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体会 |
范文 |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体会1《老师,你在听吗?》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倾听式、对话式的教育者,之前的心得中已经阐述了对倾听式教育者的理解与感受,接下来说说对话式的教育者。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中提到了很多维度的对话,阐述了对话的意义和运用。如对话让学习者投入、对话能帮助教师、对话对学习是重要的,创造对话的时机、一日对话活动安排、对话需要的氛围、促进对话、收集对话、解读对话、倾听处于语言发展中的儿童、有目的的运用对话等等等等。 书中每个章节阐述一个教育观点,如第一章讨论了学习理论以及通过对话帮助儿童学习的方式;第二章阐述了开发儿童思维、支持儿童学习的对话的特征和类型。第三章讨论了学习环境和课程设计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故事,探讨了教师在促进儿童对话中的作用;第五章详细介绍了一些结构和策略,我们可以使用它们去记录儿童的声音以进行解读和计划;第六章介绍了解儿童对话、理解儿童产生的想法的策略;第七章讨论了怎样倾听语言尚在发展中的儿童;第八章讨论了一些利用对话的方法。 读了之后,真的是开拓了思路,引发了思考。阅读时在不断理解书中传达的理念的同时,我还不自觉地将它们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融合,在脑海中积极地找到相通的契合点,汲取有价值的理念,并努力根据自身的需要将一些有用的理念和做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正如书中提到的那样,理论不只是被阅读、被讨论的',而是要成为栩栩如生的现实,教师应该将其与他们环境中发生的学习相联系,不是将理论和研究作为终点,而是作为发展自身对学习认识的起点。简单的说就是,学习了就要有意识地的、有目的地去实施和运用。《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探讨了师幼之间谈话的艺术,也成为了一部具有着很高艺术性的幼儿教育手册,不论是广大教师与家长,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以及亲子对话时都可以从中获得可贵的参考和借鉴,应该好好推广和利用起来,它可以服务于教育者,最终更为儿童所受益。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体会2“倾听”从字面上理解狭义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述心声,这就是倾听。其主体是听者,而倾诉的主体者是诉说者。 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的悠悠路径。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倾听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必须的技能,是我们老师洞悉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心灵的有效途径;倾听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前提,是幼儿汲取知识的必经之路。幼儿园主要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特别是倾听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人生都会有很大地影响。读《老师,你在听吗?》,通过生动简要的实例,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倾听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我们必须为儿童创造一个支持早期学习的环境;我们应该在一日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对话的机会,提供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去谈论,让他们拥有积极的、真实的.对话经历;我们鼓励幼儿进行对话,相信他们、认真倾听他们,对他们的想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了解他们的情况,发展幼儿的学习潜质和学习技能。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倾听是理解的基础,倾听是学习的方式,是一个好的开始。幼儿学会倾听,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幼儿学会倾听,能学到更多的本领。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利于幼儿成长。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体会3读《老师,你在听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刻的民主教育的理念和思索,读来深受启发也感慨万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正如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展速度、表达方式和个性差别,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应该理解和尊重、宽容和接纳、引领和帮助,用爱去关怀,用心去感悟孩子的“一百种”,教师要学习做孩子一百种语言的聆听者,就要学会走进幼儿的内心,而理解和尊重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 一、理解和尊重 那么理解什么又尊重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和我们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权利、有受保护及被关爱的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所以成人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其不受伤害;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想法,使其获得重视和回应;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合理需求,使其及时获得满足;理解和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鼓励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宽容和接纳 幼儿年龄小,身体和机能尚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各种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处于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滞后一些、有的明亮一些,有的则暗淡一些......面对千差万别且独一无二的个体幼儿,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拥有一颗包容之心,理解和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一视同仁,敞开胸怀拥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其实能力差异大的孩子更需要成人的关心和鼓励,所以平时生活中成人更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积极鼓励,注重孩子纵向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和评价所有孩子。三、引领和帮助 幼儿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成人应该是他们身边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遵循孩子用自己的发展速度去探索和发现、去感知和表达。在孩子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成人帮助时,这时才是成人介入的'时机。孩子的路要靠自己走,孩子的天空需要自己飞,孩子的世界需要自己去创造,成人真正的支持和帮助就是解放孩子的大脑,鼓励他们去思考;解放孩子的眼睛嘴巴和双手,鼓励他们去发现去表达去创造;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由活动和探索.....理解和尊重,宽容和接纳,引领和帮助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这样的理解,再面对孩子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丰富宝藏。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我们,应该多一份耐心和细心,仔细聆听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幅作品、甚至每一句话背后隐藏的丰富“语言”;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分析和理解孩子诸多行为背后的丰富“语言”;蹲下身体,用心接纳、真诚帮助,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倾听细小而羞涩的“语言”......一百个孩子就是一百个世界,一百个世界发出一百种声音,我们便是那聆听者!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心得体会4首次拿到《老师,你在听吗?--幼儿教育活动中师幼对话》这本书时,首先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隐隐感觉应该是一本关于尊重、倾听幼儿一级如何科学有效进行师幼互动对话的一本教育丛书,觉得这与一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是紧密相关,是具有一定实际指导和引领意义的书籍,故而对此十分感兴趣。 果然,当翻开封面,初始品读译者序就令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强烈的期待。《老师,你在听吗?》一书是由美国丽莎·波曼女士,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学校领导于____年推出的一本儿童教育力作。这本书秉持以儿童为中心,以关系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主要围绕教师如何创造一种民主对话的环境,如何支持高质量的交谈,如何鼓励、支持对话的学习和发展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在有限的语言能力前提下参与对话进行了阐述。这些研究与我而言都是既熟悉又有待更新丰满的学习内容,相信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的。 除此之外,译者序中提到的很多教育现象,亦或者说是教育现状,所概括的许多教育观点同样引起了我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序中提到:事实上,倾听与对话发生在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育场景。要求我们仔细思考和审视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有否有效,是否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又如在书中指出,教师的声音总是教室中最响的。这不仅指教师的'声音分贝最高,更说明许多教育环境中谈话是由成人控制的。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向自己提几个这样的问题:“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说话的时间有多长?孩子们说话的时间总共有多长?老师说的多少句话?孩子们总共又说了多少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能明白自己在教育中是否更注意倾听幼儿,是否给孩子更多表达思想、感受、情感的时间和机会?同时本书还概括了缺乏倾听的对话经常具有的一些主要特征,以便大家参考对照,所有的这些都向我们揭示了倾听式、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去反思,去调整,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的。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就是带领大家一起探讨师幼之间谈话的艺术,一级一起探讨通过对话教育幼儿的好途径,它所蕴含的深刻的民主教育理念和思索,相信同样会感染到你。就让我们追随的作者的教育理念,一起深入的学习下去,相信它同样会带给大家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