跑不快。行远路者,一定不能缺了气量。” 摩擦”是计较、介意,甚至是困难、打击、讽刺、挖苦------,因为有摩擦,所以要有气量;行远路者”是有远大目标、理想的人。气量不足、缺了气量”是容纳、容忍、谦让之心不够。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材料中的气量”的含意:有远大理想的人,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上,难免有摩擦,所以一定要有容纳、容忍、谦让之心。 这个语境义与字典含义进行比较,你会发现:它是字典义与语境义的结合。字典义是基础、核心;语境义增加了一些限制,丰富了内涵。 这是这则材料作文给我们的审题启示。 3、材料作文写作内容选择策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位年老的父亲与昆虫学家的儿子的一次对话.父亲说:你小的时候,生活很苦,爸爸就拼命地工作挣钱养家,所幸是你并没有被冻着、着,” 儿子说:对小时候生活的甘苦我没有多少印象,不过,有一次,您陪我在微风细雨中舞着扫把捉蜻蜓,我倒是清楚地记得,也许您还不知道, 正是那次美好的经历,引领我日后走进昆虫学的研究领域.” 生活往往是这样: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的经历,可以让人终身难忘,甚至于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看似平常的小事、小的经历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美好的经历可以让人终身难忘。 材料的中心句是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的经历,可以让人终身难忘,甚至于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 我以为它就是中心论点,紧紧抓住这句话作文即可。 我们知道记叙文写什么,就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那么,议论文写什么?简单说就是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 那么,具体到一篇文章写什么?是写是什么,还是写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 选择写什么?这是一个策略问题。 不是所有的题,上面这四点都可以写。要找到可以写的适合写作意图的点。要写自己特长的点。要写人们不常写的点。 比如,拿来主义”这个题目就适合写是什么,为什么?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自己创造的概念,人们不熟悉、人们不明白,所以,他就必须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了说明什么是拿来主义,他先说明拿来主义不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同时说明了拿来主义提出的背景、意义。 人们不熟悉不明白,易混淆,认识上模糊的话题,都应写是什么”。 是什么,对于写作者来说,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难矣! 比如东北三校题写敬业”,这个题就是适合写怎么样。为什么?人们认为敬业是必须的,其中的道理可以说无需再讲了,人们都比较明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样去敬业,做到什么样、达到什么标准才是敬业。可以分类阐述,教师怎么做是敬业,学生怎么做是敬业,公务员怎么做是敬业等等。 现在写为什么的作文太多了,简直是泛滥了。最好作文不写为什么”。 但是有的作文题就是适合写为什么。比如上边这个父子对话材料就适合写为什么。其实,光写为什么是不够的,必须在此基础上写会怎样”。 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的经历,可以让人终身难忘”,为什么?终身难忘”了会怎样?会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又会怎么样?那就要从对个人、国家的意义、作用等方面去谈了。 不断的追问,作文内容就会不断深入,层层推进。不愁作文内容不丰富。 材料中说正是那次美好的经历,引领我日后走进昆虫学的研究领域”,提示语中说生活往往是这样:一些看似平常的小经历,可以让人终身难忘,甚至于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材料说的小经历是美好的,而提示语中没有说小经历是好的坏的,显然扩大了其范围,那么,我们就可以写好的经历,也可以写不好的经历。事实表明,有些小的坏的经历,也可以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比如一个老师不经意的一句看不起学生的话,会让学生记一辈子,甚至影响了他一辈子。 根据材料的含意,我们可以大胆的逆向思维。丰富作文内容,大胆创新。 既然小经历,让人终身难忘,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小的经历,往往是不经意的,因此,也就具有复杂性。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应该努力传递正能量;学会欣赏他人------- 全面深刻分析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由此才能不断的开掘写作新角度,丰富作文内容。 4.有的材料作文规定了必须写什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最新调查结果: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排名第一,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城市的前列。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我们这个不折不扣的压力之国”,亟需有人为它诊诊脉,开出合适的药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议论文主要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当然不可面面俱到。 有的材料作文没有规定写什么,有的则规定必须写什么。 本题规定了什么? 本题规定了写作的话题。必须写压力”。什么是压力?压力即承受的负担。材料中三次提到压力”这个词。 本题规定了必须写为什么”和怎么样”。且写为什么是为写怎么样服务的。找到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是写是什么、会怎样”,那就跑题了,没有弄清出题的意图。 材料中告诉你了为什么有压力: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这只是一个提示,细分析起来原因有许多。比如还有生存环境、社会竞争,等等。 材料中规定了必须写怎么样:亟需有人为它诊诊脉,开出合适的药方。”