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范文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口答:10个十是几?10个百是几?10个千是几?

2、说出下面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或几个十组成的,再读出来:23、54、60、70、100。

[评析: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准备迁移,过渡自然。]

二、新授。

(一)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学生观察后说出数的组成。

2、出示计数器图,说数的组成。(板书:4321)

3、看图回答问题,引出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个位?十位?百位?(板书:个位、十位、百位);百位上是几?表示什么?10个百是多少?从右边起第几位千位?(板书:千位);千位上是几表示什么?10个千是多少?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板书:万位)

4、练习:先看数位表把数位顺序完整说一遍,然后再同桌说,最后指名说。

5、引导观察比较。

a、从个位到万位哪位是最高位?哪位是最低位?

b、出示数字,说说放在个位上表示几个几?放在百位上……各表示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九字9没变,而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小结: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就不相同。

[评:利用数字9的移动,来说明数位的意义,既有趣味性,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化难为易,便于理解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就有不同的含意。]

(二)教学例6

1、中间末尾没有0数的读法:

(板书:99),谁知道这两个9各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什么?

请你想想:刚才先读的是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9读作什么?个位上的9呢?(板书:九十九)

(板书:999)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百位上的数读作什么?这个数该怎么读?(板书:九百九十九)

(板书:657)你应该从哪位读起?怎样读这个数呢?(板书:六百五十七)

(板书:3419)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千位上是几?读作什么?这个数读作什么?(板书:三千四百一十九)

请大家观察这几个数想一想。

a、两位数要从十位读起,三位数从哪位读起?……?读万以内的数时,应从哪位读起?按照什么顺序读?(出示法则第1条)

b、刚才你是怎样读这个数的(3419)?千位上是3你们读作三千,千位上要是5呢?……?千位上的数应怎么读?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怎么读?(出示法则第2条)

练习:

(1)指名读计数器图下边的数(4321)

(2)指名读数:263、3812、341

[评:利用旧知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1、2条法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中间有0数的读法。

a、(板书:703)观察这个数与前边的数有什么不同?怎么读这个数呢?(板书:七百零三)

练习:8067098037、观察:703与8037的0各在哪位上?

想一想?如果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该怎么读?

b、(板书:5005)这个数的中间有几个0?读作什么?

生讨论后小结:一个数的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

指名读这个数。(板书:五千零五)

试读:5007、3003、7007、4001

c、一想:当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时,你读了几个0?(出示法则第3条)

3、末尾有0数的读法。

(板书:8000)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千位上是几读作什么”百位、十位、个位上的0读不读?(板书:八千)

(板书:10000)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读作什么?(板书:一万)

观察:以上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点?

八千末尾有三个0,一万末尾有四个0,这些数末尾的0读不读?(出示法则第4条)

4、中间末尾有0数的读法

出示7030,这个数的中间和末尾都有0,该怎么读呢?

练习:3030、2080、5070、1010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数的组成为基础,借助计数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二年级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读数经验,但是还处于浅薄的阶段。能够比较准确读出没有0的数,对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情况存在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学会理解万以内的读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正确读法,培养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

3、会读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

难点:掌握中间有零和末位有零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朵拉是一个留着棕褐色短发、有着健康深色皮肤、性格开朗阳光的小女孩,她虽然只有7岁,可是却是一个十分爱冒险的小家伙,今天我们和他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好吗?

1、出示数位顺序表,填空。

你们还认得它吗?对,是数位顺序表。谁来说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第三位呢?第四位呢?第五位呢?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十位的9表示?(9个十)个位的9表示?(9个一)这个数是?(九十九)

百位是9表示?(9个百)这个数怎么读呢?(九百九十九)如果十位是0又该怎么读?(九百零九)个位也是0就是(九百)

2、快速读数。

接下来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和反应力,快速读出你看到的.数。

那这些数都是怎么读的,有什么规律或顺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更大的数,万以内数的读法。(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学习一般数(没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1121

1、用已有知识介绍下这个数

2、说数的意义和组成

3、全班拨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

4、试着读数(指名读数,师板书: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5、小结读数方法

出示:(带节奏的读)

读数要从高位起,

千位是几就读几千;

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十位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是几就读几。

6、试读2个数

(二)学习有0数的读法

1、创设情境,引出有0的数

老师还有一个困难,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老师想到商场买些家用电器。(出示图片)

小组交流读法,完成导学单。

全班汇报

2、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5600

咱们先看这个数。(板书:5600)谁会读?(板书:五千六百)

发现特别之处,末尾有0的数怎么读?

