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匆匆》教学设计 |
范文 | 《匆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匆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匆匆》教学设计1一、谈话导入,引出文本 1、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猜看!是的,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不知不觉我已经走过三十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三分之一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不禁想起几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齐读成语)读完有什么发现吗?对于时间,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2、是啊,时间真是个神奇的精灵!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朱自清先生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题目叫“匆匆”。(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 1、引读:这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智慧的散文,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怦然心动、豁然开朗。想不想读?课文就在你们的手里,读起来吧!边读边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与大家分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倾听、指导。 3、初读感悟 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细致地读了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说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凭直觉,你觉得朱自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你觉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心情怎么样? 4、小结:虚度光阴、无可奈何、前途不明、伤感彷徨,这些复杂的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有,我也有。让我们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 5、朗读展示,适时评议,注意评价的引导性、激励性。 三、探究阅读,批注文本 1、引导: 时间在我们的朗读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但这是不够的!波尔克说过:“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也要认真阅读,细心体会。真正的阅读,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思考。 下面,让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或者是你感受很深的地方,然后在旁边写上你最想说的话。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欣赏,可以是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时的感受和联想,还可以是对作者朱自清先生的质疑问难……每位同学可以重点选择2处,认真阅读,细心体会。 2、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点、批注,与课文、作者对话;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思考中去。 四、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刚才的阅读过程,我们同学都非常投入。许多同学读得好,想得深,写得更是美。下面,我们就来交流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老师非常愿意倾听你们心灵的声音! 五、言语运用,拓展文本 1、联想延伸: 一篇好的散文往往能让人浮想联翩。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引导交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教师示范:“时间与生命同在。珍惜时间,我们的生命就会日益充实;善待时间,我们的`生命必将走向成功。”──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告诉你们,它的作者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自己! 3、学生创作: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时间都有一份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沉思一分钟,然后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时间的认识。(交流、评议。) 六、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肯定产生了一些疑问。对于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时间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不知不觉,40分钟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逃去如飞、稍纵即逝。 2、总结: 此时此刻,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奥斯特洛夫斯基) 《匆匆》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 《匆匆》第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教学理念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自己的课堂,采用多种方式手段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课中还应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让课堂更能高质高效,做到提质增效,真正的落实到“双减”,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作业单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题:匆匆 春去秋来,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岁月是匆匆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题为《匆匆》的文章是谁写的?(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尤其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匆匆》就是朱自清先生在24岁时写下的一篇抒情散文。 (二)品读一、二段,体察着急和无奈 1.我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 2.(生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教师插话)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能重新再来) 3.生继续读: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教师插话)我们的日子的`特点是什么?(一去不复返)这句话中有个破折号,谁能把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再读得更进一层? 4.抒情散文往往就是诗歌,我们把这段话换成诗歌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5.自读,指名读,齐读,感受节奏感。 6.背诵。老师给一点提示,有信心背下来吗?(课件出示) 7.第二自然段我们也用诗歌的形式来呈现。(课件出示) 8.指名读。理解“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朱自清为什么头涔涔,并泪潸潸呢? (三)咀嚼惋惜和无奈 1.八千多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不知不觉,匆匆而过,那如果是一个日子呢?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2.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就像流水一样流过。请读一读这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3.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 4.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吧。(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激发上进之力量 1.时间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第四部分中找出有关的句子作依据。然后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取长补短,提出疑问。师范读。 2.重点品读: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随文理解“徘徊”的意思。在读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无奈和惋惜的心情。)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随文理解两个“赤裸裸”的含义,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 4.师: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朱自清先生得到答案了吗?你从中得到答案了吗? 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能做些什么? 说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我能做_____,我还能做_____。 6.想知道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散文的社会背景吗?(课件出示) 7.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不甘心虚度年华) 8.朱自清先生深感生命的匆匆,时间的可贵,正是如此,他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再来看看写下这篇文章之后,他的生命历程:(课件出示) (五)总结 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感悟到时间的宝贵,同学们当你读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呢?