就是说必须写怎么样减轻、缓解压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只有知道为什么产生压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等。 写为什么的时候,必须从根本上去分析,抓住产生压力的根本原因,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的办法。 所以,应该从文化、历史、体制、精神、理念等方面,分析造成压力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到破解的办法。 这是本次作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一个较大的考验,也是作文分数高低的分水岭。 俗话说,没有压力不出油。压力也有好处,可辩证分析压力巨大带来的积极影响。 此题为社会评论类文题,评论平时写的少,如何把握好文体特点,还需练习。按照一般议论文那么写是不行的。 这种作文思路属于因果思维。看看下面的例子: 因果思维的对象有四个点:原因、背景、功能(影响)、措施。 例如:科学家竺可桢号召人们《向沙漠进军》,首先介绍了沙漠的危害,这里是对其影响(功能)进行分析与综合;接着介绍了征服的办法,这是运用措施分析与综合;征服的前提条件,包括已有成绩、大有可为,有制度保证,这些其实是讲向沙漠进军的背景。全文是典型的因果思维。 例如:毛泽东同志号召人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提出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很大的气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谈其原因,接着分别介绍了当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谈了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谈其背景,最后提出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这两个务必,是谈其措施。 因果思维是逻辑思维的灵魂。因此,议论文的主体主要是运用因果思维。 5、不是所有的角度都是立意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有个谐星叫北原武,少年时就独自到东京打拼,经过一番奋斗后,凭自己的实力获得了肯定的掌声。 北原武和母亲关系一直不好。自从他离开乡下,他的母亲就开始不断地跟他要钱,即使在他潦倒的时候,也不例外。所以除了寄钱回家,他根本就不想回来。 母亲去世后,他回家奔丧。大哥拿出母亲留给他的遗物,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信上是这样写的: 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担心的就是你。我担心你不会存钱,将来会没有钱养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钱给我。其实你大哥给我的已经够用了。你给我的钱,我都帮你存起来了。现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钱还给你。” 看完信,他哭倒在地。 这个故事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人们对它的评论也不一而足,目前还在继续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导引: 1、这个故事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人们对它的评论也不一而足,目前还在继续中……” 这句话表明了文体,此次作文,要写一篇评论。注意评论性作文与引申性作文的区别。 2、所有的孩子之中,我最担心的就是你。我担心你不会存钱,将来会没有钱养老,所以才一直催你寄钱给我。其实你大哥给我的已经够用了。你给我的钱,我都帮你存起来了。现在我走了,把所有的钱还给你。” 这句话是材料的核心句。是立意的关键所在。 这句话有这样几个意思: 妈妈最担心你不会存钱,将来会没钱养老; 交代了催你寄钱给我的原因:帮你存起来将来养老; 现在把钱还给你。 3、妈妈是材料的主人公,北原武是次要人物。立意必须从妈妈的角度。次要人物立意往往偏题。 4、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想一想,人们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哪里呢? 一定妈妈的这样做法:催你寄钱,帮你存钱,将来养老。 5、具体分析一下妈妈的做法: 妈妈为什么催他寄钱呢?因为担心他不会存钱。担心”就是爱!不会存钱是儿子的通病,生活中妈妈帮儿子存钱常见。如何教会儿子自己学会存钱,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家庭教育问题。提示我们用什么方式或者怎么样爱自己的孩子? 妈妈索钱的目的:帮他存钱养老。这没有错。为了儿子好。妈妈爱自己的儿子,可谓爱的长远(养老),说明爱的深。 妈妈的做法造成了怎样的结果呢?北原武和妈妈的关系一直不好;除了寄钱回家,他根本就不想回来。”儿子对妈妈不理解。为什么不理解,因为妈妈这样做事先没有与儿子沟通。爱是需要沟通的。 儿子看到妈妈的信之后(真相大白)的反应:他哭倒在地。”儿子理解妈妈了,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如果妈妈事先说明了呢?还会有关系不好”吗?我们究竟怎么样爱自己的孩子? 6、立意: 担心”是一种爱; 爱要讲究方式方法;学会爱; 爱需要良好的沟通;爱要大声说出来; 教育孩子学会生活; 7、不是立意点有二: 北原武独立到东京奋斗。人生就要奋斗?不是立意点,是下面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 妈妈即使在他潦倒的时候也催他寄钱。道是无情却有情?妈妈也许不知道他潦倒,也许知道。材料没有交代。不是立意点,只是强调无论是什么情形下都要寄钱,不是故事的主体。 6、多种观点,辩证看:文化融合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些年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而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高校学者主张应该把洋节赶出中国,呼吁青年人应当自尊自信,应当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 从事西方历史研究的专家认为,我国年青人过西方节日,既感受到快乐,又从中了解并体悟西方文明,大有裨益。 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学者认为,随着世界文化融合步伐的加快,那些从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也在他们的国土上欢度中国最为传统的佳节。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涉及文化融合问题。正是当下的热点焦点问题。值得重视! 