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周长教学设计 |
范文 | 周长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周长教学设计 篇1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形象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课件,直径不同的圆,细绳,软皮尺,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老朋友了。(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相信大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很多的了解了,我不让大家介绍了,老师要问同学们两个问题。” 1、什么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学生思考后回答: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长方形的周长,围成正 方形四条边长总和叫正方形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和宽有关,正方形周长和边长有关。 (课件出示圆形) 师:“你对圆形有哪些了解?” 学生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 师: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 生:围成圆一圈弧线的长度总和叫圆的周长。 师:那你还想知道哪些圆的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 师:这节课我能满足你们的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来研究的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周长的测量(自主发现、动手操作) 师:利用准备的学具,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看哪位同学的方法最准确? 学生说出三种方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尺测,学生边说边进行演示。 2、圆周与直径的探究 师:在刚才的操作中,我们用绳测、滚动的方法都能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绳测、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大家想一想圆的周 长与什么有关系。生“直径。”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跟直径是否存在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3、小组合作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好了四人小组,现在要小组合作了,老师希望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先听清楚要求再动手去做。 小组合作要求: 1、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物品中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 2、把测量的数据填入记录单中,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观察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师:哪个小组先汇报?先说说你们采用的方法,再说结果。生:绕线法。生:滚动法。 学生汇报几组数据,教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组说说?生: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 师:打开数学书,我们自学83页知识来了解。 学生自学了解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只取它的近似值。 (板书:圆周率π)课件出示补充祖冲之小知识窗 早在1500多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3.之间。这是当时计算出的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比国外科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师:看完这个小知识,你有什么想法?生:祖冲之真伟大,我们的祖先非常的有智慧。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师:圆的周长怎么求呀?生:圆的周长=直径×师:板书C=πd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生: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π表示圆周率, C=πd师:如果知道半径,应该怎样写?生:C=2πr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三、实践与应用 1、一面圆镜的镜面直径是40厘米,在它的边缘镶嵌着一根金属条。这根金属条的长至少是多少厘米? 2、求圆的周长 (1)r=6 (2) r=10 (3) d=5 3、校园里有一颗大柳树,我想知道柳树的直径,你们有什么办法吗?同学们课下求一求。 四、教师小结 周长教学设计 篇2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圆的周长测量方法的探究,渗透化归思想。 2、通过介绍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研究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演示,使学生受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二、学法引导 1、引导学生操作、实验,从中发现规律。 2、运用周长公式,指导学生计算。 三、教学重点: 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圆周率意义的理解。 五、教具、学具准备: 微机、实物投影、小黑板、系有螺丝帽的线、大小不等的圆片、铁圈、皮尺、直尺、线绳。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的周长 1、创设情境 (屏幕显示)两只小蚂蚁在地上跑步,红蚂蚁沿着正方形路线跑,黑蚂蚁沿着圆形路线跑。 2、迁移类推 (1)要求红蚂蚁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围成) (2)求黑蚂蚁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板书并揭示课题:圆的周长),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板书:曲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什么叫圆的周长?(生回答,师完成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实际感知 (1)师拿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用手摸出圆周长的那部分。 (2)让全班学生动手摸摸硬币、硬纸板、圆柱的周围,同桌之间边说边指出周长是指哪一部分的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你能用手边的测量工具,测出圆的周长吗?你能想出几种测量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硬币、圆铁圈、硬纸板等)。 学生说出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滚动、软皮尺测、绳绕圆一周。生边说,师边微机演示。 师:你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不是对所有的圆都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师捏住一头系着螺丝帽的线,用力甩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绕线法或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吗?当然不能,因为只要老师的手一停,圆就消失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三)引导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的某条线段长有关,也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微机演示: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生说出观察结果,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测量计算 小组合作,分别量出几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89页的表格中。 请同学汇报所填数据。 观察这些数据,能发现什么呢? 