可以说名言警句,也可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匆匆》读后感。 2.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 六、我的反思 1.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应多引导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堂中有顾此失彼的现象。 2.不能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对文章的感悟比较肤浅,教师讲得太多。 3.只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没能引导学生挖掘美文内涵,学生的练习流于形式,没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匆匆》教学设计3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 用“匆匆”说一句话 2 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 二、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四、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旁写上一两句话。) 五、交流 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重点研读第三节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 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 3 让学生仿写 4 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 二、课外推荐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读 三、激发兴趣,为问配画 1 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请大家欣赏。 2 放录象 3 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4 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5 交流展示 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交流惜时的句子 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匆匆》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 一、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二、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三、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四、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三、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朱自清基本资料信息: 姓名朱自清 职业作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别名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海 出生日期1898年11月22日(戊戌年) 逝世日期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毛泽东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 朱自清作品: 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后记》 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 14、 《哀韦杰三君》 15、 《欧游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 22、 《春》 23、 《绿》 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 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交流对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会背景。 二、初读,感知课文大意。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荐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二)、交流学习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认真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读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是这种感受? 指导朗读:画横线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③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呢?只有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问一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问一问自己想问的人能做些什么 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理解画横线部分,体会作者感情。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反复吟读,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好句,感悟文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品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你也来一两句。 五、综合活动:与时间老人真情告白。 学六年时光,一眨眼就要从我们身边匆匆而逝了,想不想留住时光飞逝的脚步,让我们小学的日子在长一点?可是,这样的想法能实现吗?唉!记得上节课那位因时光飞逝和我们一样叹息的那个人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名著《匆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2、欣赏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在上节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自己对文章的领会) 三、选择学法 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来去匆匆的时光老人总是在一班的时光列车上向我们招手了,真想大声的问他: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还好。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这一回,你们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学法)自主学习。 四、自主汇报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五、升华体会 此时,我们再看课题《匆匆》,你会觉得它是作者对我们发出的一种怎样的声音? 在这种声音中,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再次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六、情感倾诉 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匆匆》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 《匆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散文,它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作者通过对时光匆匆逝去,一去不复返的感慨,给我们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叠词的运用,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点本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语言美,体味文章拟人、排比的修饰手法及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关于时间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动感情 1、请看大屏幕的钟表。问:你想到了什么? 2、说几句有关时间的格言。(演示时间格言) 3、揭题。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语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好!让我们感悟一下,我们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逝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想大声读就大声读,你想默读就默读,你想和伙伴读就和伙伴读,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画:哪些语句是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这个句子用得是什么修辞方法? 师:写出了八千多日子在时间的流里是非常 的。 师:谁来把这短暂的时光给大家读读。 师:你从“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请带着想象将这无声无息的时间读一读! 师:你读的真不错,让我们感到了时间的无声无息。作者为这匆匆而过的日子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头涔涔而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作者是一种什么情绪?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伤心、着急再来读一遍。 评价:读的不错走近了作者的心灵。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匆匆》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1、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重点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朱自清简介,教师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明确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美文大师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这篇散文带给我的感受是时间过得特别快,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2:我的感受是时间是无影无踪的,时间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师:是啊,时间匆匆而过,一去不回。