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摆出了当前的现实情况:对洋节的重视与对我们传统节日的不重视。 第二句话说了第一种观点:把洋节赶出中国,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 第三句话说了第二种观点:过洋节的好处。 第四句话说了第三种观点:外国人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一般说来,像这样的材料,有几种观点,就有几种立意的角度,或者说,可以抓住其中一个观点作文了。 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第一种观点,显然有些右倾了,思想太保守了,且赶出”是做不到的。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自尊自信的主张是正确的。 第二种观点,说过洋节的好处是对的,但是没有说过我们传统节日的意义。观点有些不全面。 第三种观点,注意两点:世界文化融合、也在-----欢度-----”。 世界文化融合”,这是潮流、趋势,势不可挡,任何想阻挠其前进步伐的想法,都是徒劳的。想赶出”洋节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可笑的。 也在------欢度------”说明他们不但在过自己的节日,也在过中国的节日。 经验告诉我们:在有几个观点的时候,往往最后一个观点是命题人的观点,是让考生写的观点。或者说命题意图往往在材料的最后有所体现。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第三种观点里,告诉我们一个问题:过不过什么节,只是表面问题,实质是文化”问题。所以讨论过节问题时,必须把它提到文化融合”的高度来认识。 于是,我们联想到文化融合”的许多例子: 1、 遣唐使问题。 2、 昭君出塞。 3、 美国大片《阿凡达》 4、 韩剧。 5、 孔子学院。 6、 丝绸之路、一路一带”、亚投行。 补: 一、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⑵表现:①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⑶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 ⑷作用: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可以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文化交流的依据)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5、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附: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民族节日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我们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或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四、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六、文化创新的原因、意义及途径 (一)原因: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4、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二)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5、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各国的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文化创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 七、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原因 (一)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二)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7、 不是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的 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这几乎是材料作文的一大优势,且人人皆知。课程标准也说"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以便于"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于是乎,有人就觉得,只要抓住一个角度作文即可。事实是这样的吗? 作文题的"要求"中说"选好角度",言外之意,就是立意、作文的角度有很多,但是它是有层级之分的,有好坏之别的。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人说:材料中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有几个情节就有几个角度,有几个看法就有几个角度,等等。这种说法,广义上说没有什么错,但是不明就里的学生就以为抓住一个作文就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 现在各个学校也实行网上阅卷了,有好处,弊端也不少,学生不知自己作文为什么是这个分,一点评语也没有,糊里糊涂。学生打哪进步,打哪提高,不知道,茫然。其实,精心批改最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最近看到东莞中学江勇老师举的一个例子,结合这个例子说说吧。 材料: 1898年英国与苏丹开战,一名即将新婚的贵族军官哈利在接到开赴北非的命令后,怀着莫名的恐惧在出征前的一晚决定退役。这一举动在民族主义高涨的英国上流社会掀起巨大波澜。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给他代表着耻辱和藐视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别象征着"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四种价值被临阵退逃着抛弃。哈利四处流浪之后决定独自前往北非。他化装成阿拉伯人,在沙漠战役中历经磨难,克服恐惧,最终将沦陷敌手的朋友一一救出。 一般来说,材料中的事件有几个部分,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 这个材料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 哈利出征前退役,2、未婚妻和三个朋友仍给他四根羽毛,被哈利抛弃了,3、哈利在北非救出朋友。 