生概括出:每个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2)媒体演示: 屏幕上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及三个圆的周长(化曲为直的线段),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每个圆的周长还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引导概括 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介绍圆周率和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教学生读写π,介绍π在计算时如何取值。 学生自己读书中介绍祖冲之的一段知识。 (四)归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生讨论:(1)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求圆周长的字母公式有几个?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师板书:C=πd?或C=2πr (五)应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黑板出示例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面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指名读题,自己列式解答(1生板演) (六)订正时教师强调说明: (1)解答时不必写出公式。 (2)π取两位小数,计算时就不再看成近似的数了。 (3)计算中取近似值的那一步要用“≈”表示。 完成例1下的做一做,实物投影订正。 (七)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八)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3)π=3.14?() 2、求下面各图的周长(只列式不计算) 3、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r=6分米r=3米r=1。5厘米 分三组进行解答,订正时强调单位名称。 4、解答简单应用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4。2米,周长是多少? (2)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2米,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 (3)一种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1。32米,前轮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前轮每分转6周,它每分钟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数)。 (九)课后练习 量一量家中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计算它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 周长教学设计 篇3【教学资料】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62~64页的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好处,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白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必须的自主学习潜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 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 【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出现。细细反思,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从而使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 《圆的周长》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齐来呈现知识信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同时把知识的构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一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3、在探究中发现与拓展。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透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设计思路】 从本课教学资料整体看,我的设计思路是下面的图: 圆周长认识 圆周长获取 测量 圆周率 圆周长应用 公式 计算 周长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在观察、测量、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会用字母表示,能运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具准备: 1元硬币、直尺、线绳、三角板、彩笔、计算器、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观察画面,看看聪聪一家的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 2、聪聪的自行车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 师介绍: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就是车轮的周长。 3、学生说说哪是1元硬币的周长,准备的圆片的周长。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情境图,看看车轮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 2、同桌合作利用直尺、线绳等工具测1元硬币的周长与直径。 学生汇报时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估计1元硬币周长除以直径大约是多少。 3、小组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各是多少,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做好记录。 学生汇报。 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4、师介绍:任何圆的周长总是他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与圆周率的关系。 5、课件播放兔博士网站资料。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6、学生推导圆的周长公式:C=πd,C=2πr 今后要求圆的周长,你要找什么? 三、巩固发展 1、出示第84页例题 学生自己解答 交流选用哪个周长公式,为什么? 2、出示第84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自己解答 四、交流收获 周长教学设计 篇5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 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周长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小正方形、手帕、表格、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呀,小乌龟和小白兔又要来比赛了。小白兔得意洋洋地说:“哼,这次我肯定赢了!”为什么呢? 原来呀,在赛跑的过程中,小白兔为小乌龟设置了五个关卡,分别有一些题目。只要小乌龟能把题目都做出来了,就赢了,不然就输了。这下小乌龟犯难了,肯定输了,它想请同学们帮帮它,愿意吗?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第一关:说一说。 谈话:比赛开始了,小乌龟在枪声一响后,马上冲出了起跑线,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白兔为它设置的第一关。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现在请每个同学找一个物体说一说,并指一指它的周长。(同桌交流,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现在谁来指一指这块黑板的周长。(请两位同学上来指一指。)如果要知道这块黑板的周长是多少?你们说该怎么办?(“量一量。”并请同学上来量一量(指出只要量什么?) 量出来后,大家一起算一算周长。) 2、第二关:拼一拼。 谈话:真棒,很轻松地就把第一关给过了。小乌龟继续往前爬,来到了第二关,小白兔的问题是: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如果请你们用16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会拼吗?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同学拼,一个同学填,比一比哪两位同学合作最出色?