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出示学习提纲,探究新知 1、例7。 a、规律有很多种,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记下来。 b、例7的(1),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 方法提示: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讨论: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c、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例7的(2)、(3) 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 找出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照样子创造规律。 2、学习例8。 讨论: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 方法: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 练习: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 三、巩固提升 1、完成书上第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完成第92页思考题。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略。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3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 媒体:分组圈出这些图形呢? ()()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根据商怎么判断的?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 教学课件PPT,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师:请仔细看老师做动作……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师:谁能接着来?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好,再来一组动作。(再请另一位学生做动作。) (2)同学们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下面再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咯!请听…… 口念: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谁来接?(学生举手接着念。) 师:一起接一次吧?(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念。) 2、师:我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 生:是啊!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 生:老师做的动作和念的词都是重复的……有规律的。 师:你真棒!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5【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接节日的到来,这与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然后学生观察出教室里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顺序的。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分三个层次,由浅到深,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再把“灯笼图”和“小朋友图”同时出现,由学生找出规律;最后出示三种颜色小花的排列图。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把这些规律知识由易到难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数学问题、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找出规律。 3、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通过按规律涂色练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更好的铺垫。 2、摆一摆。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议一议,由一般的模仿过程到自主创新过程,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激起了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从而加深了对“规律”这一知识的认识。 3、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找一找生活中规律,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图形排列规律的寻找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涂色卡,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为什么呢? 2、课件出示主题图。 观察主题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彩旗的规律,猜一猜下一面旗是什么颜色? 师:你是怎么猜的? 2、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灯笼、小朋友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交流。 3、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将原课本中的“绿、红”排列改为“绿、红,黄”三种颜色的排列)。 师: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师:猜一猜,下一组花是什么颜色的?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涂一涂。 学生根据规律涂颜色。 2、摆一摆,创造规律。 师:这些规律都会找了,那你能不能创造出新的规律呢?试试看,拿出学具摆一摆。 生动手摆学具。 学生展示作品,欣赏数学美。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欣赏规律美。 五、总结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 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 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 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 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 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 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 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 (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 (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 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黄)(红)(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游戏,拓展规律 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准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愿意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现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让学生亲自参与规律形成的过程。) 2、你还能创造出另外有规律的排法吗?先独立思考,后四人小组交流,演示,最后全班组际交流。 (开放式的'“规律”设计,一下子将学生的视野打开,感受到“规律”的美丽) (“找规律”学生在熟悉的“排队”情境中感受,让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四、再次感受,表达规律 1、很快的找出规律:“一个萝卜,二个辣椒,一个萝卜,二个辣椒……” (1)形状(萝卜,辣椒)颜色(白,红),数量(1,2)循环变化的规律 (2)看到的规律写下来,用数字表示(对着图写) 2、欣赏老师画得图,作出简单评价,先四人小组后全班交流 2个黄的,6个蓝色的…… (颜色,数量,大小循环变化规律) (一方面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循环变化的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感性的图形中抽取出数字,为数字排列规律的探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设计图案,创造规律 1、静思:(美丽、漂亮、有规律)想一想准备画什么?怎样表达? 要求:先静静地思考一会儿后动手操作。 2、独立创作,指两名学生上台板演。 3、四人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1)将自己创造的图案介绍给大家,其余3人验证规律是什么? (2)将规律写下来。板演的两位学生先进行,后全班学生各自进行。 (设计有规律的图案,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将作品展示出来,请大家欣赏,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同时享受到创新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规律的事件隐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努力地发现生活的美,从而感受数学的魅力。 课后反思: “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考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内容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数学精神。