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
范文 | 关于小学语文课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推敲重点词句。 2、 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教学准备:录像 小火车 居庸关、八达岭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画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画像)昨天,我这个导游向大家介绍了大屏幕上的这个人, 游客们还认识吗?(詹天佑)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詹天佑是怎样 一个人?(板书:杰出 爱国) 2、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生建了很多桥,修了不少铁路,其中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一条具有特殊意义的铁路。昨天很多游客问我,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铁路的任务的?现在哪位游客还记得? (板书:阻挠、要挟、嘲笑) (板书:毅然接受) 二、学习第三段 1、 清朝末年,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着祖国母亲受侵略被压迫的处境,面对着科技落后、人才缺乏的现状,面对着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种险要的自然环境,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大家都非常佩服他。今天,我继续担任你们的导游,现在你们正乘坐在由北京开往张家口的列车上。詹天佑主持修筑这条铁路,大家肯定还有很多疑问,趁此机会请大家提出来。(游客们提问)(随机板书问题) 2、 提了那么多问题,幸好你们手里都有一本书,书中有一篇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文章,我们还是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段,想想课文主要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过程中的杰出才能和爱国之情的? (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3、 细读“勘测线路”部分。 (1)、请大家细读“勘测线路”部分,文章哪一处你最感动,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明的点评写在书上)(和旁边的游客交流) 游客们阅读得真认真,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哪个游客愿意第一个交流。 (谦虚、与民同甘共苦、认真、一丝不苟等) (2)、詹天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凭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勘测线路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感受詹天佑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灼热的爱国之情。(我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之情。) 4、 开凿隧道 (1)、游客们请注意,现在我们的火车要进入隧道了,哇,隧道好长呀!噢,终于出来了。修筑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又是怎样开凿隧道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屏幕上哪个是居庸关隧道,哪个是八达岭隧道?并划出詹天佑开凿隧道方法的句子。(交流) (2)、我请游客们来当设计师,边察看地形,边在练习纸上设计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与周围游客讨论,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3)、交流:请设计师拿着你的设计图上来说说设计理由。 (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可以加快速度。八达岭隧道长,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分别同时向两端开凿,就有四个工作面,加上两头又向中间开凿,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速度就更快了。) (他超人的才干不仅表现在采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必须勘测计算得十分准确。否则隧道不通,打成支离破碎的几段,工程无法进行,还会出现塌方之类的严重事故。)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杰出才华的表现。 5、 设计“人”字形线路 (1)、游客们,我们的火车马上要到青龙桥了,在青龙桥附近修筑铁路又遇到了麻烦。坡度特别大,那怎么办呢?(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请大家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屏幕上的“人”字形线路,哪一种是詹天佑设计的?(交流) (2)、假如你是火车司机,你让火车怎么开?拿自己的小火车边解说边演示一遍。 (同桌说,演示) 我请一位游客当小火车司机,上来边讲解,边演示,把火车开上坡去。(评议。) (3)、说说为什么“人”字形线路能使火车上山容易得多? (火车分2次上坡) “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更说明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6、 小结: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形线路的高超设计,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见的。直到现在,公路、铁路的修筑中,还运用着詹天佑创造的方法。刚才有游客问京张铁路的修筑几年才完工。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京张铁路不仅修筑成功了,而且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提早两年竣工,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地回击,詹天佑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7、 游客们,现在火车已经到达青龙桥车站了,请大家跟随我下车去参观詹天佑的铜像。(出示画像)这就是詹天佑的铜像,在这么一位杰出爱国的工程师面前,你想对这位伟人说些什么呢?(机动:有时间。用简短的文字写在书上)我们当中还有不少外宾,外宾想说些什么呢? 8、 詹天佑真了不起,连外国朋友都这么说,真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还特地准备了一首小诗,想不想看?我们把它献给这位伟人。 杰出爱国工程师, 重任毅然担在身。 排除万难修铁路, 中华浩气永世存。 自由读、大家朗诵。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名字——詹天佑。 游客们还提了很多问题,过一会儿我们上车之后继续讨论。 三、课后延伸 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附板书: 5、 詹 天 佑 杰 出 爱 国 毅 阻挠 要挟 嘲笑 然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接 回 受 勘测线路 击 任 开凿隧道 提前竣工 务 设计线路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练习用“渐渐”、“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组声音,(课件播放雷雨中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雷雨)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5 课:雷雨(板书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答,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谁来帮老师说说? 二、听声音判断,指导看图 想不想听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声音呀? (想!)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老师先播放什么声音再播放什么声音?(先播放雨后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 想看看这三幅美丽的图吗?(分别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画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变化真大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的景象呢?请你说一说(说喜欢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先学哪一部分,引导一个部分,放手另两个部分的内容) 方案一:(先学雷雨后部分) (一)、学习雷雨后部分 过渡语:(指名说喜欢的画面)这么多人喜欢雷雨后的景象,那我们赶快去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象吧!(放雨后景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生1:太阳露出了大红脸。 生2: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 生3:天空出现了一座弯弯的彩虹。 师:雨后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并用笔圈出雨后的景物。 (生读课文,圈画词语,教师指导)(课件雨后课文) 1、学完了吗?雨后写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呢?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回答到蝉叫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时,问:蝉在叫什么?青蛙在叫什么?回答到喜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问:有关“彩虹”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喜欢读吗?带着你们的喜爱只情自己练习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呆会老师请你们来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3、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演一演? 