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奔鼠窜成语解释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成语都不陌生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狐奔鼠窜成语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狐奔鼠窜成语解释 【注音】hú bēn shǔ cuàn 【典故】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 《宋书·索虏传》 【释义】像狐狸和老鼠那样东逃西窜。形容狼狈逃窜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狼狈样子 【结构】联合式 【感情色彩】 贬义词。 【相近词】狼奔豕突 【押韵词】伏尸百万、不茶不饭、败子回头金不换、不欢而散、滴水不羼、毛遂自荐、追风掣电、收离纠散、时穷节乃见、没撩没乱 【年代】古代 【成语出处】宋书·《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 【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豫州是后魏与宋国的边境,边境百姓深受战争之苦,两边的盗贼趁着战乱窜到对方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魏刺史北井侯库辰树兰责怪宋打击盗贼不力,宋刺史南平王刘铄则认为是宋征讨盗贼,他们才狐奔鼠窜逃到魏方寻求保护的 【成语示例】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明·徐渭《英烈传》第二十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