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
范文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 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一作“蜀州”。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⑵城阙(què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 ⑸宦(huàn)游: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一篇名作。题中“杜少府”姓杜而不详其名,少府,官名,即县尉;“之任”,赴任;“蜀州”,唐时属剑南道,今四川省崇庆县。 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联写送别之处和友人所往之地。首句说三秦(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护卫着京城。京城,指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点明作者在京城送别友人。次句说,望着你所去的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则在一片迷蒙的风尘烟雾之中。作者用一“望”字,把相隔千里的两地联系在一起,暗示相隔虽远,而彼此可通,不用伤别。次联承接上联写出送别之意,意思说:我们彼此都是宦游之人(即在外做官的人),离别为寻常之事,何用悲伤?三联进一层申述次联的“离别意”,说只要我们彼此相知,友谊深厚,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比近邻,不会感到孤单寂寞。末联概括前三联的意思,以不伤离别作结,说我们不必在分别的路口上,像小孩一样都哭得眼泪沾湿了手巾。 本诗通过写送别,表达了作者真挚深厚的友情,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全诗构思巧妙,以送别而不伤别为主题,层层围绕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这个主题。首联从送别和友人所往之地的角度,说明相隔虽远而可相通;次联从“同是宦游人”的角度,说分别乃寻常之事;三联从深厚友情的角度,说彼此友情深厚,天涯亦是近邻。然后才水到渠成地归结出题意。虽然角度不同,但处处扣住别意,扣住友情,没有悲伤,只有乐观和豁达,没有儿女般的依恋,只有真诚的激励。一扫一般送别诗的惆怅悲伤的情绪,真实反映了初唐时期人们的精神境界。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为表达深厚友情而广为传诵的名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