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
范文 |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课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那要怎么写好课件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1课前准备 学生们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们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们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们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前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们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课后反思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明确的任务情境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落实得比较好。但是,教师在上课初导入的作品多多少少限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如果能想办法再进一步开启学生们的创造能力,这节课就更完美了。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2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望天门山》。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天门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写出了山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天门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天门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情景,既写出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教学中虽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天门山景色的壮阔,但是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天门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教师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的想象。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3《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学习这首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古诗的语言非常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很难进入文本所描写的境界中去,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景,深刻地领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 一、交流资料,感受意境。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白及天门山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出示课件:天门山两山对峙,长江汹涌奔腾,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小帆船由远而近顺流而下。) (师生共同欣赏。) 3、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充分地交流。) [评: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美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自主合作,体验意境。 1、师:请同学们读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看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描写这一壮观景象的。读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学生大声诵读,在小组内热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难点,即对“至此回”与“相对出”的理解。(师相机板书:“至些回”?“相对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词语。 (1)理解“至此回”。 (师再次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①再次启发学生说自己又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解决了哪个“?”)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汹涌的长江水好像是从中间推开了天门山,碧绿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击到岩石上,激起回旋,更显得汹涌澎湃。大家能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壮观的景象吗? (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出示配乐动画,指名配音朗读。) [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整理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播放课件再现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与课件的形象直观感受下,理解到了诗意,突破了难点,再加之教师播放配乐动画,学生在这种美的情景的熏陶下,大声地配音朗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古诗的意境。] (2)理解“相对出”。 ①师:记得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也有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是哪两句呢? (生齐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师:很对!作者所望见的两处景象都是惊心动魄,极其壮观。不过,《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的“望”却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儿吗? ③师再次出示课件,(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想一想,作者分别站在什么地方望的? (引导学生比较:《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远远地望,《望天门山》是他乘着小船,从远处驶过来时望见的。而从远处看天门山和在近处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远处看山很模糊,到近处就变大变清楚了。而“两岸青山相对出”写的`就是作者的这种感受。) ④再次请学生说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意境。 ⑤再次地播放配乐动画,让学生大声地诵读这两句诗。 三、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说说,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师配乐诵读诗句,生想象)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点拨:眼前这番壮丽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来吟一吟这首诗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情诵读) [评:古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的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优美的意境,深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师: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师: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师: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师: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案例评析: 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因此,古诗“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了学习的兴趣,倒了学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设计中,教师摒弃了以往单纯地理解诗句意思的教学,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给学生营造了一片诗意的天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借助具体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古诗的内容形成整体感受,并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突破难点,感受、体验并想象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4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阅读经典诵读《望岳》,习的一主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 师生合作背诵单元导语(提示关键承接读) 师:第六单元首页的那首小诗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背出那首小诗,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师:我们的祖国,澎湃的大海(男生);师:有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师:有宁静的山村(女生),繁华的都市(男生)??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风景(男女生一起)。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 诵读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读中点评) 师:是啊!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师点评:是那滚滚的长江之水。师:xxx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点评:是那千姿百态的庐山。 师:女孩子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点评:是那气势恢宏的瀑布。 三、学习“一主” 一)初步感知 1、点明主题,板书课题 师:祖国的壮美河山还是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 2、书写古诗,初步感知 师:我把《望天门山》写在黑板上。请大家模仿老师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要写的工整、漂亮。(师板书,学生模仿写)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3、教师范读,感知节奏 师:诗是有节奏的,仔细倾听老师诵读,在你书写的古诗中画出节奏来,谁愿意在黑板上画(指名一名学生板演,师范读学生在倾听中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点评:哪位同学和黑板上同学画的一样(纷纷举手)你是正确的。 4、初读古诗,感知诗韵 师:按照这样的节奏,看着老师的.手势,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一定要看指挥。(师根据古诗节奏及韵律指挥学生一起试读) 二)细读古诗,理解感知 1、找出古诗所描述的景物。 师: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你都读出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师随机在板书中圈出来,并随即解释碧水等) 2、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师:(课件出示古诗插图)假使你站在船头,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急速而来,你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1:我会看到江水一直往前流,流到天门山的时候又转回来了。