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散步教学设计 |
范文 | 散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感知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品味课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 2、课堂迁移,学以致用。 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设想 《散步》一文的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细读品味可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少与家人在一起的实情,教育让学生以后要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处理好家人关系,努力创建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略)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 走。) 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略)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来源:学.科.网Z.X.X.K]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略)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八、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背母、背儿 走大路 我 妻子 走小路 走小路 母 亲 散步 儿 子 教学反思: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由“感知 ”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 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 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 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 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 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重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3、学习对称句。 教学难点: 1、整体感悟课文。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来的亲情美。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我们闭上双眼,脑海中会浮现很多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口焦急地盼我 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听文入境 多媒体展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听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提问:听完读文,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家庭? 抽生回答。 甲:团结的家庭。 乙:和谐的家庭。 丙:友爱、幸福的家庭。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所使用的词语:团结、和谐、幸福、友爱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语: 和谐。师板书:和谐 下面,我们把自己融入这样一个和谐的家庭中,自读课文。 三、读文生情 师出示思考题:听着大家投入的朗读,我仿佛也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通过刚才的读 你一定读懂了很多问题,下面就看这样一个思考题。 多媒体展示: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家庭尽显和谐。 先看第一个问题:文中写了何事? 抽生回答:散步——发生了分歧——继续散步。 师引导学生阐明分歧的具体情况。并板书。 一句话概括: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中出现了什么人?文中哪个句子看得出? 生回答: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从课文第一句可以看出。 师出示思考题:人们都说莫怀戚的《散步》语言优美精炼,可是老师在读文时发现了一 个句子:课文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老师觉得交代人物关系可以更简洁一些,改为:我们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样就简洁了,同学们的看法呢?能改吗? 生思考,回答:不能改。文中的句子显得家里每个人都很重要。还交代清楚了一家四口人的关系。 第3个问题:文中写了何景? 生找出写景的句子。 师明确:文中写景的地方有两处,4自然段和7自然段。 下面看这样一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课文4、7自然段写景的句子。 朗读这个片段。 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⑴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写了初春哪些景色? 抽生回答: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7段:菜花、桑树、鱼塘。 (2)请同学们思考:从景物描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四、赏读入心 师引导学生体味文句之美。 同学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会感到文中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其实我也喜欢一个句子。 多媒体投影: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了解此句的特点。 师投影:对称句的概念。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再去找找。 生找,抽生念。 师投影:文中出现的另外7个对称句。男女生分组朗读上下句。 五、品文入理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 师小结:意见很不一致,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确实,每一个人都做得很好,家庭中也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孝顺父母古来有之,我国的孟子说: 投影:生念。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英国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师说:同学们念到最后一句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国的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师说: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在这样一个感人的时刻,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这份感动写下来。 散步教学设计3一、引言揭题。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生于重庆,当代作家,20xx年7月27日15时45分因病在家中不幸去世,享年63岁。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生命的层层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二、走进课文。 1、分层次练读: 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第二步:读好文章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第三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2、分角色朗读: 【旁白】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准备和母亲、妻子和儿子到田野上散步。 【母亲】你们去吧,我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莫怀戚】妈妈,正因为如此,您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那好,我去拿外套。 【旁白】老奶奶现在很听莫怀戚的话,就像莫怀戚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莫怀戚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莫怀戚和母亲走在前面,莫怀戚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旁白】一家人都笑了。 【旁白】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我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我要走小路,小路才有意思呢。 【旁白】不过,一切都取决于莫怀戚。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莫怀戚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莫怀戚的。一霎时,莫怀戚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他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他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莫怀戚决定委屈儿子,因为莫怀戚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莫怀戚】走大路。 【旁白】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对莫怀戚说: 【母亲】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旁白】小路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样,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莫怀戚蹲下来,背起了母亲,他的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莫怀戚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莫怀戚的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莫怀戚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莫怀戚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本探究。 (一)课文的标题 试着给课文再拟一个题目。 师生交流: 整个世界的分量――扣住了结尾,有哲理的感悟; 生活之美――家庭生活的美,瞬间之美,细节中渗透了亲情; 小路亲情――儿子孝敬母亲,祖母呵护孙子; 其他题目:情满小路、春天的步伐、延续生命、三代同行、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春意、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 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这篇散文为了表现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又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生活中极普通的事情——散步,这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二)课文的景物 1、请读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 2、说说课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生交流: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文中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这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三)课文的波澜 波澜:比喻文章的起伏、曲折和变化。 