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
范文 |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1本学期,校园布置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做家访工作,让老师利用假期、周未等课余时间做好这项工作。因此,我用心响应,做到利用一些机会,和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与家长沟通。透过近阶段的家访工作,此刻我认为家访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减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此刻我将我本学期的家访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们班有83名学生,我们的目标是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家中,但是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有的惊讶,是不是我的孩子在校园里犯了严重的错误,老师要到家里来家访?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乱,那个时间我们没有空,抽不出时间招待老师;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对于我们的到来十分的高兴。应对家长不同的态度,我们更困惑了,会不会因此而造成负面的影响,给家长们带来额外的负担?但有一点,我们更清晰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确实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学生在校表现如何?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详细地向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期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园的表现,肯定学生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学生的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明白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仅是校园的职责,也是家庭的职责,提醒家长不仅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们还给家长们布置了家庭作业,就是让家长能够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透过家访,我们不仅仅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状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职责,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家访不仅仅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资料。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如此细致!教师对孩子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的详细剖析,老师的家教理念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从来没有想到,教养孩子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2对于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小朋友,虽然经过了一学期的接触,多多少少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为了更好地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多方面,我们进行了家访,这次家访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收获颇多,让我感到家访的必要性。 记忆最深的就是一(5)班的一位学生,她平时在校的时候特别喜欢帮助同学和老师做事情,但一到上课的时候她不知道怎么办,虽然坐得挺直挺直的,但对学习的内容就听得云里雾里,每次作业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印象最深的就数口算测试了,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她都要想个半天,甚至想个半天了结果出来还是错的一塌糊涂。这次去了她家,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家里太热闹了,还有一个只有两三周岁的弟弟,特别调皮。她的学习房间就紧贴着客厅,隔音效果又不是特别好,电视的声音都能影响到她的学习。第一个感觉就是家庭给孩子的学习环境太重要了。在这次的家访中听到家长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家长在这方面也应该多为孩子提出一些建议,更好的辅助学生的成长。 通过这次的家访还使得我对班级的信息得到了多一些了解,因为有的事情学生不一定会和老师说,但可能会去和家长说,这样我就能知道怎么去管好课堂纪律。 最后一点感受就是家访应注意反馈。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家访效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震动,学生心里正在进行着“积极思想”与“消极因素”的对抗,正急需外部动力的辅助,以达到思想上的净化和改良。所以家访后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家访活动,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几个学生,更重要的是发现很多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关系。希望通过以后的多多家访来解决一些问题,取得比较多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我改进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共同陪伴学生成长。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3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 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在家访的时候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前一阵子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我们应该发扬。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让家长成为我们教育者的臂膀而不是阻力。以前我很少做家访,觉得那是没必要,现在我觉得没有家长的支持,教育工作还真不好做,于是我开始做家访。 在对一个对后进生家访时,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回到家会对家长说老师表扬了他,家长则会对孩子说要好好的听老师的话。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在家访时要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不可责问学生,更不可当这家长的面过分的指责学生,过分的指责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产生心结更不能解决问题,家访是沟通而不是责问,要使学生心服口服,那么家长也会欣然配合。果然在我对其和家长沟通后双方监督,该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让我很高兴。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4八月的洪城,骄阳似火。值此党的十八召开之前,我们南昌市教育局在今年暑假开展了"万名干部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为响应市局的这一号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走访,走进了家庭,也走进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在这十余天的走访中,收获甚丰,感慨甚多。 一、家访走进学生的假期生活,能让老师较全面了解孩子。 假期带给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放松,其实在这轻松的表象中,其实还隐藏着学生许多的困惑,即暑假到底能带给学生什么?学生较长的时间在学校度过,生活处在一种既定的状态,而一旦离开了这种状态,学生会觉得有些无所适从,对他们来讲有种跌入社会市井生活的感觉。再加上家长们都在为生计奔命,无暇顾及学生的假期的生活,同学之间相距较远,彼此缺乏近距的交流,这样,就致使学生在假期有种茫然感,特别是假期长的时候,为排遣空虚无聊,有的的学生就会茫无目的的街上闲逛,有的选择做暑期工(很多不是为赚钱),有的则干脆躲进房间"与世隔绝"。在此次走访中,我深感到,要真正返假期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中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还真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热情的关注。让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形成,发展。 二、家访走进家长的育人观 能在相互交流中,与家长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规避孩子在暑期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娱乐、学生与课本等问题。帮助、提醒家长假期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使家长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教师注重进行家访,在与家长沟通中,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拉近了彼此的感情距离,能和谐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以前,说起家访,很多的学生都有抵触的情绪,不愿意老师让老师与自己的家长见面,总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打自己的小报告,会在家长面前数落自己的"不光彩"。此次的家访,学生由起初的惊恐、小心翼翼,到后来的轻松愉快,认真的倾听,再到后来的自我的反思,我感觉到了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家长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走访后,许多家长都来电话告诉我说,以前孩子在家不会这样平静的和家长去沟通,今天感觉到了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后也的确也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 四、家访能让有些学生从心里体验到"荣耀" 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往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荣耀"可能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变由于学习差而带来的自卑心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古人也说,"亲其师,信其道"。主动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就能在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中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逐渐自信起来,健康成长起来。教育的根本在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他强调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学校、家庭同样都担负着责任,扮着各自角色。我认为,联系学校与家庭,让责任和角色充分协调起来,家访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 为期十余天的暑期家访结束了,回头看看那一路的汗水,低头揉揉那疲惫的双脚,心理却充满着幸福,因为,我觉得,老师不仅要铁肩担道义,还要倾心铸心灵。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5今年"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兴奋、欣慰: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家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我选择了"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今年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期中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课堂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我班有个学生,最近却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好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我耐心做家长的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回到学校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男孩,他深受鼓舞,积极学习,他的母亲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恶狠狠的打骂了,终于成绩有了起色。孩子也开朗起来了。他妈妈笑了。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同时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教师亲自上门家访也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 1、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习工作重要的一环: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 2、单亲孩子家庭的问题: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3、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作为我教书育人的必修课,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6今年寒假“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的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 一、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沟通了学生问题的症结。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根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教师亲自上门家访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再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通过家访,我陷入深思,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如何能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学校这个大家庭,从而实现我们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要具备爱心和童心 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表现对课堂教学秩序有很大影响。专家认为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首要因素是学生必须喜欢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有爱心和童心。我们对学生像父母一样的爱,对学生的每一个关爱和激励的眼神,学生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并且会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我们具有一颗童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信息老师和我们的信息课。 二、用放大镜寻找问题学生的优点 人人都有想获得赞赏的需求,年纪越小,获得赞赏的需求越强烈。一个班级往往只有十多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学业上和课堂习惯上有良好的表现而时常获得老师的称赞,其他多数学生获得老师赞赏的机会很少,更有不少学生不但根本没有得到赞赏的机会,反而时常受到斥责和处罚。这些学生的特征不是学习习惯差,就是成绩不太理想。由于他(她)们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欢心和赞赏,最后他们往往自暴自弃,出现各种不良行为,成为破坏课堂秩序的主导因素。我们对那些缺点多的学生,不能“在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骨头里挑鸡蛋”。我们必须想尽办法寻找其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以平等之心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多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学困生,加强跟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细心听取家长的倾诉,了解家长教育的方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平等沟通达到全面了解,进而实行因人施教。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三十九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10个好成绩更为重要。有的家长一味地认为孩子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无所谓了,我们就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