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范文 |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精致”“情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读、说、议中理解课的内容,体会故事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爷爷的敬佩和赞叹的思想感情。 2、启迪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反民事情做得完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读课题。 2、教师导读:同学们,这篇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又将给我们是什么启示呢?请大家自读课文。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国王的宝碗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乌斯曼老爹说的话,并读一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读,其他正音,教师再强调。字音:“曼”是前鼻音;“瓷”是平舌音;“拢”的声母址“|”字形:注意“陶”字的右边里面足“伍”;“傻”下中部分的撇和点不能丢,注意区别“意”和“竞”。 (2)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在读中巩固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通课文的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国王的宝碗讲厂—件什么事?(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爹用了—年时间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样的碗,但却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国王和陶工们) (反馈白读的情况,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多边互动作用,交流学生的情况。重点认读生字,积累词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要点语,说一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整体温表感知课文内容。 四、理清条理,讲故事 1、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起因 2、指名反馈。 起因:国王的宝碗不小心打碎了,他要求陶工们把碗补好,不然就绞死他们。 经过:陶工们只好请乌斯曼老爹帮忙,乌斯曼老答应他们用一年的时间试 结果:一年后,乌斯曼老爹研制出—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却不肯把方法告诉大家。加法尔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这个故事说—说。 4、指名说一说这个故事。(在讲故事,让学生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乌斯曼老爹话的含义,从中悟出道理。 2、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精致观赏陶工浑身裂缝奇妙情愿沉默笑眯眯 2、师导:今天,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二、理解句子、感悟道理 1、师导: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乌斯曼老爹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换给国王的宝碗并不是原来的那个,而是他自己重新做的) 3、教师质疑:是呀,这只宝碗并不是补好的,而是重新做的。同学们,这只宝碗能修补的没有一点儿裂缝吗?(不可能)那乌斯曼老爹为什么要答应帮助陶工们呢?(指名反馈:因为如果他不答应,陶工们就必死无疑) 4、教师出示句子,引导读一读。我们来看看乌斯曼老爹当初是怎么答应陶工的请求的。乌斯曼老爹想了想说:“到你们国王那儿去,让他给我一年期限,也许我能想出办法来。”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真的是要用一年的时间去想修补宝碗的办法吗?(不是)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能想像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个宝碗肯定是修不好的,可是如果我不答应,这些陶工就都会被绞死。如果我用一年的时间试着去重新研制一个和这个宝碗一样的瓷碗,成功的话,他们才有可能获救??) 5、教师:乌斯曼老爹成功了吗?(成功了)可是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这是为什么呢?(保住大家的性命), 6、教师导读:乌斯曼老爹想保住大家的性命,所以没有把自己的办法告诉大家,可是大家就是好奇,把乌斯曼老爹围起来,想问个明白。这时老爹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教师出示句子)我和你们做的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 (1)指名说说乌斯曼老爹的秘密是什么?(认真、努力)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就能事情做得完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教师引导;乌斯曼老爹说的话中还有哪一句和这一句的意思差不多?(指名反馈)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韵事。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乌斯曼老爹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研制出和国王的宝碗一样的瓷碗。本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自已的认真和努力做到了) (2)从乌斯曼老侈说的这句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加深学生对这个道理的感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抓住乌斯曼老爹说的话,进行深入的探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使学生受到启发) 三、总结全文,谈感想 1、教师:同学们,乌斯曼老爹用自己的认真和努力,研制出一个和国王的宝碗一模一样的瓷碗,挽救了所有陶工的生命。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经过乌斯曼老爹的努力,这件事情成了可能。你们想对乌斯曼老爹说什么呢?(学生抒发自己的感要卢) 2、教师: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地引导: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尽自己所能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并努力地去把这件事情做好,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国王的宝碗 宝碗破碎一年后宝碗“完璧归赵” 认真、努力(重新研制)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 1、学习征求意向看法的采访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采访的灵活性、应变性。 