例文讲解: 求职始末 大学毕业才两年的舒平下岗了。 为了生活,舒平不得不四处奔波,终于一家有朋友的公司答应他去应聘。有复试时,他与一位业务经理因意见上的分歧而发生了争执,他那桀骜的个性使他的言语犀利而偏激,令经理十分尴尬,结果他落榜了。 舒平连遭重创,心灰意冷。想到年迈的父母正巴巴地盼着享儿子的福,想到相恋两年的女友因自己境况不佳而常闹分手,想到自己才华横溢而无处施展,他绝望了,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恰到此时,那家公司的朋友找到他,将他从死神身边拽了回来,同时带给他一张一聘请书。原来那位经理经过冷静的思考,认为舒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高薪聘用他。舒平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话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第三周星期一,舒平早早地来到公司门前,却见一张通告赫然映入眼帘:“鉴于舒平先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本公司决定予以解聘……” 教师引导: 抓“分歧”,道亲情:妻从夫、祖让孙、子背母、母背子。 (四)课文的人物 结合语言材料,说说文中四个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教师引导: “我”——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庆幸母亲熬过严冬、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路、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听我的)。 儿子——活泼听话,聪明伶俐。 母亲——老迈、顺从、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爱护小辈。 (五)课文的“我的” 圈出课文八处“我的”并体会。 教师引导: 母亲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儿子是我的,自然,责任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作为中年人,肩上固然扛着责任,但何尝不是堆着幸福——被依靠的幸福、被需要的幸福、被信赖的幸福。 (六)课文的语言 我喜欢( )这个句子,因为它( )。 教师引导: 1、有一种句式庄重之美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紧扣“散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句式写得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有一种情趣昂然之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3、有一种含义丰富之美: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4、有一种句式对称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投影显示:欣赏课文中对称的句子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七)课文的主题 课文哪句点明了主题?你为什么认为是这个句子? 四、知识延伸 这样写亲情作文 亲情是一声亲切的呼唤、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体贴的动作和一阵揪心的牵挂。亲情作文突出一个“情”字,必须抓住一个“人”。 一、人物描写最好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必须有一件典型事例作为详写的材料,再选取2—3件事例略写,形成衬托。 三、心理描写应当放在结尾处,与开头处对亲人的误解或者矛盾形成对比和照应。 四、简洁的景物描写往往能很好的衬托人物的心态,与叙事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五、不要过多使用感叹句,感叹句抒情往往会成为“虚情”。 散步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 2、通过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相互体谅、相互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强调课前自主探究课文,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准备上课用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来个简单的调查:近段时间,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分别请两类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老师: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给我们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抽两、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语速等。 老师: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松还是沉重? 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语调平稳,不应过高或过低,语速为中速为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第4自然段应快些,第6、8自然段应慢些。 学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调,再次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请同学们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老师:(投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表,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如1题可能有如下表述: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②祖孙三代;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⑤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并形成板书。 四、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再班上交流。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学生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为标题,教师应加以肯定。 五、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再班上发言。 问题:(投影) 1、文章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请举例谈谈。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亲和儿子走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这一段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的主旨。对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起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时候的责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顾两头。两头都能顾及当然很好,有时无法兼顾,应该先顾哪一头呢?“我”决定委屈儿子,顾母亲那头,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我们要尊老爱幼,但当尊老与爱幼不能兼顾时,应选择尊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因为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美德。 (教师因势利导)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领悟到先尊老的家庭伦理道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使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到来的快乐。)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投影)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与课文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范文呢? (过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二文,体会散步的精彩之处。 提示:可以从内容,人物形象,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允许答案多种多样,举例说明) 内容: 《散步》比《三代》内容丰富:《散步》有景物描写,《三代》没有。 《散步》比《三代》内容有深度:《散步》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而且表达了对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则没达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言:《散步》中用了很多两两对称的整句,互相映衬,读来有味有情趣,有节奏感,而《三代》则没有。 《散步》的语言风格多样:清新、活泼、精美、深沉。而《三代》语言风格单一。 写法:《散步》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重大主题,《三代》写法一般。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内化理解 仔细回忆,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样体现浓浓亲情的感人细节,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请你挑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做好准备,再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评。 九、布置作业 1、把上述的发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晚上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写法。 2、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平凡小事,然而就这些平凡的小事透露出父母祖辈浓浓的关爱,传达出温馨的亲情。让人回味,令人感动,请同学们回味这些美好的时刻,并讲出来大家分享。 导入对《散步》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⑴ 用一个词概括本文事件。 ⑵ 简述文章内容。 ⑶ 这一家人在散步过程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2、听读后,抽生用一个词慨括本文的事件,并简述本文内容。谈谈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注:散步。这是一家四口散步的过程。