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 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3、 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难点:1)、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2)、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三、 教学时间: 2课时 四、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生字词的掌握与理解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切应该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一)情境导入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简介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B、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4)船是渔民的家,找出第一部分最能体现“家”特点的词语。 (5)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1)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2)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3)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4)(船上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孩子的嬉笑声;食住器具,一一俱全。) (5)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C、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D、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4、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三、布置作业 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 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二、 课文探究 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家是一只船”:是因为家的温馨安乐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为家的牢固能使风平浪静、汹涌的波涛化为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一个好家,就不惧怕命运的变幻莫测。家就像一只船,庇护着漂泊者。 家是船--伴侣--载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承接第一个比喻句而来,把家比作港湾。道出了家的另一个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惫时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时给人温暖,能在严肃中放松我们的精神。 家是港湾--憩息地--给我们慰藉; “家是永远的岸”是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船,还是船停泊的港湾,从人生的启示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家是岸--巢和根--让我们牵挂。 2、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明确:对家的赞美、依恋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三、美点欣赏 引用故事、名言,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内容易于理解,议论更为深刻。 1、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2、列举《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经历和他对女神卡吕浦索的回答,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3、“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吟诵马致远的诗句,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4、引用《红楼梦》中的话,论说每一个生命来到和离开人世之时,都是与家息息相关,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 四、情感对接 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拓展延伸 我在教这一课时最大的收获就在这一环节中。 课内: 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学生A: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一辆汽车,(2)家是加油站,(3)家是终点站; 学生B: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战役,那么(1)家是一名勇士,(2)家是一枚炮火,(3)家是一方红十字阵地; 学生C: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旅行包,(2)家是驿站,(3)家是目的地; 学生D:人生就如一个大舞台,那么(1)家是给你力量的导演,(2)家是给你机会的主持人,(3)家是给你掌声的观众; 学生E:如果人生是一座学习的乐园,那么(1)家是妈妈的唠叨,(2)家是爸爸的教诲,(3)家是能遮风挡雨的大树; 学生F:如果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1)家是甜甜的糖果,(2)家是让你飞翔的翅膀,(3)家是握在手里的那根风筝线。 学生G:家是很温暖的让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地方。 学生H:家像我的一个支柱,时时刻刻支撑着我,无论我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气来面对它。 学生I:家是一盏为我点燃的灯,它永远地温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 学生J:我认为家是一棵大树,我在这棵大树的树阴下成长,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它给我温暖,给我依靠。 课外:搜集有关“家”的诗文,抄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家问》及泰戈尔的诗 。 六、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七、布置作业 小作文《家》 八、板书设计 家 周国平 家是一只船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含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有关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能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现实,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庭。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展出一系列与家相关的图片和照片。(需课前准备) 2、谈“家” 师:刚才歌曲中的“我”唱着“想要有个家”,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有人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家呢? 看了以上关于“家”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最能代表“家”?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家? 小结:刚才大家从各个角度谈了对家的理解。没错,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家庭”有关。 3、说“家” 老师首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 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需课前准备) 从家的介绍中,进一步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 家庭关系(板书) 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小结: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相同的是,我们都有亲人、都有亲情。 4、析“家”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满意自己的家庭,都满意自己的父母。下面我们听一听“我可以选择吗?”这个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由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①这个同学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你有类似的情形吗? ②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家庭? 与父母亲情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板书) 5、知识拓展——我“知”我家 师:既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同样很优秀。 板书:——家庭的良好传统,如…… ——家人的优秀品质,如…… 6、小结 今天的主题是《我知我家》,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现在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家,以及家庭的建立与家庭的结构,我们还通过××同学的故事明白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对于良好的家风和父母优秀的品质,我们应该学习并继承。 五、教学反思 1. 共话家常这一环节尽量保证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同大家分享家庭的部分信息,虽然有些费时,但对于学期伊始,拉近学生的距离,拉近师生的距离,拉近学生同课堂的距离,拉近学生同家的距离,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2. 本着课堂教师少讲,把时间多留给学生,学生能学教师绝不讲解的教学理念。对于“家庭的含义、家庭关系确立方式、家庭结构、家庭功能”这一部分的学习,我认为应该采用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分享学习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效果更佳。 3. 关于“春运”的问题,这是每年的热点问题,学生并不陌生,这则资料的呈现,既让学生有机会关注社会,又帮助学生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对家的情感。对家的情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更真实的得到解读。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1、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 2、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3、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设想】 1、安排三课时。 