3、进一步培养礼貌习惯。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解题明白 1、复习:采访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自我介绍⑵提问得体⑶结尾有礼貌 2、解题:热点采访 热点——指人们共同关心、议论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围绕当前教育上热点对同学进行采访,了解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示例明法 1、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示题) 2、讨论提问:①你认为当前你的课业负担怎样?为什么? ②你觉得该怎么改? 3、讨论起始:①对不起,打扰一下②请你说说 结尾:①打扰了,谢谢②谢谢 4、学习示例:小记者:“我是蓓蕾电视台的小记者,打扰一下,向你提个问题可以吗?” 甲学生:“可以。” 小记者:“你认为我们现在作业负担重不重?” 甲学生:“我认为我们现在负担不太重。” 小记者:“请问,为什么你认为现在学习负担不太重?” 甲学生:“因为,现在老师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平时作业一般不太重,到考试前那作业负担就重了,所以说不 太重。” 小记者:“现在我觉得同学们课间休息为什么得不到保证?” 乙学生:“我认为主要老师讲得还太多,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大部分课堂作业在课内得不到保证。” 小记者:“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再见。” 甲、乙学生:“不用谢,再见。” 三、同桌互说 四、班级表演(一人当记者,多人采访)评价:提出要求提问要得体,说话要有礼貌 五、小组采访讨论 1、主题①减负情况②休闲活动 2、小组讨论 3、全班分组进行采访比赛各派两名同学当评委 六、实践作业】 进行一次热点采访,并写成稿,向学校广播站和电视台投稿。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 1.借助批读语,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框架,整体感知华山的险。 2.运用赏析词句的方法,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进一步感受华山的险。 3.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4.从文中得到启发,感受到挑战困难,战胜自我,会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感受到华山的险。 2、在关键词句旁试着批下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课题。 2.回顾批读文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批读,理清脉络 1.问: 齐读第一处作批,体会问的精妙。 2.第二到五处作批: 抽生读,谈这几处旁批的发现;教师点出这是概括式旁批,渗透作者的写法。 3.交代学习任务: 这节课将重点用赏析词句的方法去批读。 4、师范读全文,学生勾画好词好句。 三、赏析旁批,体会情感 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哪些词句能体现华山的险?用相关符号做记号,在结合上下文写感受。 2.交流展示,重点理解:“峭壁林立,横空出世,夹,龟缩”,体会山路的险,相机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 第三段: 1.继续运用刚才的方法赏析描写华山险的词句。 2.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抓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第四段: 1.激情谈话创设情景:当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征服华山时,你想说什么?想喊什么?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段。 3.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华山美景。 4.齐读课文已有的旁批。 5.写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总结升华 在生活中做强者,去品味更多挑战的快乐。 板书设计 7 华山的险 华山天下险 山崖险 山路险 赞叹 热爱 峰峦险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今天,我们来-起学习一首与童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听配乐诗歌朗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三、认知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主字。 (1)指导书写。 "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 "鹰"的里面上部是"惟",不要写成"佳"。 "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①学生轻声跟读。 ②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③教师范读。④领读。 ⑤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写小字 教学(后记)后思: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一、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周公吐哺(bǚpǚ)家给人足(gěijǐ) 人间天堂(jiānjiàn)亲密无间(jiānjiàn) 支支吾吾(wǔwú) 二、将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 ()乱反正一衣()水和()相处 ()前启后()前毖后兴()勃勃 ()扬顿挫精()求精()上添花 相得益()()断丝连欲说还() 谈笑风() 三、妙填成语。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 ()()()花()()()花()()()花()()()花 四、用所给的成语填空。 喜闻乐见兴致勃勃喜怒哀乐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别具一格雅俗共赏自娱自乐 ()、()的乡戏是农闲的时候,农民()的一种活动。它()、()、()。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听得()、()。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江南秋夜,放眼望去(),真是()啊。明月清风、(),水光接天、()。江山如画,徜徉在这(),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五、补充成语,并按照要求归类。 欲说还()()()吐吐闪烁()词()()吾吾 口若()河妙语()珠谈笑风()眉飞色() 想说又不敢说、有顾虑: 搪塞应付、含含糊糊: 滔滔不绝,精彩巧妙: 兴高采烈有说有笑 六、填字成词,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荣辱()()藕()丝()()()相照同病()() 千丝()()唇()齿()同忧()()亲密()()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乌斯曼的话,明白只要认真,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揭题激疑。 1、板书课题。 2、激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国王的一只宝碗摔碎后,召来全国的陶工补碗,可是大家都没法补好,乌斯曼老爹在一年后交给国王一只和宝碗几乎一模一样的瓷碗,保住了大家的性命。