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体育游泳心理问题研究论文 |
范文 | 大学体育游泳心理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游泳课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的体育必修课,但是学生在游泳过程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就影响了游泳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游泳过程中恐惧心理的成因和外在表现,然后细致地分析相关的解决策略。游泳是一种良好的体育运动方式,有利于学生体能的增强,所以要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推进游泳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体育;游泳教学;心理问题 菲尔普斯是世界级的游泳健将,人称“菲鱼”。在《杨澜访谈录》中接受采访时,菲尔普斯说自己非常喜欢水,喜欢在水中游泳的快乐感觉。他对游泳的痴迷程度到了极致,即便是圣诞节也要下水练习,每天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泳池中度过的。然而,很多人对游泳却非常恐惧,或者是自身的经历,或者是被溺水传闻吓到,他们在游泳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最终影响了游泳学习。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研究与教学实践,解决学生在游泳中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1.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和表现 1.1成因。1.1.1外界因素①外界传播和自身经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父母灌输诸如水里危险,该思想早已深入孩子意识中,长大后依然觉得水很危险,再加上某些教师在游泳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溺水事故,通常会夸大水的危险性,多重因素作用下,致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排斥游泳活动。②水压引起身体不适。人在陆地上基本感觉不到空气对机体的压力,而进入水中,水压会明显增加,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而人出于本能反应,会紧闭嘴唇,并用鼻子呼吸,这样极易将水吸入气管造成呛水。1.1.2学生个人因素①身体姿态改变。人体的正常体位是站立位,而游泳运动则不然,打破了人的正常前进感觉,再加上人在陆地上由于地球引力作用,使得人体总有一个支点或可抓握物品。人体比重与水的比重相当,从而使得人体在水中因浮力产生忽沉忽浮的感觉,此时没有固定的支点,使游泳初学者感到不习惯,极易产生恐惧心理。②人体重心变化。人体平躺在陆地上时,重心在髋关节与肚脐之间,支点在此重心附近可以实现身体平衡。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人体会存在失去自身重量的感觉,再加上水的阻力比空气阻力大800倍,初学者游泳时怕喝水,总习惯将头抬得很高,这样既增大阻力又减少了浮力,人体就容易下沉,易出现喝水与呛水,会进一步加剧恐惧心理。③呼吸方式不习惯。人在空气环境中呼吸作为一种在无意识情况下随意实现,而一旦到了水中,呼吸就变成有意识的,初学者入水后首先考虑怎么呼吸才能不会呛水,这就迫使自己改变以往用鼻子吸气的习惯,刻意用口吸气,而在改变呼吸方式中,由于不适应会引起呛水咳嗽等现象,从而导致恐惧产生。1.1.3教材和教师因素①教材难度陡然增大。在游泳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急于求成,在没有安排辅助性练习的基础上,便将练习难度提至大学生最大能力水平,大学生学习时感到非常吃力,自信心动摇,易产生恐惧心理。②教师的教学过程不科学,缺乏合理性。游泳本身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不同背景的学生对游泳活动的看法是不同的,其恐惧心理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游泳课应该从理论课到实践课进行过渡,让学生接纳并了解这项体育运动,最后带着兴趣去学习游泳。1.2表现。1.2.1远离游泳池。此类学生到达游泳场地后,易呈现神情紧张,注意力分散,抗拒接近水边,寻找各种理由远离游泳池。第二,下水前小心翼翼地用脚试探水深,或长时间在池边驻足,即便水深不过腰部,手始终不敢离开扶梯或总抓住其他同学。第三,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进入水池,却不敢做任何动作,牢牢立于原地,怕一动就溺水。这三种是典型的恐惧心理,还有很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肌肉紧张或者腿抽筋,也是恐惧水的表现,只是相对前三者而言程度较小。所以,教师在游泳课上要细致观察学生的行为,对恐惧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1.2.2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针对学生畏惧心理的教学对策①外界环境中的改善优化游泳池,改善游泳的外界环境,缓解学生恐惧心理。第一,给泳池加热,调节水温,避免水温过低导致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下水后腿抽筋。学生本身下水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水池温度太低,学生又不敢运动,自然会导致肌肉紧张。此外,学生热身运动不充分,血液循环不开,在冷水里也容易抽筋。这些情况对学生学习游泳非常不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给泳池加热。第二,调节水面高度,可以在水池底部设计不同高度的台阶,让学生在不同台阶上感受不同深度的水对自身产生的压强差异,感受水深增加对重心的影响,从而熟悉并适应在一米二水深水域的外界环境。人在水中会受到浮力,不同水深产生的浮力不同,让学生慢慢适应在水中的运动,有利于学生习得水性,快速进入游泳学习状态。第三,调节水的密度。由于身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近似,所以身体容易在水中摇摆,容易被水流带走,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加水的密度,让学生容易漂浮在水面,减少恐惧心理,让学生尽快熟悉水性。学生们对死海都非常熟悉,了解当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时,人会漂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如果游泳池中水的密度很大,学生就会放心下水,这对克服恐惧心理非常重要。第四,泳池中安排足够的救生人员,救生员要着装,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让学生了解救生员,就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即如果自己溺水,一定会有救生员及时救援。这样学生就能够安心大胆地进行游泳训练。②优化学生体能和心理素质优化学生体能和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的具有良好的体能,就能够很快适应水池环境,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过硬,就能够快速调整自己以尽快跟上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游泳教学实践之前要对学生体能和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在优化学生体能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强学生的耐力。从陆地上到水里,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学生的体能较好,就可以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二,增强学生反应能力。到泳池中以后,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未完全掌握游泳技能的情况下,学生在水下会失衡或者下沉或者呛水,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就可以灵活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第三,提升学生的体质。受到先天体质的影响,确实有很多学生不适合游泳运动,所以在游泳课之前,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能训练。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可以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对游泳体育项目有正确的认知。游泳是一个有益于身心的体育项目,也是一种应急技能。