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很顺从地服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体现了尊老爱幼、温馨和睦、互敬互爱。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讨论: ⑴ 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作者是如何选择的,请谈谈他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⑵ 找出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 注: ⑴ 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举──(英)培根。 ⑵ 谈一谈你认为最能够打动你的段落或最有价值的语句,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注: ⑴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明确: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⑵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明确: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⑶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确: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明确: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⑸ 文中作者简洁地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美好景色,巧妙地衬托了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请找出描写景色的语句朗读并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春的气息,充满生机,高歌生命。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看出春天是美的,有意思的。 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描写的景物美、体现的人情、人性美。 四、重点研读,深化主旨 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创维空间,拓展练习 1、消息: 老师曾在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消息:“国庆节放假前,有许多人往养老院打电话,想在黄金周期间把老人送去托养。这样,他们便能安心地带着孩子出游,因为养老院有人照顾自己的老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大力的传承和发扬,这样让中华民族的这一夺奇琶在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开得最艳、开得最美。 2、课堂调查: ⑴ 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⑵ 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⑶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注:从刚才的调查结果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对父母关心太少、理解不够) (学生交流短信) 课堂总结:其实,生活中亲情无处不在,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体现出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心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亲情、珍爱亲情。让我们一起用爱担起家庭的责任,用情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动听、最优美的旋律吧。最后老师把这一首《让爱住我家》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六、亲情放送,课后作业 1、(多媒体播放 flash《让爱住我家》)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热爱家庭的人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来不易的团圆。 2、课后作业: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有万千感慨吧,请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拿起你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附】《散步》课文解读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玲珑剔透、含蓄蕴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读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一、以小见大的构思美。 本文在构思上颇有特色,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家庭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平凡的镜头——散步,来揭示亲情、生命、伦理的重大主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样以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范例。 二、蕴含诗意的画面美。 本文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只有两处: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透露出春的气息和生机;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两处景物互相呼应,如同两幅美丽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盎然的生机,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耐人寻味的朴实美。 纵观整个行文,除文末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朴实但却耐人寻味。如:“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四、摇曳多姿的对称美。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互相映衬,摇曳多姿,很有情趣。如:“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等。仔细揣摩这些对称的句子,却大有意味: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五、意蕴丰富的主题美。 本文虽然写了一件小事,但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文中一家人互相关怀、爱护、体贴,谱写了一首动人的亲情之歌。文中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孙子受其影响,懂事、孝顺,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之美。文中“我”和妻子是中年人的代表,这个形象具丰富的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散步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走。)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妻子 母 亲 儿 子 教学反思: 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 由“感知”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 1. 学习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语句,感悟语言对称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揣摩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 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 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一、尊老爱幼形象美 1.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⑵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⑶散步的人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结果如何?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⑹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⑴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注意“熬”字。)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决定权在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3.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 ,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的人,如:________。”的句式说话。 总结归纳:我:孝顺、诚恳。 我的母亲:慈爱顺从,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二、诗情画意情境美 1.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和 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说话,先小组内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 美在:⑴突出身体不好的母亲度过这个冬天的艰难。⑵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度过这个严冬而庆幸。⑶与前文“太迟太迟”与“总算来了”相照应。 又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一句很美,美在:开门见山,刻画了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美在句式有强调的意味,显得郑重其事。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句很美,美在: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又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两句美在:运用对称的句式写出了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一样。这些句子将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内容上也富有情趣。 又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很美,美在:“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不能互换。“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母亲年迈,我正值壮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来说的,儿子还小,觉得父亲高大。 3.《散步》是一篇美文,它不仅美在内涵,还美在句式的整齐、对称。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从文中找出。 学生自已找出句子读一读,感受文句的整齐美。