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六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 2、学生自己读课文,预习生字词,想一想:我会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利用网络、课件或挂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文 1、由秋天植物的种子成熟引入,设问导入课文。 2、齐读课题: ⑴知道植物妈妈孩子分别指植物和它们的种子。 ⑵用补充课题的方法了解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辨,纠正字音。 2、学生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为是多音字)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 ⑴勾画交流: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⑵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并作上符号。 4、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出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在朗读中感悟 1、读第1节: 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练习读好问句。 2、朗读2、3、4节: ⑴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⑵通过网站或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在书上勾出关键词语。 ⑶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关键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读、表演读。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试着背诵课文。 四、实践活动 读课后泡泡里的话,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资料;通过网站了解一些典型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 二、【学情介绍】 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 三、【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五、【教学重难点】 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制作课件PPT 2.学生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教学活动 时间安排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听) 1、 故事(心灵烛光)导入 (PPT) 2、 顺势提问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读法 3、 就课题质疑(预设: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相机板书在黑板右侧 4分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思) 1、初步检查预习:召集;多音字:禁,曲,数 2、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3、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巡查,点拔,学生齐读)(PPT) 7分钟 放手让学生自学,练习默读;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填补式地概括全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直奔重点 (拨—理) 顺势衔接:小徒弟为什么赢得了画师称赞? A、找出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和近义词。(根据《全程学练考》设计这一环节) B、分组讨论:画师说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自由说原因 13分钟 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课后作业积累词语;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解决学习重点 四、升华主题,突破难点 (理—悟) 画师是怎样称赞小徒弟的画的? 1、 抓住关键词句诵读最后两段,深入体会。 2、 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词语和最后一个反问句: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6分钟 诵读体会, 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P46页的学习伙伴说说你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哪些事?(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或者说说你自己读过的类似故事,并且讲述自己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的道理。 2、引读《买椟还珠》。 3、教师推荐书籍。 9分钟 以读引读(结合学校“读历史故事,评书香少年”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 六、总结 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1分钟 七、作业布置 (1)《全程式学练考》第12课 (2)阅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历史故事,简写读后感(阅读评价表) (3)想一想,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完成课文中老师的考题(3号本) (4)按要求预习第10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 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⑵ 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⑴ 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⑵ 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⑶ 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文本透视】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美”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融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应真正着眼于学生的言语发展,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为需要而学,教师为学生的真正需要而教。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的感受。 实实在在,想象出最美的画面;简简单单,诵读出最真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2、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的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3、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了解“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称这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字词检测 3、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完成书后思考题,把握文章结构 一方面写声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二方面写色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三方面是对全文的总结,赞扬了三丹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叫人沉醉。 (第二课时) 【教学预设】 一、词串欣赏 从读好词语入手,用声音和表情来表达出词语的意思,并能发现每组词语的特点。 课件出示:第一组:绚丽的朝霞、明洁的丝绸、袅袅炊烟、 第二组:草如茵、柳如眉、如雾如烟 第三组:应和、低语、谈心、催促 二、精读感悟 用心地去读这几个词语,就能读出它的画面,读出它的色彩,读出它的感情……同样的,用心地去读文章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多的感受。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学生自读,谈感受 2、老师范例:批注式阅读 课件出示:教师在诗歌第二小节上做的一些笔记,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着重 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 1.自由阅读,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做批注。 2.交流研读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融入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引导学生从“轻柔的弦、纤细的低语、谈心、催促……”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第五、六小节 1、请快速默读第五、六小节,看看在三月桃花水的这面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仿诗练说,拓展画面 4、指导读出省略号的味道 [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出最真的情;静静地想,想出最美的画面] 三、整体诵读 全文配乐朗读,师生共同合作美读 四、拓展仿写 试着仿照课文的任意一小节来写一写,表达自己的感情。 五、激情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2、引导学生认识“础、虐、毅、擒、妄、伐、缅”7个字。 积累“奠基、暴虐、惨烈、讨伐、丰功伟绩”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丰功伟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关于黄帝的生平资料以及相关神话小故事,作为拓展性学习的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在远古时代,有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为了天下安定,黄帝携炎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这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异常惨烈,最终黄帝胜利,成为天下的共主。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 2、考查生预习效果 1)出示一组词语,请同学认读 A组,基础、暴虐、毅然、妄动、擒获讨伐、缅怀 B组,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人文始祖、丰功伟绩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个自然段的重要内容。 1)中华文明创始奠基 2)姓氏称号 3)大战蚩尤被称黄帝 4)壮大力量文化摇篮 5)人文始祖公祭缅怀 2、交流讨论,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黄帝的? 一、1)历史地位二、2)姓氏称号 三、3、4)传奇经历四、5)陵墓庙宇 ※(引导学生理清脉络的同时,要注意每部分的内在联系)。 三、深入品读,感悟探究 1、为什么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学习提示: 1)什么叫始祖?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可先画下来,再细细感悟。 要点: 1)黄帝时代一系列的灿烂制作、发明、为古代中国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2)统一各部落,被拥戴为天子。 3)壮大力量繁衍生息,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监。 4)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他的后裔。 5)带领中华民族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6)几千年来,被后人公认为“人文始祖”。 2、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都公认黄帝为“人文”始祖,你怎么理解这个“人文”? (提示:可联系全文内容,也可结合资料) 要点:(最重要的是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使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带领人民告别蛮荒。)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师总结: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那个时代的灿烂发明和悠久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折射着今天的中华儿女,让我们秉承祖先的聪慧与坚毅,为中华之腾飞而努力。 2)出示黄帝陵图片,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作业:1、课后第二题,写在书上。 2、根据课文内容搜集有关文字资料和图画照片,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介绍黄帝或黄帝陵的小报。 板书: 黄帝 人文始祖 历史地位姓氏称号传奇经历陵墓庙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