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我要的是葫芦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要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要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教学时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采用变序教学,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学习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 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做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的: 1、 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关系等课外知识。 4、 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正确处理识字与学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一)学习“ 葫、芦”。 1. 出示葫芦图片:谁能叫出它的名字?(“芦“读轻声) 2. 谁可以介绍葫芦?(外形、颜色、作用等) 3.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葫芦”怎么写? (二)学习“ 藤”字。 1.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葫芦长在哪里?(葫芦藤图片) 2.出示“藤”卡片:请仔细观察,想想怎样记住它? 3.认读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一)请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播放课件朗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预习得很好,看来,这几个词难不倒你了吧。 出示词语: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 几个葫芦 2.你能用这三个词描述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3.真了不起!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谁能告诉大家是第几自然段? 4.请一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好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着好几个生字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葫、芦、藤、哇) 6.学习“ 哇”:出示卡片(读音、字形、组词) 小练习:给“哇”换偏旁再组词。(挂、洼、娃) 7.写好“ 哇、挂”(观察——说注意的地方——范写——练写 ) 8.生字认识了,我们到文段中再读读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葫芦长得很好) 10.这一段写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来吗?(看词语练习背诵——齐背——点名背)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葫芦长得真好哇,这个人会怎么想呢? 2.这个人的`愿望能实现吗?你是从那一段知道的?(齐读最后一段,提示朗读语气) 3.真奇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认识“蚜虫”吗?(出示蚜虫图片,了解蚜虫、了解植物的养料) 5.这个人见到蚜虫表现怎样呢,课文第几自然段有描述?(齐读第二自然段) 6.哈哈!这个人认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几个虫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芦啊。他只是(“盯着”)小葫芦,还(“自言自语”——)地说(齐读说的话)。 8.“ 盯”你会换别的词吗?(看、观察……) “盯“的意思是什么?说明这个人怎样? 小练习:给“盯“换偏旁,再组词。 9.理解“ 自言自语”的意思,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10.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个人不知道蚜虫的利害,可也不听别人的劝告。有谁劝他要治一治蚜虫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 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前鼻音、组词) 3.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语气) 4.可惜呀可惜!这么可爱的葫芦就这样没了,到底怪蚜虫呢还是怪这个人? 5.出示“怪”(音、形、观察范写) 6.还有个竖心旁的字,是“慢” ,请仔细观察,怎样写好? (竖心旁先写左右两点,再写中间一竖。“ 怪”的右上是“又”字。“ 慢”的右边中间的“四”比较宽。) (四)看看生字表,还有哪几个字没写呀?(播放指导写字、范写“每”) 三、练习巩固 1.“认读”词语 2.完成《五星级》。 四、作业 1.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反思: 1. 时间不够,临时去掉了一些环节,如:水葫芦、西葫芦,朗读语气的指导等。这应该是教学设计不够完善的原因,在某些环节上应该作进一步的修改,或者重新设计。 2. 识字教学模式这个概念不够清晰(备课以来),本节课力图把识字教学融入学文中去,使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也许是识字与学文的关系处理不当,导致时间分配紧张。 3. 在课堂上未能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识字、写字,扩词,用词以及相关练习巩固。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