例如:①有的浓,有的淡。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④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三、小中见大主题美 1.认真读课文,深入理解:“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写难道不罗嗦吗?) 点拨: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这个字摆的地方很重要,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 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这样写很庄重,表现出“散步”在“我”心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点拨: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明确: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处于一个中间的位置。“我”感到了身为中年人的责任的重大。 3. 说说你对“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点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很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的,非稳当不可。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结束语: 当我们呱呱坠地,是父母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把幼小的生命喂养成人。当我们渐渐成长,是父母站成一座高山,为我们挡风遮雨。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让我们回家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让我们将点点滴滴的爱稀释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散步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方法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教学难点: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习质疑 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情愫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颟顸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惆怅,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憬悟到生命的永恒。诵读、咀嚼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斑斓多味?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驾驭生活,不贻误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点拨: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周平安、章大明。曾任教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3、将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与同学讨论。 4、课前热身: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亲戚(qī)波光粼粼(lín)分歧(qí)酷冬(kù)霎时(shà)熬过(áo)桑树(sāng)嫩芽(nèn)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E、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亲情;叙事线索是散步。 四、细读品味,合作探究(再读课文) 1、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中心事件和人物。 A: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平凡的家庭显得那样和美?教师点拨:写的是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田野散步。 B: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物的特点)教师点拨: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贤惠;儿子——天真可爱。 2、细读品味,感受亲情之美。 A:“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a:学法指导:从“强壮”、“高大”分析及表达的感情方面进行品味。 b: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师点拨:“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我正值中年;“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我高大形象。这一家四口中,谁的权力最大?谁又有真正的决定权?①“我”听母亲的;②母亲听孙儿的;③妻子听“我”的;④儿子听“我”的;那么,究竟听谁的?——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B: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a:学法指导:从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去品味。 b: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C:教师点拨: 1、表明我对母亲的孝心,引发出儿子的趣语; 2、活画出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3、祖孙分歧,都各自成理,符合不同的年龄和生理特点需要一个人来调解。 4、突出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情景。 5、祖孙对举。突出浓浓而和谐的亲情。 以上5句文句对称,是文意对举的反映。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之间既有不同的要求,又有共同的特点;夫妻对举,表明双方既各有所为,又共同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有趣味。 五、通读全文,互动探究,感悟主题。 1、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a: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b:教师精讲点拨:①尊老爱幼是人生的一种责任;②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③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④成熟的生命既要爱护幼小生命,又要善待衰老的生命,是人生的一种责任。⑤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责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你怎样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a: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b:教师精讲点拨:“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着高度的使命感。注意,这一句并不是比喻而是表现一种想象。 3、本文叙述的是初春时节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事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a: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b:教师精讲点拨:①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②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③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现中年人的责任和使命感。总之,这些大词小用既夸张又幽默,淋漓尽致而又贴切地表达了“寻常事”中的“不寻常”。 六、迁移应用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两句温馨的话。 a:学生写话,交流展示。b:师生评价,教师点拨举例。1、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2、亲情是一泓清澈泉水,纯洁明净;亲情是一首动听乐曲,婉转悠扬。C:学生再依据老师的例句仿句,师生评价。 七、达标检测(矫正反馈)1、学生完成本课《巩固案》。2、教师检查完成情况,适当点拨,巩固当堂教学效果。 八、小结本课内容。 散步教学设计9一、本课说明 前面几课都是学习一些编程模块的使用,没有涉及到的机器人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其实学习机器人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从本课开始将要学习一些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有了这些传感器,我们的机器人就能“看”到障碍物,“感觉”到机身是否受到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与工作原理; (2)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和使用红外传感器; (2)学会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学会应用红外传感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确定其原因;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安装和使用; (2)编写带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1)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与检测原理; (2)选择结构程序的理解与编写。 四、教学环境 比赛视频、红外传感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机器人运动,机器人踢足球等。 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他能知道前方的物体,去找准目标呢? 学生交流、汇报。 请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红外传感器?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它们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人的大脑通过“五官”就能感知外部的信息。然而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及在生产生活中,单靠自身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使用传感器,它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住处系统和各种装备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我们的机器人身上就安装了多传感器。 2、新授 (1)指导学生分析和安装传感器。 分析机器人在陪我散步是,都有哪些动作?考书中P66页思考1。 学生观察机器人运动,汇报动作结果。 教师:机器人通过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接受外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屏幕展示:散步流程图——也就是书中图10.2 。 