2、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3、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凡有注解的,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4、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2、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1、提问: ⑴ 《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 ⑵ 《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 ⑶ 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 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2、讲述: 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全书包括12纪(记帝王事迹),30世家(记诸侯世系),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讲述时,学生简要笔记;讲述后,学生(邻座)互对笔记。指名复述笔记内容,师生共同订正。 3、朗读: ⑴ 指名(水平属于中等的学生)通读全文,读时如个别字、词有障碍,要及时帮助过关,以保持课堂良好气氛。要求: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⑵ 读后,了解有什么疑难,及时解答,并由此导向课文后的习题。(可多看《教师教学用书》,此处不重复抄录)两题解决后,即提出新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 提示:词有本身的词义,但要理解还须把它们放在句中、文中。下边所举的词,在不同组合时有不同的解释。 1、之: ⑴ 之垄上:去、往。 ⑵ 惟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 ⑶ 鸿鹄之志:相当于的。 ⑷ 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应说二世杀了他。他,指扶苏,不可说二世杀了扶苏,之不等于扶苏。 提问:楚人怜之,卜之鬼乎,杀之以应陈涉,这三个语句中的之的解释与上举4例中哪一个相同? 答案:⑷ 这里的练习,作用是: ⑴ 统观全文,前后对照,易于分辨。 ⑵ 全面掌握,突出个别,有助巩固。作练习时,不仅答案由学生说,举例语句的解释,也可鼓励学生说。应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讲古汉语语法的倾向。虚词乃也可用同样方法。 2、乃: ⑴ 乃入据陈:才进入(占有)了陈县 ⑵ 乃行卜:于是去问卜 ⑶ 乃公子扶苏:是公子扶苏 ⑷ (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亲 列出乃谋曰、乃诈称公子扶苏、乃令符离人慕婴,乃字义与上例中⑵同。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数也可用这个方式来达到巩固的目的。比较了数有功、数万人音义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谏故、数言欲亡的数与数有功的数同一音义。 三、再次导向课文,教读 提示:原文不分段,现在,编入课本,分了段,对阅读理解有帮助。 要求:提摄出每段主要内容。 默读,速度可较快,发言,明确本文层次: 1、用内心动态、对话、动作写出陈涉情态,表现传主陈涉的大志。(说明;本篇不是合传,传主只是陈涉一人,因吴广与陈涉起义和后来行事的关系密切,所以也在开头叙及里籍) 2、以对话为主,详写起义前的准备,包括所处环境、分析形势、共同谋划、制造舆论等。 3用对话和叙述的方法,写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大好形势。叙事真切、生动,有条理,是《史记》的特色,所以,人们不仅把它视为不朽的历史著作,而且评价它是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读,体会层次和叙事生动性,并注意字音。 四、讨论(此内容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据中华版二十四史是这样断句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比较一下,哪一种断句文意更明确?思考、议论、发言、结论:后者较好。据历史,秦兴德役,发民滴戍,民不堪命,大泽乡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连下读较能明确当时史实。如果九百人三字属上,可以理解为当时只征发九百人到渔阳去而已。由此可见,读古籍断句,要反复思考斟酌,要结合历史事实。这是阅读中应当懂得的门径。 五、布置作业 参考课文后第四题,试作填充,并准备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讲时要注意序,即弄清课文段落和段落内部各层次,以体现作者安排材料的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锻炼口述能力。 2、理解选材详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作业) 二、新课内容 1、讲述训练:指名一人以《大泽乡》为题讲陈涉起义的故事。要求:明条理,有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展过程层次分明。讲后,学生评论,教师总结。评论标准: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言通畅,能把起义的准备、行动作为重点,其他只作略讲。 2、朗读训练:分散读全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注意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吴广亲爱人至收而攻蕲),用语调、语气、语速,吸引听者。 3、小结(讲述与提问结合): ⑴ 写法上;剪裁得当。详写起义前的商议和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经过。其他如佣耕、徇地、战谯门、刑秦吏等等则略写。这样写,表现出作者的史才,善于剪裁史料,突出了起义的主要内容。 ⑵ 描写生动:文中详写的是人物的心理、说话、动作;其他略写的,只作一般叙述。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善于突出重点,写得生动,有文学才能。 ⑶ 条理分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句人物自己表明内心的话,贯串全篇。 起义前,失期,是导火线。谋划时,从苦秦而确定大计,是善于分析形势。准备时,青火狐鸣和帛书,是善于制造舆论。起义时,吴广先忿恙尉 而后陈胜佐其杀尉,立即召令众人听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写出了善于把握时机和胸中之志。先杀尉而后发号召,行事易成(若先号召,尉未杀则效果不同),可见善于谋划,设计周密。以下写乘时而作,及时自立为王,便很自然。总之,这样写,显示了传主的鸿鹄之志,同时,也见出条理。前人评论说司马迁善序事理,称赞他做到其文直,其事核,实属至当。(这里只点一下,下边还要说到) 三、作业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自读茅盾短篇小说《大泽乡》。 2、比较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述:茅盾在1930年写了短篇小说《大泽乡》。那时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农民的革命意识逐渐觉醒,对反动统治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现据1980年人民文学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复印(或誊印),发给阅读。 二、新课内容 学生阅读《大泽乡人要求:默读2~3遍,把它与《史记·陈涉世家》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异同,可从题材、体裁、写法等方面考虑,在文字下边画线(单横线、曲线按各人自己使用习惯),左右空白处也可用文字简记要点。不必出题限死回答内容,要让学生思路活跃起来,自由驰骋,并由此引发学生兴趣。读后先小声议论,然后发言。教师在学生议论时巡回了解情况,以便帮助小结。小结、归纳,其大端可如下举: 1、题材: 相同,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反秦。 2、组材: 课文是从传记节选的,材料比《大泽乡》多。《大泽乡》是短篇小说,它所选取的是一个横断面,集中于大泽乡起义,不像传记还写了起义以外的事(如里籍、佣耕、进军、称王等等。) 3、体裁: 《陈涉世家》是传记,必须叙写传主的一生事迹,因而篇幅的长短取决于传主生平事迹的多寡。《大泽乡》是短篇小说,篇幅的长短受体裁特点的限制。 4、人物: 《陈涉世家》按史传体例,一开头就叙写传主概况(本篇因需要而兼及有密切关系的人,但这并不能看作是合传),以传主的事迹贯串全篇。大泽乡})先描写环境,由押送的军官先出场,然后在故事情节展开中,主人翁陈胜才出场.有时一个场面描写别的人,主人翁可以不出现。 5、写法: 《陈涉世家》遵循史的要求,注重实录,尽管文章写人的对话、行动等等,但目的不在于描写,只为了叙事,更不作想象,不运用文艺创作上的手法。《大泽乡》中有景物描写,或用来交代情节发展的环境,或把这种描写同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起到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作者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刻画人物形象,予以合理的想象。例如,第一部分写两个军官的性格,写他俩的思想活动,与颗百成卒对立;第二部分写成卒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写军官暗地里商量坑杀戍卒;第四部分写起义的场景。 6、中心: 《陈涉世家》着意在反映史实,位泽乡》则突出了阶级对立、阶级矛盾的主题。 小结(讲述为主): 读《陈涉世家》,仅仅从课文这个节选部分.已能初步领略到《史记》的特点: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正因在史学、文学两方面都有高度的成就,所以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大泽乡》用短篇幅写大事件,作者匠心独运。还熔铸了一些史事于篇中,写得极其自然。例如,秦始皇36年,百姓怨秦而假借天上坠星为殒石的谣言,有使者夜行过平舒适中闻仙人说祖龙(指秦始皇)当死;大将蒙恬率大垦戍本屯边,是秦的一大苛政。作者又借用汉代梅福说的话(倒持太阿)来指斥秦的统治者,用这些史事来加强反秦的气氛,但又不同于传记中的人物行事实录。作者还在作品中写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句子。例如,但是阎左的践奴们的洪水太大了,太大了,地下火爆发了之类。 三、作业 指导使用《简化汉字总表》,向学生说明:使用简化汉字应以1960年10月10日国家正式颁布的总表为准,《大泽乡》的复(油)印中应改正三个字,象改像,瞭望的燎不作了,囉的简化字应作啰,不应作罗。又,电影、电视的字幕,商品的说明书,时常有不该使用的简化字,应予注意,不要受其影响,发现不符合总表规定的,可以用与人为善的态度,提出意见,要求纠正。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了解关于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和变格。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注重剪裁详略得当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4.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必然性。掌握本文重点语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文言判断句式以及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等。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2.难点:对多义词不同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文中有关迷信活动的正确理解。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多媒体 【教时安排】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及生平。(播放ppt1——4) 二、检查预习: 1.《史记》是一部什么书?