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连加》教学设计 |
范文 | 数学《连加》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连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连加》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2 10—3 8—7 6+4 0+9 5+5 10—8 2+5 3+7 10—2 4+3 7+1 2、情景引入:小明的妈妈带他回了趟农村老家,小明课高兴了。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喂小鸡。这不,他又来喂了(出示课件),刚开始来了几只小鸡啊?后来又跑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小鸡?该如何列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会儿,又跑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该如何列示呢?还可以怎样列?5+2+1,这个算式与以前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介绍:有2个加号,是连续的加法的算式叫做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读法 5加2加1 2、学习计算方法 5+2+1怎样计算呢?请再看一遍小鸡图的演示过程:原来有5只小鸡,又跑来2只,所以可以把5和2合起来,先算5+2=7,接着又跑来1只,所以这时候算7加1的得数,就是7+1=8 3、指名再次说计算方法 4、总结连加的计算方法 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 ②从左往右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小明在喂鸡的时候还看到了天空中飞过一群快乐的燕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3、4、2,说说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提一个问题吗?试着列出算式3+4+2,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9表示什么? 2、中午,妈妈把全家的脏衣服洗了洗,晾了起来。出示图片,你会算一共有几件衣服吗?指名列示,说计算方法。 3、在果园里,小明动手摘了好几种水果,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樱桃、草莓、桔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呢?在练习本上列示计算,指名板演。 共同交流计算方法。 4、比一比,赛一赛。 3+4+1 4+3+2 2+2+4 5+0+3 7+2+1 6+4+0 5、动脑筋 ( )+( )+4=9 四、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数学《连加》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根据同学的年龄特点,通过同学生活中饶有兴趣的情节,让同学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式。感受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乐趣。 学生已经掌握10以内的加减计算,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情节发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将连加、连减一并进行教学,有利于连加、连减的对比,掌握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巩固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为下一课加减混合计算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加上,再加上”,体会“减去,再减去”。在具体的情境中并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要记住第一步口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师:黑板上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的题,请同学计算出答案 3+2 5+1 6+4 9—3 6—1 5—5 2、编题 师:昨天给大家留了一个小作业,根据算式编一个小故事,你能从黑板上选择一个算式编一个小故事吗? 生说一个加法一个减法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也带来一个小故事,仔细看(出示图) 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喂食) 有几只小鸡?(5只) 原来有5只小鸡(板书“原来) 现在呢?(课件演示)(来了2只)(板书“来了”) 继续看图,现在又来了几只?(又来了1只)(板书“又来了”) 为了区分开,我们在这里加“先”,先来了,又来了 看图自己试着说一说这三句话,如果你想不起来,可以看看黑板(学生自己说) 找同学来说(多找几人) 2、尝试列示 师:你能用个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5+2+1) 5、2、1各表示什么? 每来一次我们就用什么连接?(加号) 换个图你还会吗? 3、出示小狗图 师:请同学们看图,仔细想一想(只看不说话) 谁能用三句话说一说?(原来有1只小狗,先来了4只,又来了2只)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只?(板书“一共有”)) 你能给同桌说一说这四句话吗?(同桌互说)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几人说) 你能写个加法算式吗?(1+4+2) 1、4、2各表示什么? 4、出示燕子图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你们敢挑战吗? 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静态图,你看懂了吗?(出示燕子图) 谁能指一指那些是原来的?有几只? 哪些是先飞来的?有几只? 哪些是又飞来的?有几只?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让我们求什么?(一共……) 同学们一起来说四句话 谁能列算式?(3+4+2) 5、认识“连加”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3幅图列出了3个算式,和以前的一样吗?(不一样,这是3个数加起来的)(你真善于观察) 这些算式里都有2个加号,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连加,是把几部分合起来(三部分) 像这样的算式你们会算吗?你会哪一个就给同桌说哪一个。(同桌互说) 6、学习算法 师:你会哪个就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谁想来试试?(一生说5+2+1) 我怎样算就好算了? 刚才这个同学是先把哪两个数合起来了?(5+2)(师板书) 他先算了谁?(5+2)等于几?(7) 谁来完整的说一说先算什么?(先算了5+2=7)多找几人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了什么?再找人说(板书“先算”) 再算什么?(两生说7+1=8)(板书“再算”)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人说、全班说、几人说) 7、巩固算法 师:如果把这两句话用到第2个题中,你会说吗? 先算什么?(先算1+4=5)再算什么?(再算5+2=7)(板书) 同桌互相说。小组说(其他同学带着任务听,看谁说的好) 3+4+2=这个能说吗? 全班一起说,师板书 8、指导算法 师:为了方便计算,老师用尺子把大家先算的数画了下来,仔细看,都是先算什么?(前两个数) 也就是先算5+2、1+4、3+4,这些都在你的那个方向?(左) 所以可以说从哪往哪算?(从左往右,板书) 9、练习 师:下面咱们来练习一下 出示练习题,说过程。3+4+1 2+2+4 4+3+2 7+2+1 6+4+0 5+0+3 10、学习连减 师:刚才咱们学习了连加,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回到一开始的时候,小鸡吃食儿,有几只小鸡?(8只)(板书:有) 小鸡吃饱了,你看怎么了?(课件出示:先走了) 先走了几只?(3只) 再走了几只?(2只) 还剩几只? 谁能完整的用4句话说一说这幅图?(一生说) 能列算式吗?(8—3—2) 11、出示猴子摘苹果图 师:猜一猜小猴子要干什么?(摘苹果) 树上有几个苹果?(10个) 先摘了几个?(学生跟着课件数:6个) 又摘了几个?(2个) 还剩几个? 怎样列算式?(10—6—2) 12、出示小汽车图 师:这又是一个有难度的图,静态的图,你能看出谁是走的吗?(车头朝右) 走了几次?(两次) 先走了几辆?(4辆) 又走了几辆?(2辆) 还剩几辆? 谁能列算式?(8—4—2) 13、认识连减 师:这三个算式和连加很像对不对?但是有不一样的地方(都是减法) 没错,算式里是两个减号,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连减 计算方法和连加也很像,连加是从哪往哪算?(从左往右) 连减也是从左往右算 请同学们尝试算一算这三个算式 左边两第一题,中间三组第二题,右边两组第三题 汇报。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先计算出第一步的答案,用第一步的答案加或减第三个数就可以了。大家学会了吗? 那老师考考大家。出示:3+4+2、9—1—2 请大家计算在练习纸上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这一课,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教学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空间: 空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我将书上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喂小鸡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之后给学生更多的情境图,从动态图到静态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训练学生理解能力。 