教师示范安装红外传感器,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和下载,检测红外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 教师演示讲解程序的编写与下载,使机器人能够检测前方、左右、是否有人,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交流:有些同学程序编写和下载没问题的,但是机器人不听话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大家可以查看一下传感器所用接口与程序中调用的接口是否一致,传感器的确良检测距离是否太小,是否安装过低。 学生检测安装,调试,汇报自己出现机器人“不听话”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散步教学设计10【背景及说明】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7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这篇文章,正是情感体验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认识到一篇文章的好与上好一堂课的距离,我又有一点紧张,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必须面对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散步虽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是,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平时,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情景虽时而所见,却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当然,简单的做法是,教师通过宣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或者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去感悟。但又使我体会到,能感动教师的,不一定能感动学生。如果找不到共鸣的地方,你在台上激动不已,学生则可能无动于衷,出现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是既尴尬又失败的课堂。那么,怎样上好这堂课呢?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又该做点什么呢? 【建议思考的问题】 1、课堂上如何实施课前的教学设计? 2、课堂上的亲情感和责任感的目标如何实现? 【案例描述】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感悟散文中的亲情。于是在学生朗读全文以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简单,文字优美。但静观课堂气氛,感觉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合老师完成彼此所认同的课堂教与学的任务,缺乏体验到该文章的语言之美,亲情之美,而且参与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较听话,认为回答问题是天经地义的同学。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但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所改变,应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换了另一种方式提问,你和家人散步吗?有。几乎是全班同学满脸灿烂的回答。那么,给你留下感受又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层层波澜,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下面是关于场景的部分实录。 【教学实录】(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妈妈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妈妈手牵着手,不知道天气太冷,还是妈妈的慈爱,让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很高兴,至今,我的手上还感到还有妈妈的余温。 师:你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简直就是一只小懒虫。每天,奶奶背着我上幼儿园。那时,我觉得奶奶的背很宽、很广,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觉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时候背着我而驼的。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见过别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个小男孩,他们的父母也许都是哑巴,只见小男孩走在他们的中间,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动,也许是打哑语,他们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么欢乐。 师:你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幸福的画面啊!想不到,我们的同学对散步感受如此真实、细腻。现在,我们可以驱谴我们的慧眼和灵感到文章里去散步,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学生1:孝心 学生2:亲情 学生3:温暖 学生4:敬老爱幼 的确,这样的散文内涵,由于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铺垫,又有问题的激发,学生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神情活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进入解决课文,研讨问题的情境之中。我又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们颇有兴趣的寻找,再纷纷而毅然的举起手。 生1: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这段是一处优美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对生命的向往。(接着,该生便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生2:我要补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这也说明母亲在风烛残年之时,家庭的温馨使她的生命获得了新的生机。 生3:我要选第七自然段,因为这段母亲眼中看见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树,鱼塘,表明了母亲对生命的向往。(朗读略) 生4;还有一个字用的好,我非常喜欢。摸,表现了老人疼爱孙子的感情,这个孙子可真幸福。(一阵笑声)、 生5:我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分歧的产生是全文的关键。我的选择举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爱幼之心。特别是最后决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顺。 师:同学们能够对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声),同时,也可以看出我的责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师,我能否喜欢一个字?(得到我的赞赏后)熬,因为熬字能够使一个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顾,又过了一年。 师:讲得真好,能结合这篇文章来理解文中的词,达到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地探讨。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应当如何进行?我觉得课堂设计非常重要。同样的目的,不同的课前设计,结果回怎样呢?也许我的前一堂课也会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正确理解亲情感和责任感是难以企及的。我认为,课前教学设计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展现自我机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 散步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 2、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 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12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挡有害微粒 清洁空气 没有噪音 没有喧嚣 散步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xìn fú( )chāi sàn( ) 霎( )时水波粼粼( )嫩( )芽熬( )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 ,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备课资料 《散步》的语言美 《散步》的语言凝练而又朴实,下面选几个例子作一番简析。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话初看上去,好像就告诉我们:谁,在田野散步。若真是这样,冒号后几个词语的位置就可以调换了。而实际上,原句一经打破,它就不能再现生活:(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2)是“我”陪伴着“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带着“我的儿子”。生活为何要安排得这般有序?其一,“我的母亲”老了,到了晚年,她最需要相伴的,自然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自然也就不会太“放纵”;其三,假如妻子走在前面,母亲的视线就势必会受扰,这样,母亲就不能静下心来去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生活的有序安排,体现了一个做儿子的对母亲爱的独运匠心。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里,儿子为什么就不能“抱”?细究起来,初春的田野小路很潮湿,如果是“抱”,身子容易倾斜而滑倒,况且儿子还“很胖”;再说了,“抱”容易挡住视线。一个“背”字,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在这里,却倾注了一位年轻母亲对儿子深情的爱。 (3)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的前半截读来不是很通畅。改成“但我和妻子都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怎样?改后确实通畅多了,可在“我”和妻子背上的,是我们精神的全部寄托啊!如此一来,母亲和儿子就是再轻、再不重,“我”和妻子也只能是走一步,站稳了,仔细看好了下一步,之后才敢向前挪动……这种节奏,与作者笔下的语言节奏是同步的,体现了“我”和“妻子”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滴水中见太阳光辉。上面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散步》一文语言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的特点。读它,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 散步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 景色美 情景美 五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散步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 1、整体感悟课文。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