这节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再次走进课文,深入品读一下,都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的匆匆,又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时间的匆匆。(提示: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哟) 2、小组交流,分享读书的感受,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开始学习。 三、展示收获,品读感悟 (一)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交流得也很热烈,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的读书收获。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都从哪些关键的句段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教师预设(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顺序) 学习第一自然段(不是重点,应简单处理)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自然段,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可以再回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桃花谢了也可以再开。但是时间呢?时间却不能回来了。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小组还有谁来补充? 生:我是从“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是从这看出了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的。 师:说得真好,别组的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燕子去了可以再回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桃花谢了也可以再开。但是时间呢?却一去不复返,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很悲伤。作者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 师:大家真会读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是呀,作者通过写燕子、杨柳、桃花,这事物的轮回,想到的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我们再来一起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应抓住关键词句,突出处理策略) 那个小组继续来汇报。你们又是从哪些关键的句段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生:我是从第二自然段中的“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作者告诉了我们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 师:同学们,八千多日子,一年有365天,八千多日子就是20多年啊,时间多么——漫长啊! 漫长的24年在作者看来,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那么渺小,那么短暂、匆忙。 师:还有一个字也突出了时间的匆匆,哪个字? 生:溜。八千多日子一“溜”就走了,可见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多么有限! 那好,我们接着往下谈! 是啊——师引读句子——再同读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重点段落,应突出引导的层次性、策略性) 哪个小组继续汇报:你们还从哪些关键的句段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生: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从这儿我体会到了作者告诉我们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着。 师:作者这八千多的日子就这样流逝了。那么你的日子都去哪儿了呢? 生:仿写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 师:作者是怎样将看不见时间写出来了呢? 生:作者抓住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来描写看不见的时间,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 师: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非常容易逝去,写出了时间流逝是那么的容易。 生:通过“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感到作者特别伤心。 生: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作者很无奈。 师:除感受到作者感到时间匆匆流逝,那种无奈的心情,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时间流逝得很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能白白的来,要做出一番事业,干出一番成绩。 师:朱自清白白走这一遭了吗?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作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的作品,让我们学习他。《荷塘月色》《春》《背影》《绿》 师:你知道的很多。老师在课下,也给大家搜集了一些朱自清的材料,大家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校教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任教。代表作:《绿》、《春》、《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文笔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师: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这段文字,我们感到作者对时间、对生命的追问已用他的一生作了最好的回答。我想你读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感受到你确实是用心在诵读。是啊,人生短暂,生命有限,作者感悟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白白走这一遭。也留给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的 问题。 ——师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情境渲染,赏读体验 师:朱自清先生用他的一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也用他的一生回答着这个问题,成为了著名的爱国作家。不仅是朱自清先生,还有许多文人圣贤也用诗文感慨时光匆匆,告诫我们珍惜时间,现在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吧! 五、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一些关键句段的深入品读,和对课外诗文的赏析,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生:时间的匆匆而过、一去不返;作者对时间的惋惜之情;我们应珍惜时间 师:老师相信咱们今天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更是享用医生的财富。课后你还可以搜集更多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还可以认真去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板书设计: 匆匆 燕子 杨柳 桃花 ?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珍惜时间 《匆匆》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2、作者在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二、品读句子,感叹时间匆匆 1、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2、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有关的'句子。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 (2)谁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的时候,从……过去) 3、这是排比句,你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 5、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的时候,从……过去(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板书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品悟文法,体会表达之妙 1、通过第2~4自然段的阅读、理解,我们知道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教师出示句子,学生一起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关于“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追问,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大家找一找。 4、对!一句在文章的开头,一句在文章的结尾,首尾呼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 六、总结全文 1、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激励:同学们,珍惜时间吧!正如热爱你们的生命一样。 七、布置作业 1、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 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匆匆》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出示生字词,小组合作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感情。 2、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复习探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匆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听写重点字词。听写重点词语。强化记忆,识记字词。 