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案 |
范文 |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集锦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挂图 指导学生了解关于赵州桥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近年来,随着咱们重庆的的发展,嘉陵江和长江的江面上修建了很多座桥,今天老师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河北省赵县的 河上的一座石拱桥(板书:19、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时,多留意识记,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2、生读文,解决生字,教师巡视。 3、指名读文,抽查课文熟练度。 4、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智(zhi)慧(hui)”;“县”可以结合生活识记;用熟字变偏旁“底、低”识记“抵”,“准、谁”识记“雕”;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来识记。 5、交流质疑,并且疏通课文的结构: 一自然段写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先给赵州桥一个很简要的介绍,并且指出,赵州桥世界闻名。 二自然段接着就写它设计的特点。写它与其它的桥不同的地方 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 四自然段写一座这样雄伟、美观的桥,是劳动人民设计建造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合作写字: 1、“县”可以在识记时就提示写法: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竖相连。 2、“设”的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 3、“横”不要把“由”写成了“田”。 4、“举”字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并注意上面三点的写法。 5、“参”的下面三撇的写法,占位。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桥,它的设计非常独特,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去看看它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它的设计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请翻开书听老师读课文。 2、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个别辅导)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读得不错。下边让我们用心地把课文读懂: 师:谁先把第一段读一下? 这座桥世界闻名,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这座桥。这座桥为什么这么闻名呢?因为它在设计上有独特的`地方。第二段就写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也就是它和别的桥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学生默读 2、出示赵州桥的挂图,拿它跟别的桥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1)、别的桥下有桥墩,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 这是它的第一个特点。非常雄伟,(板书长、宽)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板书: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2)、一般的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两边的小桥洞,而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理解“创举”: 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生: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是写赵州桥的什么呀!课文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谁能找出来?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段是写赵州桥的美观。 2、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3、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体现在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很美上。 4、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图案有几种?(三种) 指导朗读,并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四、结尾升华 1、师:这样一座设计独特、雄伟美观的大桥,是什么时候建的? 设计人是谁? (隋朝、李春。) 2、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所以,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板书赞扬劳动人民) 五、看板书复述课文,试着背诵。 六、课后拓展 1、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自然段。 2、运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赵州桥。 小学语文教案 篇2学习目标: 1、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学会通过中心句的理解来阅读、感悟段落的内容。 3、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学习重点: 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学习时间: 1课时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课件,交代阅读提示: (1)、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 (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4)、用“词语”或“短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10分钟。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交流读准字音的学习情况: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 补充:砌成、鹰爪、抒发、发掘、连绵、惊涛骇浪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并且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交流问题: (1)、“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首先解释“图腾”,然后交流体会。) 四、深入学习,探究精髓 (一)、导读第4自然段,深挖细究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语句] 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探讨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2、探究两个问题,模仿句式说话。 问题:(1)、省略号什么意思? (2)、什么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句式训练: 选用“骆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说说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这样想象。 3、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二)、品读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 1、指名朗读,思考问题: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2、汇报交流: 议点:装饰(吉祥、神圣)、舞龙(喜庆、力量)、“龙”词(赞颂、祝福)、歌词(抒情、讴歌)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 提炼“龙”的精神是什么? 2、 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 《中华第一龙》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华第一龙》时,我通过课内感受龙形象,挖掘出学生内心潜在有龙形象。在让学生对“龙文化”有兴趣之后,再将这个与龙有关的主题抛给学生,以“了解龙的起源,走进龙文化,感受龙艺术,弘扬龙精神”为主题线索,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领学生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从而让学生更为关注我们身边的龙文化,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摒弃其有悖于现代文明的隋性成分,从而秉赋和焕发龙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积极地为弘扬龙的精神而奋发努力。可以说,这节课只是龙文化研究的一个开端。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这一题,既是为了读准一些生字的字音,更是为了复习。对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来查,而《养花》一文要查的都是认识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这就复习了的两种主要方法。 “濮”“犷”“蜥”“椽”“瞩”要查的部首很明显,读音分别是pú、guǎng、xī、chuán、zhǔ。“弋”是独体字,查“弋”部,读音是yì。第二题,“中华第一龙马精神马精神”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哪些特点? “中华第一龙马精神马精神”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学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生可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第四题,抄写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通过个人思考,再互相交流,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教学方法 依纲自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的老师? 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 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森先生》 《由<我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怎样看待书本和》 板书设计 29 我的老师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 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尽信书不如无书 四、作业设计: 1、继续写作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 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1、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自学 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诵读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四)写字 集体合作探讨,突破难点字。 1、认读剩余几个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学会这几个字。 提醒注意:“谢”中间“身”撇不出头,感字里面的小横不要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练习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大叶杨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它也一定很快乐,因此大叶杨常哗啦啦地唱歌,同学们听过吗?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2、读一读《记住》。 可采取自读识字、同桌合作读文识字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小学语文教案 篇5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发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座有趣的桥影子桥。 板书课题。认识桥。 二、初读识字。 1、轻声读课文,用熟悉的喜欢的方法认识课后字条里的字。 2、读词语。 (1)齐读。(2)男女生比赛读。(3)指名读。 3、读生字。 (1)指名读。(2)开火车读。(3)抢读。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思考:影子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学习课文。 (1)汇报第一自然段时,指名在黑板上简笔画小河与石拱桥。 (2)师:站在这座桥上向下看,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5)师:夏天,我爱在桥下的石头上坐着,还可以看影子桥,在这儿有看到了什么?(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五自然段) (6)交流汇报。 (7)指导朗读。 (8)师:这么美丽的地方有谁不喜欢呢?丁丁是怎么做的'? 学习最后一段。 3、美读全文。 四、拓展升华。 师: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小河和桥,你打算怎样保护这些美丽的地方?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小组内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一说哪些字最难写?怎样写? 3、练习书写。 六、布置作业。 把你见到的倒影画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实录: 多媒体大屏幕呈现:静静的海面,高悬的明月,闪烁的星星;月亮、星星的倒影随着微波轻轻起伏……(旁白: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师:为什么说"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生1:因为海里有月亮和星星的影子。 生2、生3……(答案同生1) 师:大海的'鼾声是怎样的? 生7:轻轻的。 师: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呢? 生8:我的感受是:大海的鼾声轻轻的,有明月和星星的倒影。 (其余学生的回答与生8大同小异) 反思一: 这是《大海睡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断。教者的意图在于突破教学难点: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一意境的理解与感受,并体验海上夜景的静谧与甜美。 表面看来,难点似乎突破了,但是学生的体验呢?学生的想象与个性呢?学生的回答那么单一,理解那么肤浅,情感那么苍白!原因何在呢?在于教师设计的镜头出示得不是时候--太早了?/td> 小学语文教案 篇7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发现词语特点并分类,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