拼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最多?(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请你们猜一猜,都是用16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会一样吗?(计算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哪个周长最长?哪个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交流。) 总结:由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是不一样的,而且用同样个数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的长宽的长度越接近,它的周长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3、第三关:量一量。 谈话:你们真聪明!小乌龟开心极了,正在它暗自高兴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个岔道口(出示小黑板),小乌龟想:我走哪一条路更近呢? 提问:你们来说说看哪条最近呢?(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小朋友的意见也不统一,那么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算一算,看看到底该听谁的?(学生拿出纸,自己动手验证。) 汇报结果:一样长的。 第一种:把每条线都量一量。 第二种:移一移。 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小乌龟走哪条路近了? 4、第四关:我的设计。 谈话:小乌龟连闯了三关,他正开心极了,信心十足地往前爬着,来到了第四关。看看这一关有什么难题呢? 提问:我们都知道,这个学期学校又多了一个校区——东校区,去过的小朋友都知道东校区很漂亮,东校区校门外有两块空地,学校准备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坛,我们是实小的主人,一起为实小出份力,一起来做这个设计好吗?(学生自己设计。先设计好的同学把设计贴在黑板上去,其他同学可参观一下。) 请两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 5、第五关:估一估。 谈话:终于到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关了,这一关又是什么呢?“眼力大考验” 要求: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请你估一估它的周长,然后把估好的数据记下来。然后再量出算出它的实际周长,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准? 师出示一块手帕。(学生估一估。)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块手帕的实际周长?还想进行这样的游戏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好要估的物体,并估好它的周长,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和老师一起量这块手帕的边长。并计算一下周长。) 三、总结。 你们真棒!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帮助小乌龟又一次战胜了小白兔,小乌龟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 周长教学设计 篇7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7页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学生在学习直线图形的周长、面积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长。教材关于“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创设了一个“天坛”的简单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并用“绕线”“滚动”等常用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高年级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顺迁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直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对圆的周长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关于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圆作为一种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差别比较大,因此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最有价值的、最具有思维含量的地方是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过程,因此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大家请看,这是什么图形?(课件出示课本57页天坛情景图) 生:圆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评析:学生已储备了较丰富的圆形物体的表象,对周长的概念也较容易理解;再者,本节课学生探究的时间较长,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要经历前人历尽艰辛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历程;为保证把过程性目标落实到位,在课的起始阶段,开门见山,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圆的周长含义 师: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谁能指着圆说一说。 生:圆一周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指圆)我们把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自主探究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师:怎样求圆的周长呢?下面我们借助学具圆片来研究。 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圆形纸片,你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请小组同学商量好方法后,合作求出每个圆片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你们的方法? 生1:我们是用绳子绕圆片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片的周长。 师:还有那个小组也用到了这个方法? (全体学生都举手) 师:噢,都用到了,看来是个不错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们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就量出了圆片的周长。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师:同学们都是用测量的方法得到了圆片的周长,归纳起来大家用了两种测量方法,一起来看: 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描述:可以先在圆片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就得到了这个圆片的周长。 还可以用绳子绕圆片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片的周长。 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 生:直线。 师:是直直的线段。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评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合作测量圆的周长,既强化了学生对圆的周长意义的理解,又为后面探索圆周率打下基础。在测量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经历了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测量的方法求圆片的周长,真棒!大家请看,(课件出示)这是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图),它有一道圆形围墙;这是被称为“天津之眼”的摩天轮(图),它的框架也是圆形的,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些圆的周长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们没有那么长的绳子,更不可能用滚动的方法。 生2:就算我们有足够长的绳子,可是量起来太困难。 