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下册教案 |
范文 | 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下册教案1学习目标 1、会认“恐”等15个生字,会写“亡”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传染”“严寒”等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A案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恐龙的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并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 2、老师找关于恐龙的光碟或录像片。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外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2、播放恐龙的录像片。 3、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现在,这些庞大的动物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消失了、灭绝了、灭亡了)随机板书课题。 4、大家想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我会读”图标,激发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分段落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课文插图、与伙伴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 4、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并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老师巡视,鼓励)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可隐藏在某种图画中),让学生认读(认读完后出现完整的图画)。 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自愿在班上展示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正音及读出恰当的语气。 巩固识字: 用游戏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如用拼音和字找朋友、生字和熟字找朋友连成词语、猜字)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1、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第2~4自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学习方法: a、读一读,朗读相应的段落。 b、想一想,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c、画一画,画出重点词句。 d、议一议,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补充有关自然科学知识。 e、填一填,合作填写表格。 说法 起因 变化 结果 2、各组小汇报学习成果,随机引导理解重点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哺乳动物、传染。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自己研究的一种说法概括出一种名称。(老师可做示范,如“寒冷说”,其余让学生动脑) 4、将表格的.内容打乱,让学生连线后进行说话练习。题型如下: 寒冷说行星撞击地球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撞击说哺乳动物越来越多恐龙染病 偷吃说地球变得十分寒冷尘埃遮住太阳,动植物大量死亡 传染说全球气温下降恐龙耐不住严寒 降温说突然流行传染病偷吃恐龙蛋 鼓励质疑,发散思维: 1、对课文提到的这些说法,你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吗? (鼓励学生对课文的一些说法提出怀疑) 2、关于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不是只有这几种说法,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第4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 3、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请帮科学家想想恐龙的灭绝还会有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说说怎样才能写好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哪个字不容易写好,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寒”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不宜长,撇捺要舒展,三个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 4、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词语积累: 1、读读抄抄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说说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把它们积累在词语本上。(如庞大、冬眠、躲避、耐不住、尘埃、遮住、枯萎、哺乳动物、偷吃、传染病、孵出、书籍) 拓展活动: 根据本文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编一些关于恐龙的故事,画成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 B案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有关恐龙灭绝说法的动画。 3、有关恐龙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提出疑问: 1、认识“恐”字,理解“灭绝”一词。 2、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引导学生大胆提问,说说自己在自学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理解字义、词义。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哺乳”不要读成“pǔrǔ”。 “书籍”不要读成“shūjì”。 “孵蛋”不要读成“fúdàn”。 “传染”是翘舌音。 “躲避”不要读成“duǒpì”。 5、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小竞赛的形式,看谁把课文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鼓励质疑,引导感悟: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疑。 3、再读课文,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说一说书上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哪些说法。 b、读一读有关的句子,并理解难懂的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 c、播放恐龙灭绝的动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合自己查找的有关资料,介绍有关恐龙的知识。 6、学做播音员,绘声绘色地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得最好。 根据爱好,自主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字指导: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本课要写的字。 2、用要写的字口头组词语,以理解字义。 3、提示“染”字上半部右边是“九”字,不要多加一点。重点指导“谜”“寒”二字的书写。提示“谜”字先写“讠”,再写“米”,最后写走之儿。 4、把每个字正确美观地写两个。(“传染”“严寒”要连词书写) 积累词语,练习朗读: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换看一看。 3、选一两段自己喜欢的课文,读给同桌听。 老师小结: 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及你所查到的有关恐龙的知识,几个人合作出一张有关恐龙知识的手抄报。 语文下册教案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本课由两则字谜组合而成,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一则谜底是“秋”,第二则谜底是“青”。在课文最后还有一个“猜一猜”的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积累字谜,多发散思维。 【教材处理】 本课在设计时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相、遇、喜、欢、怕”等12个生字。 