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 生2: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一声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 生3: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 同学们,雨停后,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呢?请大家站起来,选好你要表演的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表演)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先看图,读一读课文;再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 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见上) (二)、学习雷雨前和雨中部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一部分的内容了?你能通过读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吗? 3、交流要点: A、雨前部分:当汇报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相机指导学生比较句子: (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问: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二句说明了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追问: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好?“垂”字。 和哪个字意思相近,掉、落。为什么要用“垂”?因为蜘蛛是顺着一根丝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 汇报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追问:“越来越”说明什么?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 相机指导比较句子:(点课件) (1)、闪电亮,雷声响。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你会用“越,越”来说一个句子吗?指导造句。 3、指导朗读 快要下雷雨了,空气闷得不得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朗读,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中闷热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课文?好,我们现在就采用打擂的方式来比一比。同学们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读,评价,再读。 B、雷雨中部分 能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考考大家吗? 问题:(如) a、为什么第4小节连用了三个“哗,哗,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雨下得大而且急)(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b、为什么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着雨帘,树和房子都看不清了) c、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渐渐地”?(雨和雷声是慢慢地变小的) 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雨是怎样变化的? 相机指导用“渐渐”进行说话练习。师:板书“渐”字,边讲述:“渐”字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这里的“渐渐地”可以换成什么词?(慢慢地)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句话,(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也小了。谁能给这个句子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是意思不能变。出示: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从刚才从大家提的问题和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读出雷雨的变化,雨刚下的时候既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又变——小了。师:雨是怎么样地下起来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渐渐地,渐渐地。 4、读课文,背诵课文。 同学们,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喜欢的地方背出来吗?那好,大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背得最好!大家准备一会吧!(自由准备)指名背课文。 5、总结课文,课外延伸。说一说:春雨、秋雨、夏雨是什么样的?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随文巩固文中14个生字及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2、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及最后的献身精神。 (2)激发学生对少年英雄、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插图“王二小” 谈话:孩子们,你们认识他吗?对,他就是小英雄王二小,那你们对二小了解多少,谁来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的故事。 2、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然后读一读。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过渡:咱们班的孩子都很优秀,聪明的你们读过课文后知道王二小在干什么吗? 1、根据学生回答,理解“放哨”。师板书“放哨” 2、请五个孩子分段读课文,一人读一段。 [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五幅图画,配上哀伤的音乐,学生读完一段切换成另一幅与本段内容相符的图画] 3、播放课文朗读。 4、听完故事,谈感受与滋味。 预设:难过,气愤,仇恨?? 5、从书上哪一句看出王二小牺牲了?(引导学生找句子)[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指导朗读] 6、用波浪线勾画出王二小牺牲的句子! 讨论:“死了”与“牺牲了”。 7、敌人是怎么知道自己上了当的? 指导学生读相关句子。教师引导,狡猾的敌人为什么会这么笨呢? 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师:敌人是大人呀,怎么会轻易相信一个13岁孩子的话呢?因为什么?能从书上找出原因来吗?有一句话在暗示我们哟,看谁的火眼金睛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看书找句子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参与理解“顺从” [创设情境:日本军官和王二小对话的情境。学生演一演。] 出示图片,理解王二小的机智与勇敢,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第3、4自然段,读出王二小的镇定、坚强,读出敌人的凶残,读出我们的沉痛和仇恨! 7、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王二小,当时你会怎么想?你会往哪个方向带路?为什么? (1)相机理解“扫荡”,“叛徒与英雄”。 (2)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 三、看课件,听歌曲,升华情感 播放多媒体音乐,看王二小被杀害的动画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 1、师:现在,我们就站在王二小的坟墓前面,你想对王二小说什么? (生发言) 师: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 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过渡: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听歌下课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能力,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面对困境时那种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师手指课题,生齐读)《歌声》。 2、考考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体会“绝望”。 1、①触礁了,船沉了,哪个自然段在写船沉了? 生:第一段 ②这时人们是什么心情?边读第1段边从书中找一个最准确的词语来概括。 生:绝望。(师板书:绝望) 2、①什么是绝望?(没有一点希望) ②孩子们,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希望相同吗? 生:不同 ③那这里所说的没有希望,绝望是什么意思?(没有生存的希望了,快死了) ④请你读出这个词的意思来! 3、人们绝望了,为什么人们绝望了?请听老师读第1段,边听边想。(多媒体配乐,师范读第1段) 4、生交流“绝望”的语句。抓重点词语,品读并感悟。 5、①孩子们,让我们亲眼去看看这场灾难吧! (多媒体放录像,师配画外音:这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一艘轮船不幸触礁了,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船身一下子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凶猛地涌进了船舱,顷刻间,大人、小孩奔跑着、叫喊着、哭泣着,人们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都束手无策,人们惊慌失措,任凭海水无情地把他们吞没。船沉了,人们纷纷落入了水中,海水猛烈地击打着人们,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拼命地挣扎着,呼救着,大家都在艰难地寻找着能让自己获救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有。) ②刚才我们看到了这场灾难,轮船触礁沉没了,海水卷走了许多人,此时,你心情怎么样? 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体会那些绝望的人们的心情吧!