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
范文 | 小学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两个课时完成。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依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应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最终熟练地进行整数加法运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习。 二、设计理念 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又刚从小学升上初中三周时间,人人都自信满满,摩拳擦掌,准备大施拳脚,因此我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问题串"引领整个课堂,请同学们通过动脑、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并利用组间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 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学情分析 1、学生非常熟悉正数加正数,正数加零的情况。 2、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策略 1、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六个重要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由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归纳,并准确地表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流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课件上的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 —7和4; 7和—4; —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3、用">"或"<"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 (2) 如果a<0,b<0,那么a+b____0; (3) 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 (4) 如果a<0,b>0,|a|<|b|,那a+b____0;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熟悉法则,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更重要的是渗透了研究一般与特殊关系的思想。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 (2) 如果a<0,b<0,那么a+b=—(|a|—|b|) (3) 如果a>0,b<0,|a|>|b|,那么a+b=+(|a|—|b|) (4) 如果a<0,b>0, |a|<|b|,那么a+b=—(|b|—|a|) (5)a+0=a、 【设计意图】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表达的能力,将数学书写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P56 习题1、3 (2)请同学们回家用有理数牌和父母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比赛。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七、设计说明 1、通过"问题串"的设置,激发兴趣,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通过"互举例子"、"小组竞赛"两个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3、通过法则的符号化 ,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数学表示能力的提升。 4、在活动中注重运用态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在整个评价的设计中安排多维评价:既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又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发展水平、还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能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了解加法的运算律,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运算律的理解及合理、灵活的运用。 2、难点:合理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 (—9。18)+6。18; (2) 6。18+(—9。18); (3) (—2。37)+(—4。63) 2、计算下列各题: (1) +(—4); (2) 8+; (3) +(—11); (4) (—7)+; (5) +(+27); (6) (—22)+。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P22例3) 计算: (1) 33+(—2)+7+(—8) (2) 4。375+(—82)+( —4。375)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 例2(P23例4) 教师通过启发,由学生列出算式,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第一问可以让学生自已作行程示意图帮助理解,注意第一问和第二问的区别。 练习 课本P。23练习:1、2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课本P27习题1。4A组第3、4题 2、课本P28习题1。4B组第12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