2.正确朗读字谜,能够理解谜底与谜面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小老师带读、开火车等游戏,多形式巩固生字词读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乐说敢说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谜底“秋”“青”与谜面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小青蛙)。它邀请我们去谜语乐园去闯关,大家想参加吗?谁来猜猜看? 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教给学生猜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字谜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读文识字,学习字谜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4.小组赛读 (一)寻找生字宝宝。 1.你能找到藏在谜语里的生字宝宝,并且读给你的同桌听吗? 2.学生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欢”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又”字旁。 4.相机指导: ①“相、欢、怕、遇”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喜”可以用“猜字谜”“扩词”等方法识记。 (二)送生字宝宝回家 (三)摘苹果游戏 学生抢读生字 (四)词语学习 把生字宝宝放到词语里你还认识吗? 1.帮助小青蛙成功跳到对岸 2.指导猜谜。 (1)逐句读读猜猜。什么东西是红的?什么东西是绿的?左右说明了是什么结构的字? (2)你可以做个什么手势表示“相遇”呢?“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3)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3.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右边是“火”? 4.再来读读这个谜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5.再跟老师念念猜谜语的儿歌。 6.齐读儿歌。 三、学第二个谜语。 1.师:有信心猜出第二个谜语吗?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小组内试着说一说,猜猜。 2.小老师带读。 3.我们来看看谜语说了什么。提示理解词语:“互相”、“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洁透明”。 4.你怎样来猜这个谜语? (1)点拨出示:情、清、请、精、晴、睛,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谜语,你又想到了什么? (2)猜到谜底了吗?怎么猜出来的?随学生回答板书。 (3)奖励大苹果。 三、自编谜语 1.这两个谜语有趣吗?你能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生字编几个字谜让同学们来猜一猜吗? 2.要求学生最好能记住,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不出来,就告诉他们该怎样猜。 3.一年级下册20课编字谜遇,及,怕,纯,凉,跟,谁,最,攻, 鸡犬不宁jī quǎn bù níng [释义]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语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把一个地方搅得齑菜不生;鸡犬不宁。” [正音]宁;不能读作“nìnɡ”。 [近义]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反义]鸡犬不惊 [用法]多作补语、谓语。作贬义用。一般用来说明环境很不安宁。 [结构]主谓式。 [例句]越是在人心不定、~的当口;我们越是要心里有谱。 [英译] Even cocks and dogs are not in peace。 语文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汉字”一组形声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根据汉字形旁来区别基本的字义,帮助辨别和识记汉字。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 2.指导学生辨别形近字,按笔顺规则书写形近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选词写话,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写句子,培养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阅读欣赏短文《树真好》,引导学生体会树的好处,懂得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5.语文生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敢于表现,乐于交流的品质。引导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区别形近字;规范地书写;选词写话;进行阅读和语文活动。 [教学难点] 开展“我来露一手”的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形近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阅读欣赏范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看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有公鸡在报晓,有好看的花草,有美丽的彩云。)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谣。(出示小黑板: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 3.仔细观察歌谣中带点的汉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四个字是形声字,它们的形近,音近,只是偏旁不同。 4.你能根据这些字的偏旁说说你所理解的字义吗? 5.小结:这些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形旁表示了字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的.形旁区别它们,这样就不会把它们弄混淆了。 二、写字板。 1.认读要写的六个字:晓、浇、卷、巷、旧、归 2.辨别它们的字形。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教师范写,提示学生观察教师书写时的运笔方法和笔顺规则。 5.学生描红,提醒学生注意“晓”和“浇”右边不要多一点,“卷”和“巷”下面的写法不一样,“卷”字的下面部分是两笔写成:横折钩,竖弯钩。“巷”字的下面部分是三笔写成:横折,横,竖弯钩。 6.学生将每个字书写两遍,写完以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选词写话。 1.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将一块块积木想办法搭成一座房子,真好玩。我们今天来玩一玩用“词语积木”搭“句子房”的游戏吧。 2.小小建筑师,来看看有哪些词语积木可以让我们选用吧。 出示词语:芳香向往坚定迎接非常敬佩 3.想一想:你准备用其中的哪些词语写话呢?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学生写句子,写完后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在黑板上画出几棵树:同学们,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引入:同学们很喜欢树,树的好处真多啊!我们今天来读一篇美丽的短文《树真好》。 二、阅读欣赏。 1.听录音范读短文,听清楚字音,想想短文里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不会读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3.快速默读短文,标出自然段。这篇短文共有9个自然段,请9名同学开火车读,集体纠音。 4.读好词语:筑巢勤施肥 5.再读短文,想一想:短文中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找出文中的相关段,多种形式朗读。 6.指导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读了这篇短文,一定对树更加了解,更加喜爱了。那么,我们要怎么样读出喜爱的感情呢?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全班有感情读。 三、语文生活。 1.过渡: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读真好,让我们一起享受了树的好处。这几个同学有朗读的特长,这是他们的长处。我知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同学有自己的特长,你们想来露一手吗? 2.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模仿……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有什么爱好? 