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范文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 (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 (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画面)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⑵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⑶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 (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 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⑷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2、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3、检查自学: 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⑵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⑵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⑶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体会祖国山河的美。 2、仿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句式写一句话。 3、仿照作者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3《桂林山水》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于是,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资料来了解桂林的山水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功能优势,利用它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跨越时空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想象情境,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文字等进行导入、导学、导文、导读、导练是本课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特色与切入点。这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得轻松、有趣、高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佳整合。 教学理念: 贯彻“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通过欣赏画面和配乐品读、评读、诵读、引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情感,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 教学分析: 《桂林山水》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作者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文章语句精炼,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然后,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篇讲读课文是看图学文,课文中配有插图,但结合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没见过桂林山水这一情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播放录像等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其以直观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文通俗易懂,我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让学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过语言文字的能力。本课例,我用两个教时完成,第一教时:以学习、理解课文,进行感悟、积累为主。第二教时:进行练笔、学习生字词和背诵课文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排比、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的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你们能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个地方吗?(出示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独特之美吧!(齐读)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老师也游览过不少的地方,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去年暑假游览过的广西桂林(播放一张桂林旅游的照片)桂林美得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拍了一些照片来作美好的回忆。但是,作家陈淼游览过后却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林山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不会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先自由拼读,再指名读三组词语,师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读准“屏障、嶙峋”的读音和“骆驼”的轻声。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哪个自然段是写山的,哪个自然段是写水的? 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观赏漓江的水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圈出关键的词语。 2、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翡翠。”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漓江水的特点吗?(板书:静、清、绿)它的静体现在哪里? (1)出示静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静。漓江的水清得怎样? (2)出示清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它的清。漓江的水绿得怎样?谁能读出这种绿和美? (3)出示绿句子,齐读句子,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无瑕”的意思。 (4)把三个句子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和感悟。 (5)拓展句子练习: 出示静图片: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静得就像是……(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 出示清图片:假如你站在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出示绿图片和翡翠图片:漓江的水除了绿得像翡翠,还像什么呢?(出示: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谁能仿照课文的写法把我们说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介绍漓江:是啊,漓江真美啊!这美丽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的猫儿山,就像一条秀丽的玉带流经桂林、阳朔,全长有170多千米。从古至今有多少名人为它写下了赞美诗篇,连作家袁鹰也为它写了一首赞美的诗。 3、出示《浓碧》 (1)自由地读一读,看看这首诗写出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2)男女比赛读。男同学读第一节,女同学来读第二节,看看谁读得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 5、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试背第二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背诵。 6、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作者把漓江的水写得让我们感觉像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一样,他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具体的巧妙的写作方法。相机板书:比喻排比、对比) 7、小结学法:作者是这样描写漓江的水,那他又是怎样描写桂林的山的呢?请同学们运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圈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来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观赏桂林的山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和词语,并圈出关键词。 1、学生汇报,相机品味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你能用三个字概括桂林山的特点吗?(板书:奇、秀、险) 桂林的山究竟有多奇,多秀,多险呢。请看: (1)出示配有词语的图片,师引导学生理解“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引导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秀、险。 (2)拓展思维训练:桂林的山还有很多的形态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出示桂林山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 (3)出示描写桂林山的句子,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观赏山和水相辉映 1、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师相机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默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空: 师:是啊,这条百里漓江与两旁的山相互辉映,如诗如画,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这么美丽的画卷作者用一句诗来概括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就是作者的感受。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 4、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并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5、配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写作的巧妙和桂林山水的美。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课文,你能说说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吗? 五、作业:仿写练习,延伸课外。 1、利用图片激趣:是啊,学习了课文,我们就像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那是因为作者生动、形象、具体的描写。其实,我们的祖国除了甲天下的桂林,红叶似火的香山等,我们美丽的家乡――新兴也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国恩寺、藏佛坑、狮子腰瀑布等都很美(出示图片,相机介绍),你们去过吗? 2、出示作业: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你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注意用上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山: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指导学生练习仿写。 1、小组内交流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整齐的句式练习说话,注意用上好词佳句。(师巡视指导) 2、学生口头表达,师生共同评价。 3、学生堂上练笔,师巡视指导。 4、学生堂上朗读、展示自己的小练笔,师生共同评价。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师相机正音。 3、让学生指出难读的生字音。 4、学生口述识字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妙。 5、让学生指出易写错的生字,并指导写一写。 6、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7、齐读并自由识记生字词。 8、小组开展生字听写比赛。 9、小结。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 1、写生字。 2、背诵全文。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