师:看来用测量的方法也能解决,可是太麻烦,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生:计算。 (评析:创设情境,感悟“围”“滚”测量圆的周长的局限性,切实体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必要性,使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我们说,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唤醒和激发。) 3.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探究发现圆周率的取值范围 师: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师: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它的边长,那么大家想一想,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呢?也就是说圆的周长和谁有关呢? 生:直径和半径。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圆的直径和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知道圆的直径和半径越长圆越大,那圆的周长就越长,圆的直径和半径越短圆越小,那圆的周长就越短。看来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的关系确实很密切,那大家来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与直径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大多数学生茫然,教师加以引导)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它长、宽之和的2倍,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倍数关系。 师:请大家观察,你认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生: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图继续让生说。 生: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2份,半个圆周的长比直径长,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达成共识,圆的周长一定比直径的2倍多,(板书:2倍多)那会比几倍少呢?或者接近几倍呢? (评析: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当老师提出“怎样计算圆的周长?”这一问题时,学生感到茫然。老师引导学生回忆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类比猜想并形成了假设:计算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促成了迁移。) 生猜并说理由。 师:看来同学们找不到合理的依据,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每小组提供一个圆形图片,小组同学一起来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老师为每组发一张画有一条直径的圆的图片,各小组进行充分的操作研究,老师参与小组活动。) 师:我发现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1:(拿着自己研究的成果介绍)我们小组又画了一条直径,把圆等分成了四份,发现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四倍左右。 生2:我们小组在圆的外面画一个正方形,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正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圆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短,所以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用以前学过的图形帮助研究新问题。圆的周长比直径的2倍多,4倍少,那你想不想知道更接近几倍呢? 生:想。 师:大家看,刚才这小组把圆等分成四份,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4倍左右,我们借助这种思路,再继续等分下去看能发现什么?大家看(多媒体演示:把圆等分六份)现在把圆等分成了几份? 生:六份 师:圆周角平均分成了6份,那这一个角是多少度呢? 生:60度。 师:这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课件闪烁一个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 师:那么这一条边就等于圆的半径,这一段弧和这一条边比,谁长?(课件闪烁一段弧和对应的一条边) 生:弧长。 师:也就说这一段弧比圆半径长,那圆的周长比圆半径的几倍多? ,《圆的周长》教学实录与评析 生:6倍多。 师:比圆直径的几倍多? 生:3倍多。 师: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是几倍呢?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我们可以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用周长除以直径,算一算。 (评析: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非常重要,以上外切正方形、分割圆等方法正是阿基米德、刘徽等数学家研究圆周率时所使用的,学生萌生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研究,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大数学观”。在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猜想推理—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加有效。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到了极限思想。) (2)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 师:刚才每个小组已经测量出几个圆片的周长,下面请各小组再拿出表格,找到每个圆的直径,填在第三栏,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把结果记录在表格第四栏中,除不尽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完成后,老师把各组的表格依次放在展台上。) 师:我们测量的圆的直径都不一样,周长也不一样,请同学们来观察这些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都比3大。 生: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3点几。 生:都在3.2左右。(板书:3.2倍左右) 师: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也证明我们刚才推理的结果是正确的,其实,在古今中外,有许多数学家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它是3.1415926……,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圆周率)用一个希腊字母π来表示。(板书:π)。 师:一起读。(板书pài) 师:我们看,刚才同学们计算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为什么都不是固定的数呢? 生:测量不准确,有误差。 师:很会分析问题。我们计算的商都不一样,是因为测量有误差造成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测量过程仔细,是可以减小误差的。 (3)介绍圆周率的历史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你想了解一下吗? (多媒体演示,教师介绍。) 师:在我国,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xx多年前的周髀算经,当时的解决方案是测量,人们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和我们刚才测量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刘徽首先采用“割圆术”得出了较精确的圆周率的值。我们刚才把圆周等分成了2份,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2倍多,等分成4份,发现周长是直径的4倍左右,等分成6份,发现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刘徽一直把圆等分成192份,得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3.14。 继刘徽之后,我国南北朝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继续研究圆周率,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知道他是谁吗? 生:祖冲之。 师:对,祖冲之。