指名说说图意,师生共同评价(图上的小朋友小明是个小航模迷,他正和小伙伴一起研究他做的飞机模型呢)。 把你的特长介绍一下,可以边介绍边给大家展示一下,可以当场表演,如朗诵,模仿,唱歌,跳舞,器乐等,也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书法绘画作品给大家看。 3.小记者采访问爱好和特长。 (1)你想知道同学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吗?让我们互相采访一下吧! (2)指名示范,评价双方的说话态度是否礼貌,声音是否响亮,问题是否清楚,回答是否完整具体。 (3)提示:你想问同学哪些问题?如:你最喜欢干什么?为什么喜欢?你有什么特长?怎么学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老师适当点拨。 (4)分小组进行采访交流。教师巡视,请同学示范。 4.你愿意把你的爱好和特长写出来吗? 请把刚才对“小记者”说的内容写下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6.交流写话作业,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互帮互学。 7.老师点评学生的写话练习。 语文下册教案4教学内容:课文《礁盘》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知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受到思想熏陶。 4、通过阅读,想象情境,探究课文内容。 5、品读、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体会其对祖国的情感。 6.感悟海防战士的爱岛爱国之情,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体会将军心中的深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礁盘的有关资料、 课时:两课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对海岛的爱。我们一起来阅读《礁盘》,感受边防战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驮(tuo)蔬(shu)熬(ao)罐(guan)秧(yang)筷(kuai)构(gou) 2)理解词语。 凝视:聚精会神的看。 沉吟: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3)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相关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10)将士们在礁盘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11~25)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 第三部分(26)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读课文(1~10) 1)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礁盘南边有什么秘密?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你从什么中得到体会呢?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 岛上条件艰苦,战士们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建设海岛。他们爱海岛就如爱自己的家。 2.读第11~25自然段。 1)小组交流讨论:将军为什么变了脸色?将军看到了什么?队长说了什么?将军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战士们有什么行动?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班内交流。 a)菜地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表达了将士们对祖国、对海岛的热爱之情。 b)将蔬菜给首长吃,表达了战士们对首长的爱戴。 c)首长将菜倒进汤里,哽咽着说“我谢谢你们”,表达了将军对战士们的关爱。 d)“战士们自觉的围了过来,让将军把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碗里”。表现了战士们理解将军,更用行动表达对将军的理解、爱戴。 e)感受将士们为了祖国的海岛同甘共苦的品质。 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三、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 4、礁盘 小岛(礁盘)没水、没树、没草、没土 战士绿色菜地(中国地图) 将军行军礼 语文下册教案5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以“树根”为题,写了人们对它的不同态度:老太太把它抱回家做柴烧,木匠认为它可以做成小凳,而艺术家却把它做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表明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启迪人们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终于”在课文中的意思。 (2) 懂得去发现美,创造美。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去发现、总结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普通事物中往往蕴含着美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课题 1. 教师演示课件: 这是一棵普通的`树根,被人丢弃在荒野上,很久很久没有人理睬,可是有一天,它被人捡起来,从此,命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3. 板书课题:树根。 二、 创设问题,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1. 精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 出示小黑板,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找出答案。 (2) 指名汇报交流。 (3) 比赛朗读。学生评价。 (4) 指导背诵。 2. 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找出描写艺术家雕刻树根过程的词语。理解“仔细琢磨、精心雕刻。” (3)句子对比朗读:体会“终于”在课文中的意思。 (4)指名背诵。 3. 拓展延伸,熏陶感染。 (1)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称赞” (3)当人们看到这件优秀的根雕作品时,会怎样称赞? (4)美读全文,讨论课后题: 老太太、木匠、艺术家的想法为什么不一样?你赞成哪一个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什么? (5)背诵全文 三、启发激励。 1.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蕴含着美,只要你用美的心灵 去审视他们,你就能发现美;而我们的双手,正是创造美的巧手 。 2. 欣赏作品 四、板书设计 老太太 烧 饭 木 匠 (用)树根 做小凳 艺术家 做根雕 语文下册教案6一、导入 齐背《归园田居》 二、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齐读诗歌。 三、理顺文章大意 1.同桌互助,试译诗歌。 2.交流难点,理解诗意。 参考: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僻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山。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眼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四、诗句赏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明确:“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确:表现了诗人的超凡脱俗,淡泊名利。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确: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明确: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的景物描写。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确: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6.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远离尘嚣,置身于自然中,清静美好自然的生活。表现诗人洒脱、恬淡、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五、拓展阅读: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积累关于“酒”的诗歌名句。 3.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淡泊名利、宁静处世 超凡脱俗、热爱自然 洒脱恬淡、追求自由 雷真民 语文下册教案7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写结合,写写自己经历过的微笑。