二、合作交流 1、试答追问 学习交流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2、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1、交流体会文章的后两个自然段。 2、交流名言警句。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体会有感情的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背诵。 3、分小组朗读比赛。感情朗读、背诵片段深入理解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四、巩固延伸 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匆匆》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溜去、挪移、旋转、凝然、空虚、叹息、徘徊、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方法 1、“读、思、议、导”结合法。 2、“读、写”结合法。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 (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 跨过溜走蒸融 遮挽徘徊 (1)指名读,随机正音:徊 (huái) 旋转(zhuàn) (2)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特点) 挪移跨过溜走蒸融 (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头涔涔泪潸潸遮挽徘徊 (作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告诉读者时间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四、认识作者,加深体会。 1、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师总结。 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并抄写1、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背诵的方法,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作者为什么能把情感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匆匆》这篇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运用了排比、设问、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让抽象的时间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也真切感受到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惋惜。)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二、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1、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及时做好批注。 预设: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不可挽回,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3、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出示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3)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4、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设计意图: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课堂练笔,学习写法。 1、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哪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感慨: (1)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赶紧拿起笔,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吧! 4、 自由练写。 例: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回忆罢了,只有向往罢了。在这充满童真与欢乐的童年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落花,被流水冲走了,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六年时光仿佛弹指一挥间,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留着些什么记忆呢?我何曾留着像雾般朦胧的记忆呢?我匆匆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匆匆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这般匆匆的度过这一生啊?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3、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五、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 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匆匆》教学设计10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 ⑵ 学会六个生字。 ⑶ 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⑷ 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⑶⑷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 2、齐读词语,书写词语。 3、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 四、课后练习 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写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2、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3、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4、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5、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作业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匆匆》教学设计11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请教大家两个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出示钟表模型。(全班沉默1分钟,体验时间的流逝。) 3、问:刚才我们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 4、(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时,1分钟从我们身边溜走了,想留也留不住,它轻轻的来(板书:来),又悄悄的去(板书:去),在我们不经意间,他无影无踪地消逝了。 5、(课件出示)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话;时间如流水。(生接:只能流去不流回)。 6、问:请大家算算自己已经走过了多少日子? 7、在过去的这4000多个日子里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面对悄然消逝的时光,你有何感受?(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了好几年。今后,我要好好学习,不浪费时间......)此时,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8、(课件出示)出示《明日歌》,齐读。 9、(课件出示)由此我又想起了一句古诗:少壮不努力。(生接:老大徒伤悲。) 10、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请大家一齐读课题。本文就是朱自清在走过8000多个日子的时候写的,他在这8000多个日子里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感受匆匆 1、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课件出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本文指的`什么匆匆?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课件出示)提问:文中指什么匆匆?(文中指时间匆匆。)请你们展开想象,日子像什么一样匆匆?(日子像流水一样匆匆;日子像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匆匆......) 有一个词叫做—— (课件出示)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请大家听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用笔划出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播放配乐朗读) 6、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深情感悟,体会匆匆(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并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于是——洗手的时候,……这算又溜走了一日。还有两句——我掩着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在这几句话,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作者从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天黑时以及和太阳再见时这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作者还从伸出手遮挽时和掩着面叹息时这两个方面来写出日子的来去匆匆。) 3、(课件出示)作者从七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几句话,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从洗手、吃饭和默默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日子过得很快。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子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写出了日子很灵活地逃得无影无踪了。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个意思?