如果以事件1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人生应该克服恐惧。但是,仅从这一部分看,哈利是反面人物,这就会在运用材料分析论证时出现偏差。 如果以事件2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人要有"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这样的价值观。这显然不是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命题的意图。 如果以事件3为对象立意,那么得出的结论是唯有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才能突破自我,作出一番事业。这是材料的主旨、命题意图。 可见,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须从主要人物出发,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必须从材料最终的结果出发。 材料的主要人物显然是哈利,他的行为是刚开始退役,后来去北非,救出了沦陷的朋友。原因是刚开始恐惧,后来历经磨难,克服了恐惧。 "恐惧"是材料的核心词,观点句中必须含有它。 江勇说:"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分析事件型材料时,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个事件出发,不宜抓住其中一节,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审题偏题。" 事件类材料最有效的审题方法就是"因果联系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果"必须是整个事件最终的结局,从此"果",分析出的"因",推出的观点,才是正确的。 另外,作文时,还需注意"恐惧"的内涵(这里恐惧的内容主要是恐惧死亡,惧怕未知的磨难),否则,论述、选材,都可能偏题,即脱离了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了。 8、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必经历免疫预防接种和伴随而来的短痛,有些人还因此在身体留下疤痕。这疤痕看起来并不美丽,但却是身体健康和具有免疫功能的证明。 不少人缺乏预防和预警意识,往往在身体留下这样或那样的疤痕。有些人往往采取整容的办法祛除疤痕,证明健康、美丽和没有受伤。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本题延续了2012年以来广东高考作文材料引„„”的命题模式,题目形式上与2014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接近,为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新材料作文。 本次材料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理论观点型的材料。材料由两段话构成,分别就预防意识”、疤痕”和健康”三者的关系展开阐述,为考生留下辩证思考的空间。 (一)关于材料的范围 材料的范围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材料中的疤痕”,两个基本点”即材料中的预防”和健康(或美丽)”。考生需围绕疤痕”与预防”或健康”的关系展开。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 内容”指材料的表层信息,主要是针对三个关键词语的表层理解。 (1)关于疤痕”:主要指疮口或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即人在经历某种创伤后留下的痕迹。考生也可将疤痕”转义为伤痕”、伤疤”等,但应注意将疤痕”与足迹”、痕迹”区别开来,如考生将其理解为成长路上走过的痕迹(无经历痛苦失败),则应视为对关键词的理解不正确。对于疤痕”这一关键词,必须在文中予以明扣。 (2)关于健康(美丽)”:主要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此处的健康(美丽)”在文中既可明扣,也可暗扣。 (3)关于预防”,指事先防备,在材料中指为了健康(美丽)而提前做出的防备措施。若考生将预防意识”理解为防患意识”,也属于对材料关键词的正确理解。 (三)关于材料的含意 含意”指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在这里主要是针对疤痕”和健康”做出的深层理解。 (1)关于疤痕”的含意和范围: 材料中的疤痕”可从比喻义和象征义两个方面进行外延,如将疤痕”理解为精神上的疤痕”,心灵的创伤,历史的疤痕、国家的疤痕,民族的疤痕等等。 (2)关于健康(美丽)”的含意和范围: 材料中的健康”既指人的一切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疾病或缺陷,它也可以因疤痕”含意的延伸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如教训、启发等,它还可以指事物的正常情况,如国家、民族的正常发展等。 9、 立意的重心常在材料的后几句 礼仪课上的礼仪问题(材料作文立意简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礼仪专家在礼仪课上,搞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学员扮作送水工,自己扮作客户. 送水工敲了三下门,进门,把水搬到屋子里。专家指出了送水工礼仪方面的三个细节问题:敲门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自带鞋套。于是,送水工和专家又来一次表演,一切按照专家指点的那样做。 所有的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专家。专家说: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 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人家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 专家呆在那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个事例材料,它的审题不同于事理材料。一般说,事例材料的审题方法有:抓住关键词法、因果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角度分析法,其实真正审好题,常常是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材料中有两个人物,一是专家,一是送水工。 可以说在礼仪课上的表演,他们都是不成功的。专家给送水工指出了三个细节上有问题,送水工给专家提出了两个问题。 说明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缺乏礼仪,人人都要加强礼仪修养。 