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提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3、学生试读课文,指名学生愿意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4、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诗歌以后,你对“微笑”这个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5、认读生字、生词。 (二)再读生疑,研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提问。 如:为什么说微笑的价值很高?为什么说微笑是朋友间交流的信号?为什么说“在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小组内研读,讨论。 3、集体交流,感悟诗文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 a、微笑很容易做到,你是不是常常对别人微笑?如果你以前不爱微笑,以后回怎么做? b、诗人把“微笑”比作“身份证”,想一想还能把微笑比作什么? (三)反复练读,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画出句尾押韵的`字,自己反复练读,体会朗朗上口的感觉。 2、指名读诗,互相评议。体会这首诗语气亲切的特点。 3、尝试背诵课文,同桌互背。 (四)读写结合,积累词语。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把微笑送给别人或接受别人微笑的经历,先说一说,注意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为什么把微笑送给别人(为什么接受别人的微笑),“我”的心理活动以及别人的表现(动作、语言、神态)等,然后再写下来。 2、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如:转瞬即逝,善良淳厚。在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语文下册教案8教学 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的孝心。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 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木兰代父从军的孝心,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巾帼英雄①,名叫花木兰。 段导读:故事的主要人物,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②万分。[句导读:要读出既担心又着急的语气。]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③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段导读: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④战功。 段导读:花木兰告别了亲人,女扮男装踏上征程,奋勇杀敌,战功赫赫。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⑤她,这才惊讶⑥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⑦俊美的姑娘。[句导读:“竟”既写出了出乎意料,又表现出将士们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 段导读:花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后,将士们惊叹不已。 字词导读? ①英雄: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②焦急:着急。 ③说服: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 ④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这里指战功卓著。 ⑤探望:看望(多指远道)。 ⑥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⑦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生字卡片,投影。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木兰诗》,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诗词。它给我们讲述了花木兰的事迹,你们想了解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花木兰有关的故事——《木兰从军》。 二、初读课文,认读本课的生字,了解课文的内容 1、请学生看课后的生字表,认读本课的生字。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读。 3、重点指导两个多音字。 4、做游戏,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1)把生字分为甲、乙、丙三组。 甲组:扮袍 乙组:渡赫将 丙组:竟俊 (2)每组字和音节分列两排,请学生把相对应的用直线连接起来。 (3)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前面来完成。 扮bàn袍páo 渡dù赫hè将jiàng 竟jìng俊jùn (4)请学生反复读这些生字。 5、请学生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6、哪位同学自愿汇报自己朗读课文的情况? 7、订正以下字音。披战袍:pī,不能读成pēi。文静俊美:jùn。 8、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请学生自学其他生字。 2、汇报自学结果。 征:出征不会是一个人,所以是双人旁。 兵:注意笔顺。 功:左右结构,左边稍高。 将:笔顺,右上是“夕”。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描红练习。 6、在书上画出带有生字的词。 7、请学生反复读这些词语。 四、巩固练习 1、进行扩词练习。 征:征服出征长征 兵:士兵小兵 应:应该理应 2、把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名子()出争()胜立()将土() 附答案 名子(字)出争(征)胜立(利)将土(士) 12木兰从军 zhēng征bīng兵dá达jīn巾 yīng应gōng功lì利jiāng将 在教学本课前,可让学生事先准备《木兰诗》,虽然该诗较长,但是在学习中,学生能找出课文与诗歌相似的地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应该说这篇课文很吸引学生,特别是被木兰的那种精神所深深地打动,所以读起课文来,学生们会很有劲。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bīnɡ jiānɡ jūn máo jīn gōng lì ()()()() 二、补充词语。 焦急()()再()追()赫赫()() 文()俊()()通()大 三、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木兰诗》读读,背背。 答案: 一、征兵将军毛巾功利 二、万分三问有名静美神广 1、学习课文,体会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2、背诵课文。 木兰穿女装、军装的两幅图片,投影。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木兰穿军装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课文中所讲的那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她的事迹。(板书课文题目) 二理解词语的意思 1、请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2、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3、在学习小组中汇报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老师巡视,并参与、指导小组学习。) 4、请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焦急:着急。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燕山:燕山山脉,山的名字。 赫赫战功:非常多、非常大的功劳。昔日:往日;从前。 5、请学生在理解词语后再来读课文。 三学习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含意 1、在我国古代,女子是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不能和男孩子一起读书、工作,更不用说当兵、打仗了,哪像现在呀,有那么多英武的女兵。那木兰是怎么从军的呢?读读课文。 学生甲:木兰见朝廷下达的征兵文书中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已是年老多病,打仗又是一件艰苦而危险的事情,木兰不想让父亲去冒险。 学生乙:弟弟年龄小,不能去当兵。 学生丙:如果不去,朝廷又会怪罪。 总结:所以,木兰只得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了。 