空间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 在看懂图的基础上,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将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对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空间三:教方法,熟记运算顺序 为了解决连加、连减时,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教给了学生一个好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第一步算式下画横线来确定运算的顺序,然后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用第一步的得数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数学《连加》教学设计3一、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与其他类似知识点的关系 《连加》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5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将连加和连减放在一页中,本着一课一得的理念,将这一页内容分为两节课进行教学,学好本节课,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学过的10以内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将为下一节课“连减”以及以后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编排的意图 连加和连减是第五单元的难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而容易算错的计算障碍,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用小鸡走来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教材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不过要注意,教材中的这种注明,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学生计算时不要求这样注明。 (三)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具体的理解 通过教导学生知道连加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来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计算连加的式题,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来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和评议,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以此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于连加这部分内容,我讲课的时候会注重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的含义和掌握运算顺序这两点。 (四)课后练习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65也的做一做的目的在于巩固连加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练习十四的第1题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二、目标设计背景 (一)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 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本节安排的三个数之间的运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它与两个数运算不同,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问题。对此,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理解算式本身的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 (二)课标要求 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一理念。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次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符合“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们要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的进行运算,增强学生们的数感,着重培养的是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并通过自学和评议等手段,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对于数学有一个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教材所提供的目标设计依据 连加的编排充分利用了直观图,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儿童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这部分内容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 (一)老师的教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四个一”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不断讨论,不断更正,去获得新的知识。 (二)学生的学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揭题示标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为了从一开始就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导入,通过动画的形式给孩子呈现:草地上原来有3只小白兔,跑来2只,让孩子们列一个算式3+2,并同时板书;然后又跑来1只,让孩子们接着列算式,并同时板书,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连加算式”,同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情景的导入,不仅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什么是连加算式,同时也很好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心中有数,我口头叙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本领是会正确计算连加算式,有信心完成吗?咱们比一比,看谁表现得好,老师将奖励看书认真、回答问题积极的孩子。从而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不甘落后的心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学生自学(看一看) “连加”是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口算才能计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的计算困难。再加上一年级学生年龄太小的特点,我设计了非常具体的自学指导,如下: 把书翻到65页,手指着小朋友喂小鸡的图,思考以下问题: 1、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来了几只?又来了几只? 2、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手指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先算()+()=(),再算()+()=()。 2、第二步中“7”就是第一步算出的()。 3、连加算式要先算第()个加号,再算第()个加号,也就是按照从()到()的顺序计算。 环节三当堂检测(做一做) 1、在练习本上计算出黑板上3+2+1这个算式的得数。 2、65页下面“做一做”左边的题目并将答案写在书上。 第一个问题让两名孩子在小黑板上完成,其余孩子在练习本上完成。 检测题的第1题与例题很相似,只差一个数字,例题是5+2+1,检测题1是3+2+1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检测题2做铺垫,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通过自学学到的知识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转化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环节四集体更正(议一议) 我设计了一下三部分,分别是更正、评议和小结。其中小结的内容是: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强调顺序是从左往右。 环节五当堂训练(练一练) 1、66页练习十四第二题。 并提出问题:题目中的“4、”“2”“3”“1”分别表示什么? 2、你能列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吗?(课件出示) 3、开火车口算(出示口算卡片),要求学生分两步去口答。 2+2+6= 2+1+5= 7+0+3= 3+2+4= 环节五,关于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5+2+1=8 五、作业设计 将练习十四1、3答案写在书上。通过练习加深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与用。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