拿起书,和老师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师引读第1自然段) 三、体会歌声如何给人力量 1、马金纳绝望了,老师也绝望了,而且我还不会游泳,就在这时(播放歌曲《loving you》) 2、当你在大海上孤立无助的时候,听到这样的歌声,你会有什么感受? 3、那马金纳又有什么感受,又是怎么做的?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引出第二自然段) 4、做词语“顿时”的替换练习。 四、体会小姑娘唱歌的句子 1、这美妙的歌声又是谁唱的? 2、好,请你们默读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小姑娘唱歌的句子,教学反思《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3、生汇报(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你体会到的,说给自己听一听。(生读句说体会,师巡视) 师:孩子们,请你们想想,这个小姑娘在唱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4、刚才你们把这两句话体会得很好!(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现在就把你们对小姑娘不同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自己读读吧! 生:(自由读)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五、体会歌声的作用。 1、孩子们,人们得救了吗?(得救了)得救啦!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读。(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生齐读) 2、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3、所有游过来的人都得救了。大家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为什么? (师引读课文最后一段相关语句) 生:(齐读)是她,用自己的歌声,给人们增添了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 4、①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如果她不唱歌,人们就会像录象中那样的悲惨!所以,这不是一般的歌声,这是希望的歌声,(师板书:希望)这是生命的歌声,因为它给了人们勇气和力量。(师板书:勇气和力量)绝望了的人们才会像小姑娘一样坚持了下来,等到了救生艇。这歌声多么令人难忘呀!让我们记住这歌声吧!有感情地再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歌声) ②人们终于获救了,假如你就是船上的一个人,你会怎么样感谢小姑娘?让我们对着她说吧!6、孩子们,就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激的心情,再读读最后一段吧!(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是呀!小姑娘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没有绝望,没有放弃,她仍然顽强地高声歌唱,最终才获得了生的希望。我们的一生中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不幸,当我们真正面对它们的时候,要像小姑娘一样,充满希望,不要放弃,不要退缩,要勇敢地面对一切…… 板书设计: 歌声 绝望勇气和力量希望 教学反思 掩卷反思,自觉本课教学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阻隔,走进文本,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第一段时,在学生观看了沉船的视频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此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落水者,你最期望看到什么?”“海岸!”“救生船”“小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看人物所看,想人物所想,真正走进了文本。 另外,本课的教学也非常读的训练。通过齐读、默读、分组读、指名读、引读和重点品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与文本发生碰撞,在读中去品味语言,在读中去体味情感。例如:在品读描写小姑娘唱歌的语句时,通过自由读学生体会到这些句子最能表现小姑娘的坚强与乐观,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 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板书课题:马诗) 二、简介作者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 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 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 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四、品味古诗 (一)学习第一、二句。 1.朗读第一、二句诗,小组讨论: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空旷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连绵的燕山上,月亮像弯钩一样。) 4.“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的?(触觉:冰凉的;颜色:白色。) 5.为什么沙会是如雪的白色?(因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洁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空旷寂寥,清冷荒凉) 7.师补充:“钩”在古诗中一般指吴钩,是春秋时的一种兵器。“月似钩”不仅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一种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二)学习第三、四句诗。 1.为什么作者会期盼给马戴上金络脑?(给马戴上金笼头,说明这匹马很贵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写马受到重用,实际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阵杀敌。) 2.诗人想借“快走”“清秋”表达什么?(“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写出了马驰骋的样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达出诗人渴望驰骋疆场,肃清敌人的志向。) 3.那诗人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没有)从哪里看出来?(“何当”说明没有实现。) 五、理解情感,学习写法 1.再读本诗,作者通过写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又不被赏识,无法实现梦想的无奈。) 2.这与“马”又有什么关系呢?(诗人把自己想象成战马,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马身上。)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 4.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领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古人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贺一样,不忘初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古诗《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指名说) 2.指名背诵《马诗》。 3.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学生自学、汇报为主) 1.认识生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诗的意思。 2.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 (二)学习《石灰吟》。 1.逐句理解诗意。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这里形容开采矿石非常艰难。等闲:平常。这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的石头,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节操。这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将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竹石》。 1.逐句理解诗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岩之中。)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让它屈服。) 2.整体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 三、品读古诗,感悟感情 1.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石灰烧制时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朗读,读出石灰面对各种考验时的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高大挺拔,经受各种磨难仍永不屈服。(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学生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2.再读古诗,思考: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颜色,隐指高尚的节操。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教师小结:这种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2)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举手说) ①《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两节课学的三首古诗,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托物言志) 2.在学古诗时,我们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的表面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理解古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