2、当木兰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她的家人答应吗?为什么? 学生甲:她的家人肯定不答应,她是再三劝说才说服家人的。 学生乙:她的家人肯定怕她出去打仗会有危险,因为战场上死伤无数,多少壮士都战死沙场,更何况她是个文静俊美的女孩儿呢? 3、花木兰是怎样劝服家人的?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然后说一说吗? 学生甲:木兰说,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就让我代父出征吧! 学生乙:木兰说,我虽然是个女儿家,但同样可以为国分忧! 学生丙:木兰说,父亲、母亲,你们放心吧!女儿会保护自己的,你们就等着女儿的好消息吧! 4、把刚才学生说的话连成一段通顺、完整的话,然后说一说,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和感情。 5、看投影,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兰告别了亲人,()战袍,()骏马,()黄河,()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 )。 (1)请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该怎样填。 (2)请学生口头填:披跨渡过多年赫赫战功 (3)通过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甲:通过“披、跨”这两个词,我体会到了花木兰的英武,她和其他将士一样勇敢、勇猛杀敌。 学生乙:通过“渡、过”这两个词,我体会到了花木兰征战的艰辛。 学生丙:通过“多年”这个词,我体会到了花木兰出征的时间之长,不是一两年,而是多年。 学生丁:通过“赫赫战功”这个词,我知道花木兰不仅女扮男装代父出征了,而且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立下了许多战功。 6、通过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花木兰真不愧是女中豪杰,我真佩服她。) 7、出示花木兰穿女装的图片。你们说当战争结束后,人们发现花木兰的真实身份时会怎样?读读课文。(惊讶没想到) 8、这些将士们以后会怎么想? 学生甲:有的将士会更佩服她了。 学生乙:有的将士会为她的孝心而感动。 9、读读这段话。 四、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关于孩子如何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同学们来读一读。 12木兰从军 木兰代父出征男装图 文静俊美女装图 学生们对花木兰的故事都有所耳闻,但对这个故事并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背景。如果不解释清楚背景的话,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应对这篇课文的背景下功夫。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读书很多,对古代战争繁多的背景都有所了解,只要稍微一介绍,他们立刻明白了,不用多说。 怎样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人物呢?因为故事背景的久远,其实孩子们初读课文时是不理解什么是从军的,所以课题中的“从军”是个切入口,接着介绍当时女子不能从军的背景,学生们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木兰要从军?木兰是怎么从军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积极自主地学习文本,在扣住“紧急、为国为家、分忧、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心爱”等词一次又一次深入体会后,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中,还可设计“花木兰说服家人”这个扩展性训练,让学生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然后借助插图展示花木兰驰骋沙场的生动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雄的形象;最后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战场上的男装和胜利回乡之后的女装,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通过这一系列多向互动的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在读中表达了对木兰的忠心赞叹。最后发自内心的称木兰为巾帼英雄!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Páo()chì() 袍赫 báo()h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巾()达()功() 斤()这()动() 三、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附答案 一、袍(páo)赫(hè) 二、毛巾一斤达到这里功名动作 三、略 1、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对后世影响深远。故事最早见于北朝民歌《木兰诗》,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语文下册教案9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每次有什么不同。 4。通过故事的学习,明白在与别人说话时,要抓住关键信息,语言表达要准确。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读懂长课文;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分角色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要把时间、地点等几个要素说清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小动物头饰和贴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要、连、百、还、舌、点"6个汉字。 3。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创设情境: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小伙伴,快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图片)它们都是动物,是动物王国的成员。 2。老师板书"动物王国"。出示词语卡片"动物",指名生认读,注意指导"物"在这里读轻声,部首是"牜"。 3。老师补充课题"开大会",大声说:动物王国要开大会了(指名学生读课题)。 4。师激趣:狗熊接到老虎大王的命令以后,赶紧拿出了大喇叭大声喊:"大家注意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可是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没有去参加,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二、初读故事,识字学词 1。老师绘声绘色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边讲故事,边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在听得过程中收获了哪些信息) ①师:刚才老师的故事讲的好吗?你们夸夸老师吧。 ②把你们刚才听到的给老师说一说。(学生汇报) 2。你想读故事吗?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试一试吧。(课件出示自读要求:①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找出本课生字,并用笔圈起来。③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3。学生自主读课文。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本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老虎、狗熊、通知、注意、要、一连、十遍,指名学生认读。老师正音,学生再次认读。 ②学生理解"通知"的意思,并用"通知"练习说话。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课件出示) ①出示词语卡片:一百遍、还是、舌头、鬼脸,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舌头"的"头"在这里读轻声。 ②学习"还"这个多音字。学生自主说一说它的两个音,并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鬼脸"一词,老师做示范,学生通过动作和表情来理解。 (3)指名学生朗读8~1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几点钟",指名学生认读,并鼓励学生用"点"组词(老师课件出示)。 (4)指名学生朗读14~17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准时,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说说什么叫"准时"。 (5)全班齐读18自然段,老师出示词语卡片"第二天",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区别同音字"弟",指名学生分别用"弟、第"组词,师课件出示,加强区分。