他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小数的人。比国外数学家得到这一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你有什么感想? 生:祖冲之很伟大。 师:是啊,我们确实该为我们的祖先能有这样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师:虽然如此,人们对圆周率的研究远没有结束。随着数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用计算机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 师:有关圆周率的历史资料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查阅。 (评析: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计算圆周率有关的方法,从而了解数学的悠久历史和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同时,结合刘徽、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π是一个固定的数,知道了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生: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 师:如果用字母C表示,那么C=? (板书:C=πd) 师:知道了圆的直径,你会计算圆的周长,知道了圆的半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板书:C=2πr) 师:要计算圆的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生:直径或半径。 师:由于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取两位小数。(板书:3.14) (评析: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明确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水到渠成,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天坛回音壁的圆形围墙的直径是65米,这个摩天轮的圆形框架的半径是55米,现在你能求出它们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师:谁来介绍你的计算方法? 生读题,集体订正。 (评析:利用探究得出的公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公式的简洁、实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计算圆的周长。 生2:我了解了圆周率的历史。 师:这些都是大家知识上的收获,我们在获取这些知识时,通过观察圆的图形,做辅助线、等分圆等方法,首先确定了圆周率的取值范围,又通过测量计算找到了圆周率的近似值,我们还自己推导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同学们真是太棒了。 (评析: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课的最后,不仅引导学生回顾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还与学生一起回顾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对学生所做出的成绩给予情感上的激励。) 创新特色: 1、把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重视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圆的周长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在“怎样求圆形纸片的周长?”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主探究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用线围”和“在直尺上滚”的测量方法。然后教师用问题“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什么?”启发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第二次探究,学生已观察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2倍多之后,启动问题“那会比几倍少或接近几倍呢?”学生独立思考却找不到合理的依据,感到困惑的时候,老师为每小组提供一个圆的图片,让各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第三次探究,学生已经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发现了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4倍少,老师再问“那究竟是几倍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启发学生想到计算的方法,然后请各小组在前面测量的基础上,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观察有什么发现,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同时也验证了前面的推理。在三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于对知识探求的欲望,主动进行操作、猜想、验证、思考与交流,经历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积累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获得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促进知识的迁移 “为迁移而教”。迁移的前提是知识间存在着联系,我们要善于研究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原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圆的周长与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存在着联系,计算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周长与条件之间都存在倍数关系。本节课在设计时,采取了并列结合的学习方式,步步深入,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求新的知识。 3、把数学教学看作一个整体。 本节课增加了学生猜想计算圆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及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倍数的取值范围,探究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让学生经历探究圆周率的过程,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收获。本节课把“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压缩了练习的时间,把练习放在下一节,让练习课成为新授课的延伸。 3、充实、完善了教学目标。 把数学看作大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是在别人提示下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圆周率,而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经历前人研究圆周率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而这一切,比单纯获得一个公式更为重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增加了“使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这一重要内容。 周长教学设计 篇8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平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习: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周长教学设计 篇9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平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周长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建构起周长的正确表象。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周长含义的理解 课前准备 直尺、细绳、材料纸 教学实录 一 认识封闭图形 师板书:长度 师:看我在黑板上写了个词,一起念念老师写的什么? 生:长度 师:什么是长度? 生:长度就是长多少 师:那这根铁丝有长度吗? 生:有 师: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谁来量一量?