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67-6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相关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和“极限”的数学思想,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前些日子我们已经研究了圆,今天咱们继续研究圆。 2、画圆 首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规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3、比较圆的大小 请小组内同学互相看一看,你们画的圆一样吗?为什么有的同学画的圆大一些,有的同学画的圆小一些?看来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揭示课题 我们把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确定策略,体会转化 (1)明确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都认为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关,那么圆的面积和半径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体会转化 怎么去研究呢?这让我想起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曹冲之所以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把大象的重量转化成石头的重量)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就常常用到转化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大脑中快速搜索一下,以前我们在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 预设: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方法。 当学生说不上来时,老师提醒:比如,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割补法)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 (3)确定策略 那咱们今天研究的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如果我们也像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那样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形拼一拼,你认为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那怎么办呢?(割补法)怎么剪呢? ①引导学生说出沿着直径或半径,把圆进行平均分; ②师示范4等份、8等份的剪法和拼法; 2、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1)学生动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 (2)比较每一次所拼图形的变化; (3)电脑演示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所拼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化后的长方形,它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2)交流发现,电脑演示圆周长和长,半径和宽的关系。 (3)多让几个学生交流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圆之间的联系。 (4)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现在要求圆的面积是不是很简单了?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了? 出示主题图求面积:这个圆形草坪的半径是1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判断对错: (1)直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3.知道了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那知道圆的周长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四、总结新知,深化拓展 1.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同学们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这个新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以后大家遇到新问题都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尝试一下。 2、拓展 在剪拼长方形的过程中,有同学产生了疑问,能不能把剪下来的小扇形拼成三角形或者是梯形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拼的过程) 那利用拼成的三角形和梯形又能推导出圆的公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算一算,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圆的半径,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预设: 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3.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环形面积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作业。 1、教材P69页“做一做”第2小题。 2、判断题 让学生先判断,并讲一讲错误的原因。 3、填空题 复习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材P70页练习十六第2小题。 5、完成课件练习(知道圆的周长求面积) 老师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并引导学生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一个条件(半径),知道圆的周长就如何求出圆的面积,老师注意辅导中下学生。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开始吧! 3.探究联系。 师:同学们,“转化”完了吗?好,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们“转化”后的图形。 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4.推导公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这个长方形。同学们,如果圆的半径为r,你们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现在请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 师:好,谁能首先告诉老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如图十三),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那圆的面积呢? 二、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2.完成做一做。 师: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69页,请大家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订正。)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交流,订正。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