(播放ppt5) 《史记》是汉代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史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黄帝之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史料翔实,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世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推行强硬政策,对农民实行残酷剥削,大大加重了赋税和劳役的征发,这些急政暴行,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历时虽然只有半年,但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 3.给黑体字注音:(播放ppt6) 三、播放朗读录音,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事线索。(播放ppt7) 提问:本文围绕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第一段介绍农民起义的领袖;第二段记叙起义的原因和谋划情况;第三段写起义的经过和取得的胜利。 四、(播放ppt8)—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研读第1段: 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1“之”字的三种不同用法; 2“也”“哉”所表达的语气; 3“尝”“苟”等词的含义。 2.口译第1自然段。 3.质疑和讨论。 提问: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讨论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压迫受剥削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无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播放ppt9)提问:(1)为什么开头就列出陈胜、吴广? (2)这段文字展示了少年陈胜怎样的个性?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第2.3段。 2.完成课后作业题二/1.2题。 3.掌握多义词;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前节课作业题1、3进行提问检查。师生评点明确。 二、研读第2段。 1.阅读理解课文,讲清重点字词句。 皆次当行 会天大雨 等死 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 宜多应者 威众 间令(又何间焉) 往往语 2.指导口译本段文字。 3.质疑和讨论: 提问:起义原因是什么?在文段中划出有关语句。 讨论明确: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法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出来的。 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取的迷信手段? 讨论明确:1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2分析了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3为起义制造舆论。 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提问: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 讨论明确:对话、动作、外貌。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播放ppt10——12) 三、小结第2段(播放ppt13)。 四、研读第3段。 1.阅读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 多为用者 忿恚尉 借第令毋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比至陈 豪杰 被坚执锐 刑其长吏 2.口译第3段。 3.质疑和讨论。 本段文字写了那些内容?讨论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提问:“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表达了陈胜等人敢作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吴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4.(播放ppt14——15)了解进军路线,弄清三个场面。 5.(播放ppt16——17)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题一、三; 2.背诵“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召令徒属曰……吴广为都尉”两段文字。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 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并说说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后师小结: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多媒体显示)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出主题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的历史功绩。 三、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讨论、指名发言交流,其余评价,教师小结: 1.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与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与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基础训练册》上的题目。 2.书面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的字。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鸟找家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典型课目。考虑到低龄儿童常依主观意识进行判断、推理的心理倾向,设计了一个小鸟在黑夜不识回家之路的连环画故事,引导他们将思考的结果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小鸟找家学习活动分三部分:(1)看图理解题意。(2)学习通过画小鸟和发光物等进行绘画表达。(3)作业评价及互助友爱故事的讨论。 美育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学习小鸟找家,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绘画形式表现美,学会去关爱他人,学会去正确面对迷路这样的困难,从小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运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思想。 三、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抓住小鸟的表情、动态、语言提示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看图说话,明确学习目的。 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分析小鸟找不着家的原因,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向学生提问:树林里怎样更亮呢?小鸟的朋友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帮助它呢? 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表现推理思考后的结果,再通过图片或教师示范解决学生绘画表现中遇到的障碍:对发光物(月亮、星星、手电筒、萤火虫等)外形的描绘;对光线(辐射、直射)的表现;对小鸟外形(头、躯干、翅膀、尾)的简单描绘;对环境的适当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业仅提供学习指导。 此外,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多幅作品,让其认识表现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并进行选择。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 1、将《小鸟找家》画的形象生动。 2、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作业要求: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思考结果,要求能抓住主体物进行刻画,能适当表现周围环境。 五、教学建议 教师可设计CAI课件辅助教学,将连环画中的故事处理为电脑动画创设场景。可用黑色荧屏上闪烁的各种光影启发学生想象思考。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灵活采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鸟朋友,他们是谁了?我们一块来猜猜吧! 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的各种鸟。 2、欣赏各种鸟类。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鸟朋友只是大自然中的极少一小部分,实际上大自然中鸟类的种繁多,成百上千中,这些鸟类朋友帮助人类捕捉害虫,保护庄稼,为维护人类的生态平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鸟类,热心帮助我们的鸟儿。 3、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帮鸟朋友找家的游戏。(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根据鸟的习性,找到它所对应的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小鸟找家做铺垫。) 师生合作为小鸟找家。 师:同学们非常得棒,我们的鸟朋友非常感谢大家为它们找到了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但是在大森林里还有一只可怜的小鸟,遇到了麻烦,我们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麻烦了。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音乐动画《小鸟找家》,通过音乐和画面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故事中来。 2、当动画播放到“小鸟因为天黑,找不到回家的道路时,急得在哭”这个画面时暂停,要求学生把眼睛蒙上,再思考:小鸟现在的感受以及小鸟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教学设想: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能获得一种类似于在黑夜里迷路的感觉。使学生能深切体会小鸟此刻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找到帮助小鸟回家的方法。) 3、结合学生对思考问题的回答,帮助学生明确:帮助小鸟回家的关键是要找到光。 同学们,在漆黑的夜晚,哪里才能找到光,照亮小鸟回家的道路呢?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想象,老师用课件出示发光物,如:手电、萤火虫、星星、月亮、汽车灯、灯笼…… 拓展学生思维。 4、师:看到同学们想到这么多的方法来帮助小鸟,老师也想了一个用声音帮小鸟找家的方法,同学们仔细听一听,看老师的这个办法怎么样! 学生听故事。 5、同学们,老师的这个办法是不是挺独特的,我也很想把这个故事画到画面上,画什么了?帮过小鸟的朋友很多,仔细想想还是啄木鸟最聪明。今天就来画画啄木鸟帮小鸟找家的情景。 6、教师示范。 (用动态线方式引导学生画小鸟和啄木鸟,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构图及鸟的神态、动态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以突破重难点。) 