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一语文下册《荷叶母亲》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初一语文下册《荷叶母亲》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赏析文中优美的句子,掌握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母爱,学会感动。 教学重点: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赏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两个场景导入。(2分钟) 1、 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了,我只知道那是九月份的某个晚上,这一天我值班。下了晚自修后,我来到女生宿舍三楼查寝。走廊上,一位母亲向生活指导老师借了吹风机,慌忙唤了女儿过去,就站在那个饮水机旁,吹风机的声音隆隆响起,那位母亲慢慢抚摸着女儿柔顺的长发,直到熄灯还不舍得离去。 2、 九月正是甲型流感风行之时,因此,桐乡市各所学校都不准闲杂人等进入校区。我们学校自然也是如此,于是,每日下班回家之时总能看见许多的家长在门口张望,期盼着自己孩子的身影。一日,我像往常一样上班,门口依旧有一大堆的家长,趁着门卫不注意,一位母亲健步如飞,逃脱了门卫的“魔掌”,直往宿舍的方向飞奔去。 教师小结: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能看出什么?——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爱。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荷叶母亲》。 一、 听读课文,做回评委(7分钟) 1、正字正音:并蒂(dì)花瑞菡萏(hàndàn)敧(qī)斜慈怜荫蔽(yīn) 2、学生评价朗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点评朗读。 3、教师点评朗读。 二、齐读课文,寻找感动(4分钟) 问题1: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一个画面?(具体一些)主要是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明确:一片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集中在6—7自然段。 问题2:读一读,为这一幅画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明确:【设想:荷叶遮、盖莲图】,荷叶护莲图。 四.研究探讨,深入课文 探讨(一):(6分钟) 1、荷叶护莲图,说说用“护”字的好处。 明确:体现了荷叶勇敢慈怜。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叶人格化,与题目照应,将荷叶与母亲联系起来,体现了浓浓的母爱。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谈谈对“勇敢慈怜”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现结合文本区理解勇敢慈怜体现在那些方面;结合生活谈谈他们对自己母亲的观察和理解,把课堂内容延伸向课外。(结合那条地震中的短信) 探讨(二):(6分钟) 1、荷叶的“勇敢慈怜”让我的心情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烦闷(早上起来是浓阴的天)——仍不适意——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2、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解释一下)那么冰心写风雨写荷叶的目的是什么? 3、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赏析此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荷叶 借物喻人母爱无边 我——红莲借景抒情心中的雨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 五.拓展延伸(8分钟) 冰心通过借物抒情来进行写作的作品还有许多,接下来我们就欣赏她的一首诗歌。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母亲) 2、作者借助(纸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面,可以委婉地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小结:借物抒情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尝试一下? 六、吐露心声(5分钟) 1、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六内容总结与情感总结(2分钟) 母亲,一个温暖的名字; 温暖了你的手,你的脚,还有你的心。 母亲,一个坚强的名字; 她柔弱的背可以背起你,也可以扛得起高楼大厦。 母亲,一个爱的名字; 爱里有笑容,有哭泣,有辛酸,有喜悦……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你 ——她爱的孩子! 七.作业布置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