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7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过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具(贴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规律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这不,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小朋友就运用规律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房间。 课件出示聪聪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可能有: 生1:窗帘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蓝长条和白长条一组,重复出现); 生2:灯笼排列有规律。(两个红的一个蓝的一组,重复出现); 生3:桌布的颜色排列有规律。 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师:聪聪的房间已经参观过了,现在我们和聪聪一起去参观一下明明的房间。 课件出示明明的房间,播放语音。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聪聪找出规律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助聪聪“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观察、发现阶段,体现数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同时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旧知)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找出墙面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有些什么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生生互动,激发思维。师参与其中。 组织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点击课件演示。 师:哪个小组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 生2:横着看,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图形都向前移了一格; 生3:竖着看,前面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最下面,就变成了后面一排的图案。 师激发提问:同学们斜着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都发现了规律,我们再换一换方法,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名回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规律。 师:这种规律就像我们所学的一种什么现象引发的规律? 生: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师: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再变化一次的话,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生:和第一行的一样。 师:像这种经过几次变化以后又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板书:循环) (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从几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 2、寻找地面上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地面上的图形排列规律又是怎样的呢?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培养学生的评议和表达能力) 点名汇报,集体评议。 3、例1的教学。出示例1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让学生动手尝试,画一画。 (3)交流并说说这样画的理由。 (4)评议 (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方法变了,但规律没变) (5)完成115页做一做,交流,并展示学生作业 三、知识运用,操作巩固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棒,下面我们要利用今天所学的规律知识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小巧手 按照今天所学的规律,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学具 展示学生作业。问:你发现了他所摆的规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 2、第二关:猜一猜 师:动物王国举行联欢会。瞧,它们都排着整齐的欢迎我们呢。 请你猜一猜,接下来排的是什么动物呢? (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三关:画一画 117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引导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发现其中的循环规律。 (板书:旋转) 4、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师:小朋友们,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和我们今天所学的循环排列的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 点击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循环规律。 (向学生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时进一步感受数学美)。 四、全课小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的更加美丽。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此为止。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你的学具去装饰一下你的小手帕,看谁装扮的最美丽。 (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课虽尽,意仍存)。 《找规律》优秀教学设计 篇8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在升旗和上体育课的时候都是怎么去的? 生反应(排队) 师: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快、静、齐) 师:不仅同学们会排队,小动物们也会排队,大家请看。(投影)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有规律) 师:这种排列规律是我们在一年级学习时发现的,这种排队规律是比较简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一找更复杂、更漂亮的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排队,引出动物的排队,让学生能够发现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可以比较自然的导课,从动物的排队入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反应。 1、师: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排队中过程中,它们的位置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学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看来这些动物排队的变化规律有些复杂,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研究,看看这里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 师:如果我把这幅图分开,现在你能够发现怎样的变化规律?(生反应) (3)重点引导学生能说出横着看的规律。(提示:先要看从第二次开始动物的位置都是怎样变化的?根据变化说出规律。) (4)让生上台演示动物排队的变化现象,帮助生理解掌握规律。 师:现在,规律已经掌握了,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规律说出它们第五次排队的情况吗? (设计意图:动物的排队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先找动物在排队中的变化规律,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让学生去找其他的排列规律会更简单一些。) 2、师:很好,不仅小动物会排队,漂亮的图片也会排队,大家看。(出示课件) 师:你能发现图片在排队时的规律吗? 让学生观察,自由发言说发现。 师:你能按照这个规律,说出第四排的排列情况吗? 3、找方砖的排列规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不错,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些方砖在排队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生反应 师:你能根据这种规律说出第四行吗?第五行呢?第六行呢? 师:现在这几行都怎么样?(和前面的重复) 师:如果按照这种规律继续排出第7行、8行、9行……,你猜会是什么样? 投影展示 师:看到这种效果,你有什么感觉?(漂亮)如果用这些方砖给你们家铺地板怎么样? 师:看来像这种有规律的排列,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漂亮? (设计意图:在方砖的排列中让学生发现了循环排列,在不断的循环后,让学生感受到方砖排列的很美丽,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有规律的排列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丽,体现了学习找规律的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师:很好,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找出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并画出第4组。 (1)让生观察说规律 (2)画出第4组,投影展示。 2、请你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设计一幅美丽的地板图案: (设计意图:前两道练习题和方阵的形式不一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摆脱方阵规律的约束,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寻找规律;第三题设计图案,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去做数学。)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