背景迁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多幅作品的背景处理,让其认识表现内容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 7、今天老师所画的是小鸟的朋友通过声音帮小鸟找到家的情景,实际上同学想到的大多是找光源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光源代替啄木鸟的方法表现故事情节。那么怎样将光源亮起来了。 学生用线的方式表现光。 8、欣赏书中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堂辅导。 1、布置作业: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把你的想法画下来。 2、学生对作业要求进行思考并开始创作。 3、巡视辅导。发现有新意的作品拿给同学们看。对学生的构图、造型等方面作个别辅导。 四、评价与欣赏 学生把作业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五、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回顾:想想看,我们这节课干了些什么?通过回顾,使学生能对本节课接受的信息进行一次调理,更好地知道自己在本节课里到达做了什么,学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改造成使之为小鸟的家。 2、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理解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充满情感的去进行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3、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 2、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用KT板制作一棵有树洞的大树。搜集多种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 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激情引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想认识它吗? 教师戴上绘有小鸟形象的手套表演小鸟飞,并以小鸟的口气说:“春天的时候我到青岛来旅游,发现青岛是一个充满了绿色的城市,人们也很爱护鸟类,所以我就在青岛住了下来。这几天天气凉了,我也有点想家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大森林里的家看看、玩玩?和我一起飞好么?” 师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 活动二:创设情景 “飞累了,咱们先歇歇。你们想不想看看我家呀?”展示课题。放课件展示一幅小鸟们在大树间飞行的图片,伴随着的是《苗岭的早晨》的音乐。“我的家漂亮么?你从音乐中能听出我们在这儿生活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说出大森林很美,体会音乐中表达出的鸟儿在快乐、自由的生活着。 “我们接着飞吧,前面就是了!”课件展示一幅大树被伐,鸟儿围着树桩哭泣的图片。“啊呀,我的家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小鸟们,你们快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放课件小鸟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家的故事:有一天,小鸟们伴着《我是一只小小鸟》的音乐正在树林中飞行,突然一位猎人用枪把一只鸟打了下来,其他的鸟儿都飞走了;第二天有人砍伐森林,在电锯的操作声和树木轰隆到底的声音中,又有许多小鸟飞走了;下一幅画面整个是灰色调的:伴着悲哀的小提琴曲,小鸟围绕着空巢飞来飞去…… 请学生说说大森林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学生根据音乐体会小鸟的痛苦。鼓励学生说说人们捕杀鸟类给鸟类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表达,引起同情,激发爱心。 下一幅画面,一只小鸟在笼中低泣,启发学生:它也有家,可是他为什么不开心? 教师启发学生:“大森林里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你想,小鸟和大树会对人们说些什么,你又想替人类对大树和小鸟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爱护小鸟的主题。 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将自己看到的“小鸟的家”的故事画出来,由教师分配哪一组画什么场景,组内同学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合作。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根据事件绘画场景、人物、刻画表情和动作。鼓励同一组同学对同一场景进行不同表现。 活动四: 教师将各组绘画串接起来形成一本本连环画。 学生互相传阅,谈谈感受。 布置下节课带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述上节课小鸟向我们讲的关于家的故事。 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爱护小鸟的主题。出示课题。 活动二:启发创造“人类破坏了小鸟的家,让我们一起来为小鸟再建一个家好吗?” 教师在已出示的课题上利用废旧抽拉纸巾的盒子经过简单的改造,为小鸟建一个家。在示范过程中,请学生参与创意。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美观,又要牢固。 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巢。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改造来为小鸟建造一个家。 活动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资源共享,发扬合作精神。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 活动四:展示作品。教师推出绿色KT板做的大树,请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大树旁展示,还可以从树洞中将鸟窝展示出来。选几位同学扮演小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家,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家。教师对学生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收拾与整理: 提醒学生,环境污染的地方小鸟也是不喜欢的,请大家将教室打扫干净。 札记:在备这一课时,我感到我们学校这一批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如果只是让他们画出小鸟的家,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我将作业要求进行了提高:请学生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废旧物品来为小鸟制作一个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材料多元化,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去看书预习,并且告诉了他们“我们要用废旧物品为小鸟做一个家”,请他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废旧物品。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人们乱砍乱伐、捕杀鸟类造成了小鸟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制作了一个配有音乐的课件,当小鸟向大家介绍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安逸时,配合的是曲调优美的《苗岭的早晨》;当展现人类猎鸟时,配合的是《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中唱道:“当我飞上高高的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小鸟围绕着空巢飞来飞去的画面则配着低沉压抑的小提琴曲,使学生体会到了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住在鸟笼里的小鸟有家,但是《我想有个家》的乐曲却在引领学生深思:它有家,为什么却不开心?伴着沉重的钢琴曲,请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感受,来代表人类向小鸟和大树表达自己的歉意;最后伴着欢乐的乐曲,鼓励孩子们来为小鸟营建一个美好的家园。音乐代替了教师的许多提示性的话语,通过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体验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创造态度。 总之,我是以人文情感为主线贯穿了这节课,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这节课,不光学会用废旧材料为小鸟筑巢,还能够引起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2.理解课文第三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动物及其脚印的卡片,雪花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冬天已经到了,小朋友最喜欢下雪了。能说说雪天你会玩些什么吗?(堆雪人、打雪仗。下雪后,地面上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走在上面会留下一串的脚印。) 2、老师请来的一群小画家也来到了雪地里。(出示课题) 指名读。 指导:①你把这个的读得又轻、又短,真好听。谁也想读? ②老师觉得你把小画家读得很清楚,你一定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做画家吧?(画画本领很大的人。) 3、小朋友一起来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的是谁呢?它们画的画是什么样呢?这是篇有趣的课文。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你还可以划划小画家名字。 有的小朋友读了好几遍了。让我来看看你们的收获大不大。 2、谁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成、洞、用 在读这几个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后鼻音)谁也会读? 我们来开一列小火车吧。齐读。 3、指导写法。这个用字你认为可以怎么记? 看老师来写一写。小朋友在田字格里找到这个用字,也来写一写。(提醒书写姿式) 4、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老师请来的小画家是谁了吧! ①雪地里来了谁?图: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②老师把它们的名字写在旁边,请你亲亲热热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板书) ③那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些小画家都说出来吗?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1句。 是啊,下雪后,引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小朋友看见了雪花飘飘,你会怎么说? 学生:①好大的雪啊。②快来看,下雪啦。③下雪啦,下雪啦 A、老师看出你很兴奋。你很喜欢下雪,下雪啦,多有趣,多快乐啊!这就是课文里的第一句话。(出示:下雪啦,下雪啦!) B、老师也很喜欢下雪,想来读读这个句子。 C、谁想跟老师来比一比?①谁能让雪下得再大点。②谁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朋友。 D、让我们把快乐传到四面八方,让所有的人来分享!一起读! 2、学习第3句。 (1)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我们去看看这群小画家画的都是什么呀? 竹叶:你说说竹叶是什么样的?绿绿的,头上尖尖的。你把这个词儿读得真好听,这张卡片请你来保管。 