它有多长?(具体怎么量) 生:从铁丝这头量到那头儿,长50厘米。 师:(把铁丝弯一点)仔细看,怎么了? 生:弯了。 师:对,让它再弯点儿,如果现在测量它的长度,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生:从头到尾 师:让它再继续变啦(连起来),现在怎么了? 生:变成圆形了。 师:没错。它是怎么变成圆形的?头和尾连到一起了。 生:连到一起了。 师:对,谁跟谁连上了? 生:两头连在一起了 师:我们把这样的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 师:刚才这样(演示不连的)是封闭图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头未连在一起。 师:只有首尾相接才是封闭图形。 练习 二 认识周长 师:现在想测量这根铁丝的长度,又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生:边指边说“从头到尾”一圈 师:哦,现在首尾相接,也就是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其实啊同学们,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 师:这个图形,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谁来指一指? 师:这是什么形状? 师:一起指指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 师: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 师:如果从这个点(另选一点)开始,你还能指指吗? 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不是封闭图形。 师:所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感知生活中的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了,你能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有周长吗?请说一说,并指出它的一周。 生1:桌子。 师:桌子是一个立体的物体,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桌面。你指一指桌面的一周吧。 生2:数学课本 师:数学课本也是有厚度的,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书面。你指一指书面的一周吧。 生3:铅笔盒 生4:黑板(面)窗面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这也找了几个物体,你能说说他们的周长吗? 电视前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花坛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游泳池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像数学书面、黑板面、电视前面等这些我们都称为物体表面。(板书) 所以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总结周长定义 我们学习了封闭图形和物体表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 封闭图形或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总结的特别好,其实在我们身体上有时也要用到周长的知识,买衣服的时候经常说到“腰围”,谁知道腰围指的哪儿?来指指我的。 师:平时我们常用什么测量? 师:对,是软尺,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展台上看着介绍)两面都有刻度,通常用小格一面儿,一格就是1厘米,量的时候先捏住刻度小的一头。谁来给我量一量?量的时候这样(不贴身)行吗?为什么? 师:对,太松太紧都不行,应该贴着腰绕一圈,两头连起来,这个刻度就是腰围的长度。 三 探究周长的测量 测量活动 师: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它的周长你会求吗?怎么求? 生:先要知道三条边的长度。 师:请你列出计算三角形图形的计算公式。 生:3+4+5=12(厘米) 师:非常正确,你会求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活动 汇报 (1)直边的测量通法 师:那这个四边形的周长,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呢? 生:四条边。3+3+4+5=15(厘米) 师:看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长度。如果是个8边形呢,是几条边的总长度?10边形呢?不管有几条边,所有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特殊图形特殊测量方法 师:继续看,那正方形要量几条边? 生:四条 师:刚才有同学量的特别快!有什么好办法? 师:利用了正方形的特点,只量一条边,又量又算! (3)曲边测量方法 再来看看月牙形。为什么不直接用尺子量? 师:那这是怎么量的? 师:这个月牙形不好量,就用绳子沿月牙围了一圈,再把绳子拉直了用尺子量!月牙形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四 提升练习 师:我这儿还有个很有趣的小题目,想看吗?你猜,谁走的路长一些呢?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图形的周长,是看这一周的总长度,与图形这块空儿的大小没有关系,可千万别受它的干扰! 五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1:周长。 生2:怎样测量周长。 板书课题:图形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树叶、甲虫) 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 沿着什么路线爬的 (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 (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 它是从哪里到哪里 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 (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描一描、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把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认识边线,认识周长两个阶段,并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熟悉的儿童游泳池,数学书,课桌面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并通过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老师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课件演示测量方法)谁来说说我们在用毛线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评析:课堂的生命活力体现在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纸牌和明信片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 计算图形的周长、 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聪明爱思考的好学生,所以老师想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1、老师这里 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老师把第2个正方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应该从哪儿到哪儿呢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 (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 (周长)其 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周长教学设计 篇1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每小组一根小绳、一个米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计算器。 2、课件1:阿凡提与国王比赛A、B。 课件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的关系。 课件3:祖冲之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课件出示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 50米 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也就是说只要测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吗?那小花驴围着圆形路线跑一圈的长度又是圆的什么呢? 