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尤其是读好人物对话。 5。巩固识字: (1)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巩固识字效果。 (2)单独出示本课13个生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字方法。 老师指导:注意观察汉字的整体结构,借助偏旁理解汉字的意思,通过与形近字比较、识字加笔画、熟字加偏旁等方法来记忆字形。 (3)游戏巩固:小熊爬楼梯(课件出示楼梯、小熊图,每上一个台阶就要认读一个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信息 1。师过渡:这篇课文很长,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学生交流) 老师继续启发:要想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得抓住故事中一些重要信息。 2。再读课文,了解故事中人物。 (1)老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动物,最主要的是谁?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师指导学生交流并在黑板上贴出动物图片: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最主要的'是狗熊。(因为故事中狗熊出现的次数最多,语言也最多) 3。了解主要人物所做的事情。 (1)师提问引导:狗熊主要做了一件什么事?总共做了几次? (2)学生交流,老师小结(课件出示)狗熊主要是播通知,让动物们参加大会。 (3)鼓励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狗熊一共播出了几次通知,画出相关语句。 (4)学生读书,圈画并交流,师引导学生画出狗熊四次播通知的内容,并读一读。(课件出示) 4。了解故事的结果。 (1)老师质疑:动物们最终参加大会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学生交流,并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5。师小结:虽然这个故事很长,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和故事的结果,就能了解它的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完整、清楚。(故事主要讲了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召开大会,狗熊一个通知了四次,最后,动物们准时参加了大会。)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要、连、百、还、舌、点。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记忆。 3.学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方法。 4.师课件演示生字书写顺序,并做重点笔画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百、舌、要"这三个字的主笔画都是"横",注意要写的又平又长;"连、还"的部首"辶"由三笔组成,点、横折折撇、捺,注意第三笔是平捺;"点"字的四点底第一点是左点。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还知道了动物王国要召开大会,狗熊负责通知大家,但在播通知时遇到了一些麻烦,直到第四次才将通知播报准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语文下册教案10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鸡冠花装饰和谐捣衣。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门前开(); 屋后()成阴,院里()成群, 河中()戏水;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 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三、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2、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3、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语文下册教案11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语文下册教案12【教学设想】 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并掌握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怠、叩问、绮秀、裘葛、谒余、撰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⑴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⑵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⑶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⑷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滑。 ⑸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⑹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⑺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4、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5、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⑵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⑶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⑷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6、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7、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学习课文第2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段。 2、学生采用结合注释、相互交流、向老师提问等不同方式,理解本段中的重点语句,疏通阅读障碍。 3、思考以下问题: ⑴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⑶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学生讨论后归纳: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七、学习课文第3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3段。 2、学生自行翻译之后,教师指名学生翻译本段。 学生翻译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订正其中的错误,使学生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思考:请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学生概括归纳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作进一步阐述。 八、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九、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宋濂辞官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其目的是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再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宋濂,他是元末明初文学家。让学生通过熟悉课文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给学生学会课前先预习课文,可以查找一些资料,根据课下注释通晓文中大意。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模糊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查字典,查找文中的重点字的注音、意思。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要知道问题来自学生。对于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的活动中,同学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学生的提问,我知道了同学们的问题在哪儿,讲课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先讲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序?