梅花:你见梅花吗?是什么样儿的?五瓣,清香,很漂亮。你能读好这个词吗?请学生保管卡片。 枫叶:老师把枫叶带来了。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像手掌,有几个尖尖的角。请学生保管卡片。 月牙,小画家还画了什么?(月牙)平常月亮有圆有弯,月牙呀就是弯弯的月亮。小火车开起来,读读这个词儿吧。你读得月牙最美,这张卡片由你来保管。 (2)现在,我们知道了这群不家在雪地里画了不同的画。请拿到画的小朋友把画送还给小画家。学生把图贴在对应的动物旁。为什么这样摆? (相机看动物的脚印,可贴在黑板上) 小鸡的爪子尖尖的,它在雪地里一踩,就留下了像竹叶一样的脚印。 那你呢? (3)现在,我们不看课文,看看黑板上的图画,谁能连起来说说小画家画了什么?谁能用()画( )来说一说,指名说。 齐读,小动物们在雪地里跑啊跳啊,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脚印,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心里多开心啊!我们一齐读:小鸡画 3、第 4句: (1)这群小画家画了这么美的图,连颜料和笔都没有用。没有用这个意思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了?不用。 (2)谁把第4句话来读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a、他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就能画画,真了不起。谁再来夸夸他们,读好这句话。 b、几步就成了一幅画,多了不起啊!谁也想读? c、小朋友一起来夸夸他们,读。 4、学习5、6句 过渡:雪地里真热闹,可是他们还有个好朋友却没参加,是谁呢?看图。 (1)板书:青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2)冬眠:有些动物冬天怕冷,就卧到洞里不吃不动,整整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这就是冬眠。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要冬眠吗? (3)小朋友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明年还要捉害虫呢!所以我们小声点,别吵醒它,谁想读一读这句话(第6句)? 指名读。你真是它的好朋友,声音这么轻,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谁还想试试?师引读。 (4)下面我们男女小朋友来比赛,男小朋友来问,女小朋友答。 问的时候语气如果再强些,答的时候声音再轻些,那会怎样?女问男答。 (5)齐问齐答。 四、总结,指导背诵 1、这首课文多有意思呀,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2、咱们把它记在心里,送给你喜欢的人,好吗?你还可以站起来背,加上动作背,准备好了吗?齐背。 3、谁已经记下来了,表演背诵。 五、摘字游戏。 小朋友背诵的课文真好听!那么,课文里的生字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出示雪花生字卡片) 1、自由练读11个生字。不会读的可向小朋友请教。 2、游戏:摘雪花。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不去理性地讲解内容,不支离破碎肢解课文地去弄清词句意思。 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我制作了各种动物卡片和图片,用直观的事物去唤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复习巩固生字时,利用雪花生字卡,调动了认字的积极性。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最艰难的任务。识字的方法很有多,得让孩子有兴趣,否则这么多的生字记忆就成了非常枯燥的任务,效果一定不理想。 而这节课留给我最大的思考是:怎样在语文课中让孩子有滋有味地、一遍一遍地读书?指导朗读时,南方的学生没有下雪生活经验,都说下雪了心里很开心。但在朗读时却很少有孩子表现出了那种喜悦,似乎有点束缚。一定要让孩子有滋有味地一遍遍地读书!这句话,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护好学生朗读的兴趣。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背诵1、2课 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今天我们来学习3、我爱大山我爱家,看看生活在山区的孩子。 二、学习新课文 播放鸟语花香的音乐,让学生展开联想,想想一个小朋友在弯弯的山路中行走。 伴着音乐自由读课文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熟悉课文。 跟着老师读(老师在领读时注意把作者读上),边读边想象自己好象走在山间小路上,听着小溪的水流,听着小鸟的歌唱,可以带上手势,动作。 自己再读课文。可以把椅子放到书桌下边站着带表情动作地朗读。 三、认读字学习 在课文中画出认读生字,归类认读(深、海)(响、喳)偏旁一样,让学生分析,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的方法 三人游戏:一个人当裁判,指生字表中的生字,让另外两个同学抢读先读的获胜记一分。 生字卡片开火车,大组积分。 四、会写字教学 我:笔画比较多,教师要示范,写好这个字的关键斜钩要充分展开,写得比左边部分高长,其实也可以遵循写好汉字的规律——左低右高。 家:这个字历来是书法中的一个范字,字形难以掌握,让学生充分观察这么多撇的长短,让他们和睦相处,下边的弯钩要写在田字格的左边。 行:注意左边两撇要上下取齐下撇稍微长些,竖不要长了,占一半。 其它字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在格中位置然后再写。 五、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自己读要求,然后小组进行互考。 第二题也是让学生自己看题目,请明白的同学说说。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成诵,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同”等八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 【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 【设计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它们的家在哪呀? 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板书:共同的家) 师:谁能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 (2)体会情感。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树林是小鸟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 第一,“小河是鱼儿的家”,可引导学生抓鱼儿的家在哪儿?小河为什么是鱼儿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几个问题。 第二,“泥土是种子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首先让学生用书上的一句话表示图意,然后互提问题,进行解答,最后朗读比赛。 第三,交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 4.集体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齐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顺势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体会情感,朗读指导。 5.自由读全文。 三、巩固课文内容。 1.游戏:“找家”。老师请同学们为白云、小鸟、种子、小鱼找家(把白云、小鸟、种子、小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的地球简笔画中)。 2.指导背诵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先找规律,再背诵。如,诗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话句式相同;前4句按从上到下顺序写等等。 3.照样子说一说。(考考你) (1)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是()的家。小河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每人说一句,试者连起来,看看是不是一首儿童诗。 四、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背诵课文。(可自愿加动作)。 板书: 共同的家——地球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一、教材分析 《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学过程是“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1 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 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2 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创设情景、调动体验策略:本文的设计从生活视频出发,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眷恋之情,集中体现了对家的一种哲学性思考。 2、 平等对话、论式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切磋,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 3、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本,观看视频、图片,思考讨论,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4、吟诵美读策略:本课有全文的面式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 式小组展示读。在轻重徐疾中,在抑扬顿挫中,在浅唱低吟中,把理解认识融为一体,产生思想的共鸣。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收集中外有关“家”的文学作品和相关论述,收集对本课的评论文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音乐和图片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音乐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三.情感对接 四余味悠长 五.小结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音乐《我想有个家》。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我想有个家》。那么,家是什么呢? 师:说得真好啊!是呀,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家,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大家想不想知道是怎样揭示“家”的真谛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大作家周国平一起去徜徉《家》的世界吧,与这位作家进行一次人生的对话。 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感受了周国平的《家》,下面请同学带着自己对家的认识和体验,再看课文,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师:肯定并指导(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人生--漂流 家 船 港湾 岸) 师:为什么作者说“家是一只船”呢?(屏幕显示船的图片及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部分,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指导并做肯定回答。并启发学生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呢? 