师:那就是诗句中的(生1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们也会看到(全体诵读: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你还会看到(指名回答) 生2:我还会看到长江水把天门山分成了两半。 师:小船距离青山越来越近,你还看到了(指名回答) 生3:我还看到了两岸的青山慢慢的都长出来了。 师:就是诗句中所写的(生3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请大家告诉我就是诗句中的(全体诵读: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这条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来,哪一句告诉我们。 生齐诵读: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从远及近一路走来,远远的就看到了很多,故此题名(生接:望天门山)而不是看天门山。 3、情感诵读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的画面(指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学生表达心情) 生1:快乐的。 生2:喜悦的。 生3:兴奋的。 师:让你的心情在诵读中尽显大家一起(全体诵读) 师:山谷中也回荡了我们的喜悦,女生就是那山谷回音,男生一起(男女生轮读) 4、对比读,深入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师:碧水、青山、红日、白帆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想活了一样,这都源于李白那时那刻的心情。这首诗是李白25岁怀着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沿长江远游。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是激动,是兴奋。 师: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为朝廷效力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他的雄心壮志无处可报,那时的心情异常苦闷。 师: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 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 一二组同学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师: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课件出示) 三四组同学读——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同样写孤帆,孤单寂寞时望着远去的孤零零的朋友的小船,很感伤;只留下自己孤独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黄鹤楼上,想到再没有老友一起作诗喝酒,很感伤。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一二组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同样写孤帆心情愉悦时孤帆不孤带着太阳的温暖而来,他写下了(课件出示) 三四组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品读,深入理解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是李白心情的写照,不仅是风景给他带来的快乐,还有他实现理想的兴奋,此刻的你们就是李白,请你放飞心情。(全体诵读) 6、总结学法 师:一首《望天门山》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把你的收获填写在积累卡上。(学生填写后全班交流反馈,在投影展示) 四、两翼学习 师:青年时代的诗人杜甫像李白一样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也曾以一首《望岳》寄托自己的情感请大家用心去感受,经典诵读65页 古诗《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以文代文课型)12_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出示自学提示: 1、 2、 3、 4、借助拼音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对比阅读,填写积累。用一两句话概括填写内容。 交流反馈,投影展示。 五、布置作业 师:经典诵读中有一首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与这两首古诗有相同之处,大家自学完成,填写积累卡。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远-----近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5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古诗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4. 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 1.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图片) 2.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 1. 跟着图片,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 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3.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 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图片,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活动开始我运用图片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在幼儿理解诗歌的环节中,我利用四幅图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让幼儿能比较轻松的理解了古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借助于图片让幼儿巩固朗诵诗歌,为最后的古诗吟唱打好基础。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6说教材 《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能正确背诵。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默写《望天门山》。 说教学法 众所周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以读为主,以练习为辅的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练中读熟课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意,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说教学过程 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扎实,我以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背诵本首诗《望天门山》,因为之前在诵读古诗中已读过,有的学生也已会背诵。当学生背之后,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组织学生再读古诗。 二、以读为主,并结合练习题加强读和写。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的时间会多些,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同时交给学生任务去读,这样读书更有效。因此我交给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句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圈一圈,画一画,做上记号。学生读时,我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之后检查读书的情况。采用师生互对诗句,生生互对诗句,男女生比赛背诵。学生读时组织全班评价。接着出示改正题。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狐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中少了标点符号和学生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清”和“青”,“狐”和“孤”。让学生从中找出并改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在书写和默写容易犯的错误。最后,指导学生背诵。之后出示口答填空题,并试写出字来。 天门中( )( )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 )( )一片日边来。 这道练习题目的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四个生字,达到在学习古诗中学习生字。 经过多种方式的训练读背和识记,学生已能顺利地背熟古诗。 三、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试根据诗意默写古诗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阶段对古诗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诗意,不必要做过多的解释。所以当学生已能正确地背诵了古诗,我相应地出示本首诗的诗意,要求学生根据诗意来说诗句,让学生在读诗意和诗句中巩固古诗也从中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7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8【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导课:同学们好,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到祖国的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愿意吗?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第一个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说的好,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结合书中的注释,想想诗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词可以画出来)。 2、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3、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出示课件:课文《望天门山》) 4、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文中注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三、品读体验 1、“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 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2、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来大家都不太明白,我们来看一看画面就明白了。(出示课件:图画。) 你们看,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激起回旋,水势更猛,非常壮观,现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出示课件:一二两行诗。) 3、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诗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应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的。船在前进,才能感觉到两岸青山相对出。) 对啊,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进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诗吧。(出示课件:后两行诗。) 4、老师想请一位叔叔给同学读一读整首诗,愿意听吗?(出示课件:古诗朗读。) 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你就是诗人,正随着汹涌的长江水乘舟而来。 