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媒介文化理论概念的现状问题论文 |
范文 | 媒介文化理论概念的现状问题论文 【摘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展开综述。第一部分对媒介文化的概念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我国媒介文化研究的现状;最后一部分笔者结合中国知网相关研究数量统计图,以期更深入了解媒介文化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媒介文化;概念;现状 一、媒介文化的概念辨析 作为一个概念,“媒介文化”在最近二三十年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西方研究界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才不断问世。在中国内地,媒介文化研究慢慢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尤其近十年来该研究越来越受学者青睐。1995年,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Kellner)在其《媒介文化》一书中对“媒介文化”一词进行了有意识的学术概念构建,即“媒介文化”这一概念既可表示文化工业的产品所具有的性质和形式(即文化),也能表明它们的生产和发行模式(即媒介技术和产业)。它避开了诸如“大众文化”(massculture)和“通俗文化”(popularculture)之类的意识形态用语,同时也让人们关注到媒介文化得以制作、流布和消费的那种生产、发行与接受的循环。当代英美学术界著名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在此基础上更倾向于从消费实践角度看待媒介文化,他认为媒介文化是动态的,对消费者而言,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媒介文化是典型的异己力量,并不具有提升人精神的作用,反而还以虚假的自由和本质的反民主特性误导大众,让大众沉醉于单向的感官享受。2011年,於红梅在参考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德威廉姆斯(1981/1995)、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1999),以及美国哲学家和传媒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的论述,将“媒介文化”定义为“人们运用传媒技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所从事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以及经此而展开的意义建构的活动和过程。”①关注媒介文化的生产、销售、流通和消费过程学者还有秦志希、夏冠英、徐小立、刘建明等人。他们强调媒介文化产品要服从商品生产和消费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勇对“媒介文化”源流作了探析,他在凯尔纳对“媒介文化”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学者使用“媒介文化”的语境,并提出媒介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是大众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之后出现的文化范式。 二、媒介文化研究现状 媒介文化研究一直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文学等学科。不同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会有不同的研究模式和研究结果。秦志希、夏冠英、徐小立、刘建明四位高校学者在《“媒介文化研究”笔谈》一文中主要提及了五种媒介文化研究视域,即: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后殖民理论与文化全球化理论;女性主义研究;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②当然,这只是列举了媒介文化研究的主要研究范式,就我国而言,对媒介文化研究的学者在逐年增多,学术著作也层出不穷。近十余年来,我国对“媒介文化”的研究(包括“传媒文化”、“媒体文化”)或“传媒与文化”著作可大致划为三类,一是译丛或译著(如商务印书馆的“文化和传播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媒介文化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的一部分);二是我国学者的研究专著(如华夏出版社的“传媒与文化研究丛书”;蔡琪、蔡雯的《媒介竟争与媒介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三是我国学者撰写的教材(如陈龙著《传媒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三、媒介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我国学者对媒介文化研究的发展情况,笔者以“媒介文化”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时间截止到2017年12月24日。共检索到21723篇学术文章。1979-1985年,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文章每年只有三四篇,且多为外文文章或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合著的文章。到了2005年,有关媒介研究的文章达到585篇,2016年迅速增至2233篇,2017年有所回落,但也高达1709篇。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直观看出,我国学者关于媒介文化的研究力度其实在逐年上升。国内学者对“媒介文化”理论的概念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皆有话可言,但缺乏一定的共同认知。目前,我国对于媒介文化研究的中国学派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引用西方学术理论,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深的程度,学科理论缺乏原创性和应有的理论积累,对社会学、历史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不足。近几年,我国媒介文化研究面临着徘徊不前的局面,如何另辟蹊径,将媒介文化研究向纵深推进成为学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