师:(屏幕显示两位老人的图片)请看大屏幕上的两位老人,命运与共,相濡以沫。有这样的好伴侣,这样的好家,即使生活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风雨坎坷,又有何惧?这就是一个家。 师:下面哪位同学说说第三部分的内容? 师:你认为这一段中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样的感情? 师: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沟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师:文中,作者先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想一想,这几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师(小结):也就是说前面的比喻是后面比喻的前提,后面的比喻是前面比喻的深化,特别是关于家的第三个比喻,是前两个比喻的极致和升华。家为人类提供了登上世界的起始之站,又提供了一个离开现实世界的离别之站。(把板书勾连成船形)“家是什么?”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回答。 师: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师:是的,在古人的心中家就那朵寒梅,那一轮明月,那剪落的灯花。 (学生在《回家》的音乐声中朗读屏幕显示的文字) 师(音乐声中):和很多同学一样,老师也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家里有我温柔贤惠的妻子,有我天真可爱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她们,她们也深深地爱着我。我们这只小船,已在风雨中驶过多年的航程。在我心中,家是妻子无微不至的体贴,家是儿子得寸进尺的撒娇。我们今天用心品味了周国平的《家》,同学们对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请你们来谈一谈:在你们的心中,家是什么? “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生:家,是妈妈是爸爸,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 生:家是妈妈爸爸的命运与共,相濡以沫。 生:家是我的喜怒哀乐,是弟弟妹妹的吵闹声。 生:把人生比作漂流,把家比作船、港湾、岸。 生:给我温暖、幸福、快乐。 生:作者把人生比作漂流,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 生:好家是一家平凡地生活。 生:好家是蜗牛的家,很小,但很安全。 生:好家是快乐的幸福。 生:家是永远的岸。 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生:是作者对过着平凡生活,回到家中人们的祝福。 生:讨论。 生:讨论(古诗文中表达诗人对家感情的诗句) 例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生:讨论(我们对家的感受) 例如:汽车、加油站、终点站。又如:导演、主持人、观众等。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音乐《我想有个家》,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什么是家。 利用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船,是港湾,家是岸,引起学生对家的共鸣。 利用船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船是渔民的家,进而引发了家对于漂泊人生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的思考,很自然得到“家是一只船” 的感悟。 利用两位老人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到命运与共,相濡以沫。有这样的好伴侣,就是个好家,有这样的好家,即使生活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风雨坎坷,又有何惧?这就是一个好家。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音乐《回家》,让学生领悟到每个人对家都有特殊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设计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本文教学: 1、平等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平台。 2、调动体验:从温情导入到抒情式的收束,从“带着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的听读要求到“结合自己的体验谈理解”的赏析提示,从深情款款谈自己的示范到轻拢慢捻的有意点拨勾连,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合作探究:在师生共赏第一层次后,第二、三层次尝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吟诵美读:本课有全文的面式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式小组展示读。 七、课后反思 《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学过程是“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 在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学过程是师生探究文本的过程。“探究课文,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探究的平台。教学中具体呈现的每一个教学细节,教师深情讲述自己对家的真切感受,把自己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真诚地袒露给学生,这不仅让他们深受感染,其实带给他们更多的应是“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为了促进学生互动探究学习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互动探究学习为基本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的乐趣,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为最高境界 教学中能够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2)认识课文11个生字及“虫、目”这两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情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出“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类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识记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标本或图画。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分析、感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识字、写字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游戏导入:上课伊始,老师端出装有温水的盆子,叫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把手放进温水盆浸湿然后在黑板上做手印板画的游戏。 老师:小朋友们画的画可真漂亮,我们的小朋友呀,个个都可以当“小画家”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几位新朋友,它们呀都是小画家喔,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它们画的画可漂亮了。它们画画的地方很特别喔,小朋友请看(播放课件“雪地”)这是什么地方?(生回答)没错!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好轻声“的”。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抓住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6句) 3.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学生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语言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自主学习语文,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读中悟情,逐句学习 1.学习第一、二句: (1)老师:早晨,当你拉开窗帘,发现外面下雪了,你是什么心情?(学生:我特别高兴,一边欢呼着下雪啦,一边跑到雪地里又蹦又跳,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2)老师:“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走边欢呼。你能读读第一、二句话吗?(提示学生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引导学生读出激动、喜悦、快乐的心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感悟课文。 2.学习第三、四、五、六句: 老师:这几个小画家都画了那些画?为什么说他们是小画家?带着这两个问 题分小组学习第三、四、五、六句话。(小组内互相质疑,讨论、总结。)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2)学生甲:我们小组知道了小画家们都画了这些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a:老师:看书上的图,找找图上的画都是谁画的? b:老师:与标本或图比一比,你们看小动物画的画像不像?(生回答:像)因为他们的画画得好,和真的一样,所以称它们是“小画家”。(指导朗读第三句话,速度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 c:做课后“读读连连”。然后多媒体演示作业。 d:启发学生想象:为什么它们画的画不同?(学生:因为小动物们的爪(蹄)子的形状不一样。)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月牙、枫叶、梅花”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存在着一定的思维距离,这个环节的设计借助贴图和多媒体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把这四种自然物与动物脚印联系起来。 (3)学生乙:我们小组从第四句话知道了小动物是怎样画画的。它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a:老师:我们画画时,先用铅笔画,再用水彩笔涂颜色,而小动物们这些东西都不用,在雪地里走几步就画好了一幅画。你们说这些小动物画画的技术怎么样?(生回答:画技高)真不愧是小画家! b:指导朗读。“几步就成”读重些,读出小画家的自豪感。 c:看课件,了解这些小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和它们是怎样画画的。 (设计意图):课件形象生动,引导小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4)学生丙:我们小组知道了青蛙没有和这些小画家画画,它在洞里睡着了。 a:老师:青蛙没有来画画,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明这个意思的?(生回答:没参加)你能用“参加”说一句话吗?(生自由回答) b:老师:青蛙这时候睡觉和我们平日睡觉有什么不同?(生自由回答)平日我们只晚上睡觉,青蛙这时候要睡一个冬天,整个冬天青蛙不吃也不动,这个特点叫冬眠。(鼓励学生多读书) c:老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老师一旁点拨) d:指导朗读:青蛙是益虫,请小朋友们不要打扰它,让它美美地睡上一觉,等到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的。