练习:490050001280

小结:末尾的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3、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20803008

再看这个洗衣机的价格。(板书:2080)你们讨论的这个数应该怎样读?

(如果都读的不对)我们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小游戏,100101102103104,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中间的0要读零

练习:30805060

我们再看冰箱的价钱,3008,谁想试着读一读?

那到底应该怎样读呢?我们来听数学小博士怎样说。

总结读数小秘诀(贴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练习:70066008

4、综合小练习

真好,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困难,同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读数的小秘诀。我们来看看朵拉学会了没,看看他读的对吗?

课件出示:

9860读作:九百八六5000读作:5千2007读作:二千零零七8080读作:八千零八3071读作:三千七十一

5、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

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的零都不读。

老师把他们编成了小儿歌,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老师把它配上小星星的伴奏,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小结:全班唱一唱

读数要从高位起;看清数位是真理;末尾有0要注意;不必读出记心里。

中间有0要留意;只读一个就可以。

三、达标检测,迁移运用

进入“智力闯关”环节

第一关,我会读。(屏幕出示生活中的数)

第二关:我会写。你能正确读出这些数,并把你读的写在导学单上(课本做一做第二题)

柳河公园共有柳树560棵。

这一年共有366天。

养鸡场一天约收鸡蛋2540个。

指名板演,然后全班评价。

第三关:猜一猜

电脑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0、0、3、8组成的;

它的最高位是3,只读一个“0”;它的十位不是“0”。

相机它是个四位数;它是由6、0、0、5组成的;

它一个“0”也不读;它的最高位是6。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读万以内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搜集生活中万以内的数,并读一读。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

2、掌握读法法则,会读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绘图纸)、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三位数,引导学生读数。(题目自拟)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的数目(或投影出示)。(参照教科书上例5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2)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学例6。(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教师提示学生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时注意什么?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①启发学生观察万位在右起第几位?

②数到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万时怎样拨珠?

(3)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使学生明确:千和万两个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①从三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个地数到四千零八。

②从四千九百五十,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③从八千五百,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五百。

3、教学例7。(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在计数器上出示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2)在计数器上出示3745、2080、6009。

①出示数位顺序表。

②拨上3745,读出它的组成。

③拨上2080,读出它的组成。

④拨上6009,读出它的组成。

(3)读数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读数时首先判断最高位是什么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上0都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5)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阅读。

(6)做一做。

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38370450086900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读下面各数。

246950236007100009030700635072800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5页中的例11、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学生在已有“整十数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自主探究算法,通过算法的比较分析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呈现情景。

课件出示电器商场的情景图,然后呈现电脑和冰箱的图片和价格(如下):

(二)提出问题。

1、找一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

(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

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00、2000-1000)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

(一)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

1、解决问题

(1):1000+2000=?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00=3000。

②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2000=3000。

(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2、解决问题

(1):2000-1000=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的?

算法预设如下:

①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00-1000=1000。

②类推: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

③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00-1000=1000。

④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

3、及时练习。

计算:200+400= 600-400= 3000+6000= 9000-30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

1、课件出示:80+50= 130-50=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算法。

预设算法如下:

(1)8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

②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

(2)130-50=

①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

②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

③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

……

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

5、及时练习。

计算:70+50= 120-50= 800+900= 1700-900=

指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算法。

(三)比较算法。

今天学习的这两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

(一)基础练习。

1、游戏一:捉老鼠。(教材第97页第1题。)

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选择,并指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游戏二:小猴送信。(教材第98页的第4题。)

课件先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生进行投递信件,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三:猜数。(□后面藏着几。)

500+□=800 □+70=210 7000-□=2000 □-60=60

(二)综合运用。

1、教材第96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2、教材第97页第2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2)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3)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11页的情境图。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说说画面中是些什么场景,里面包含着哪些数学信息?

2.请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

(1)一千是多少?

(2)“一百二十五”该怎样写呢?

(3)怎样写“三百”和“三百零八”?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

(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

(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

(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

(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

(1)出示100张小卡纸。

(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

(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

(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

(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4.结合计数器,教学千以内的数的写法、读法和组成。出示几个具体的数字让学生做一做。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

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

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