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相互评价。 2.体会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意境美。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贴图、音乐CD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生字词。 2、齐读课题,继续学文 二、发挥想象 感情朗读 培养美感 1、读通课文,找出诗歌中出现的4个人物 2、根据学生喜好随机教学第二、三小节 教学第二小节 (1) 指读第二小节,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2) 抓住“神奇”重点词理解,以读带讲(学生互相评价) (3) 发散思维:从桥上走过还会看到什么? (4) 再读第二小节 教学第三小节 (方法与第二小节雷同,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 3、仿编儿歌 用“ 说,彩虹是 。”的句式说话。 (小组交流 个别说) 4、教学四、五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读好问句(个读、小组读、齐读、师生比赛读) (3)随文教授“巨”的笔画顺序 5、教学第一小节(解释“彩虹”现象) 6、教学最后一个小节 7、齐读全文(配乐、表演读) 三、拓展思维 发挥想象 表达感情(机动) 四人合作画彩虹(这个环节也可放在课后) 四、总结全文 激发兴趣 引导探索 这彩虹多美啊!它是大自然妈妈那双巧手的杰作。你们感到大自然妈妈的神奇了吗?想要更多更好地探索大自然妈妈的奥秘,平时要多阅读科普类的课外书,就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视野开阔的孩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2一、抓"步态"感受高傲 1、感受文本: ⑴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白鹅》教学设计。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⑵学生交流: ①师:我听见了鸭、鹅… 指名分别读──评"鸭小姐""鹅先生"的朗读。 ②师:写高傲的鹅为什么写"鸭"?(引出"对比"的写法。) ③出示词语,进行理解:急速局促不安从容大模大样 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 ⑴有不明白的吗?(净角)谁知道?(课件出示)指名说感受。 ⑵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 4、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二、抓"吃相"体味高傲 1、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回请你默读第5、6、7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划出重要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教案《《白鹅》教学设计》。) 2、自由交流: ⑴指名说。板书: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体现在哪儿呢? ⑵品读句子,说感受: ①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 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 ③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喜欢"鹅老爷"这个词吗?(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总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3、小结,引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MSN(中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鲜艳) 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 本文语言极其简洁、生动,描写手法高妙,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去细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应指导学生当堂背诵下来。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步骤 : —、导入 有条件的学校可为学生播放—点当代口技的声像资料。 二、诵读指导 从节奏、语气、语调等方面,让学生逐步提升朗读层次。 三、课文探究 通过以下问题的探究,完成对文意的理解、章法的揣摩、语言的品析。 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展示口技艺人的“善”?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这里可先用原文回答,再用现代文复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举例分析文中描摹声响的特点。 4.文章描写观众的反映有何作用? 5.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6.举例分析本文语言之简洁。 四、背诵课文 在课堂上给20分钟左右的时间,鼓励学生当堂背诵下来。 五、词汇积累 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积累文言词汇,如: 1.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2.通假字。 3.一词多义,如“乳”“绝”等。 4.表示时间的词(本文的一大特点)。 5.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词,如“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莫名其妙。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一些精短、浅显的文言文比较适宜自学。大致程序为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背诵全文、练习巩固。其间,教师可印发一点关于本文的赏析文字,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反复诵读 1.听教师范读(或录音),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2.反复诵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2.同桌互相帮助,互相检查。 3.教师析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4.精选有关本文的赏析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本文。 四、背诵全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马上背诵全文。 2.教师可提供—些有参考价值的背诵方法。 3.找同桌检查自己的背诵。 五、练习巩固 1.完成课后关于词句理解的练习。 2.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词语归类练习。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背诵比赛、改编故事比赛、词句理解竞赛等。只要引导得当、安排合理,可大大提高效率。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文意疏通 1.检查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2.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解答。 三、当堂背诵比赛(课前不通知) 1.宣布比赛规则:背诵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检查)。 2.小组交叉检查:主动申报、接受背诵检查、检查打分。 3.小组代表示范背诵。 四、讲故事比赛 1.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将本文改编成故事。 2.听同桌讲故事。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讲解。 4.师生评价。同时把他们误解或忽视的关键词语提出来。 五、练习抢答 选编适量的有价值的题目,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各小组抢答。 六、综合评价 将三轮比赛的成绩加起来,评出获胜组,还可评一些特别的个人奖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强烈的团队精神。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老残游记》第二回(节选) 刘鹗(清)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食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呜。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使用建议: 这段选文最好穿插在分析《口技》的写法时作类比,因为他们都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不过,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异,又可引导学生作对比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差”的不同读音和含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从太空归来的种子为什么能培育优点多的蔬菜以及这些蔬菜的作用,知道说明文的常用的说明方法。 3、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原因和作用。 难点:初步明白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教学建议】 1、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太空育种等相关链接的知识。 2、根据课文体裁,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并在讨论中了解一些说明方法及说明文的特点。 3、在讨论中注重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做到人文熏陶。 学习主线 以“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这些变化和用途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为主线进行学习理解。 板书设计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美妙的变化 神奇的用途(提高营养、有益健康、治病……) 预设教学流程 【字词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差异”指名读,并给多音字“差”的另外两个读音组词。 2、出示:特殊 乘客 筛选 辐射 例子 遨游 淘汰 佳肴 碱性 糖尿病 指名读,有错误的让其他孩子正音→说说有什么发现(第一行的每个词中都有个翘舌音)→指名把第一行读一读→指名说说像淘汰这种特点的词 →集体读词语 【语言训练点1】 文本内容:美妙的变化一: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操作步骤: 1、让学生说说这变化美妙在哪里?看到过篮球那么大还鸡蛋那么小的茄子吗?指名读 2、回忆学过的说明方法,说说这几话中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3、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找、划一划这些说明方法还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而后交流。 4、太空蔬菜的变化还体现在哪?(其他句子学生说到即可,不需特别训练) 【语言训练点2】 文本内容:神奇的作用一:(第4——5自然段) 操作步骤: 1、太空蔬菜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指名回答) 当学生是读课文的相关句子时,引导用几个字概括作用,教师随机板书 2、简单向学生介绍什么叫太空育种。 3、假如你是科学家,你会怎么发挥太空种子的用武之地?组织动笔写写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例 ( ) 筛( ) 辐( ) 碱( ) 遨( ) 俐( ) 帅( ) 福( ) 喊( ) 傲( ) 二、写出下面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模仿写一个。 1、例如,搭乘过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的的茄子种子,栽培后结出的果实有的比篮球还大,有的却比鸡蛋还小。( ) 三、完成下列填空。 1、太空归来的特殊乘客有很多用武之地: 2、我如果是科学家,会让太空归来的种子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