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
范文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能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章内容。 3、养成带着读文章良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永生”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梳理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永生的眼睛》,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用简单的语言完成下表。 时间捐献者期间(前/后)发生的事琳达的表现 1965年母亲母亲去世、父亲平静、决定……无法理解哭喊痛苦 1980年(六年) 1986、4、11 两周后 又三周后 本文是按顺序写的。 2、学生汇报。(梳理文章的脉络) 二、读文解疑 1、回忆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可能会出现A、为什么说是永生的眼睛? B、母女俩的反映为何天壤之别? C、父亲的那番话为什么会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做出标记。 3、指名汇报。 (1)先解决问题C。 ·出示“你能给予他人最珍贵……有意义的死”,请一名同学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听他父亲的话你有什么收获? (理解出能够帮助别人的死才是有意义的死) ·这时父亲的表现是(平静板书)。而女儿的此时的表现又是什么呢?(哭喊) ·出示女儿的话,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读出读出女儿的愤恨。(这种不理解是来自于对母亲的爱。) ·由父女对母亲爱的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父亲不仅爱母亲也爱别人,而琳达只爱自己的母亲。(体会父母那无私奉献的大爱,琳达的爱是小爱) ·由此解决父亲的话给我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2)我与父亲之间在母亲捐献角膜的问题上态度有着天壤之别的差异,课文中还有一处那就是我们同学提的第二个问题。 ·我和温迪都分别是什么表现?(哭喊、骄傲) ·由于我是首次听到,而温迪则在家庭当中耳濡目染了家庭成员对此类问题的讨论,也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可以让学生观察文章中的插图来理解) ·体会这里的骄傲一词,他在为谁而感到骄傲?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了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什么? (体会父亲留下的还有那永远关爱别人的无私奉献的大爱) (3)那你明白了什么是永生的眼睛了吗? 读信,学生谈自己的体会。(美丽的含义) “温迪手中的笔不停地挥动着”谈永生。 三、情感升华 捐献眼角膜的善举是有限的,但是留给人们爱却是无止境的,正是这样的无私的大爱照亮那些黑暗的角落,也是它让我们看到人世间的美好。下面让我们欣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感人事例。 放录像。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文()、回()、容()、翻()、()思、友() jiāo()阳、()傲、()花、()气、上()、香() zǔ()挡、()织、()力、()国、()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投影: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出示投影: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并出示投影: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 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小练笔 1.请你写一件给你感触最深的事情,要求内容要有详有略。 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给予充分鼓励。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你的小练笔读给家长听 四.板书设计: 7永生的眼睛 母亲 父亲 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的主题。《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读了本篇课文后,应该能够感受到这其中体现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够涌起很多的感动。但是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器官移植非常陌生,对其意义更是不理解,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资源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或事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拥有它就拥有光明,拥有美好的人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永生的眼睛》。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 2、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中“我”对母亲、父亲、女儿捐献角膜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1)针对母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 2)针对父亲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 3)针对女儿捐献角膜,“我”的态度: —————————————————————— 2、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庭涌现出这么多眼角膜捐赠者? 3、说一说“永生的眼睛”你是怎样理解的? 4、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四、感悟主题,小结升华 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交流一下或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五、小练笔 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