接下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对文中的重点句的翻译、重点文言词进一步掌握。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主旨句、一些理解句填空,体会文章的中心。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谈一谈学习宋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精神。另外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再扣得细一些。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容易厌学。因此,可以多考虑一下教学的设计更新颖一些,课前可安排一些活动,便于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中的中心,要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结构。首先讲到作者求学的'艰难——抄书难、求师难、旅途难和生活难。再次说到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等。每讲一节课要不断进行总结。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但始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有些问题须讨论解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一味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活动太留于形式。同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空间,一个是问题空间,重要的一个是思考空间、时间的掌握要合理。在课堂小结中,要多样化,不能让老师唱独角戏,实际上让学 通过这一节课,我觉得这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字、词疏通把握文意,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课堂中学生学习劲头很大,气氛很好。另外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了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 语文下册教案13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把握“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略知古诗词的长吟,能投入地朗读诗句。 2、想中、说中感受“无边光景”,感受春天的万紫千红,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3、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 4、理解感悟“万紫千红”的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这是怎样的春天?(并揭题。) 二、诵读: 1、自由读。 2、范读。 3、个别读。 4、交流学习心得。(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重点把握: (1)“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作者。 三、想象: 1、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小结反复朗读“无边光景一时新”。 四、说理: 1、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作者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作者灵感一动,涌出了一句千古佳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为什么会“等闲识得东风面”? 3、反复朗读“万紫千红总是春”。 4、“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来,挥舞剪刀,裁剪出了“千万条绿丝绦”,裁剪出了“千万朵鲜艳的红花、紫花、白花、黄花”,裁剪出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有了新的含义。 5、出示各类报刊出现的与“万紫千红”有关的标题。读中感受理解“万紫千红总是出春”的另一意义。 6、除了这些,还有哪里也是万紫千红的? 7、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孔子”儒家思想“万紫千红”,书本的知识“万紫千红”,懂得诗句中“劝学”道理。 8、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懂得读书。 五、总结: 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识得唐宋诗! 语文下册教案14【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2、乐曲《春江花月夜》; 3、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及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cai出示图片) 师: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看到这幅场景,你想说些什么?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古诗、故事、或者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发言) cai出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么美好的遐想。 师:同学们,你们也被这皎洁的月光勾起了无限的遐想了吗?(是的)那么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学生朗读cai出示的这句话。) 师: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相机点击宇航员首次登月的图片)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cai出示自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出示的自读要求,自由的.读一读课文。 屏幕上出示了哪些自读要求?请一个同学来大声地读出来。(指生读) 1、划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课余搜集的资料,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老师相机发表,学生填写表格) 我最感兴趣的谜 我的猜想 语文下册教案15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知道王老师是一个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点: 知道王老师是一个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你们认为那些字词需要我们注意,认识了解。 尴尬 时髦 左撇子 嘟囔 难堪 战战兢兢 哄堂大笑 不知所措 趾头 独一无二 似懂非懂 愚蠢 2、速读课文,注意刚才我们提点的字词。 3、理解课文 4、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她一件什么事? 5、通过这件事,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默读边抓住人物特点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二、重点指导 ◆ 王老师让我看她左脚上的6个脚趾头。 ◆ 王老师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骄傲。 ◆ 王老师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而感到惭愧,不要因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二羞愧,不要为别人的愚蠢二羞愧。 ◆ 第二天,王老师穿上露脚趾的蓝凉鞋。 1、朗读课文,通过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2、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想想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自己以前是怎么看待的,现在又是怎么看的? 3、文章为什么用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为题目? 小结: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要因为自身的条件不好或有缺陷而自卑,要勇敢的面对它。也不要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缺点,有不足而失落羞愧,要鼓足勇气去改正它,争取在这方面超越其他人。这不仅是王老师想告诉媚娘的,也是杨老师想告诉大家的。 三、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王老师: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