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东乡族的饮食礼仪有哪些 |
范文 | 东乡族的饮食礼仪有哪些 中国是礼仪之邦,“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一直流传民间。从小长辈就教导我们要有礼貌,不管对长辈还是小辈都需要运用尊称。在一个礼仪繁冗的国度,餐桌礼仪自然也少不了。那么,你想知道东乡族的饮食礼仪吗? 东乡族是一个纯朴好客、尊重风俗的民族。 他们对来访的客人,常以隆重的仪式和盛情的礼节来接待,客来时,一家之主宰家成员出门相迎,如果是穆斯林客人,则彼此道“色俩目”问候。 东乡族人民中,敬重老人是一个最起码的品德,晚辈对老人无论倒茶或递食都要双手奉上。进餐时,老人坐炕必居上方,长辈不食,晚辈不得动手。妇女(除老年妇女外)一般不与男子同桌吃饭。 客人进入东乡人的正屋后,主人一般送上盖碗酽茶,为客人接风,客人品尝这种醇香甘甜的茶饮料。东乡人待客时为表尊敬,往往不与客人同餐,只站在炕沿下招待。东乡族的`食物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马铃薯为主,做成的面食主要是馒头、面条、油香等。 在东乡人的饮食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尕鸡娃”、炸油香、手抓羊肉和美味的肉粥了。油面茶是东乡人的冬令传统营养保健食品。 油面茶用料主要为上好的春茶或特质获砖等茶叶,配上小麦面粉、牛羊油,再加适量花椒、姜片等佐料,调点青盐,尔后撒上油面粉,将这些主料配料一并放在锅里煮,直至滚成汤状即可食用。这种油面茶以麻辣味为主,香味扑鼻,如果再放点酥油,令人吃后难忘。 油面茶不仅东乡人平素爱吃,也用作招待客人,尤其在举行婚礼的喜庆宴席上,人们普遍采用这种方便美味的食物来款待迎亲送亲的客人们,当主人给客人们每人送上一碗香喷喷热辣辣的油面茶时,大家顿觉精神爽朗、喜气洋洋。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纳顿节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也称“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纳顿”是土语音译,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含义一样,意为“玩耍”、“娱乐”。 每年农历七月,正是民和三川地区瓜果飘香、新粮入仓、新油入缸的丰收季节。当地的官亭、中川等七个乡镇的70多个村庄都过纳顿节。生活在这里的土族群众为了庆祝五谷丰登,便在庄稼最先成熟的下川从宋家村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跳起“纳顿”。各地举行纳顿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转移。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为“七月会”,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一、起源 关于纳顿节的历史渊源,目前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土族人民逐渐摆脱了游牧生活,开始步入农耕生产时期,为了处理农耕生产中的矛盾,协调人际关系,便形成了一种集体庙会活动,即“纳顿”。专家认为,从纳顿节中傩舞傩戏的内容、形式、服饰等考证,纳顿节应当起源于元代中期,完善于明代早期。 对于纳顿节真正的起源,还需要学者专家进一步地考证研究。 二、主要活动 纳顿节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筹备,从清明节开始,三川各村即在本村的神庙祭奠二郎神和地方神,并推选出当年七月举办纳顿会的“大牌头”和“小牌头”,他们在节前负责筹集经费,维持本村社会秩序,协调生产管理(如田间用水顺序)等,节日期间则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其次是小会,节前,村民在会场搭建大型帐篷,以供安放神像和进行祭奠。节前一日大小牌头敲锣打鼓,进行祭典等一系列活动。然后便是纳顿节的正会。 一年一度的纳顿节是以各个村社为主体的群体活动。可由一村单独举行,亦有两村联合举行。最为常见的是两村联合,一村充当“主人”,而另一村为客,两村男性排成长列,扛着各色彩旗,敲锣打鼓,高呼“大好!”队伍一到麦场,拉开了纳顿的序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