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
范文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能理解“父亲”和“我”的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词语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说的话。对了,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作者的名字叫许地山(板书),是现代著名的作家。许叔叔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你们知道吗?我们这节课就从课文中解开这个秘密,看谁肯动脑,最聪明。 二、整体感知第二段。 师:同学们各自读第二段,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描写了( )、( )、( )、( )、( )五个人物,描写时又重点抓住人物的( )去写,其中又重点描写了( )的语言,他说了( )次话,其中第( )次和第( )次最重要。 三、重点学习父亲的话。 1、谁先来读父亲第一、二次的话。 2、姐姐、哥哥和我是怎样回答的? (1)我们三姐妹的话分别从花生的哪些方面来说它的好处的? (2)把我们三姐妹的三句话合成一句,怎样说? 3、师:我们三姐妹是从花生的味道、用途、价钱来谈花生的好处,而且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来读父亲第三次说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 )、( )、( )、( )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 )、( )、( )让人一见就( ),但是和( )相比,还是( )最可贵。 4、“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呢?我们再默读父亲的话,用笔划出花生的哪些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不一样? 师:花生果实的好处很多,可它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从不显耀自己,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给人们,(板书:默默无闻)这正是花生的可贵之处,父亲这是在赞美花生。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父亲的话,该怎样读,自己先练练。 5、师:丁丁和小华这两们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是否正确,为什么? 丁丁说:“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小华说:“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地挂在枝头的上东西都是不好的。” 过渡: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我是怎么理解,怎么说的? 四、学习“我”的话。 1、出示“我”的话,齐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处表好看)“讲体面”是什么意思?(讲究外表好看)人要不要讲体面? 3、“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4、“有用的人”是怎样的人? 5、“有用的人”与花生有什么联系?(板书:有用的人) 6、我们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7、同学们学到这里,心中肯定充满了对花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好,谁想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花生,赞美许许多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8、朗读对话。 五、谈话解疑,深化教育。 1、你们知道许叔叔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吗? 2、师:许地山叔叔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他的笔名,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来读一读。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每位同学回家后,买上半斤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可别光吃,还要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妈妈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好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学设计2《落花生》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课文。全文写了姐弟几个种花生,后来,一家人过收获节。在收获节上,大家边吃边聊,父亲借花生的话题教育子女。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顺着课文原本的脉络,也让学生边吃边聊,同时,在边吃边学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结合学生的实际,设想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落花生》,“落花生”就是“花生”的意思。作者许地山还曾用“落花生”作笔名写文章。 二、初尝花生,感知内容 1、每一座位发下一袋盐水花生。 2、同学们,发下的这袋盐水花生同桌可以分来尝一尝。如果让大家来写写花生的话,你认为可以写些什么?(学生边吃边聊) 3、交流小结:可以写写花生的外形、味道,花生的用途,对花生的.喜爱等。 4、那么,课文写了些什么?用你习惯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5、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学花生 6、可能课文所写的内容跟我们事先想的有些不一样。它是一篇关于“花生”的叙事文章,而不是一篇介绍文章。不过,这些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些不一样的地方能领悟到些什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种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学花生”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三、细尝花生,生疑探究 (一)学“种花生”部分 1、同学们,花生好吃吗?喜欢的再吃上几颗。是啊,没有艰苦的付出,哪来有滋有味的享受呢?让我们郑重地读读“种花生”一段,你能读出疑问来吗? 2、主要解疑:我们付出了劳动,应该收获,但是文中为什么写“居然收获”? 3、自主探究:可以自读自悟,也可以与他人合作解疑。 4、交流点拨:一是因为我家后园是块荒地;二是因为是我们姐弟几个种的,我们年龄小,没有经验;三是因为收获的时间短。(没过几个月) (二)学“吃、吃花生”部分 1、自由读,读出疑惑 2、着重解疑: a、过收获节时,为什么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b、过收获节时,我们谈了些什么话题?我们仅仅收获了花生吗? (对a问,随机给学生补充当时作者家的情况,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和他们团聚,所以,对父亲的到来,觉得难得。) 解b问是课文的重点、难点。收获节上,我们谈论的.话题主要是“花生的好处”。对花生最可贵的好处:“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向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段,深入探究。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提升几个要点: 1、父亲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生长作对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贵之处,这并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 2、果实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枝头上是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决定的,跟好与不好没有关系。 3、外表美也是一种美,不需要外表美的认识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只讲外表美,不用知识武装头脑,不提高能力和道德品质也是不足取的。在此基础上,深入领悟收获节上,我们不仅收获了花生,还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三)学“学花生”部分 1、夜深了,收获节过完了,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还有疑问吗? 2、解疑:父亲的话为什么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以此进一步领悟课文。 3、拓展延伸,强化认识:作者许地山最后成为现代著名的作家、教授,这和他从小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四、回品花生,丰富内涵 1、同学们,一颗小小的花生,看似平凡,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东西,给人启迪,令人深思。课文学完了,现在,让我们再一次慢慢地品,尽情地品,你又会有哪些想法呢? 2、交流深化 五、走出课堂,尝试研究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关于花生的各类信息,写一份关于花生的综合报告。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