所以,“睡着啦”读得小声、轻松、稍快些,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保护益虫、了解冬眠的知识,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参加”的意思,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表演 1、放音乐,随着轻快的音乐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 (1)边看课件,根据情景背诵课文。 (2)自己尝试背诵课文。 3、师:同学们,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想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你们欢迎他们吗?现在,我们先来预演一下他们来到我们教室的情景吧. (五)巩固练习 师:“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请你看看左边的图,学着我的样子说一说。 梧桐树的叶子像手掌。 大象的耳朵像。 弯弯的月儿像。 答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六)课堂总结: 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 1、能独立、自信地演唱《小青蛙找家》,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并从中体验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愉悦感。 2、认识四分休止符,能够用语言、手的动作表现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教学设想: 以小青蛙找家的情景作为教学的主线,采用模仿小动物唱歌作为发声练习;模仿小青蛙的叫声与动作作为节奏练习;用听唱、模唱、分句接唱的方法学习旋律学唱新歌;在参与表现的教学环节中,用生动的情境性语言和情境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分角色自由创编小青蛙找家的歌表演。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能自然大方的参与歌表演活动。 教学难点: 突破第一乐句“3523│50│6563│50│”和第四乐句“2356│323│1—│×0‖”在节奏时值上的演唱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定向 学生随音乐《小青蛙》蹦蹦跳跳进教室。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导学 1、模仿小动物唱歌 师:今天,咱们教室里来了一群快乐的小青蛙,大家随老师一块来看看,它们引来了一些什么小动物呀?(小鸟、小猫、小鸭、小鸡)它们还会唱歌呢,下面我们也来学一学。 1=C→F2/4 1234│5—│531│531│5432│1—‖ 师:布谷鸟唱歌生: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小猫来唱歌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小鸭来唱歌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小鸡来唱歌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要求: 1)用轻柔、短促、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小动物自然甜美的叫声。 2)一边唱一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2、模仿小青蛙的叫声与动作 师:小青蛙听到这么悦耳的歌声,高兴得跳了起来(多媒体)下面我们来学一学它们的叫声与动作。 1)2/4××│××│××│××‖ 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2)2/4×××│×××│×××│×××‖ 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步骤: 1)跟着多媒体模仿节奏。 2)边做律动边念节奏词。 3)男生与女生相对表演“××”与“×××”,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性的体验与区别。 三、掌握 1、导入新歌 出示画面,老师讲故事:一群小青蛙和其他小动物在草地上做游戏,玩得可开心了。太阳要下山了,这群小家伙也玩累了,准备回家去。可是小青蛙们找不着回家的路了,他们好着急呀!找呀找,最后是否找到家了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是《小青蛙找家》。 2、学唱新歌 1)(多媒体)出示歌单,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使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速度。 2)模唱旋律 1、多媒体出示一只只标有音符的小青蛙,出现红绿灯标志,认识休止符。 2、引导学生用“呱”分句模唱旋律。(每句轻声模唱两遍) 3、学生一边用“呱”模唱旋律,一边随音乐做律动。 1=E2/4 绿灯红灯绿灯红灯绿灯 3523│50│6563│50│2356│323│1—‖ 3)学习歌词(多媒体将歌词、节奏念白加入上述旋律中) A学唱歌词 B老师弹奏,学生在老师的伴奏下通唱全歌。 C男生随琴唱歌,女生接念白部分,交换练习。 D指导学生用自然、活泼的声音练唱歌曲。 四、参与表现 学生听音乐把凳子搬成倒“品”字。 1、多媒体出示画面:一群小青蛙在草地上做游戏,快乐极了。 师:小青蛙来到草地上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快乐,开心,高兴极了) 师:下面请几只快乐的小青蛙上台来模仿一些你们知道的小青蛙的动作。(吃虫子的小青蛙、跳舞的小青蛙、玩累了在休息的小青蛙……) 2、多媒体出示画面:太阳下山了,小青蛙要回家去了,可是他找呀找呀,就找不着自己的家了。 师:这时候它们的心情变得怎么样了? (着急、紧张、害怕) 师:请小朋友来模仿一下着急的小青蛙,害怕的小青蛙,哭泣的小青蛙。 师:小青蛙找不着家了,他们会怎么办? (会到处去找家) 师:歌词中哪一句可以体现小青蛙在到处找家呢? (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师:“跳跳”说明它们在跳来跳去的找家,“呱呱”呢? (说明它们在喊叫,希望妈妈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而找到它们) 师:那后面紧接着“跳跳跳,呱呱呱”是为什么? (因为小青蛙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心情更加着急了,叫声也就变快了) 3、多媒体出示画面:青蛙妈妈在东张西望的盼望孩子回家。 师:这时候小青蛙的妈妈发现了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回来,请小朋友来想象青蛙妈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 4、多媒体出示画面:小青蛙找着了家,扑向他*的怀抱,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母子见面的场景。 5、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由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歌表演。(发给青蛙妈妈肚兜、小雨伞当荷叶,师巡视指导) 6、三个小组按顺序来表演(分组表演时,其他同学拍手演唱)表演后可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也可进行自评,在师生评价基础上,对表演得好的小组与同学,教师进行简单的综合性评价与表扬并发五角星予以奖励。 五、总结 小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青蛙。放《小青蛙找家》,学生随音乐蹦蹦跳跳出教室。 板书设计: 小青蛙找家 在草地上做游戏、跳舞、吃虫子 小青蛙:着急、害怕、哭了、喊妈妈 找不着家了 妈妈:团团转、直跺脚、喊孩子 找到了家笑了,和妈妈抱在了一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复习旧歌《小青蛙找家》 要求:1、根据前奏整齐的起唱。 2、把小青蛙找家的着急的样子表现出来。 三、复习歌表演《小青蛙找家》 四、新课教学 (一)导入 师:小朋友,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替它高兴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歌《爷爷、爸爸和我》 (二)老师范唱。 老师范唱的时候要把我、爸爸、爷爷的不同语气表现出来。 (三)学唱歌曲。 1、随琴模唱旋律。 2、朗读歌词。 注意:我的走路节奏,小朋友容易念多或念少,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调朗读:(多媒体) tìtìtǐtǐ│tìtìtǐtǐ│ 3、随琴唱歌词。 (四)律动表演 1、请小朋友分别表现我跑步、爸爸走路、爷爷迈步的样子。 2、启发 师:这是他看到的爷爷走路,你看到的爷爷走路时什么样子呢?请模仿出来。 3、青小朋友各自模仿三种走路的神态。 4、随乐律动。(多媒体) (五)音乐知识 1、出示三种节奏型:(多媒体) X—XX 2、让学生了解这三种节奏型的长短。就好像是爷爷、爸爸、我走路一样,是有快慢、长短的。 五、结束课业 板书设计: 爷爷、爸爸和我 tìtìtǐtǐ│tìtìtǐtǐ│ X—XX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3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活动“说一说,在家庭生活中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使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是源于爱,能够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2、通过开展“怀孕妈妈”的真情体验游戏,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够在行动上孝敬父母长辈。 3、通过探讨制定活动计划,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激起学生爱自己的家,孝敬父母长辈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家庭,理解父母的艰辛,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活动难点: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并能有效顺利的实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同学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父亲节)你会送给父母什么样的祝福呢?(先小组讨论,再请同学说一说)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翩翩少年,父母在我们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倾注了无数的情与爱。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我们的父母,探讨一下用哪些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长辈。咱们这次活动就以《我爱我的家》为主题吧! (二)设置情景进入主题制定计划 有一种爱叫做亲情,有一种情叫做血浓于水。还记得妈妈为你每天辛勤的做饭吗?还记得你生病时父母的彻夜不眠吗?还记得父母为你精心呵护、遮风挡雨、呕心沥血的各种场景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父母为我们无私的付出呢?下面大家分组来说一说,我们家庭中的这些真情往事吧! 活动一:感悟真情(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1、学生分组说一说。 2、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师结:从大家的真情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着我们稚嫩的心田,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亲情体验游戏,来体验一下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吧! 活动二:体验真情(播放音乐:母亲) 1、学生在腹部绑上一个特制沙袋,沙袋象征着肚子里的宝宝。 2、绑上沙袋后的每一位学生从座位走上讲台——走下讲台——到讲台另一侧捡起一本书,再原路返回。 3、学生交流参加游戏后的感受。 