最后乌斯曼老爹把他补碗的秘密告诉了孙子。) 3、给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2自然段):碗摔碎。第二段(第3—6自然段):补碗。第三段(第7—9自然段):补碗的秘密。板书: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三、细读课文,感悟道理。 1、快速读课文。 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 (1)从哪儿看出国王对宝碗的喜爱?(派一百个士兵守护它、请邻国的国王来观赏宝碗、气得三天没吃饭、捧着宝碗看了又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等。) (2)找出描写陶工们神态、语言的句子画记下来。想一想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①陶工们都傻了眼,他们对国王说:“就是神仙下凡,也没办法把这么碎的碗补好。” ②陶工们整夜对着碗发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③老爹,救救我们吧! 以上句子表现了补碗的难度非常大,要把碗照原样补好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说明了碗能否补好关系到陶工们的性命。 (3)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是什么? (4)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①我和你们做得一样,没有什么秘密。我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努力把它做得精致完美。(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要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②热爱自己的工作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件陶器,就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认真对待,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3、讨论:从乌斯曼老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世上无难事”,只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再难的事情也能做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4、结合亲身经历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5、小结:乌斯曼老爹不愧是手艺的陶工,他将自己重新做的一只碗交给了国王,挽救了所有陶工的性命。同时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板书: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 2、检查交流。 重点指导:“致”的右边是“反文旁”,不要写成“折文旁”。“傻”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了“囱”。“竟”要与“竞”区别。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30国王的宝碗 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这次班会的"趣"。 教学难点: 体会老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 二、走进"有趣的班会"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 2、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 3、全班汇报,归纳。 (1)在班会上陈思同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 4、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5、全班汇报。 (1)爱迪生年幼时和同伴做让人充气升天实验的故事。(人们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送入上天的气球) (2)课件出示: 奇思妙想特点 发明像金箍棒似的书包能变大变小发明会说话的钥匙能自己说话发明像气球一样的旅行袋能悬在空中发明不怕摔的眼镜摔到地上能自动弹到手里给马路安个拉链可以随时打开 我也想发明… ①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②把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探究吧! 三、领悟班会的主旨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说说对班主任那段话的理解。(学生自由交流) 3、与小组同学一起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感悟这次班会的"趣"。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的学习方法。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写出内容具体、通顺的文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审清题目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复习难点: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指导写作方法。 1、审题: 即把握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 2、确定作文题目的重点。 学会确定题目的重点是审题过程的重要一步,因为只有确定了题目的重点,才能更好地选取材料,突出文章的重要部分。 3、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 指名说,板书: 时、地、人、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习作开头的方法: (1)开门见山。 (2)提问式开头。 5、习作结尾的方法: 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⑵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⑶抒情结尾(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或敬佩之情) 6、复习本学期要求写作的几作文。 a、写一个人(赞扬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记一处景物(抓住特点表现出“美”) c、写一件物品(抓住形状、特点、用途来写) d、写读后感。 e、介绍我们的学校。 f、谈压岁钱的用法。 三、练习: 1、我敬佩的人。 A、要求用一件典型事例赞扬他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B、小组内练习说话。指名说话,师生共评。 四、小结: 写作文要靠平时积累材料,多练习,多动笔,才能提高作文能力,希望大家多观察,多练习。 五、作文: 以《一件自己深受感动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七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按红、橙、黄、绿、蓝、靛、紫次序连续分布的彩色光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书七色光,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使学生增长知识。