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
范文 | 关于《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一)学习目标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 3、学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因地制宜组织和开展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4、学生学会有余数的计算,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笔算 (2)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3)我学会了吗 (4)智慧广场:找规律 2、开发性学习包 (1)讲第六单元收集的农作物进行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怎么办?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学生利用从家带来的秋天的果实来一起表演分东西的小品,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人生道理——分享。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分为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读法、写法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二信息窗内容是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信息窗可以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在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深刻得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第二课时主要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第三课时将本单元后的智慧广场“找规律”整合到本单元作为练习课巩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科间整合:美术课程中漂亮的花可以整合到本单元,学生在欣赏茂密的花的同时将一定数目的花平均分成一定的份数。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齐文化中的《中国临淄东周殉马坑》可以在本单元中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齐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4、体验式活动:学生表演野餐分享秋季果实的活动,其他同学发现并解决问题。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5课时。 (四)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以摆花为素材,提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果上例中一共有16盆花,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18盆,…,24盆、25盆呢?其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让学生用23个圆片代替23盆花,每5盆为一组分一分。通过操作使学生看到:可以分4组还剩下3盆,不能正好分完,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盆,叫做余数。然后结合分的过程引导学生写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着重说明在竖式中从被除数中减去分掉的数,剩下的就是余数,并介绍在横式中余数的写法和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15÷5=3(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除数 4、小组讨论。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随堂测试(独立完成) 用竖式计算。 88÷9=30÷7=26÷3= (注意书写格式) 板书设计: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5÷5=3(组)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注: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意义以及竖式书写,第一课时按照平均分后有剩余来写算式;第二课时探究有余数的算式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并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求余,巩固第一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 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 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p52(例3)~~p53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准备:水果卡片(不同的水果),鲜花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请同学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2、学生摆、问老师、老师答。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意,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校园情景,认真想一想哪些使可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课件展示) 学生提出问题 2、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a.利用课件演示例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b.动手操作: c.提问思考: d.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e.你能说说列竖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吗? (2).教学例题2。 a.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b.仿照例一的方法进行探究,发现有什么不同? c.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d.尝试列式:23÷5=4(组)……3(盆) e.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f.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g.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比较 观察一组列式,你能发现什么? a.课件展示 b.小组讨论 c.全班交流 d.小结: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 1、猜猜看:课件展示,学生猜 2、拓展题: 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7<60()×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提出问题,引出笔算。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即将就要举行了,需要布置会场。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 (2)动手操作:请同学上讲台进行分一分 (3)提问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加法和减法中,我们都能用竖式来计算,那么除法如何列竖式来计算呢? (6)(课件出示:竖式)仔细阅读课本P50页,看看这个竖式中的每一个数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27÷3=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同学们打算将班级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23盆花平均每组摆5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认识余数: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我们就把这3盆叫做余数,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当余数是0,也就是没有余数,刚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结余数的含义 余数就是不够再分而剩余下来的数,就像分5盆一组,3盆因为不够分成一组,而是剩余下来的,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完成51页做一做。 2、现在从小袋子中拿出50个小方块,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剩余几个?你会列算式和列竖式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数要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做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分的物品6个草莓7个草莓几个一份 每2个一盘每2个一盘分的结果分了3盘,正好分完算式表达6÷2=3(盘)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1(个)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1)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不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馈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练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61页“做一做”。 2.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3.为什么是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 4.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余几根?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二)填一填:()÷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