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觉得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生:我们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是用线量出圆周长的一半在乘以 2、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师板: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生:不行,圆太大了,测量不出来! 师:哦,太大了不容易测量。那大家看,老师画一个小圆,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来它的周长? 生: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 师:有道理!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生:他们一样长,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 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师:说的真好,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动手做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想试试吗?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听好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实物展台交流。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生:我发现了这三个圆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都是三点几。 生: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都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电脑小博士是不是也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课件直观展示三倍多一点) 生: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师:说得真好。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 师: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关于圆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你说, 生:我知道我国古代有个数学家较祖冲之好象和圆周率有关系,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看屏幕,这就是祖冲之,(课件介绍祖冲之) 师:我们通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生回答、师板书:C÷d=π→C=πd→C÷π=d d=2r→C=2πr→C÷2π=r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跑道的周长。 师:(课件显示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学生开始计算,知道比赛不公平) (2)判断。 (3)巩固练习: A、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B、做P12下面T1:填表 T2: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注意算式与单位。 四、拓展练习课后延伸 师:阿凡提看到同学们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难题,非常高兴。可是,可恶的国王阴谋没有得逞,心里很不服气,他又冥思苦想出了个新花招,设计出了新型跑道,要和阿凡提再展开一场比赛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新跑道是什么样子 师:(课件出示新跑道)国王看到阿凡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心想,阿凡提呀,聪明人也有犯糊涂栽跟头的时候,我绕里面的小圈跑8字,不知要比你外面的大圈近多少路程,这个第一肯定是我的了。 师: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 周长教学设计 篇13课题 圆的周长 例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发现规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探索意识。 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手 记 我在设计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对 圆周长概念的教学做了淡化处理,新教材对概念和老教材比已经大大弱化了。目标是让学生知晓,不必死抠字眼。我的设计,力图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找到衔接点,故而在正方形内接圆这一点上,为探究直径和圆周长的关系做了新的尝试。之后的教学,希望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几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观察和讨论中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资源 目标 学与教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渗透“转化”,激发兴趣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五、知识回首,概括总结 师生谈话,生活中的周长概念,教具。 教具、学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具、计算器、 实验报告单 习题 实物感知,触摸圆的周长,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的让学生建立圆周长的概念。 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测量的局限性引出寻找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从猜想与观察中初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操作,收集数据,计算比对后发现规律。 从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引出圆周率的概念 从圆周率概念中演变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巩固运用、深化知识 学生对整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拿出一个圆片问: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指出老师手上圆的周长?再指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的周长。 2、提问:圆的周长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图,让学生进行比较) 3、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4、归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1)教师接着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们能直接用尺子测量出来,但是圆的周长能直接测量出来吗?比如这样的一个圆(铁丝围成的圆形) 生:拉直了再量一量。 师:为什么要拉直呢?(引出化曲为直的思想) 师再出示圆片问,这个能拉直吗?可以怎样得到它的周长?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同桌讨论) 汇报:(学生演示) a、可以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出周长。 b、还可以先用绳子绕圆一周,测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评价:同学们想出的方法很好。刚才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是把弯曲的线段转化为直的线段来测量。 师:做校服量你的腰围是不是跟这个差不多呢? 师板书:绕线法、滚动法------化曲为直 (3)教师问:这样的方法有局限性吗?举几个例。 生:比如说在操场上画的大圆的周长、广场上的圆形喷泉的周长、溜球绕在手指上旋转一周,形成了圆,它的周长不便用上面的方法。 师:用图片展示嫦娥二号绕月飞行的圆形轨迹,引发学生的感慨:测量的方法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就要找出求圆的周长的普遍方法。 (1) 观察并猜想: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呢? ,圆的周长 教学设计 (三个直径不同的圆提示周长与直径有密切的联系。) (2)观察并思考:正方形与圆有何共同之处,圆的周长会超过直径的4倍吗?