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形近字的学习,使学生区别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累语言,感受古诗文的美。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语文七色光一,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探究新知 练 1. 辨析形近字组词(教师出示小黑板) 魄(气魄) 辨(分辨) 染(染红)壮(壮士) 贤(圣贤)撒(撒落)渐(逐渐)魂(灵魂) 辩(辩解)柴(柴草)妆(化妆)撤(撤退) 览(阅览)惭(惭愧)庙(庙门)届(届时) 园(园地)圆(圆圈) 这道题的每组字都是形似易混淆的字,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能力。从字的结构上看都是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可以介绍一些形声字的特点,以便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 2. 引导学生做第二题,让学生养成用词推敲的好习惯。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1. 学生自己搜集带月和日的词,进行汇报,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只是组织者。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让学生体会、感受诗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文的意境,然后找到原诗、原词读。让学生积淀古诗词。 知识窗 让学生了解、知道太阳、月亮的别称。能记住的记住,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 窗外事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了解太阳能的知识。然后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知"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吧! 二、走进"小孙悟空",感知它的神通广大 1.指名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用自己的话介绍-下这个"小孙悟空"。 (2)"小孙悟空"是怎样帮爷爷治病的? 3.学生自读自悟,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 (1)"小孙悟空"像小蚂蚁似的,是个微型机器人,靠电脑控制。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1自然段。 (学生用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5.学生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讨论:神话中的孙悟空和文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 (1)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文中描写晓蒙心情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全班归纳、。 三、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说说"小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后收集一些有关现代高科技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 2学生一下自己在学习中的方法和收获。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乌斯曼老爹补碗的秘密,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灵活应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乌斯曼的话,明白只要认真,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疑 1、板书课题。 2、激疑: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国王的一只宝碗摔碎后,招来全国的陶工补碗,可是大家都没法补好,乌兹曼老爹在一年后交给国王一只和宝碗几乎一模一样的瓷碗,保住了大家的性命。最后乌斯曼老爹把他补碗的秘密告诉了孙子。) 3、给课文分段,并用小标题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碗摔碎。 第二段(3—6自然段)补碗。 第三段(7—9自然段)补碗的秘密。 板书:碗摔碎——补碗——补碗的秘密 三、细读课文,感悟道理 1、快速读课文。思考: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么样的? 2、讨论交流。 (1)从哪儿看出国王对宝碗的喜爱?(派一百个士兵守护它,请邻国的国王来观赏宝碗,起的三天没吃饭,捧着宝碗看了又看,高兴得嘴都合不拢等。) (2)找出描写陶工们神态、语言的句子画记下来。想一想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a:陶工们都傻了眼,他们对国王说:“就是神仙下凡,也没办法把这么碎的碗补好。” b:陶工们整夜对着碗发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 c:老爹,救救我们吧! 以上句子表现了补碗的难度非常大,要把完照原样不好是不可能的。同时也说明了碗能否补好关系到陶工们的性命。 板书设计 国王的宝碗|宝碗摔碎——补碗不成(1—3自然段) |老爹摔碗——一年期限(4—5自然段) |宝碗补成——陶工得救(6—7自然段) |补碗秘密——认真对待(8—10自然段)| 鲁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肖伯纳说:生命在我绝不是一截“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在我将它交给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烧的越亮越好。 生: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生: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师:说得多好呀!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2、板书课题、质疑: 生问:生命是什么? 生问:为什么韪中有两个生命,去掉一个行不行? 生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标出生字新词,借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词的意思,个人有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 2、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 3、师生交流: ⑴ 刚才通过学习,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⑵ 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⑶ 指名轮流读书,互相评议。 4、默读课文,面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学生用抓文中关键词句的方法整理出三点启示: ⑴ 对自己负责。 ⑵ 创造价值。 ⑶ 为生命奋斗。 (整体感知很重要,它是感受、体验、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