睁开眼睛,谁说说你们刚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像是两位热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门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随着水流摇摆着,发出哗哗的巨响。不光长江有气势,而且天门山也非常雄伟。) 想象力真丰富。大家体会得真好。 5、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四、巩固延伸 1、书写生字 2、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3、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四、巩固延伸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9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3、4名同学,及时评价) 同学们背的诗真不少,看来都非常善于积累。苏东坡先生有句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啊,学习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 二、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幻灯出示李白资料)是啊,李白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三、初读 1、自读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自己手中的课文纸,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2、检查并正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点评 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师点评,出示难读字音 3、师范读(配乐)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结合课文纸上的注释和插图来读一读,理解诗意,然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个人自学开始)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幻灯出示自学要求) 五、交流、品读 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谈一谈,这首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呢?(指名学生回答)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出示天门山图片,简介天门山和楚江) 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雄伟险峻的东、西梁山分别矗立在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犹如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从中间挤开一条通道,奔腾前行。 2、学习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同学们想一想“中断”是什么意思?天门山为什么会从中间中断呢? “至此回”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至此回?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4)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汹涌的江水录像) 你们看,汹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气势啊!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6)范读 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读,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 7)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叠读,带着动作读 3、学习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 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 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男生读,女生读,带着动作读) 6)学生带上动作朗读全诗 7)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齐读,可以一人读一句,也可以做动作读还可以配乐读,读出诗人表达的感情。 六、幻灯出示练习题,学生填空,试背诵。 1、同学们朗诵的非常精彩,让我们都很好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2、古诗新唱,全班同学带着自己感情一起跟着旋律唱出这首诗。 七、学写生字“断”“楚”。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这首古诗 2、收集相关写景古诗 望天门山古诗课件 10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相信大家已经能够背很多古诗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背背李白的诗,好吗? (抽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歌…… 齐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师:同学们会背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 二、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理解“望”。师:什么意思?(看,向近处看吗?(不是)向远处看才是“望”。) 2、了解关于天门山的知识。(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在江北的叫西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师:通过介绍,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的吗?(生:有两座,一边一座,像门一样,又是很高很雄伟的山)师:虽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多种形式诵读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初步感知。 2、范读 出示课件,标出分隔符号。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展读 引导学生个别读,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诵读。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节奏、韵律、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所以我设计了以上环节。)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提示学习方法: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借助注释,串讲诗句意思。 ★ 同桌交流。 (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 师以学生自主汇报形式,适时点拨,指导理解。串讲诗意。 师:刚才大家通过看图和注释,读懂了哪句诗或哪个词?现在 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悟,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一)、了解山的雄奇 1、天门中断楚江开。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天门断楚江开) 2、结合实际(动作)理解:断、开。(断裂、冲破)结合注释理解:楚江。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 4、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山)什么样的山?(高耸、雄伟、险峻)借山写了什么?(江水)什么样的水?(湍急、激流、奔腾)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断) 5、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6、小结: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 (二)、感受水的壮阔 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句诗。 1、看图想象,理解:回:回旋。(板书:碧水 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 2、想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 3、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4、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长江水)什么样的水?借水又衬托了什么?(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5、师: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6、师: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三)、品味“出”的灵巧 小组讨论后两行。完成以下问题: 有感情读后两句诗。这两句写了什么景物,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1、在这两句中,写了几种景物?(青山、孤帆、红日)(相机板书:青山出孤帆来) 2、想象这两句的意思。(两岸青山整齐排列出现,一片白帆从太阳那边驶来。) 3、诗人在哪儿“望”天门山?(“日边来”的“孤帆”上。)理解字意:出:出现。我们平时写作中,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矗立、屹立、耸立、挺立) 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比较“立”和“出”后得出结论,“立”是静止的,“出”是运动的,“出”更能说明舟行江上。因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山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一个“出”把本来静态的山赋予动态的美。) (让学生从“出”字中体会诗人敏锐的观察力,精炼的语言,更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天门山的形态美。这个“出”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4、面对这么美的景物,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两句。指导朗读。(喜悦的心情)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五、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师: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指题目“望 ”圈画)“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2、师:现在就让我们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请大家欣赏画面,吟诵这首山水诗吧。(出示动画、配乐朗诵)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这时引导学生根据动画画面 诵读,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之感,也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六、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读——读准、读通;看——插图、注释; 想——词意、句意;说——诗意、作者情感。 2、背诵默写古诗。 3、师总结:刚才我们细细品味,大胆想象就欣赏到了李白这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诗人对祖国山水也情有独钟,本课的第二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就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请大家用边读变想画面的方法预习,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吧。 【板书设计】 天门 断 楚江 开 望天门山 碧水 回 热爱祖国山河 青山 出 孤帆 来 课后反思总结:《望天门山》这首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所以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