至少应大于直径的( )倍。 (三)圆周长的推导。 (1)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算一算,看看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 让4人小组的同学进行合作,分别测量出3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圆 直径(厘米或毫米) 周长(厘米或毫米) 周长/直径(保留两位小数) 圆1 圆2 圆3 我们的发现 (2)反馈。 请学生上台来展示,并且说说发现。 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虽然我们测量的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点。 (3)教师用软尺绕学具圆一周,再将软尺沿直径绕三次演示3倍多一些,加深3倍多一些的印象。 3、教学圆周率。 师:其实任何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板书)用希腊字母π表示。 师:什么是圆周率呢?也就是说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 说到圆周率,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位我们的祖先。(看63页你知道吗?) 上面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π≈3.14。 4、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圆周率是怎样求出来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根据圆周率你能求出圆的周长吗? 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师:如果用半径求呢? (c=2πr) 5、从最后的公式中可以看出,什么决定了圆的周长? (四)解决问题 1、算一算。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4厘米 (2)r=1.5米 师: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判断。 (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 (2)、圆周率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 )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五)、谈学习收获: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板书 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测量: 滚动法、绳测法---------------化曲为直 规律: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教学 准备 每小组学生准备:一条绳子、剪刀、一把直尺、3个大小不同的圆。 周长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明白周长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及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圆纸片,给全班同学分成四人小组,指定组长。课件及实物投影。 2、每组准备:一个信封(一跟线,树叶,五角星,硬币) 一个号码图案(为形状简单的图形,大小适中),一把剪刀,一跟尺子,一张练习纸 3、每生准备:数学课本,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图形的周长(板书),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剪一剪 师:对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到底谁的理解准确一些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却来不及把写有号码的图案剪出来,请组长帮忙剪一剪,其他组员观察组长是怎么剪的。 (组长剪,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剪的?(引出“边线”一词,板书边线) 3、描一描 4、师:刚才组长用剪刀剪出了图形的边线,现在我们要用笔来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找到第一题,用笔描一描,比一比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描——实物投影反馈) 师:我们看到第四个图形是一片树叶的形状,看来不光平面图形有边线,物品的面也有它的边线,你能指指课桌面的边线吗?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指) 师:这是半个苹果,你能指一指它刀切面的边线吗? 二、 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1、师:我们通过剪、描、指,找到了那么多图形的边线,这边线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在书本98页找找问题的答案。 2、请同学读一读书本中的话。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为什么要是封闭图形?)(如果不封闭图形有周长吗?) 师:谁能解答他(她)的疑问? 生: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能回到这一点就是封闭图形,不能回到这点就是不封闭图形,因为不封闭,所以就没有办法计算它的周长。 生…… 4、我们借助动画再次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动画演示甲虫爬树叶) 师:读一读甲虫的话。 师: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呢? 师:我们前面剪的,描的,指的图形的边线其实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现在你对周长的理解和一开始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指名说——向同桌纠正你一开始的错误) 5、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哪些不能,请说明理由。(幻灯片出示) 6、老师手里有一个圆纸片,请你指指它的周长。撕去其中一个角,再请同学指指它的周长。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也能找到物体面的周长 (大家一起指一指电视机屏幕,布告栏的周长) 师:只要我们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都包含着数学学问,你觉得呢?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师:有三只蚂蚁,它们分别沿着树叶,五角星,硬币的周长爬了一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跑了多长的路呢? (1)生: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就可以知道。 (2)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幻灯片显示) 1、小组内先讨论每样物品的测量方法,组长记录到表格中。 2、每位组员负责测量其中一样物品。组长负责检查和记录。遇到困难本组人员应该互相帮助。 2、测量时要有序,讨论时要轻声。 3、测量完毕,请组长做好汇报准备。 (3)小组活动开始,师巡视。 (4)汇报,请其中一小组人员在实物投影仪上一边展示测量过程一边讲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师板书:( 树叶 围 五角星 量 硬币 滚 ) (5)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选用绳子围,尺子量,在尺子上滚等方法来测量它们其中一个面的周长。 四、练习巩固,逐层提高(见幻灯片) 题1:快速回答,下图周长是多少 题2:想一想,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 题3:有A、B两组图形,每组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题4题5 五、全课小结,回归生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师: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除了围,量,滚等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测量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运动员骑车的路程等等,只要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探索,肯定能找到很好的测量的好方法。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是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把测量结果写进书本99页第1题的表格中。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