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联》教学设计 |
范文 | 《对联》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联》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千年古树为衣架 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牛刀小试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改改高考卷 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三)补充对联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对联试拟 1.蚕吐丝——辞旧岁——画饼充饥——行千里路——福如东海阔——家中世界小——冬去山清水秀——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2.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五、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无不低头屈膝;世间贞女节妇,进来纷纷解带宽裙。 六、课后作业 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 《对联》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整理一些对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明确:缺一(衣)少(食)) 2、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问题1:看练习一,并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对联常识。 (明确: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问题2:试对下面一副对联。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育,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 《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以及对联的发展历史。 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美,尝试写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对联的特点,如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赏析法、讨论法、合作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那么你们猜谜底是什么呢?确切点说是春联。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特点?如何写作张贴?以及如何尝试写作简单的对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对联的奇妙世界来探索!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整体认知: (一)对联的含义: 对联广义上属于诗的范畴,它是书写或是均、镌刻并且悬挂于门壁、楹柱或其他器物上的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最短的.文字表达形式,可以说,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好诗。它是用上下两联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结构而组成的一种汉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练和艺术化的反映。 正所谓对联是: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成联! (二)对联的起源:《宋史?世家?西蜀》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昶以其非公,自命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春联。而正式提出春联这个名称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对联的特点: 1、对仗工整: 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具体要求为: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一致。 (4)内容相关或相反。 2、平仄协调:上联末尾的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仄起平落。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泽东 对仗歌谣(节选)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楼对阁,院对宫。栋宇对垣墉。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 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韩对赵,吕对申。张耳对李膺。贾山对潘岳,魏绛对陈平。 萧曹汉代称良相,李郭唐朝是伟人。 心对口,面对身。皓齿对朱唇。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 3.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 叠字、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字)、镶嵌、加减、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 举例: 数字联: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复叠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拆字联:踢倒磊城三块石,剪断出字两重山 合字联: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镶嵌联:天下万物皆润泽世间无水不之东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同音联: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联绵联:独抱琵琶寻旧曲;数教鹦鹉念新词 数字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如何贴对联? 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 三、优秀对联赏析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赏析】用比喻手法,以天为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气象宏大,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赏析】这副对联用四个节气--大雪、霜降、小雪、清明和两个节日--端午、重阳组成。一寒一暖,形象分明,谈天说地,意境优美。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赏析】上联从月的形状介绍了天文知识。下联从声音上介绍了春雷的区别,一形一声,构成一副对联,颇具匠心。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赏析】这是对联,也是诗画,联中钩画出一副美妙的夜晚醒月图。其中的数字掺进了乘法运算。上联“十四”是“七”的倍数;下联“一双”是“孤”的两倍。 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赏析】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原联大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 四、活动 (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成都杜甫草堂)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 猜人物;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猜行业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店)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茶店)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裁缝店)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 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珠宝店) (2)对联练习 对联连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雨洗杏花红欲滴日烘杨柳绿初浮 补充对联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扫千年旧习。 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 五、布置作业 一、为班级的学习园地创作一副对联。 二、为自己读过文学作品写一副对联。 小结: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发扬光大。 《对联》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对对联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了。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反思。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国民对民族文化分外珍爱。大家稍一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几年的春节晚会,元宵节都或多或少地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对联。像赵本山小品里的“上联:吃吃遍人间美味不要浪费;下联:喝喝尽人间美酒不要浪费;横批:吃好喝好”甚至都妇孺皆知了。但我身边的一位老农民却跟我说:“小品中的这段插科打诨实在算不得一副工整的对子。”那么,工整的对联应符合哪些基本规范呢? 二、检查预习 1、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对仗的要求是平仄相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当。 3、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两种,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两种。 三、欣赏对联 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衷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请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请任选一副对联加以欣赏、品味。 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 下面是对联的释义,请根据释义选出你喜欢的(供参考): 四、对联作法 1、对联的写作方法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①正对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②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③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又如:但使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五、课堂小练 1、举几个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 ①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为周恩来同志所作) 2、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3、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与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调整下联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对联》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 1、认识“美、民、岁、欢、笑、新、年、百、万”9个生字,会写“万、百、民、竹”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联,了解对联意思。 3、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角度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态度。让学生受到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新课 1、课文共有几幅图?每幅图画的是什么? 2、借助图画和老师的介绍,让学生粗略的了解对联。 二、出示课题,学生朗读课题 三、自学生字 1、出示第一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说说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3、依次出示第二、三副对联,标出要求认识的字,学生自主识字。 四、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对联。 2、引导学生了解每副对联的意思。 3、熟读对联,鼓励学生背诵。 五、你家贴过对联吗?让学生说说看对联认识的字。 六、指导书写。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