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京版《脚印》教学设计 |
范文 | 北京版《脚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版《脚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版《脚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借助拼音读准“脚、印、跑、留、对、竹、梅、齐、全”9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9个生字。认识“木”字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梅、长”。 2.能力目标:能借助拼音读通短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停顿。 3.情感目标: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内容:3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脚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种动物的脚印,并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拼音,读通文中的长句子;根据理解,读出小鸡、小狗和小鸭说话时高兴的语气。 2.认读生字,尤其是读准“印、竹”这两个生字的字音;能按照正确的笔顺描摹“梅、长”。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图。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画面(美丽的雪景及小鸡、小狗、小鸭的脚印)。 (1)看图说说:雪上留下了什么? 板书:脚印 (2)渗透学习“脚、印”的字音、字形。 2.揭示课题:60脚印,齐读。 说明: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课的开始便出现美丽的雪景图和逼真的小动物的脚印,目的就在于用生动的画面吸引孩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将生字教学穿插其中,显得自然且有实效。在教学“印”这个生字时,可采用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方法,增加个体练读的时间和次数,以便纠正发音,读准前鼻音。 (二)初步感知,读通句子 过渡: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1.边看画面,边听课文录音。 2.反馈交流: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交流板书:小鸡 小狗 小鸭 (1)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说说: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 (2)按照句式说一说:()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 (3)读准生字“跑、留”的字音。 (4)出示句子,正确朗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看图交流:它们的脚印像什么? 板书:竹叶 梅花 枫叶 (1)学习生字:竹、梅。 (2)用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达:()的脚印像()。 (3)将三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说一说: 出示“提示内容”: 小鸡的脚印像(),小狗的脚印像(),小鸭的脚印像()。 (4)正确朗读句子: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 说明: 此教学环节围绕着“雪上留下了谁的脚印?它们的脚印像什么?”两个问题展开,通过看图说说,听录音回答,将生字学习,句子训练融为一体,旨在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读通长句子,为读通、读好全文作准备。 在教学生字时,可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如“竹”字可以在字音上多化功夫,反复练读,读准翘舌音;“梅”则应注重字形的学习,因为“梅”字中的木字旁是本课要求认识的新部首,另一方面描摹“梅”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留”要注意区分韵母ui和iu,渗透拼音复习。学习时,可采用教师示范,形象地进行笔顺指导,为正确描摹打基础。 (三)学习课文,阅读积累 过渡:小动物们自己是怎么认为的,怎么说的呢?打开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能基本按标点停顿。 (1)自由轻声练读。 (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2.读读想想找找,小鸡、小狗、小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话?用直线划出它们说的话。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并随机学习生字“对”。 (2)指导朗读小鸡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 (3)同桌合作,练习朗读小狗、小鸭的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角色,自主选择角色。 (2)评议,理解“齐声”。 说明: 本环节旨在通过反复多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可采用范读、模仿读、赛读等多种形式,通过读读比比,读读评评,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分角色读课文理解“齐声”的意思时,教师只要追问“小鸡、小狗的话为什么要一起读?”或“小鸡、小狗的话应该怎么读?”即可以直接从学生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出“齐声”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全文。 2.总结,揭示句子:雪地上的小动物们,个个都像小画家,它们的画儿真有趣! 3.看图说说:小猪、小猫的脚印像什么? (1)同桌讨论。 (2)交流汇报。 (3)仿照课文练习说话: ……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对……说:“…………。” 4.课外延伸:了解其他动物的脚印像什么?学习课文的样子编编故事。 说明: 课文结构相似,语言简洁明了,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先看图想象,启发思考,再按照课文语言练习说话,最后仿照课文自编故事,有序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启发想象“小猫、小猪以及其他小动物的脚印像什么”这一环节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只要想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至于最后“课外延伸”这一环节,可作为弹性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落实。 (五)复习字词,指导描摹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跑、留、对、全。 3.指导描摹“梅”。 (1)书空,复习笔顺。 (2)观察“梅”在田字格里位置(注意左窄右宽及关键笔画)。 (3)学生各自描摹。 4.描摹“长”。 (1)根据笔顺指导,学生自行书空。 (2)学生独立观察并书写。 (3)评议学生作业。 说明: 写字教学时要关注写字习惯的养成,注重写字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已经描摹了一定量汉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描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写,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写字能力——能按照一定的笔顺正确书写,按照一定的位置、结构规范书写,最终达到会写字,写好字的目的。 北京版《脚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8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1个字。 能力目标:能把最受感动场景或细节描述下来。 思品目标: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 第 1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8个生字以及新词,认读1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能给课文分部分。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板书:狐狸 引导: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可以说成语:狐假虎威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狡猾 聪明等 (暗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有帮助别人的思想) 师: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会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的障碍: 1.自由读课文,利用字典和课后生字表解决字音。 2.自学生字(读音、组词、利用工具书和周围同学讨论的方法解决字词的障碍)。 3.检查自学的情况: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 哆哆嗦嗦 哆嗦 粗糙 ⑵读一读 ⑶比一比,组词: 糙( ) 惕( ) 砖( ) 造( ) 易( ) 传( ) ⑷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2.同桌检查读,评出自己的等级。 3.小声课文,说说并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分段: 第一段:佣人从山里捉来的一只小狐狸不吃不喝,正太郎恨可怜它。 第二段:在帮助狐狸一家的过程中,正太郎和狐狸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第三段:正太郎为了要回小狐狸,掉下了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在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第四段:正太郎放了小狐狸,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习你认为难写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3.写写段意。 第 2课时 教学要求: 能把最受感动场景或细节描述下来。了解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能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活动时间(约)34 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交流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交流对狐狸的印象。) 2.导入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4金色的脚印 (生:齐读课题) 当“金色的脚印”这五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些什么问题?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过渡: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本课要解决的问题,相信大家一定能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自己读书解决这些问题,比比看,谁的问题解决得好。 2.生自由读书,勾画 3.生自由汇报、交流 4.小结读懂课文的两个步骤。先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再联系全篇文章读,看看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三、精读体会,自主汇报 1.过渡:看到同学们刚才读书时认真的神情,聆听了你们的汇报,我知道你们被这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感动了,心灵受到了震撼。你们还想再读读课文吗?好让我们用心用情再读课文,细细体味那些使你感动的地方,想想为什么感动? 2.出示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小组交流自读自研。 3.自主汇报(先读一读自己感动的地方,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结合课文的语句来学习) ⑴老狐狸为搭救小狐狸不顾一切所作的一切事(喂奶、做窝、咬木桩)体会狐狸的聪明和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 ⑵正太郎为老狐狸一家做的事情(如投食物,要回小狐狸)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爱护和帮助。 ⑶正太郎失足掉下悬崖,老狐狸救正太郎。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恋的和谐关系。 4.小结,感情升华。 学完课文后,你现在觉得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 5.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课外延伸 1.总结:三只狐狸,一个男孩,动物之间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自然就是应该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 2.请同学们回家后,找找有哪些故事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又有哪些故事是人类破坏自然的,结果怎样。 3.以《小狐狸回家后》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