师引导得出: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鼓励我们成才,这种恩情,我们应该牢记心中。但是母亲十月怀胎的那种艰辛和痛苦,并不是一个短短的游戏就能够理解的,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下面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用哪些活动来孝敬、回报父母长辈吧! 多媒体出示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同时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小组探讨,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活动计划: 1、调查记录:父母说的最多的十句话。(时间:一个月。) (1)每位学生在一个月内仔细观察父母对自己说的最多的十句话,记录下来,并分析父母话中的初衷。 (2)以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并大家的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做集体汇报交流。 2、为父母做一些事。(时间:两个月。) 每周末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打扫卫生、做饭,为长辈洗脚、洗衣服等。并把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3、和父母一起动手做一个关于“家”的手工制作。(时间:两个星期。) 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对家的设计模型。 (三)课堂小结: 每一位同学,要能够落实这些计划。下节课,我们要先对第三个计划,进行验收落实。同学们,我们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表达的对父母的爱却是无限的。我们每一位同学要在活动结束以后,把这种爱的行动延续下去。父母长辈之爱,是人生一笔无尽的财富,也将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回忆!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用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父母长辈之爱吧!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 今天我当家 教材分析: 《今天我当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第六册第9课,本课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活动结束后完成两个表格的填写。第二部分先用一副图简单介绍了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改变行高和列宽,合并单元格,设置单元格中字符的格式、单元格的边框与背景等,还说明了在一个Excel文件中可以建立多个表格。课文中特别提出了选中单元格的操作方法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操作,要求学生学习好、掌握好这一操作,并能探究不同的选取方法。 随后用两副图介绍了利用工具对数据进行简单求和的操作方法。学生在学习了这些内容后(或者边了解边完成),一是同父母谈谈自己的感受(回家完成),二是要将自己制作的表格简单地画在课文中相应的方框中,也是学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最后是对完成本次学习过程的回顾与评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进行收集整理数据的意识。 2、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能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求和。 4、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Excel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求和。 教学手段: 小屏幕投影 教学方法: 整理分析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计划表。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揭题。 1、导言:每个小朋友都渴望长大成人,都希望自己当家作主的那一天早点到来。实际上当家作主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简简单单的事情。问:你想当家吗?(想),那么,请你们说说怎样当家。仅仅是一天的日常生活安排就非常复杂烦琐。不信?就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当家。” 2、揭题。(出示课件) 第9课《今天我当家》 二、新授。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 2、过渡:当好家,首先要做好计划。计划主要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安排:费用和时间。 3、出示计划表。(检查完成情况) 4、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⑴学习“改变行高和列宽”。 ①讲解方法:把鼠标指针移动到行列序号中间的线上,拖动鼠标可以改变行高和列宽。②演示。 ⑵学习“合并单元格”。 方法:选中多个单元格,然后单击合并单元格按钮,可以合并单元格。 ⑶学习“设置单元格中字符的格式、单元格的边框与背景”。 (方法同上,先讲解后演示。) 5、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求和。 ⑴出示表:仔细观察时间安排。 ⑵提问:在我们设计的表格中,要求计算一天生活费用数据的总和。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计算机做,怎么做呢? ⑶学习“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求和”。 步骤: ①先选中要求和的单元格和存放求和结果的单元格(存放求和结果的单元格在所选中的单元格的最后)。 ②然后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按钮,所有选中单元格中的数字之和(总数)就放到了最后一个单元格中。 4、操作演示。 三、练习 1、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一个计划表。 2、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求和。 3、辅导后进生操作。 四、评价 1、看谁设计的表格合理、美观。 2、把下面方框中所缺的内容填写完整。 我这一天预计总支出为()元,实际支出为()元。 实际支出比预计(节省/超支)了()元。 我这一天用于当家的时间预计为()分钟,实际用了()分钟。 实际用的时间比计划(缩短/延长)了()分钟。 3、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堂综合运用课。在教学中,主要是这样做的: 一、巧妙导入,诱发动机。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一开始时,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适合、轻松、愉快、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出一种学生想进行自主探索的氛围。在教学本课时,在导言中我问,你想当家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我请学生说说怎样当家。同学们纷纷举回答。这样,学生们带着快乐进入了学习的主角。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不再是“要我学”,而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主动性,为整堂课的开展作好铺垫。 二、结合任务,进行学习。 在教学本课时,揭示课题以后,首先就直截了当出示学习任务: 1、培养学生进行收集整理数据的意识。 2、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能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求和。 4、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伦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出示驱动任务后,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样去做等。教师在这阶段的指导作用尤其重要。教育学家朱熹认为: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个引路的人,做得个证明的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教师就是这个“某”。 三、进行练习,强化巩固。 通常演示完后再进行巩固性练习,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会更加的牢固,对学习的方法影响就会更深,或者还会运用更加创新的方法,因此,学生的能力得到的强化性的训练。 四、及时评价、深刻反思。 主要运用了激励评价,设计一些评价表格让学生在方框填空,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评价体现了学习的要求,从全方面、有深度地对学生实施评价,但评价内容既要评到“点”上,又要能使学生容易简便地操作。不但学会自我评价还学会评价他人,能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5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 .教法选择: a 、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 、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c 、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 .学法引导: a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和vcd 《娃哈哈》。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提出学习目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 二) 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 三) 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 .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读词贴图”这一环节既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字词,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落实《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 四) 精读训练。 1 .这四行诗你最喜欢哪一行?请你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1 )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2 )读后评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3 .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4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咱们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儿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 (1 )讨论交流。 (2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3 )听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vcd 《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孩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