(伶伶俐俐、跨、飞) 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我觉得时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从我身边溜走了。 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呢? 谁来建议一下,该怎样读? (速度稍慢,怀着留恋、无奈、伤心、失望的心情来读。)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学生读课文) 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4、学生课堂小练笔。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眼前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身边逃走;讲话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溜去。 在玩耍的时候,时间从身边滑过;在看电视的时候,时间从眼前飘过;在看书的时候,时间从脑海里逝去。 三个动词“滑”、“飘”、“逝”不重复,而且写出了时间的轻巧、灵活,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走路的时候,时间与我擦肩而过;看电视时,时间从我眼前溜过;做作业时,时间从我的笔尖下滑过。 同学们,面对匆匆流逝的八千多个日子,作者曾留恋过,无奈过,也痛苦过。但更多的是他对人生的深深思索。(板书:深思)请一名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 四、提升认识,深华感情(深读第四自然段) 1、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2、作者在思索哪些问题呢?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从作者思索的这些问题中,你感受到什么? (我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很惋惜。作者还在自责自己。作者希望自己会珍惜时间。) 其实,朱自清先生是个珍惜时间的典范,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份朱自清的资料,大家浏览一遍,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从这份资料上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风华正茂,学业有成,事业有进。可他为什么一再谴责自己虚度年华呢? (说明他对自己要求严格。也可以看出他不愿虚度年华。(板书:不愿虚度年华。)作者希望自己大展鸿图。) 4、所以,在这些看似自问的思索中,其实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这段话,好吗?你们发问,我来回答。(师生对读) (生)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师)不能,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生)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师)没有。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没有。(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也没有。(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师)不能啊!(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绝对不能白白走一遭。 正因为朱自清先生珍惜时间,严于律己,不懈努力,所以在文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五、拓展延伸,珍惜“匆匆” 古今中外,有许多伟人,正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辉煌的成就和感人的故事。我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伟人惜时如金的故事。 鲁迅的故事《要赶快做》 鲁迅很爱惜时间。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所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要做吗?’”鲁迅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文章、写日记。他有一句名言:“要赶快做!”赶快做,就是不让时间白白流掉。 徐持立的时间观念很强,他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开会必准时到达;与人约会,必按时赴约;如有改变,必定先通知。他说:“如果迟到一分钟,有60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一点钟;有600人参加的会就要浪费别人10点钟。人数越多,浪费越大,这是不可容忍的错误。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徐持立一生最善于挤时间读书,日间工作繁忙,就挤晚上的睡眠时间。他这种孜孜不倦,认真看书学习的精神,一直坚持到晚年而没有懈怠。 伟人的故事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同学们,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面对作者一次次的提问,你们,作为21世纪的主人,作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应该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我们要善待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结出一颗颗可供采撷的硕果。) 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必须珍惜时间。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一些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鞭策自己,鼓励他人。 听了这些富有诗意、哲理的话,我也想送给聪明、求知、勤奋的你们一句话,那就是—— 聪明者——利用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请学生进入今天的作业超市。(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至二项进行完成。 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 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3、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40分钟后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大家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无数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 《匆匆》教学设计12《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一、教材简析: 《匆匆》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已经24岁。“五四”运动时,朱自清为光明和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五四”高潮过后,由于旧的东西没有摧跨,新的社会蓝图又不清晰,朱自清很想为国家作出贡献,但是他找不到方向,没有目标,于是陷入了思想苦闷中,徘徊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流逝,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以此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充满着诗意的语言,将自己的感慨依托于燕子、杨柳、桃花等多种可观的大自然景观中,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的小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美,进而感受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等生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能力目标: 1.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一) 揭示课题,理解“匆匆”。 复习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围绕中心,以惜时的古诗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划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头涔涔泪潸潸 2.找出中心句,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多读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件“法宝”。根据本文语言优美,而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着浓郁的情感的特点,在初读中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三、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诵读积累语言。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应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和发展语言,体会情感。因此我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3.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从“伶伶俐俐”、“过去”、“跨过”、“飞去”、“溜走”、 “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光来去轻悄匆忙,在稍纵即逝间就过去了,速度越来越快。 (3)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从“洗手”、“吃饭”、“凝然”、“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朱自清 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4)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课件: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的时候, 日子从。 (5)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部分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指导学生感受“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孕育情感,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运用自主品味,感情朗读,自主发现,发挥想象,读写结合等方法学习和体会。