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
范文 |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块、白纸一张。 教师准备: 直尺、各种形状的继母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师交待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 ②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发现,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画一画,剪一剪。 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 (1)老师交待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 (2)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 (3)集体交流:把剪下图形中的一个角比划出来。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1)摸一摸刚刚比划的角,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个地方是尖尖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 B、取名称。 师:其实这个尖尖的是一个点。(板书)知道了这个点叫什么吗?想给它叫什么?(把学生取的名称写下来。) C、得出名称。(板书:顶点)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导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学生发言,得出名称。(板书:边) ③、④…… 3、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它是一个角。 4、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划比划。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活动(一):找一找。 (1)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2)反馈摸出的图形有: (3)分组交流:①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②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4)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对第三个图形有异议。老师抓住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作评价。) 2、做一做。 (1)交待活动要求:在组内选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 (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4)学生质疑、评价、提问。 如:能告诉我这个制做的角在哪儿吗? 四、延伸 1、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励看书)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角的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 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 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 生:我观察到的讲台的形状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2、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时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连一连 (1)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交流。(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学 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五、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馈: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如果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2、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连一连,说一说。 4、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