材料的含意重点是在专家”这里。(经验告诉我们,事例型材料作文的立意重点往往在最后几句话上。) 专家呆在那里”,说明什么?送水工的委婉的批评,专家意识到了,有所领悟。即使是专家在上礼仪课的时候,也在礼仪上出现了问题。礼仪时时刻刻都得讲究啊。 为什么专家犯错了呢?可能是平时修炼不够;可能是平等、尊重的意识不强。 专家的问题更令人深思! 从这则材料透露出一个信息,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中国,许多人已不那么讲礼仪了。否则就不必上礼仪课了;礼仪课上也就不会出现礼仪问题了。 怎么办?礼仪看似表面的举止言行,其实是道德、修养问题,正所谓礼由心生,没有仁爱思想,如何上课训练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加强道德教育、加强修养教育、加强仁爱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 从研究句间关系入手审题 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是由句群组成的。这个句群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它是句群的灵魂。 有些材料,我们可以从研究句群入手,研究出材料的含意、写作意图,从而确立中心论点,完成审题的任务。 研究句群就是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即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 这一靠关联词语,一靠分析语意。 句群类型与复句相似。 主要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总分关系、解说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 好了,下面我们举些例子来看看吧。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提示:这个句群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说担当之心不死,第二句话是说在担当中,若遇失败、困难不退缩,第三句话是说要全力以赴实现理想,定能成功。显然,后两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话说的,告诉人们怎么样担当。因此,第一句话是总说,后两句话是分说。中心含意是"担当"。 研究关系,确定意图。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则材料的话题十分明显就是"想生活在什么时代"。汤因比和居里夫人等都作了明确的回答,句群关系是并列的,因此,作文的角度有两个或三个。从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作文就可以了,主要是写出自己的感悟,回答为什么。 研究关系,明确角度。 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提示:给了题目,作文的难度降低了许多。 三则材料形成递进关系。第一句是表达亲子之情,属人性层面的忧与爱;第二句是表达家国之情,属悲悯层面的忧与爱;第三句是表达更广泛意义上的爱,属忧患层面的忧与爱。 选择哪一种来写,体现考生的积累、底蕴与视野。我想作文的得分当然应该不一样。 研究关系,选好立意。 例4、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一座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被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道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且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跟我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这是一则具有因果关系的材料。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果溯因,由因寻果,抓住这一条理,审题就会准确无误,保安的感恩思想就会很快抓到。 研究关系,快速立意。 例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提示: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提出话题"挑错",第二、三句话说的是人们对"挑错"的态度。材料形成总分关系。关键词:挑错。主题:挑错与被挑错。中心语:莫言的话(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题意十分明显。 研究关系,明确话题、中心。 例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提示:材料是萧伯纳的两句话,其内在联系是因为有第一句话的"问",才有了第二句话对"梦想"的渴求及追问。"却"就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写作的重点是"梦想",而不是"现实与梦想"平均使用笔墨。 研究关系,发现写作重点。 例7、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漫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出生天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作文。 提示:这则材料以祖孙对话的方式,揭示了代与代之间对社会发展的不同认识。祖孙的看法虽不同,但没有孰是孰非。显然其关系是并列对比的。所以作文时,只从孙子或只从爷爷的角度作文都不是最佳的,只有综合角度最好的,用辩证的思想,思辨的眼光看问题。 研究关系,理性思考。 例8、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提示:与上题辽宁题相似,此题内容上也有对比性。所以,我们可以从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展开多角度的对比写作,比如保存时间的长短、色调搭配上的逼真直观、传输方式是否快捷等等。这样写作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有一点要说的,就是无论哪个角度写,都必须紧紧扣住"照片、科技",写人的记忆、情感,写人的生活方式、态度。 研究关系,明确写法。 例9、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提示:这是一个总分关系的材料。总说提出话题,即"门与路",关系型作文;分说点明话题的含意及写作内容的限制。 此题大前提限制较死,写作切入角度只能探讨大学范围的门与路,角度较为单一。 用"学习、探索、创造",打开新的门,开辟新的路。 研究关系,明确含意。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