具有游泳技术,在自然界就多了一种自我保护方法。所以,虽然游泳只是健身的一种方式,但是学会游泳受益良多。第二,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游泳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在游泳过程中溺水或者呛水的案例也非常多,这就让对自己运动技能缺乏信心的学生更加恐惧,从而影响了游泳学习。第三,对体育运动的意义有科学的认识。体育运动本身,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其对人胆识、意志力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游泳作为生活中不常见的运动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突破自我,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在心理方面做这些引导工作,有利于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来学习游泳。③优化教材和教学方法1.调整游泳教材难度梯度很多游泳教材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其是对专业运动员而设计的。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参差不齐,对很多学生来说,游泳运动而言是零起点,这就需要游泳教材的难度设置多个梯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游泳功底进行分类,游泳基础好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游泳基础较弱的或者零基础的学生学习难度小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游泳技能。此外,学校在开设体育游泳课之前可以做一些详细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游泳基础和游泳畏惧心理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编撰与之相适应的教材。这些调查信息最好是实名制的,可以将此作为游泳课分班的依据,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有针对性心理辅导,或者针对大多数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游泳课心理辅导手册。2.夯实学生基本技能夯实学生基本技能,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中,从而快速增强游泳技能。在理论方面,教师要讲解游泳的原理和游泳的基础技能以及如何自救。学习游泳的原理可以消除学生恐惧心理,了解到身体密度和水密度近似,通过一定技巧是可以实现在水中漂浮的。学习游泳的基础技能,有利于在实践课时联想到理论,更深入地理解动作要领,最终习得游泳技能。学习如何在水中自救,既有利于学生在游泳的过程中保护好自己,又有利于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一般来说,恐惧心理源自于自身没有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从而失去安全感。游泳理论课可以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有助于学生积极下水练习,快速掌握水性。在游泳技能方面,教师要从准备工作开始,然后细致讲解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第一,热身。学生在游泳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高质量的热身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入睡后冻僵,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会游泳。教师要强调热身运动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自认为水性好而疏于热身运动,还有部分学生学习体育态度不端正,这都不利于其游泳运动的练习,所以教师要监督学生的热身活动。第二,换气。组织大学生手拉手围成圆圈,按哨音操作,听到哨音则深吸一口气入水,水中用嘴吐泡泡,再次听到哨音则抬头吸气,熟练后可组织水底摸宝等游戏加强换气练习。学习换气需要掌握技巧,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快速掌握要领。对此,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换气的要领,力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如何换气,最终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换气的本领。第三,水中漂浮。可采用双手扶池边漂浮、双人水中漂浮、蹬离池底或池边漂浮等练习,练习中引入竞赛元素,以漂浮的距离长短来评判输赢,并及时予以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消除怕水心理。此外,学生畏惧呛水的心理可以理解,在漂浮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放松非常重要,这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安全感。教师要站在学生身边,时刻准备着帮助学生。或者教师对班级水性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教会这些同学如何帮助和保护落水的学生。3.开展各种水上趣味竞技活动大学体育游泳教学可以组织各种水上趣味竞技活动,学生可以穿着救生衣或者游泳圈参与活动。在这种趣味竞技活动中,在竞争意识的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而不是自身感受上,这种注意力迁移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泳池中的水环境。开展水上趣味竞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水性,打破在水中运动的紧张感和畏惧心理。水上趣味竞技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好各种安全工作。尽管有救生员、救生衣和游泳圈,但是水上运动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所以要重视安全工作。如果水上趣味竞技活动出现安全问题,则学生的游泳畏惧心理会更加严重。第二,参与活动遵循自愿原则。喜欢水上运动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趣味竞技活动的效果会更好。这种氛围会吸引不会水或者有畏惧心理的学生跃跃欲试,学生这种主动下水参与活动的意识有助于弱化其畏惧心理,为后续的游泳学习奠定基础。 2.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游泳教学要对学生游泳课上的恐惧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细致分析导致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善以解决问题。改善外界环境是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备的游泳环境,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环境。但是,改善外界环境需要较高的经费。提升学生的体能和心理素质,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游泳课学习做好铺垫。然而,体能训练和心理素质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很难在游泳课之前快速培训出来。优化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所用材料进行改良,从而解决学生游泳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会游泳技能。总之,为了提升大学游泳教学质量,就要解决学生游泳过程中的恐惧问题。所以,要从游泳环境,学生自身体能和心理素质,以及教学方法和教材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锟.浅析在游泳教学中如何克服心理障碍[J].科技视界.2014(01). [2]侯雪.试析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3]雪峰,王磊,董山强,徐海波.“乌大张”地区高校游泳教学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 [4]王倩倩.论踩水技术在游泳初学者学习中的作用———以成年女性为例[J].才智.2017(05). [5]张昕.以提升体育教学专业学生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三位一体游泳教学改革[J].才智.2017(27)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