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触摸文本,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而对话的中心是每个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以诗意语言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五、板书设计 16、匆匆 时光匆匆 (无奈??) 一去不复返 《匆匆》教学设计13《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们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们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们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们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们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们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们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们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们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们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们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们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们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们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们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 (1)引导学生们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们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们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们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教学设计14教材分析 《匆匆》是朱自清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还巧妙地使用叠词,使文章显出简朴、轻灵来,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第二、三自然段紧扣课题,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应做为教学的重点,通过读、评、讲、写让学生自我感悟,体会作者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应该关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本文生成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教师应努力缩小学生与文本的差距。在预习的环节中,教师有必要对文本的有关背景作必要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也应以自己与文本对话中获得的感悟和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文,学生读通课文,理解用词。 2、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以情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环节的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课文,二是以教师的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获得初步的个性体验。) 二、学文交流。 1、教师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中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用“~~~~”划一划。 (2)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划一划。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桌同学交流,教师参与。 4、重点评析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1)生:从“溜去、轻轻悄悄、跨过、飞去、闪过”等词语,我感受到时间过得飞快,来无踪去无影。 生:作者感到惋惜的词语有:“茫茫然、默默时、凝然、叹息、头涔涔、泪潸潸”,日子过得飞快让作者感到无奈…… (2)师:我们怎么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句呢? 生读,师生评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一环节的安排,学生认为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就讲讲自己的理解;觉得是自己喜欢的句子,就谈谈为什么喜欢,并且通过朗读,学习作者遣词造句方法,让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 三、读写迁移,学以致用。 1、师:我们的日子又是怎样过去的?谁来说一说? 2、学生叙述、评议、记录说的好的地方。 3、学生练笔。 (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赖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 四 由课文内容想开去,延伸拓展。 1、师:课文中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我们准备怎么回答呢? 2、学生再读课文,结合实际想开去。(自己的日子是怎么过的,身边的人是怎么过的,有哪些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 五、板书设计匆匆 匆匆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课后教学反思: 《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这节课中我一是重视了读指导,二是在读的基础上力争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并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到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在阅读中学习方法,在阅读中感悟和内化,提高语文素养。 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我设计了一课时,使得课堂内容密度很大,节奏太快。课堂显得知识点的学习落实不够,课堂拓展延伸效果不好。还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不够,把学生在课堂中谈到的有关岁月流逝的交流与感想没有很好的引导、拓展与延伸,把一节完全上成了完教学设计的过程,没创新,少发展,缺生成。 《匆匆》教学设计15一、谈话导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谁的照片?还记这是几年级的照片吗?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你们?你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讨论。 师: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也有过你们同样的感慨,并创作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匆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文章《匆匆》,齐读课题。 二、分析课文 1.自由读课文,并且思考你从文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时间匆匆流去,一去不复返)。 2、时间如流水一般从我们身边匆匆流过,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日子到底去了哪里?(板书:去了哪里?) 3.我们集体来交流一下,我们的日子它去哪了?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你体会到什么?(找学生回答) 师:“八千多个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同学们你算过八千多个日子大约是多少年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老师告诉你是20多年。为什么在我们看来20年挺长,作者却认为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呢?(在时光的流里,它显得很短暂) 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渺小,转瞬即逝,微不足道) 谁来把这短暂的时光给大家读读。 师:作者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是说明作者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无声无息等)。他认为自己的八千个日子是碌碌无为的`。(谁再来读读作者的心声) (2)我们的日子还去哪了?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时间过得很快。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哪些词体会到了? 学生:跨,飞,溜,日子过的快。 师: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把日子写活了 师:“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学生:排比句。 同学们自由读体会,教师一起和学生复述。 师:在这段里你感受到我们的日子到底去了那里?洗手……水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师:同学们你的日子到底去了哪里了? 说说自己的日子去哪里了? 教师:大家说的真好,都找到了自己的时间,你从前是怎么对待时间的?学完这一段现在怎么想的? 教师可用诗句评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三、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时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感受到时间不经意间从我们的身边飞过、从我们的身上跨过,从我们手中溜走,在我们的叹息声里闪过,告诫我们应该懂得珍惜时间。理解了课文,就请大家有感情的美读课文吧! 四、扩展 1、同学们你们想说点什么呢? 2、今后的日子希望大家把握时间,珍惜今天,真正做个时间上的主人,好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